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大概念设计主题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主题为《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聚焦学生家乡文化。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为依据,确定本单元的大概念设计主题为“走近家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二、单元内容、学段学科关联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以儿童立场对本单元进行再度开发与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览表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课题栏目目的与要求10.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就在我身边奇妙的节日风俗风俗的演变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以及现状,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家乡的变化历程。激发学生贡献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交流会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保护民间艺术12.家乡的喜与忧家乡的发展我为家乡发展出力本单元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初中阶段关联性较强,具体联系如下图。三、设计单元教学情境 本单元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为主题,分为“了解我们当地的风俗”、“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了解家乡的变化”三个子主题,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目标,安排了《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三个内容。这三课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出阶梯状依次上升的关系:在第10课中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第11课从了解风俗再到深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第12课聚焦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为家乡发展出力。基于此,设置“家乡风俗我了解”、“民间艺术魅力多”、“家乡发展我出力”三个分情境,形成整个单元设计的情境链。“家乡风俗我了解”情境的具体内容是以了解家乡风俗为探究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魅力多”情境的具体内容是通过收集身边的民间艺术资料,开展民间艺术分享会活动,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以及现状,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家乡发展我出力”情境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变化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体会家乡的变化历程。激发学生贡献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提出可行性建议,初步形成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活动主题与实践任务主题学习目标课前探究任务课中实践任务课后拓展任务家乡风俗我了解了解家乡风俗了解家乡风俗有哪些风俗分享会宣传家乡的优良风俗民间艺术魅力多感受民间艺术收集身边的民间艺术资料民间艺术分享会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家乡发展我出力了解家乡变化为家乡出力了解家乡变化有哪些合作与探究回家乡看看四、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希望,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和民间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有必要。四年级的学生,现在已经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阶段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为家乡发展出力,能让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五、单元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1、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和体会风俗所蕴含的多样情感,理性看待风俗的演变。2、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以及现状,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3、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家乡的变化历程。激发学生贡献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提出可行性建议,初步形成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六、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第四单元学习评价项目自评互评他评能通过多种分享活动,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能通过学习,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能了解家乡的变化,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家乡发展出力。初中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小学二下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四下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五上第四单元《骄人祖先刘烂文化》;六下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难点: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评价任务 课后评价评价量表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星等我可以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完全可以:得3星;大概率可以:得2星;小概率可以:得1星。( )我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完全知道:得3星;大概率知道:得2星;小概率知道:得1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导入新课 视频:中国艺术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讲授新课 环节一:中国民间艺术什么是民间艺术 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你都知道哪些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课件展示图片:拓展:(1)京韵大鼓,源自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东北秧歌,是东北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相传源自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其他戏曲的技艺,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3)广东舞狮,又称醒狮,源自明代,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全世界很多地方。广东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舞狮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4)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天津地区民俗文化及北方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发展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5)江西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因北宋时期烧制的精美瓷器而得名。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瓷器生产基地,拥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和文化。景德镇瓷器以白瓷最为著名,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6)陕西华县皮影,皮影,又叫傀儡戏、灯影。在华县,又叫碗碗腔皮影戏,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碗碗腔皮影戏,形成于清代初叶。(7)木卡姆艺术,是一种融合歌、舞、乐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多种民间歌舞形式的总称。(8)江苏苏州刺绣,简称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9)四川川剧变脸,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知识窗:戏曲、皮影、杂技、曲艺、舞蹈、剪纸、刺绣、年画、泥塑、风筝、雕刻、灯彩、布艺、服饰、漆器、瓷器、陶艺、编织、书画、酒品、饮食、家具等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环节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师:只要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1)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2)我家住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3)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或者送给亲友,以此表达祥和平安的美好祝愿。(4)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5)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请唢呐班吹奏。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很高超。(6)我家来自东北,这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6页,天津“泥人张”的故事。视频:天津泥人张作品欣赏视频:木偶戏知识窗: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着这些艺人的(努力与智慧) 环节一:通过对生活中民间艺术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环节二: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民间艺术 环节一: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是否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环节二:通过学生的反映观察学生是否了解了各地的民间艺术课堂总结 同学们,灿烂多彩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着这些艺人的努力与智慧。这些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智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总结课堂所学 深化课堂所学作业布置 搜集相关资料,查一查哪些民间艺术面临衰落? 为下节课的开展做铺垫板书设计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了解民间艺术各地的民间艺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教案.doc 【大单元整体教学】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整体分析.doc 中国艺术.mp4 天津“泥人张”作品欣赏.mp4 广东醒狮.mp4 木偶戏.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