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
文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属。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春节假期刚结束,比亚迪便以前所未有的价格,喊着“电比油低”的口号“引爆”了平静的汽车市场。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D代表需求,S代表供给),比亚迪此举对国内燃油车市场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B: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交通工具,“电比油低”口号的提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增加对新能源车的购买,减少对燃油车的购买。这会使得国内燃油车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减少,导致燃油车价格下降,反映在供需曲线上就是供给不变,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正确。
A:比亚迪此举会导致国内对燃油车的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不是向右移,A错误。
CD:比亚迪此举会直接引起国内燃油车的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是直接影响其供应量的变化,CD排除。
故本题选B。
2. “AI智能客服”实现7×24小时无间歇智能解答,鞋服品牌上线AI助理“货品数字员工”,AI助理代替真人处理商品的收发差异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广。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一行动( )
①旨在推动虚拟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②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③会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影响就业市场的稳定
④有利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发展根基,①错误。
②: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广,表明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②符合题意。
③:“AI智能客服”实现7×24小时无间歇智能解答,鞋服品牌上线AI助理“货品数字员工”,表明“人工智能+”不仅解放了人力,还提高了业务效率,“人工智能+”行动会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但是材料没有涉及影响就业市场的稳定,而且此说法夸大了“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③不选。
④: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表明这一行动有利于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故本题选D。
3. 如下图所示,有学者认为中国独特的“央+地+企”三层发展模式和二元经济结构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强劲动力。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①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②国企和民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带来企业的无序竞争
④地方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方式,①符合题意。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主体,②说法错误。
③: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一般规律。市场配置资源有其优缺点,不能说“带来企业的无序竞争”,③说法错误。
④:地方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打破地域限制,使得资源得以更广泛地利用和配置,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 2023年,我国成功举办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同时,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准入,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享受到来自全球的特色优质产品。这表明( )
①我国丰富国内市场消费品供给,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②我国坚持以扩大开放为战略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
③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多元稳定经贸关系
④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准入,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享受到来自全球的特色优质产品。表明我国丰富国内市场消费品供给,推动消费提质升级,①符合题意。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②说法错误。
③:我国成功举办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说明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多元稳定经贸关系,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没有强调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 某市政协与当地广播电视台联合创新推出全媒体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将协商地点会议室转移到演播厅或户外田间、村屯、企业等,采取“主持问——嘉宾答、委员问——专家答、群众问——委员答”的协商方式,基层群众全程参与,协商过程公开透明,以“小平台”践行过程人民民主“大场景”。这体现( )
①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③全过程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④激发民主活力,实现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材料强调的是政协践行过程人民民主,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市政协推出全媒体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基层群众全程参与,协商过程公开透明,践行过程人民民主,表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协商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激发了民主活力,实现了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②④符合题意。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错误。
故本题选C。
6. 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智慧法院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位智能服务,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智慧法院建设( )
①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提升司法公信力
②进一步提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工作效率
③坚持司法为民,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④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智慧法院支持全流程依法公开、全位智能服务,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科技赋能司法,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有利于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①符合题意。
②: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材料强调的人民法院通过科技赋能司法,提高司法机关工作效率,②不符合题意。
③: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有利于提高司法机关工作效率,坚持司法为民,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③正确。
④: 材料强调的人民法院通过科技赋能司法,没有涉及政府,④不选。
故本题选B。
7.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在“检视整改”中正视问题,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中国共产党( )
①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全党同志在“检视整改”中正视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①正确。
②: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党的先锋模范作用,②错误。
③: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动员全党同志在“检视整改”中正视问题,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③正确。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④排除。
故本题选B。
8.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1.98万个农村文化礼堂,2.53万个农家书屋。家家户户,亮出乡规家训,村村镇镇,活跃百姓宣讲。“千万工程”20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也为传承乡村文化、培育乡村风尚夺基垒土。这一做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启示是( )
①坚持以文化人,用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②立足社会实践,在文化交流中渐趋融合
③发展文化事业,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培育乡村风尚,落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而不是传统文化,①说法错误。
②:文化交流中发展,而不是渐趋融合,要坚持文化多样性,②说法错误。
③:1.98万个农村文化礼堂,2.53万个农家书屋。家家户户,亮出乡规家训,村村镇镇,活跃百姓宣讲。这启示我们要发展文化事业,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③符合题意。
④:“千万工程”20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也为传承乡村文化、培育乡村风尚夺基垒土。这启示我们要培育乡村风尚,落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 2023年,董宇辉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气在电商领域创造出惊人业绩,引领着电商行业的新潮流,被评为“中国2023年十大新青年”。
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方式 传统的直播带货方式
英文、中文双语直播:介绍产品的同时输出产品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介绍产品的特点、功能、用途等,展示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反作用于经济
②发挥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④商业贸易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董宇辉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气在电商领域创造出惊人业绩,引领着电商行业的新潮流,表明了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反作用于经济,①正确。
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错误。
③:董宇辉英文、中文双语直播的方式,是对传统的直播带货方式的辩证否定,推动了直播带货方式的发展,这表明了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③正确。
④:商业贸易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几千年前,古人就食用梅子,唐朝时赏梅之风渐盛,到宋代,随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的赏梅风靡全国,且宋朝在军事上羸弱也刺激着众多爱国文人借梅花抒发心志,以励抗争,梅花的文化意象在宋朝得以成形,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梅花文化意象形成表明( )
①认识有时代烙印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②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变化的根本动因
③真理性认识随着时代进步不断被推翻
④以认识的目的归宿最终要回归于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正确的认识能正确指导实践,有时代烙印的认识并非就是正确的认识,①排除。
②:宋朝在军事上羸弱也刺激着众多爱国文人借梅花抒发心志,以励抗争,梅花的文化意象在宋朝得以成形,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变化的根本动因,②符合题意。
③: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说法错误。
④:梅花文化意象在宋朝得以成形,并对后世影响深远,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小事,念兹在兹。清洁取暖、农村改厕加装电梯…件件民生小事,成就改革聚焦的大计。“以小见大”可以看出改革( )
①重视量变,以满足人民需要为最终归宿
②尊重规律,贯彻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解放思想,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④实事求是,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的和归宿,不是人民的需要,①说法错误。
②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小事,“以小见大”可以看出改革尊重规律,贯彻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地位,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为民,没有强调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 “道德与法治”科目改为开卷,学生要根据情境回答问题,物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总分,体验式的物理学习重在培养动手能力,实践作业替代笔头作业…新中考改革方案落地,北京各中学有了新变化:部分科目考试方式调整,回归互动式的课堂。新中考改革说明( )
①尊重教育规律是实现教育方式变革的前提
②教育实践的前进性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③新理念辩证否定旧理念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④遵循教育规律的理念是推进课堂改革的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道德与法治”科目改为开卷,学生要根据情境回答问题,物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总分,体验式的物理学习重在培养动手能力,实践作业替代笔头作业,新中考改革说明尊重教育规律是实现教育方式变革的前提,遵循教育规律的理念是推进课堂改革的反映,①④符合题意。
②:实践决定认识,教育理念的转变反映了教育实践的前进性,②说法错误。
③: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不是新理念否定旧理念,是旧理念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 2024年,预制菜迎来行业发展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材料二 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开创了更多消费场景,建立起一套新的商业生态,延伸了“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解决路径。目前预制菜行业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添加剂不明晰,冷链运输损耗大等,面临着信任与品质的双重困境。
(1)简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预制菜的迅猛发展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大力抵制预制菜行业。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2019年以来,我国预制菜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预测2024年以后增速会逐步回落。
(2)①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丰富了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方便了居民消费,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②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添加剂不明晰,对冷链运输要求高,预制菜行业存在食品和营养安全隐患,出现消费者信任危机。③国家应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范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加强市场监管,落实主体责任,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预制菜行业的发展
考点考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图表信息解读类试题,要求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需要研读图表的标题、内容与注释等,调动教材知识,运用术语进行表述。一般来说既要解读图表的表层信息,也要进一步思考图表蕴含的原因、意义等深层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审图表标题、图表数据和注释。
关键词:2019-2026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的数据→可联系:2019年以来,我国预制菜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预测2024年以后增速会逐步回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图表信息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主观题,需调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答题要求一般是先作出判断,再解释合理部分,最后解释不合理部分。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正误判断:不科学。
关键词①:预制菜开创了更多消费场景,建立起一套新的商业生态,延伸了“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解决路径→可联系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丰富了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方便了居民消费,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分析了观点中不合理的部分。
关键词②:目前预制菜行业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添加剂不明晰,冷链运输损耗大等,面临着信任与品质的双重困境→可联系预制菜行业存在食品和营养安全隐患,出现消费者信任危机。国家应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范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加强市场监管,落实主体责任,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分析了观点中合理的部分,并分析了应该如何解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文章提到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戏、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结合材料,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国家性质。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创造。③这一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重大意义全新政治制度
考点考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国家性质。
关键信息②: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戏、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关键信息③: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陆上丝绸之路源于张寄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它们穿越千年、锦延万里。今天“一带一路”根植历史、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造了实践平台。
回潮历史,五千年延峡,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共同发展的坚定理念。丝绸的历史符号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中,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又一次精彩绽放。古往今来,古丝路沿途贫瘠荒凉,常年风雪干旱,两千多年丝路史雄辩的证明,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带来了沿途地区的发展繁荣。当今世界,一方面,发展共赢的潮流人心所向,另一方面,特强凌弱、零和博弈等霸道行径危害深重,只要坚持互利共赢,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带一路”的倡议。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近1万亿美元,涵盖世界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63%的人口。10年来,在沿线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交流,新设立一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医药海外中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铁公航空管网建设合力攻克难题瓶颈,中国帮助柬埔寨建成大批道路和桥梁,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了柬对外出口稳定增长,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254亿美元投资,累计缴纳税收21.2亿美元,帮助巴新增6000兆瓦电力、510公里高速公路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中国果蔬等种类丰富的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沙特阿拉伯大批买家订购的冰箱、彩电等各种电器都是中国品牌,国内就能买到泰国原装产品、马来西亚白咖啡、老挝红木、蒙古国手工地毯、尼泊尔菩提子、伊朗波斯挂毯、白俄罗斯牛奶等,贸易畅通让沿线国家互通有无互利共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建必将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
(2)一些西方国家狭隘的抹黑“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新殖民主义”和“债务陷阱”。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进行批驳。
(3)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分享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但50年前,习近平主席曾目睹民生之艰,家家春耕时把粮食留给种地芳力,婆姨带孩子出去讨饭。忍看农人惯挑担,及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煞。以粮食、青年、国家为主题写160字左右的时评。
【答案】(1)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倡议借鉴中华文明的优秀理念,继承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倡议源于丝路的历史启示和事实依据,带来沿线地区的发展繁荣: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符合和平与发展现实需要.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受立场观点、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西方国家站在自身利益立场上对“一带一路"形成错误言论,既是利益驱使,也是对自身缺乏自信。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其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带一路”开展资金援助,完善沿线设施建设,促进贸易互通有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沿线人民生活,推进全球治理,为沿线各国带来发展机遇,推进了多样文明相互借鉴。③西方国家抹黑“一带一路”的言论站在狭隘错误立场上,既不符合事实,也是在错失自己发展的机遇。
(3)每一粒粮食都来自于艰辛的劳动,昨天我们曾经历过民生之艰,今天许多国家人民依然缺粮严重。我国分享水稻技术助力沿线国家粮食问题解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时代青年,增强节约意识,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宣传适度消费,践行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既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生活品质,也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一带一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造了实践平台
考点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真理、实践决定认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阐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的角度分析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共同发展的坚定理念,丝绸的历史符号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中,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又一次精彩绽放→可联系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②:一方面,发展共赢的潮流人心所向,另一方面,特强凌弱、零和博弈等霸道行径危害深重,只要坚持互利共赢,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可联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批驳“一些西方国家狭隘的抹黑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新殖民主义和债务陷阱”这一观点,属于评析类试题,需要调用真理、实践决定认识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剖析批驳。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该观点错误:
论据①:西方国家站在自身利益立场上对“一带一路"形成错误言论→受立场观点、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论据②: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在沿线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交流,贸易畅通让沿线国家互通有无互利共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其理性的唯一标准。
表明该观点是西方国家站在狭隘错误立场上抹黑“一带一路”的言论,既不符合事实,也是在错失自己发展的机遇。
第三步:整合论点与论据,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以“粮食、青年、国家”为主题撰写一篇时评,考生可从当今世界粮食面临的挑战、我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时代青年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
文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属。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春节假期刚结束,比亚迪便以前所未有的价格,喊着“电比油低”的口号“引爆”了平静的汽车市场。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D代表需求,S代表供给),比亚迪此举对国内燃油车市场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B.
C. D.
2. “AI智能客服”实现7×24小时无间歇智能解答,鞋服品牌上线AI助理“货品数字员工”,AI助理代替真人处理商品收发差异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广。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一行动( )
①旨在推动虚拟经济发展,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②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③会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影响就业市场的稳定
④有利于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 如下图所示,有学者认为中国独特的“央+地+企”三层发展模式和二元经济结构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强劲动力。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①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②国企和民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带来企业的无序竞争
④地方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2023年,我国成功举办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同时,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准入,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享受到来自全球的特色优质产品。这表明( )
①我国丰富国内市场消费品供给,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②我国坚持以扩大开放为战略基点,构建新发展格局
③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多元稳定经贸关系
④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 某市政协与当地广播电视台联合创新推出全媒体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将协商地点会议室转移到演播厅或户外田间、村屯、企业等,采取“主持问——嘉宾答、委员问——专家答、群众问——委员答”的协商方式,基层群众全程参与,协商过程公开透明,以“小平台”践行过程人民民主“大场景”。这体现( )
①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③全过程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④激发民主活力,实现目的和手段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跨域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智慧法院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位智能服务,构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阳光司法机制。一系列便民司法举措让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智慧法院建设( )
①创新司法工作模式,提升司法公信力
②进一步提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工作效率
③坚持司法为民,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④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在“检视整改”中正视问题,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中国共产党( )
①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1.98万个农村文化礼堂,2.53万个农家书屋。家家户户,亮出乡规家训,村村镇镇,活跃百姓宣讲。“千万工程”20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也为传承乡村文化、培育乡村风尚夺基垒土。这一做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启示是( )
①坚持以文化人,用传统文化培根铸魂
②立足社会实践,在文化交流中渐趋融合
③发展文化事业,保障村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培育乡村风尚,落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2023年,董宇辉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气在电商领域创造出惊人业绩,引领着电商行业的新潮流,被评为“中国2023年十大新青年”。
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方式 传统直播带货方式
英文、中文双语直播:介绍产品的同时输出产品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介绍产品的特点、功能、用途等,展示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反作用于经济
②发挥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④商业贸易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几千年前,古人就食用梅子,唐朝时赏梅之风渐盛,到宋代,随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的赏梅风靡全国,且宋朝在军事上羸弱也刺激着众多爱国文人借梅花抒发心志,以励抗争,梅花的文化意象在宋朝得以成形,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梅花文化意象形成表明( )
①认识有时代烙印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②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变化的根本动因
③真理性认识随着时代进步不断被推翻
④以认识的目的归宿最终要回归于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小事,念兹在兹。清洁取暖、农村改厕加装电梯…件件民生小事,成就改革聚焦的大计。“以小见大”可以看出改革( )
①重视量变,以满足人民需要为最终归宿
②尊重规律,贯彻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解放思想,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④实事求是,尊重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道德与法治”科目改为开卷,学生要根据情境回答问题,物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总分,体验式的物理学习重在培养动手能力,实践作业替代笔头作业…新中考改革方案落地,北京各中学有了新变化:部分科目考试方式调整,回归互动式的课堂。新中考改革说明( )
①尊重教育规律是实现教育方式变革的前提
②教育实践的前进性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③新理念辩证否定旧理念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④遵循教育规律的理念是推进课堂改革的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 2024年,预制菜迎来行业发展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材料二 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开创了更多消费场景,建立起一套新的商业生态,延伸了“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解决路径。目前预制菜行业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添加剂不明晰,冷链运输损耗大等,面临着信任与品质的双重困境。
(1)简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预制菜迅猛发展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大力抵制预制菜行业。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文章提到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戏、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结合材料,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陆上丝绸之路源于张寄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它们穿越千年、锦延万里。今天“一带一路”根植历史、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造了实践平台。
回潮历史,五千年延峡,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共同发展的坚定理念。丝绸的历史符号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中,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又一次精彩绽放。古往今来,古丝路沿途贫瘠荒凉,常年风雪干旱,两千多年丝路史雄辩的证明,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带来了沿途地区的发展繁荣。当今世界,一方面,发展共赢的潮流人心所向,另一方面,特强凌弱、零和博弈等霸道行径危害深重,只要坚持互利共赢,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带一路”的倡议。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近1万亿美元,涵盖世界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63%的人口。10年来,在沿线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交流,新设立一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医药海外中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铁公航空管网建设合力攻克难题瓶颈,中国帮助柬埔寨建成大批道路和桥梁,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了柬对外出口稳定增长,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254亿美元投资,累计缴纳税收21.2亿美元,帮助巴新增6000兆瓦电力、510公里高速公路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中国果蔬等种类丰富的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沙特阿拉伯大批买家订购的冰箱、彩电等各种电器都是中国品牌,国内就能买到泰国原装产品、马来西亚白咖啡、老挝红木、蒙古国手工地毯、尼泊尔菩提子、伊朗波斯挂毯、白俄罗斯牛奶等,贸易畅通让沿线国家互通有无互利共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建必将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原因。
(2)一些西方国家狭隘的抹黑“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新殖民主义”和“债务陷阱”。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进行批驳。
(3)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分享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但50年前,习近平主席曾目睹民生之艰,家家春耕时把粮食留给种地芳力,婆姨带孩子出去讨饭。忍看农人惯挑担,及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煞。以粮食、青年、国家为主题写160字左右的时评。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