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二节 农业第2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综合思维综合运用地理、经济、社会等知识,说明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农业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重要领域,了解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探究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之路。重点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D05F05E8038A538D05762A9279AAA60CA56AA3091F65D7611FAB1620C950298EE7222C3E82825D44B6EFFF22DFDE5B8C945CAB9D6D69366C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是头等大事。可是,目前我国正在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并且正在每年向当地农民补贴大量粮食,同时在盛产粮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难道这些不是与“抓紧粮食生产”的要求相矛盾的吗?答案:“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和“退田还湖”工程的实行与抓粮食生产不矛盾,都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部门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呢?答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能够发挥各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弥补不足。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ABCD阅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课本图4.13 ),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这就是“因地制宜”。总结通过阅读课本第96页“阅读材料”——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归纳影响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学以致用1答案: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发展农业生产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现。读图,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学以致用2CABD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课本图4.15)答案:A地以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的生产为主,因为A地位于城市郊区,距城市近,生产城市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经济效益最高。B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C地适宜发展林业,因C地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D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因D地位于海洋,水域辽阔。(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可行;靠近消费市场,市场广阔,由水稻改种花卉、蔬菜,发展鱼、肉、乳、禽、蛋,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二、走科技强农之路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出现了新的优良品种,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8页的图文资料,分析什么因素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科学技术。学以致用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的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整理的结论,从A、B、C中任选一项,帮助他们补充些鲜活的例子。A. 采用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B. 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产品。C.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用于畜牧、养殖,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示例:种植不用土,蔬菜长“墙上”,植物喝着营养液,光照湿度可调节。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安徽现代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植物工厂里,这样“时尚”的种植模式充满科技范。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较快,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总结农业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1. 作业本作业:完成对应练习。2. 实践性作业: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分析它们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同时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便让学生更容易从感性认识上自觉发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