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漳州五中2023~2024学年(下)第一次月考高一化学(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Fe-56 Cu-64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酒、果脯中加入适量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B. 工业上制硝酸过程中,氨气的催化氧化属于氮的固定C. 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可以用铝质容器储存浓硝酸【答案】A【解析】【详解】A.具有还原性,葡萄酒、果脯中加入适量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选项A正确;B.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氨气的催化氧化过程,化合态的N变为另一种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选项B错误;C.燃煤中含有S元素,燃烧是产生SO2,容易引起酸雨,加入CaO,发生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虽然产生的CO2,也能与CaO反应,生成CaCO3,CaCO3受热易分解成CaO和CO2,因此CaO不能减少CO2的排放,即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选项C错误;D.常温下浓硝酸和铝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对铝有保护作用,这一过程称为“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选项D错误;答案选A。2. 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海引起了全世界强烈谴责,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氚、碘-131、铯-134、铯-137、碳-14等伤害性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铯-134和铯-137核外电子数之差为3B. 碘-131核素所含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5C. 氕、氘、氚三种核素都含有中子D. 碳-14和碳-12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详解】A.铯-134和铯-137是同位素,核外电子数相等,故A错误;B.碘-131核素所含中子数为78与质子数为53之差为25,故B正确;C.氕原子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C错误;D.碳-14和碳-12是碳的两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B。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 的结构式:B. 的结构示意图:C. 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ⅥA族D. 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详解】A.N2是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故A正确;B.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S位于第三周期,ⅥA族,故C正确;D.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D。4.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是A. Cl2和S分别与铁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不同B. Cl2 +H2S= 2HCl+S↓C.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而硫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D. HCl比H2S热稳定性更强【答案】C【解析】【详解】A.氯气和硫分别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硫化亚铁,说明氯气的非金属性比硫强,A项不符合题意;B.氯气能置换出硫,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B项不符合题意;C.非金属性越强,则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而与最外层电子多少无关,C项符合题意;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OH-=Al(OH)3↓+3Cl-B. 氧化钙固体与盐酸反应:O2-+2H+=H2OC.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 稀硝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答案】C【解析】【详解】A.氯化铝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应该写成离子形式,且反应产生的Al(OH)3能够与过量强碱反应产生[Al(OH)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H)4]-,A错误;B.氧化钙是固体,应该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O+2H+=Ca2++H2O,B错误;C.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C正确;D.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Fe反应不能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6. 黑火药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含有共价键B. 是共价化合物C. 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D. 是氧化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A.中只含离子键,A错误;B.只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B正确;C.该反应中S、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氧化剂为S和,C错误;D.该反应中S元素由0价得电子变为-2价,故是还原产物,D错误;故选:B。7.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和都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 B. 离子的还原性:C. 氢化物的稳定性: D. 原子半径:X【答案】B【解析】【分析】1-18号元素的离子、、和都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X、W是阳离子,Y、Z是阴离子,所以X、W位于Y、Z的下一周期;再根据所带电荷数,则W的原子序数大于X,Z的原子序数大于Y。【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子序数:a>b >d>c,A错误;B.Z在Y元素的右侧,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Y2->Z-,B正确;C.Z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Z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稳定,C错误;D.X与W是同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W,所以X的原子半径大于W,D错误;故选B。8. 已知Te为第五周期第ⅥA族元素。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粒子半径:B. 氧化性:C. 酸性:D. 金属性:【答案】A【解析】【详解】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粒子半径:,A项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氧化性:,B项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酸性:,C项正确;D.同周期金属性为,同主族金属性为,则金属性:,D项正确。故选A。9. 微观粒子在物质世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列微粒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加入镁粉产生氢气的溶液:Na+、NO、SO、Cl-B. 常温下pH<7的溶液:Na+、Mg2+、NO、SOC. 无色透明的溶液:K+、Fe3+、Cl-、OH-D. 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NH、Al3+、SO、CH3COOH【答案】B【解析】【详解】A.加入镁粉产生氢气说明溶液呈酸性,SO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且酸性溶液中NO和SO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常温下pH<7说明溶液呈酸性,B组离子可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C.Fe3+在水溶液中呈棕黄色,且Fe3+与OH-在溶液中能反应生成Fe(OH)3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D.使pH试纸变蓝说明溶液呈碱性,NH、Al3+、CH3COOH均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非金属性:W> X>Y> Z B. 原子半径:Z>Y>X>WC. 元素X含氧酸均为强酸 D. 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强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则XW3为NH3,WZ为HCl,所以W为H元素,X为N元素,Z为Cl元素,又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则Y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1,Y为Na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则A.Na为金属元素,非金属性最弱,非金属性Y<Z,A选项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至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Na>Cl>N>H,B选项错误;C.N元素的含氧酸不一定全是强酸,如HNO2为弱酸,C选项错误;D.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NaOH,属于强碱,D选项正确;答案选D。11. 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B. 选用合适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C. HCl、NH3和SO2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D. 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答案】D【解析】【分析】如能形成喷泉,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则烧杯内气体应溶解在烧杯中溶液或发生反应,题中NO2和水反应生成NO和HNO3,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外界压强可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形成喷泉,A正确;B.如为CO2等气体,烧杯内为NaOH等强碱浓溶液,二者发生反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也可形成喷泉,B正确;C.HCl、NH3和SO2均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C正确;D. NO2和N2O4之间存在可逆反应,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有气体存在,所以烧瓶不能充满稀HNO3,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喷泉实验原理,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喷泉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应用。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6L氮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B. 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1.5NA个SO2分子C. 常温下,22gCO2和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D. 6.4 g Cu与40 mL 10 mol·L-1浓硝酸作用能生成NO2的分子数为0.2NA【答案】C【解析】【详解】A. 没有注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5.6L氮气的物质的量,A不正确;B. 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铁发生钝化,只是在铁表面发生了反应,无法计算生成SO2分子数,B不正确;C. CO2和N2O的摩尔质量都是44g/mol,分子内都有3个原子, 所以22gCO2和N2O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C正确;D. 6.4 g 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这些铜可以消耗含0.4mol硝酸的浓硝酸并生成0.2mol NO2,但是40 mL 10 mol·L-1浓硝酸中硝酸的物质的量只有0.4mol,随着反应的发生,硝酸的浓度不断变小,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所以生成NO2的分子数小于0.2NA,D不正确。本题选C。13. 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 a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B. c溶于水可得d和bC. 将铜丝插入d的浓溶液可产生b D. 自然界可存在a→b→c→d→e的转化【答案】C【解析】【详解】A. 氮气中的氮元素是中间价态可以被氧化与还原,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活泼金属镁可以再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A正确;B.c为NO2溶于水可得d(HNO3)和b(NO),B正确;C.将铜丝插入浓硝酸可产生NO2,C错误;D.自然界可存在a→b→c→d→e的转化,自然界的雷雨固氮由氮气与氧气生成NO,NO与氧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硝酸与矿物质生成硝酸盐,D正确;答案选C。1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结构如图。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X核外电子总数相等。W的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最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B. 氢化物的沸点:C. 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 Y元素对应的单质与Z元素对应的单质在常温下能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W的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最小,W为H元素,根据题干,X形成四个共价键,Z形成两个共价键,另外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X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因此,X为C元素,Z为O元素,则Y只能为N元素,Q的原子半径最大,且形成+1价阳离子,推测Q为Na元素。【详解】A.根据分析,简单半径大小顺序应为r(Na+)B.碳形成的氢化物种类繁多,常温下形态也由气体、液体到固体,因此水的沸点不一定比碳的氢化物高,B错误;C.CO2的电子式为 ,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D.N2和O2常温下不反应,只有在高温或放电时,二者出现化合,D错误;答案选C。二、填空题15.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填空(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氯化钠固体 B. 熔融的氯化钠 C. 氯化钠溶液 D. 钠(2)NaH可在野外作生氢剂,,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3)标准状况下,44.8L对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键(填共价键或离子键)。电子式为:___________,CaF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4)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类危害很大,每天行驶的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标准状况下,将盛满二氧化氮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其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答案】(1)B (2)1:1(3) ①. 2mol ②. 共价键 ③. ④.(4) ①. 3NO2+H2O=2HNO3+NO ②. mol·L-1【解析】【小问1详解】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则A. 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导电,则NaCl是电解质;B. 熔融的氯化钠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C.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D. 钠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答案选B。【小问2详解】在NaH+H2O=NaOH+H2↑中,NaH中的-1价H元素和水中的+1价H元素反应后都生成了氢气,1mol氢气中的两个H原子分别来自NaH和水,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1。【小问3详解】标准状况下,44.8LH2S对应的物质的量是=2mol;H2S中H和S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电子式为。氟化钙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小问4详解】二氧化氮溶于水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设试管的体积为V L,由3NO2+H2O=2HNO3+NO可知,n(HNO3)=mol,V(HNO3)=VL,c(HNO3)==mol·L-1。16.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 C N O3 Na Mg Si S Cl Ar4 Ca(1)金属性最强的短周期元素是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___________;(2)C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3)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_______;(4)某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对应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5)硫有两种重要氧化物,分别为SO2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6)H2S和HCl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7)Si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物质之一,晶体硅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8)钠、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 ①. Na ②. Ar ③. 2 ④. HClO4 ⑤. Mg2+ ⑥. SO3 ⑦. HCl ⑧. 半导体或芯片 ⑨. SiO2 ⑩. NaOH + Al(OH)3=Na[Al(OH)4 ]【解析】【分析】【详解】(1)金属性从上到下增强,从左到右减弱,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稀有气体Ar;(2)Ca为第Ⅱ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3)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所以C和O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C;(4)根据离子得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为Mg元素,核外有10个电子,其对应的离子符号为Mg2+;(5)硫的两种氧化物分别为SO2和SO3;(6)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热稳定性较强的是HCl;(7) 晶体硅的主要用途是半导体、芯片等,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8)铝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能与强酸和强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钠、铝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Al(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Al(OH)3=Na[Al(OH)4 ]17. 已知a、b、d、e、 f、g、 h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d的一种单质可杀菌消毒,g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 f的最高价氧化物可分别与e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a单质在h单质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甲。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画出与h同族的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2)d、e、f、h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氢化物的稳定性d>bB. 含氧酸的酸性h>g>b>fC. bg2中b为+4价;g为 2价可说明g非金属性强于bD. g阴离子能与Fe3+反应而h的阴离子不能,可说明g的非金属性弱于h(4)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d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为降低水源中NO对人体的危害,可在强碱性条件下用f的单质将溶液中的NO还原为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6)将e和f单质各1mol投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体积为500mL,则该过程可得标况下气体体积___________ L。【答案】(1) ①. 第三周期第ⅢA族 ②.(2)r(Cl-)>r(O2 )>r(Na+)>r(Al3+) (3)CD(4)O2+2H2S=2H2O+2S↓(5)6+10Al+4OH-+18H2O=3N2↑+10(6)44.8【解析】【分析】已知a、b、d、e、f、g、h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则a为H,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则b为C。d的一种单质可杀菌消毒,则d为O,g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则g为S,a单质在h单质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甲,则h为Cl,f的最高价氧化物可分别与e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则e为Na,f为Al,据此解答。【小问1详解】F是Al,1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ⅢA族,与h同族的第四周期元素为Br,35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小问2详解】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d(O)、e(Na)、f(Al)、h(Cl)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r(Cl-)>r(O2 )>r(Na+)>r(Al3+);【小问3详解】A.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而其它氢化物的稳定性不一定强,故A错误;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HClO4)>g(H2SO4)>b(H2CO3)>f[Al(OH)3],而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是这样的顺序,故B错误;C.bg2(CS2)中C为+4价;S为 2价,非金属性强的一般显负价,因此可说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故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g阴离子(S2 )能与Fe3+反应而h(Cl-)的阴离子不能,因此可说明g(S)的非金属性弱于h(Cl),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D。【小问4详解】验证非金属性强弱,一般利用强酸制弱酸或则利用置换反应来设计,因此反应O2+2H2S=2H2O+2S↓可证明d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小问5详解】为降低水源中对人体的危害,可在强碱性条件下用f的单质将溶液中的还原为N2,则Al变为,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10Al+4OH-+18H2O=3N2↑+10。【小问6详解】将e和f单质各1mol投入足量水中,根据2Na+2H2O=2NaOH+H2↑,2Al+6H2O+2NaOH=2+3H2↑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体积为500mL,则该过程可得气体物质的量为0.5mol+1.5mol=2mol,标况下气体体积2mol×22.4L mol 1=44.8L。18. I.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填名称)。(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E”、“F”、“G”或“H”)。Ⅱ.为探究氨的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夹持装置略去),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现象:A中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B中U形管内物质变蓝;(6)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7)从C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内,向试管里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结论】(8)氧化铜和氨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1)(2)碱石灰(或生石灰、NaOH固体)(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4) ①. 有白烟生成 ②.(5)EG (6)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7) ①. 红 ②. 多余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8)2NH3+3CuO3Cu+N2+3H2O【解析】【小问1详解】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小问2详解】氨气属于碱性气体,B中干燥剂应该为碱性固体,故答案为:碱石灰(或生石灰、NaOH固体);【小问3详解】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弱碱,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答案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小问4详解】挤压D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滴入1~2滴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HCl和NH3反应生成白色固体小颗粒NH4Cl,,有白烟生成;故答案为:有白烟生成;;【小问5详解】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需要在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倒置的漏斗,防止倒吸,所以选择EG。故答案为:EG;【小问6详解】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小问7详解】C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内,向试管里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多余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红;多余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小问8详解】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为铜,B中实验现象表明生成了水,因此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漳州五中2023~2024学年(下)第一次月考高一化学(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Fe-56 Cu-64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酒、果脯中加入适量以起到杀菌、抗氧化的作用B. 工业上制硝酸过程中,氨气的催化氧化属于氮的固定C. 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可以用铝质容器储存浓硝酸2. 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海引起了全世界强烈谴责,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氚、碘-131、铯-134、铯-137、碳-14等伤害性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铯-134和铯-137核外电子数之差为3B. 碘-131核素所含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25C. 氕、氘、氚三种核素都含有中子D. 碳-14和碳-12互为同素异形体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 的结构式:B. 的结构示意图:C. 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ⅥA族D. 的电子式:4.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是A. Cl2和S分别与铁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不同B. Cl2 +H2S= 2HCl+S↓C.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而硫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D. HCl比H2S热稳定性更强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OH-=Al(OH)3↓+3Cl-B. 氧化钙固体与盐酸反应:O2-+2H+=H2OC.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D. 稀硝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3++3H2↑6. 黑火药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含有共价键B. 是共价化合物C. 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D. 是氧化产物7.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和都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 B. 离子的还原性:C. 氢化物的稳定性: D. 原子半径:X8. 已知Te为第五周期第ⅥA族元素。下列结论错误是A. 粒子半径:B. 氧化性:C. 酸性:D. 金属性:9. 微观粒子在物质世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列微粒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加入镁粉产生氢气的溶液:Na+、NO、SO、Cl-B. 常温下pH<7的溶液:Na+、Mg2+、NO、SOC. 无色透明的溶液:K+、Fe3+、Cl-、OH-D. 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NH、Al3+、SO、CH3COOH10.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非金属性:W> X>Y> Z B. 原子半径:Z>Y>X>WC. 元素X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 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强碱11. 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B. 选用合适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C. HCl、NH3和SO2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D. 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6L氮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1.5NAB. 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1.5NA个SO2分子C. 常温下,22gCO2和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D. 6.4 g Cu与40 mL 10 mol·L-1浓硝酸作用能生成NO2的分子数为0.2NA13. 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 a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B. c溶于水可得d和bC. 将铜丝插入d的浓溶液可产生b D. 自然界可存在a→b→c→d→e的转化1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结构如图。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X核外电子总数相等。W的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最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B. 氢化物的沸点:C. 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 Y元素对应的单质与Z元素对应的单质在常温下能反应二、填空题15.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填空(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氯化钠固体 B. 熔融的氯化钠 C. 氯化钠溶液 D. 钠(2)NaH可在野外作生氢剂,,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3)标准状况下,44.8L对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键(填共价键或离子键)。电子式为:___________,CaF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4)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类危害很大,每天行驶的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标准状况下,将盛满二氧化氮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其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16.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2 C N O3 Na Mg Si S Cl Ar4 Ca(1)金属性最强的短周期元素是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___________;(2)C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3)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_______;(4)某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对应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5)硫有两种重要氧化物,分别为SO2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6)H2S和HCl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7)Si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物质之一,晶体硅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8)钠、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17. 已知a、b、d、e、 f、g、 h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d的一种单质可杀菌消毒,g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 f的最高价氧化物可分别与e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a单质在h单质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甲。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画出与h同族的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2)d、e、f、h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氢化物的稳定性d>bB. 含氧酸的酸性h>g>b>fC. bg2中b为+4价;g为 2价可说明g的非金属性强于bD. g阴离子能与Fe3+反应而h的阴离子不能,可说明g的非金属性弱于h(4)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d和g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为降低水源中NO对人体的危害,可在强碱性条件下用f的单质将溶液中的NO还原为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6)将e和f单质各1mol投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体积为500mL,则该过程可得标况下气体体积___________ L。18. I.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填名称)。(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E”、“F”、“G”或“H”)。Ⅱ.为探究氨的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夹持装置略去),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现象:A中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B中U形管内物质变蓝;(6)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7)从C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内,向试管里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结论】(8)氧化铜和氨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