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太阳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高三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儒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是把人民既作为艺术的接受者,也作为艺术的被表
现者,使作品所表达的审类价值体现人民的世界观,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独特的话语
体系。
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进希》,明确提出“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
“服务”即意味着要表现他们—体现无产者的思想情感;要让他们看得懂一体现无产者的审
美新神。“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令题,更深刻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美术要为无产者服务,这是
中国艺术史上从未明确提出的艺术命题。
改革开放时期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改写为“为人民服务”,显现了意识形态领城对阶级斗
争概念的淡化。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人民性”成为一种国家公民的广义概念,从艺术“为工农
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求而得到不断的丰高与发展,“人民性”从“无产者”到“有产者”再到我国宪法所表述的“公
民”,从“服务”那种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到“为中心”强调艺术为民众的中心式结构,中国美
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勾勒出以“人民性”为现代性内涵的鲜明标志。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转向创作人民可以理解和必要的艺术”
的主张。他指出“对艺术作品最有价值、最正确的意见,是工农兵的意见”,因而“艺术家应该努
力让他们的作品得到人民的认可”。这便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现代美术评价标准。
“喜闻乐见”这句出自王守仁“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现
代艺术作品应具备被人民“喜欢听”“乐意看”的审美特征。也即,“人民性”所描述的艺术受众者
和被表现者的统一,不仅是人民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统一,而且是艺术作品所休现的人民世界观
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理想、审美品味与市美情趣的统一。
“套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并不是矮化艺术的创作水准,而是强调雅俗共赏,将
艺术的高水准、高品质与广泛的公众接受度相统一,是阳春白雪的艺术高度和下里巴人的艺术
接受度的契合。“喜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老无疑问也更深刻地指引了中国式现代
【离三语文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