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9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2框 法律保障生活
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法律的特征及作用,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认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法治观念 1.了解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2.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3.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
教学目标
【重点】法律的特征、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二
教学重难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 、 法律的特征
材料展示
思考:(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不一样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具有这一特征。
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教材P90
探究与分享
填写表格,归纳法律、道德和校纪校规的区别。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法律
道德
校纪校规
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的强制力
全体社会成员
约定俗成
舆论、习惯、信念
普遍适用
学校或有关部门制定
教育行政力量
学生团体
教材P91
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
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安全、“霸王”条款等方面需要加强立法。
思考:(1)上述漫画中酒后驾车会受到什么处罚?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让座的结果会怎样?
酒后驾车会受到法律处罚。
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让座会受到道德谴责。
漫画展示
(2)酒驾者不接受处罚行不行?没有让座的人是不是要接受法律处罚?
酒驾者必须接受法律处罚。
没有让座的人不需要接受法律处罚,因为他也购票了,有权利享有座位。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纪律等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和教育等力量保证实施。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相关链接:
教材P92
探究与分享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思考: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和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②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纪律等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和教育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相同点
不同点
阅读教材P93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进行法律处罚。
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法律的作用
教材P93下
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继续让小云上学。
②《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小云还未满《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年龄,所以小云的父亲让她辍学售票属于违法行为。
因为:①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例如,当我们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但商家不予退还正品时,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
法律名称 主要目的(或作用)
食品安全法 保障食品安全
建筑法 保障居住安全
产品质量法 保障生产、生活用品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法 保护安全出行
治安管理处罚法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劳动法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义务教育法 为义务教育提供保障
…… ……
表格展示
思考:从上述表格中,你读出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法律保障生活
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有什么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了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四
板书设计
1. 2022年4月6日,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胡某在担任固原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期间,非法收受人民币1 128.750 3万元,依法判决被告人胡某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追缴其违法所得1 128. 750 3万元及孳息。这体现了法律的特征是(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法律通过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
D. 法律能将人们的行为限定在合法范围
2. 小秦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小秦限期归还手表。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发挥的作用是( ) A. 评价作用 B. 指引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没有发挥作用
五
当堂演练
B
C
3. 2022年3月29日,《河南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佩戴口罩规定(草案)》提请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规定采用立法形式对餐饮从业者戴口罩予以规范。这说明(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C. 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D. 我国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
4. 围绕宠物市场管理相关的热点话题,如购买活体宠物无售后、宠物看病贵等,广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于2022年5月表示,将考虑把《广州市宠物管理条例》纳入市人大立法计划,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宠物管理。由此可以看出( ) ①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②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③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我们的生活
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A
D
5. 我国国旗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以上条文表明( ) ①触犯国家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做什么③法律是评判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④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6. “法律可以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尊敬老人。”这说明( ) A. 道德比法律的作用大 B. 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C. 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D. 法治和德治要有机地结合
A
D
感谢收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