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练习一、选择题1.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21cnjy.comA.解放战争打响了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大决战开始了 D.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2.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1948年11月 粟裕、邓小平、陈毅等 解放华东和中原地区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3.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21·cn·jy·com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 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5.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 )2·1·c·n·j·yA.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6.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B.在辽沈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和平解放C.淮海战役的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D.在三大战役中,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200多万人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先后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今属河北)的战斗中,担任爆破组长,率领全班战士先后炸掉敌人8个碉堡。为扫除桥型暗堡这一障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底,但无法安放。在这紧要关头,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上,拉燃导火索,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暗堡被炸毁,他壮烈牺牲。21教育网www.21-cn-jy.com材料二: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民工(人) 担架(副) 大小车(辆) 牲畜(头) 船只(艘) 筹粮(斤) 挑子(副)543万 30.5万 88万 76.7万 8500 9.6亿 20.6万材料三:周恩来1949年5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月在一篇文章中说: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的主张是对的,但是没有被当时的领导接受。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1)从三则材料可知,人民解放军仅用三年时间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现在的官员有怎样的启示?答案:1.B 2.C 3.C 4.D 5.B 6.C7.(1)人民解放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或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的正确领导。21教育网(2)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言之有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学教设计【学教目标】1.通过史料对比,学生能描述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能说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作用。2.研读地图,自学课文,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概况。3.通过研讨问题,明确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学教内容】[学教重点]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的概况。[学教难点]探讨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学教形式、手段、方法】[学教形式]全班课堂教学[学教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学教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联系阅读法、自评互判法【课时安排】1.5课时【学教过程】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回顾上一节的知识 提问:上一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回顾知识,温故而知新,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国统区社会状况 1.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国统区的社会状况2.阅读民谣:体会国统区人们的不满。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提问:面对国统区的这些社会状况,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材料有图片、文字解说、数据等,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了解国统区的社会状况,为之后的解放区的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对比。解放区社会状况 1.阅读书本P105,回答问题:土地改革的相关文件、内容、作用。2.对比土地革命与土地改革 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做好相关的知识解说。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将土地改革与土地革命做对比。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仔细观看地图,思考: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会成为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展示地图,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地图,提升学生读图的能力,分析大别山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从而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艰辛,以及成功后的积极作用。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自主阅读书本P106-107,完成表格。战役名称时间歼敌数量作战方法战况影响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淮海战役猛虎掏心平津战役瓮中捉鳖 1.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2.播放三大战役的相关视频;3.展示材料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书本的能力;视频直观又具有轰动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此环节,还应强调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思考: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层面来分析,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提出问题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此让学生了解到此类问题的解答应从多方面去思考。小结 1.本节课有哪些收获?2.还有哪些疑问吗? 帮助学生小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反思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7张PPT)国统区与解放区的比较(一)国统区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国统区的经济状况。材料一: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一)国统区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国统区的经济状况。材料二: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材料三:在国统区,最繁忙的就是印钞厂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一)国统区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国统区的经济状况。抗战时上海原有工厂4050家,到1946年底,已经倒闭了3160家;到1947年,工厂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20%。而北平、天津的工厂在接收后倒闭十之七八,青岛700余家民营工厂全部歇业,广东400家工厂剩下不足100家,沈阳3000余商号倒闭2000多家。材料四:工厂倒闭国统区在1946-1947年连续发生了大规模灾荒,上千万人因此忍饥挨饿。图为一个救济处几百名瘦骨嶙峋的灾民。(一)国统区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国统区的经济状况。材料五:人民苦不堪言国统区的政治状况。(一)国统区状况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一)国统区状况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社会状况。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仅在军事上失利,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也陷入崩溃的境地。(一)国统区状况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四大家族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抗日的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工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肆无忌惮地掠夺。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区的报纸时常宣传消灭“赤匪”(共产党)。人们称蒋介石集团为“五子登科”(指抢车子、房子、金子、女子、票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只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有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一)国统区状况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天上来,地下来,就是百姓活不来。——1946年京津地区民谣(一)国统区状况人民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一)国统区状况(二)解放区状况:土地改革阅读书本P105,完成下列内容。土地改革的文件:土地改革的内容:土地改革的作用:1947年10月10日,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30万人430万人1946年6月1947年6月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5万人280万人365万人1948年秋国共兵力变化示意图(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数量 作战方针 战况 影响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各个突破)淮海战役猛虎掏心(中间突破,肢解敌人)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阅读书本P106-107,完成下面表格。1948年9月-11月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先占锦州,断敌退路,后取沈阳,最后解放东北全境1948年11月-1949年1月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以徐州为中心进行决战,人民群众支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北和中原地区1948年11月-1949年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分割包围北平、天津,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东北解放军长春沈阳营口锦州关门打狗三大战役——辽沈战役碾庄双堆集徐州陈官庄华东解放军猛虎掏心三大战役——淮海战役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大同石家庄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1949年1月31日瓮中捉鳖三大战役——平津战役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能使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使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傅作义有和平改编的可能性。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处境孤立。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人民)共产党加强民主建设;国民党统治腐败,一党专政。解放军英勇善战,并且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国民党指挥失误,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美国援助断绝。通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纷纷参军参战;国统区经济则陷入崩溃境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教案.doc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练习.doc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ppt 平津战役.avi 淮海战役.avi 辽沈战役.avi 革命老歌曲《解放区的天》_标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