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浙北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评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浙北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评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浙北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评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湖州模拟)湖州市吴兴区乌程白酒酿造技艺已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浸泡糯米 B.米饭晾凉 C.酒曲发酵 D.过滤酒糟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ABD.都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ABD错误;
C.利用生物无氧呼吸产生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4·湖州模拟)对下图四种活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细胞核 B.都有细胞壁
C.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都能进行细胞分化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核区,属于原核生物。
【解答】A.细菌没有细胞核,A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错误;
C.细胞生命活动需要产生能量,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所以所有细胞都有呼吸作用,C正确;
D.细菌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分裂,不会进行细胞分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4·湖州模拟)2024年初湖州出现冻雨,水滴下落时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如图)。这一过程是(  )
A.凝固过程,吸收热量 B.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C.凝华过程,吸收热量 D.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出热量。
【解答】结冰为液体变固体变,属于凝固,放出热量,故答案为:B。
4.(2024·湖州模拟)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可通过食物或呼吸进入人体。科学家在颈动脉斑块中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若这些微塑料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则它们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哪个腔室(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有两条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为: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的途径为: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 这些微塑料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血液 ,即首先通过肺循环进入人体,由分析知它们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左心房,故答案为:A。
5.(2024·湖州模拟)如图为水中活动的北极熊,其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解答】水下的物体在水面和空气的交界面会发生折射,由于折射导致我们看到水下物体的像在实际物体的上方,从而导致北极熊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故答案为:A。
6.(2024·湖州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壁与滤纸间流下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水浴加热——模拟人体温度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D.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损坏盖玻片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植物细胞装片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解答】由分析知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的目的是防止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D。
7.(2024·湖州模拟)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18日9时24分在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3.49度,东经92.99度,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B.地震是在地球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C.青海玉树州位于湖州市的东南方向
D.玉树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人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A. 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离开,地震可能会导致电梯停止运动,从而使人被困在电梯中发生危险,故A错误;
B. 地震和火山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的,B错误;
C. 有地图可知青海玉树州位于湖州市的西北方向,C错误;
D. 玉树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导致玉树地震较多,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4·湖州模拟)将下列测量工具由湖州市带到西藏拉萨,测量结果在两地基本相同的是(  )
A.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
B.用温度计测量当地水的沸点
C.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D.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解答】A.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所以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拉萨气压小,A错误;
B.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拉萨水的沸点低,B错误;
C. 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不同地方长度厚度的标准一样,两地厚度测量结果相同,C正确;
D. 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拉萨氧气浓度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4·湖州模拟)杭州亚运会的金牌制作应用了镀金技术,即把银牌放在含有金元素的镀液中形成镀层。镀液中含有离子,已知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分子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零,离子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离子的电荷量。
【解答】 属于离子,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1,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金元素化合价为x,x+(-1)x4=-1,x=+3,故答案为:C。
10.(2024·湖州模拟)折叠屏手机已渐渐进入人们视野,化学物质吡唑啉(C3H6N2)是生产折叠手机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吡唑啉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吡唑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克
D.吡唑啉属于无机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吡唑啉的化学式C3H6N2进行分析。
【解答】A.元素属于宏观说法,正确说法为吡唑啉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
B.3个碳原子总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氢和氮,质量分数最大,B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C错误;
D. 吡唑啉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4·湖州模拟)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电阻,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
A.1.25Ω B.5.00Ω C.6.25Ω D.1.00Ω
【答案】C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电流表示数为0.4A,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
故答案为:C。
12.(2024·湖州模拟)海鬣蜥分布于科隆群岛,由南美陆生鬣蜥演化而来。海鬣蜥长有两对巨大的爪子,使它们能紧紧地抓住岩石,去吃水边的海草。而南美大陆上的鬣蜥爪子却比较小,使它们能够爬树吃树叶。关于海鬣蜥的演化,下列认识合理的是(  )
A.海鬣蜥巨大的爪子可以遗传给后代
B.海鬣蜥的后代中不可能存在爪子小的
C.由于高度适应环境,海鬣蜥已停止演化
D.为了能吃到海草,海鬣蜥演化出了巨大的爪子
【答案】A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解答】A. 海鬣蜥后代和海鬣蜥存在相似的性状, 巨大的爪子可以遗传给后代 ,A正确;
B. 海鬣蜥的后代中可能存在爪子小的,这种现象叫变异,B错误;
C. 由于高度适应环境, 如果环境发生变化, 海鬣蜥会不断发生演化,C正确;
D. 鬣蜥演化出了巨大的爪子是为了能紧紧地抓住岩石,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4·湖州模拟)如图为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溶液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溶液的pH值大于7,水的pH值等于7。
【解答】A. X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A错误;
B. Y可能是水,但不一定是水,比如氯化钠溶液的pH等于7,B错误;
C. 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比如碳酸钠溶液,C错误;
D. 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4·湖州模拟)如图所示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若丙装置不遮光,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丙装置中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丁装置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甲装置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的干扰,故没有必要再设乙装置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A.装置中有澄清石灰水,主要是为了检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A错误;
B. 若丙装置不遮光,如果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丁中澄清石灰水还是可能变得浑浊,不一定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错误;
C. 丙装置中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种子也要进行呼吸作用,丁装置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C正确;
D. 甲装置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4·湖州模拟)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50克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锌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则(  )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铁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粉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加入足量硫酸,铁产生更多的氢气。
【解答】由分析知由于铁和硫酸产生更多的氢气,剩余溶液质量偏小,所以m1>m2。故答案为:A。
16.(2024·湖州模拟)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用密度为ρ0的同质量某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甲物体中空,乙物体为实心小球,且甲体积为乙体积的3倍。分别放入杯中,稳定时,甲悬浮,乙沉底,情况如图。则(  )
图1 图2
A.此材料的密度为水密度的2倍
B.乙对杯子底的压力与其自身重力的比值为2∶3
C.放甲物体的杯子内水面较高,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如图2,将甲沿虚线切去下面部分,甲剩余部分仍悬浮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如果悬浮,则物质密度等于水,如果沉底,物体密度大于水。
【解答】A. 甲体积为乙体积的3倍 ,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悬浮,甲的密度与水相等,所以 此材料的密度为水密度的3倍,A错误;
B. 乙体积为甲的三分之一,浮力为甲的三分之一,甲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乙浮力为自身重力三分之一,故乙对杯子底的压力与其自身重力的比值为2∶3 ,B正确;
C.将物体和杯子看成一个整体,放甲和乙的杯子对桌面压力相等,C错误;
D. 将甲沿虚线切去下面部分 ,空心部分占总体积更大,密度将变得更小,所以甲剩余部分将漂浮,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16空格,每空格2分,共32分。)
17.(2024·湖州模拟)苦槠豆腐就是用苦槠的果实制作而成的传统名吃。《植物名实图考》中有记载:“烹之,至舌而涩,津津有味回于齿颊”。回答下列问题:
(1)苦槠的果实由   发育而来。
(2)苦槠豆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食用后主要在   (填器官名称)处被消化吸收。
【答案】(1)子房
(2)小肠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解答】(1) 槠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食物食用后主要在小肠处被消化吸收。
18.(2024·湖州模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先将木头烧成灰(含碳酸钾),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熟石灰即可。
(1)熟石灰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   土壤。
(2)上述制取氢氧化钾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酸性
(2);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溶液显碱性。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1) 熟石灰显碱性,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反应物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19.(2024·湖州模拟)小明是一名天文爱好者,图1是他记录的湖州某天的天文信息,请回答:
(1)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A”)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于图3中的   。
【答案】(1)CD
(2)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前后)为D,冬至(12月22日前后)为C,夏至(6月22日前后)为A,秋分(9月23日前后)为B。
【解答】(1)记录时间:2024年3月16日(农历二月初七),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与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故在CD之间;
(2)农历二月初七,上弦月月相,即为图D。
20.(2024·湖州模拟)南山脊蛇是一种新发现的物种,如图。
(1)二歧式检索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一种动物,其中一种是南山脊蛇,它对应的是   。
(2)除了检索表中已描述的特征外,南山脊蛇还具有的特征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C
(2)用肺呼吸(或“体内受精”、“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解答】(1) 南山脊蛇 属于爬行动物,卵生,体温不恒定,用肺呼吸,没有鳃呼吸,不可能是 A、B、D、E,只可能是C。
(2)地球上的爬行动物(reptile)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蛇、鳄鱼、龟、变色龙、鳖等都是常见的爬行动物。
21.(2024·湖州模拟)做筷子提米实验中,大米和瓶子总质量为1.5千克,筷子质量0.01千克。有同学将装有米的瓶子按如图1的方式在桌上敲几下,这是利用了米具有   而将大米压实;如图2竖直插入筷子把瓶子提起并保持静止,此时筷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牛,方向   。
【答案】惯性;15;竖直向下
【知识点】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静止是平衡状态,各个力受力平衡,合力为零。
【解答】 按如图1的方式在桌上敲几下,米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往下运动从而将大米压实; 如图2竖直插入筷子把瓶子提起并保持静止, 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重力等于15N,米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筷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22.(2024·湖州模拟)某品牌混合动力汽车,在低速状态下使用发动机驱动汽车,高速状态下使用电动机驱动汽车,加速时电动机和发动机一起驱动汽车。
(1)该汽车电动机与发动机的连接方式类似于电路连接中的   联。
(2)该汽车刹车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对能量进行回收。这一技术和下列哪一实验原理相同?   
【答案】(1)并
(2)B
【知识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各个用电器相互独立,相互没有影响。串联电路各个用电器有影响。
【解答】(1) 在低速状态下使用发动机驱动汽车,高速状态下使用电动机驱动汽车,加速时电动机和发动机一起驱动汽车,说明电动机与发动机相互没有影响,类似电路连接中的并联;
(2) 该汽车刹车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相当于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B相同。
23.(2024·湖州模拟)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预计将于2024年4月发射。
(1)飞船船体大量使用国产第三代铝锂合金以减轻质量,主要利用了铝锂合金   的物理性质。
(2)飞船逃逸燃料使用了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参加反应的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为   。
【答案】(1)密度小
(2)16∶2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越小,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
【解答】(1) 船船体大量使用国产第三代铝锂合金以减轻质量 ,是由于铝锂合金密度小;
(2)写出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的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的个数比为2:1,所以参加反应的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为2x(14x2+4):(14x2+16x4)=16:2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24小题8分,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7分,第27小题8分,第28小题6分,共35分。)
24.(2024·湖州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有关资料,推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一: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3,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   ,依据是   。
实验二:为进一步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水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 ▲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
【答案】氢氧化钠;污水呈酸性,氢氧化钠成碱性,无法共存;取适量污水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碱性溶液PH大于7,取少量污水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比如氯化钡溶液,溶液会产生硫酸钡这种不溶于酸的沉淀,所以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解答】(1)(2) 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3, 说明为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成碱性。所以污水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3)因为没有氢氧化钠,只可能含有盐酸或者硫酸钠,盐酸加热会挥发,最后如果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那只可能是硫酸钠。
25.(2024·湖州模拟)在杭州亚运会女子跳水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以438.20的总分夺冠。某项目研究小组为研究运动员入水时其手型与水花高度之间的关系,将双手合并成尖锐状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双手的尖锐程度由楔形体的斜升角θ(楔形体垂直进入水面时斜边与水面夹角,见图)确定。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①取斜升角θ为80°的楔形体,从距离水面一定高度处,使其尖端朝下自由释放,测量溅起的水花最高高度,重复实验3次后取平均值,记为L0;
②分别取斜升角θ为60°、45°、30°、20°、10°、4°的相同质量楔形体,重复①操作,记录下各自溅起的水花高度。若某斜升角θ的楔形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为L0,则此次水花的相对高度,整理各次数据见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1 2 3 4 5 6 7
斜升角θ 80° 60° 45° 30° 20° 10° 4°
水花的相对高度 100% 62.5% 50% 31.3% 25% 12.5% 5%
(1)研究入水时水花高度与斜升角的关系时,除楔形体质量、材料外,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   。(写出一点即可)
(2)由本实验结论推测,为使激起的水花最小,运动员应以____姿势入水。(选填“A”或“B”)
A. B.
(3)实验中将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的科学方法与下述相同的是____。
A.研究电流时,用水流来类比电流
B.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大小相同
C.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答案】(1)下落高度
(2)A
(3)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控制变量法做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结论为斜升角θ越小, 水花的相对高度越小。 实验中将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的科学方法为模型法。
【解答】(1) 研究入水时水花高度 时,明显下落高度越大,运动员机械能越大,激起水花可能越大,即水花高度可能与下落高度有关,故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下落高度。
(2)本实验结论为斜升角θ越小, 水花的相对高度越小。A的斜升角θ较小,故为使激起的水花最小,运动员应以A姿势入水。
(3)A为类比法,B为控制变量法,C为模型法,故答案为:C。
26.(2024·湖州模拟)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那么石蜡主要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燃着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上述问题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在图示装置中,点燃蜡烛至熄灭,利用多功能传感器测量有关量,整理得下表。
实验记录表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36.4% 21.2% 0.06% 0
蜡烛熄灭后 72.6% 15.6% 3.84% 0.02%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2)甲同学认为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请结合表中数据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3)乙同学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于是他们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靠近“白烟”(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该“白烟”具有   性。
【答案】(1)C、H
(2)小明的观点不合理,由表格数据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氧气的量不足、湿度增加引起的。
(3)可燃性(或导热性)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由表格分析可得,相对湿度变大,所以反应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量也增加,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解答】(1)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CH元素;
(2)根据燃烧条件可知氧气的量不足、湿度增加导致蜡烛温度达不到着火点都可能引起蜡烛熄灭。
(3)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说明白烟可能自身具有可燃性或导热性 ,导致蜡烛温度重新达到着火点从而燃烧起来。
27.(2024·湖州模拟)扦插是乌柳繁殖的主要手段,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因素有插穗年龄、插穗长度、土壤种类、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等。为了筛选乌柳扦插的最适插穗长度,某校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剪取1年生无病虫害的乌柳健康枝条,分成5组,每组30根,插穗长度分别为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下端削成斜面,扦插前以0.0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溶液浸泡3小时,扦插到相同的土壤中,深度均为插穗长的1/3,40天后,统计其株高生长量、成活率,实验重复3次,结果处理并记录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组别 插穗长度/厘米 株高平均生长量/厘米 平均成活率/%
1 4 3.25 9.3
2 8 6.70 26.0
3 12 17.6 94.7
4 16 19.6 95.0
5 20 16.4 95.4
(1)每组剪取插穗30根的目的是   。
(2)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0.01%是否为乌柳扦插所需的最适GGR6浓度,请设计实验方案。   
【答案】(1)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在插穗年龄、土壤种类、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乌柳扦插的最适插穗长度为16厘米
(3)剪取1年生无病虫害的16厘米长的健康枝条150根,下端削成斜面,平均分为5组,分别用清水,0.005%、0.01%、0.015%、0.02%的GGR6溶液浸泡3小时,扦插深度均为插穗长的1/3,40天后,统计其株高生长量、成活率,实验重复3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每组实验取多个实验对象可以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也可以求平均值,减小误差,通过实验组之间的对比可以得出实验结论。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每组实验取多个实验对象可以排除偶然性,同时可以取平均值。
(2)由实验记录表可得插穗长度为16厘米时株高平均生长量最长,同时平均成活率也较高,故乌柳扦插的最适插穗长度为16厘米。
(3)设计实验注意取多个实验对象,防止实验偶然性,将GGR6浓度由小到大取不同的浓度,注意保持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量相同。
28.(2024·湖州模拟)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课本方案为:让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1)小陈认为课本方案难以操作,将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轨,将木块换成圆柱体块,方案迭代为1.0。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
(2)小越质疑: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倾斜滑轨上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底部时速度真的相同吗?她在倾斜滑轨的底部安装光控灯(当球滚过时,光控灯会亮起),进行三轨同步实验,方案迭代为2.0。利用分割槽使三个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分别从三个相同倾斜轨道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滚下,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三个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
(3)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并不相同,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是由于小钢球体积不同所导致。如何在改变小钢球质量的情况下控制其体积不变,你的方法是   。
【答案】(1)避免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发生偏移
(2)三个光控灯同时亮起
(3)选择体积相同的实心和空心小钢球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发生偏移 ,导致克服摩擦力做功可能不同,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控制变量法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 将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轨,将木块换成圆柱体块, 可以避免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发生偏移,避免摩擦力做功对实验造成影响。
(2) 当球滚过时,光控灯会亮起 ,如果三个光控灯同时亮起,说明三个球同时到达光控灯处 ,时间相同,由于路程相同,所以三个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
(3) 选择体积相同的实心和空心小钢球,它们质量不同,但是体积相同,可以排除小球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29小题6分,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6分,第32小题6分,第33小题6分,第34小题6分,第35小题9分,共45分。)
29.(2024·湖州模拟)揭示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文字早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一文中出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1)刘向的《说苑》中提到的“园”,可以看成是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或“生态系统”),文中提到的蝉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   。
(2)文中提到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____。
A.园→树→蝉→螳螂→黄雀 B.树→蝉→黄雀→螳螂
C.树→蝉→螳螂→黄雀 D.蝉→螳螂→黄雀
【答案】(1)生态系统;消费者
(2)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食物链又称“营养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一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解答】(1) 园中有树,园类似一个小树林,园中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属于生态系统; 文中提到的蝉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生存,是动物, 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树,被捕食者在箭头前,捕食者在箭头后。
30.(2024·湖州模拟)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观测范围不断扩大。
材料一:用相机拍照时,快门打开的时间称为曝光时间(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光通过镜头、快门,成像在感光器上。
材料二:当曝光时间一定时,若所拍摄物体的移动速度越快,导致像在感光器上移动较大距离,拍出的照片会变模糊。夜间拍摄静止的不发光物体时,为了拍出明暗适中的照片,在进光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延长曝光时间,若手持相机则容易抖动,也会使拍出的照片变模糊。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增大进光量来解决。
材料三: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在阿秒光脉冲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利用阿秒光脉冲可以将曝光时间缩短到阿秒级别(1阿秒=1×10-18秒)。
(1)拍摄班级毕业照时,感光器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
(2)若以   为参照物,手持相机抖动可以等效于物体的移动,两种照片模糊的情况本质相同。
(3)目前人类获得的最短曝光时间为43阿秒,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光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答案】(1)倒立缩小实像
(2)镜头(或相机或手)
(3)1.29×10-8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照相机拍摄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体与参照物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解答】(1) 感光器上所成像即照相机成像,其性质是倒立缩小实像;
(2) 以镜头(或相机或手)为参照物, 手持相机抖动导致物体与参照物位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 可以等效于物体的移动 。
(3)路程s=vt= 3×108× 43× 10-18 m= 1.29×10-8米
31.(2024·湖州模拟)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液态阳光”技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发电,然后利用电解水制氢,最后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甲醇。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风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甲醇过程类似绿色植物的   (选填“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2)已知。现有8.8吨CO2完全反应,则理论上可得到甲醇(CH3OH)的质量是多少吨?
【答案】(1)可再生;光合作用
(2)6.4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利用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计算理论上可得到甲醇的质量。
【解答】(1)由分析知太阳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甲醇过程 是用无机物产生有机物,类似光合作用;
(2) 8.8吨CO2 含有碳元素质量为,利用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可得理论上可得到甲醇质量为
32.(2024·湖州模拟)恒定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部分体温调节过程。
根据题意回答:
(1)请将图中的空处a填写完整   。
(2)图中能减少散热的途径是   (写序号)。
(3)以人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为例,说说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答案】(1)神经中枢(下丘脑或体温调节中枢)
(2)③④
(3)(提到4个系统)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要维持正常水平,有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同时有运动系统骨骼肌参与产热,有循环系统的血管和血液参与散热,可见调节体温恒定是多系统共同参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人处于寒冷环境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方法减少散热量。
【解答】(1)根据反射弧的组成可知处a填写为神经中枢;
(2)汗液分泌减少可以减少由于汗液蒸发而散失的热量,皮肤血管收缩是人体面对寒冷环境的调节措施。
(3)人体是由8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各个系统协调工作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
33.(2024·湖州模拟)人体的头骨如图所示,其中标注了与咬合有关的部分结构。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图中标注的结构属于骨连接的是   。
(2)人的下颌骨可以看成杠杆,在咬食物时,咬肌收缩,下列模型能近似表示此杠杆动力和阻力方向的是____。
A. B.
C. D.
(3)某人咬肌施加给下颌骨的作用力为1350牛,此作用力的力臂视作3厘米,牙齿受到的作用力的力臂视作9厘米,请估算此人的咬合力有多大?
【答案】(1)下颌关节
(2)C
(3)
【知识点】骨连结、骨骼肌;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 人体骨和骨之间借助于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连接起来。 骨连接从连接形式上可分为直接连接(不动连接)和间接连接(可动连接,关节)两种。
【解答】(1)由分析知下颌关节属于关节,是一种骨连接;
(2) 人的下颌骨可以看成杠杆,在咬食物时,咬肌收缩, 产生向上的作用力,所以动力F1方向向上,阻力F2方向向下,阻力力臂大于动力力臂,故答案为:C。
(3) 人咬肌施加给下颌骨的作用力为动力, 此作用力的力臂为动力臂, 牙齿受到的作用力( 大小等于咬合力 ) 可以看成阻力, 牙齿受到的作用力的力臂 看成阻力臂,结合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34.(2024·湖州模拟)兴趣小组取含氯化钙杂质的氯化钾样品30克,加入160克水完全溶解,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58克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0克,过滤所到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求:
(1)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2)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设氯化钙的质量为x,

111 100
x 10g
x=11.1g
氯化钾质量为30g-11.1g=18.9g,质量分数=18.9 g/30g=63%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11 149
11.1g y
y=14.9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g+18.9g)/(30g+160g+158g-10g)= 1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为氯化钾 ,根据反应物等于生成物质量求解反应后溶液质量。
35.(2024·湖州模拟)小铄在使用某电热水壶烧水,壶内装入1.0L清水,合上盖子,按下加热开关后,经过4分10秒水烧开,再过几秒水壶自动断电。其铭牌如图所示。
(1)电热水壶加热电阻R的阻值大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额定电压下加热,水初始温度为20℃,此次烧水过程中热水壶的加热效率多大?(水的比热,环境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铄在使用时还发现了烧水时若把盖子打开,水仍会沸腾,但电热水壶不会自动断电,如果这时盖上盖子,过几秒电热水壶就会自动断电。进一步观察,发现水壶内靠近握柄的地方有一个小孔连通握柄,如图2所示。小铄根据上述功能设计了图3所示的电路简图。
图3中两继电器完全相同,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于等于0.05A时,衔铁会被吸引,当电流小于0.05A时,衔铁不会被吸引。则电路图中的Ra应该选图4中热敏电阻    (选填“M”或“N”),Rb应该放在图5热水壶的   (选填“A”或“B”或“C”)处,并对Rb的选择作出解释   。
【答案】(1)欧姆
(2)
故加热效率
(3)M;A;热敏电阻Rb在达到100℃,就会吸引衔铁b使加热电路断开。若放C处,水壶下面水先达到100℃,从而立马断开加热电路,使水不能烧开。若放B处,只要水蒸汽上升到B处而使Rb马上断开加热电路,不会出现水烧开后过几秒再自动断电的情况。无法确保水充分烧开。若放在A处,即可以确保水充分烧开,并能等到蒸汽到一定量并通过小孔转移到手柄处,从而自动断开。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功率与电阻关系求解电阻大小,加热效率等于吸收的热量除以电流做的总功,图5中ABC为水壶内部位置示意图。
【解答】(1)利用纯电阻的电阻与功率关系求解加热电阻R的阻值大小。
(2)利用做功与功率关系求解总功大小,利用热量求解公式求解吸收的热量,吸收的热量除以总电功即可得到加热效率。
(3) 由题意得要使S断开,必须高温时右边电磁铁电流大磁性强,所以Ra选择M,Rb选择N。图5中,A为握柄处, B为盖子处,C为壶底处。
1 / 1浙江省湖州市浙北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评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4·湖州模拟)湖州市吴兴区乌程白酒酿造技艺已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浸泡糯米 B.米饭晾凉 C.酒曲发酵 D.过滤酒糟
2.(2024·湖州模拟)对下图四种活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细胞核 B.都有细胞壁
C.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都能进行细胞分化
3.(2024·湖州模拟)2024年初湖州出现冻雨,水滴下落时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如图)。这一过程是(  )
A.凝固过程,吸收热量 B.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C.凝华过程,吸收热量 D.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4.(2024·湖州模拟)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可通过食物或呼吸进入人体。科学家在颈动脉斑块中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若这些微塑料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则它们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哪个腔室(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5.(2024·湖州模拟)如图为水中活动的北极熊,其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6.(2024·湖州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壁与滤纸间流下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水浴加热——模拟人体温度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
D.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损坏盖玻片
7.(2024·湖州模拟)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18日9时24分在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3.49度,东经92.99度,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B.地震是在地球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C.青海玉树州位于湖州市的东南方向
D.玉树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8.(2024·湖州模拟)将下列测量工具由湖州市带到西藏拉萨,测量结果在两地基本相同的是(  )
A.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
B.用温度计测量当地水的沸点
C.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D.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9.(2024·湖州模拟)杭州亚运会的金牌制作应用了镀金技术,即把银牌放在含有金元素的镀液中形成镀层。镀液中含有离子,已知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10.(2024·湖州模拟)折叠屏手机已渐渐进入人们视野,化学物质吡唑啉(C3H6N2)是生产折叠手机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吡唑啉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吡唑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克
D.吡唑啉属于无机化合物
11.(2024·湖州模拟)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伏的小灯泡电阻,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
A.1.25Ω B.5.00Ω C.6.25Ω D.1.00Ω
12.(2024·湖州模拟)海鬣蜥分布于科隆群岛,由南美陆生鬣蜥演化而来。海鬣蜥长有两对巨大的爪子,使它们能紧紧地抓住岩石,去吃水边的海草。而南美大陆上的鬣蜥爪子却比较小,使它们能够爬树吃树叶。关于海鬣蜥的演化,下列认识合理的是(  )
A.海鬣蜥巨大的爪子可以遗传给后代
B.海鬣蜥的后代中不可能存在爪子小的
C.由于高度适应环境,海鬣蜥已停止演化
D.为了能吃到海草,海鬣蜥演化出了巨大的爪子
13.(2024·湖州模拟)如图为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溶液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4.(2024·湖州模拟)如图所示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若丙装置不遮光,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丙装置中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丁装置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甲装置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的干扰,故没有必要再设乙装置
15.(2024·湖州模拟)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50克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锌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铁粉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则(  )
A. B. C. D.无法确定
16.(2024·湖州模拟)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用密度为ρ0的同质量某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甲物体中空,乙物体为实心小球,且甲体积为乙体积的3倍。分别放入杯中,稳定时,甲悬浮,乙沉底,情况如图。则(  )
图1 图2
A.此材料的密度为水密度的2倍
B.乙对杯子底的压力与其自身重力的比值为2∶3
C.放甲物体的杯子内水面较高,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如图2,将甲沿虚线切去下面部分,甲剩余部分仍悬浮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16空格,每空格2分,共32分。)
17.(2024·湖州模拟)苦槠豆腐就是用苦槠的果实制作而成的传统名吃。《植物名实图考》中有记载:“烹之,至舌而涩,津津有味回于齿颊”。回答下列问题:
(1)苦槠的果实由   发育而来。
(2)苦槠豆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食用后主要在   (填器官名称)处被消化吸收。
18.(2024·湖州模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先将木头烧成灰(含碳酸钾),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熟石灰即可。
(1)熟石灰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   土壤。
(2)上述制取氢氧化钾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9.(2024·湖州模拟)小明是一名天文爱好者,图1是他记录的湖州某天的天文信息,请回答:
(1)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   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A”)
(2)当天的月相最接近于图3中的   。
20.(2024·湖州模拟)南山脊蛇是一种新发现的物种,如图。
(1)二歧式检索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一种动物,其中一种是南山脊蛇,它对应的是   。
(2)除了检索表中已描述的特征外,南山脊蛇还具有的特征是   (写出一点即可)。
21.(2024·湖州模拟)做筷子提米实验中,大米和瓶子总质量为1.5千克,筷子质量0.01千克。有同学将装有米的瓶子按如图1的方式在桌上敲几下,这是利用了米具有   而将大米压实;如图2竖直插入筷子把瓶子提起并保持静止,此时筷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牛,方向   。
22.(2024·湖州模拟)某品牌混合动力汽车,在低速状态下使用发动机驱动汽车,高速状态下使用电动机驱动汽车,加速时电动机和发动机一起驱动汽车。
(1)该汽车电动机与发动机的连接方式类似于电路连接中的   联。
(2)该汽车刹车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对能量进行回收。这一技术和下列哪一实验原理相同?   
23.(2024·湖州模拟)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预计将于2024年4月发射。
(1)飞船船体大量使用国产第三代铝锂合金以减轻质量,主要利用了铝锂合金   的物理性质。
(2)飞船逃逸燃料使用了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参加反应的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24小题8分,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7分,第27小题8分,第28小题6分,共35分。)
24.(2024·湖州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有关资料,推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实验一: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3,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   ,依据是   。
实验二:为进一步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水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 ▲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
25.(2024·湖州模拟)在杭州亚运会女子跳水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以438.20的总分夺冠。某项目研究小组为研究运动员入水时其手型与水花高度之间的关系,将双手合并成尖锐状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双手的尖锐程度由楔形体的斜升角θ(楔形体垂直进入水面时斜边与水面夹角,见图)确定。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①取斜升角θ为80°的楔形体,从距离水面一定高度处,使其尖端朝下自由释放,测量溅起的水花最高高度,重复实验3次后取平均值,记为L0;
②分别取斜升角θ为60°、45°、30°、20°、10°、4°的相同质量楔形体,重复①操作,记录下各自溅起的水花高度。若某斜升角θ的楔形体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为L0,则此次水花的相对高度,整理各次数据见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1 2 3 4 5 6 7
斜升角θ 80° 60° 45° 30° 20° 10° 4°
水花的相对高度 100% 62.5% 50% 31.3% 25% 12.5% 5%
(1)研究入水时水花高度与斜升角的关系时,除楔形体质量、材料外,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   。(写出一点即可)
(2)由本实验结论推测,为使激起的水花最小,运动员应以____姿势入水。(选填“A”或“B”)
A. B.
(3)实验中将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的科学方法与下述相同的是____。
A.研究电流时,用水流来类比电流
B.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大小相同
C.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26.(2024·湖州模拟)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那么石蜡主要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燃着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某科学兴趣小组对上述问题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在图示装置中,点燃蜡烛至熄灭,利用多功能传感器测量有关量,整理得下表。
实验记录表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36.4% 21.2% 0.06% 0
蜡烛熄灭后 72.6% 15.6% 3.84% 0.02%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2)甲同学认为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请结合表中数据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3)乙同学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于是他们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靠近“白烟”(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该“白烟”具有   性。
27.(2024·湖州模拟)扦插是乌柳繁殖的主要手段,影响插穗成活的主要因素有插穗年龄、插穗长度、土壤种类、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等。为了筛选乌柳扦插的最适插穗长度,某校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剪取1年生无病虫害的乌柳健康枝条,分成5组,每组30根,插穗长度分别为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下端削成斜面,扦插前以0.0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溶液浸泡3小时,扦插到相同的土壤中,深度均为插穗长的1/3,40天后,统计其株高生长量、成活率,实验重复3次,结果处理并记录如下表。
实验记录表
组别 插穗长度/厘米 株高平均生长量/厘米 平均成活率/%
1 4 3.25 9.3
2 8 6.70 26.0
3 12 17.6 94.7
4 16 19.6 95.0
5 20 16.4 95.4
(1)每组剪取插穗30根的目的是   。
(2)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0.01%是否为乌柳扦插所需的最适GGR6浓度,请设计实验方案。   
28.(2024·湖州模拟)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课本方案为:让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1)小陈认为课本方案难以操作,将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轨,将木块换成圆柱体块,方案迭代为1.0。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
(2)小越质疑: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倾斜滑轨上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底部时速度真的相同吗?她在倾斜滑轨的底部安装光控灯(当球滚过时,光控灯会亮起),进行三轨同步实验,方案迭代为2.0。利用分割槽使三个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分别从三个相同倾斜轨道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滚下,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三个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
(3)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并不相同,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是由于小钢球体积不同所导致。如何在改变小钢球质量的情况下控制其体积不变,你的方法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29小题6分,第30小题6分,第31小题6分,第32小题6分,第33小题6分,第34小题6分,第35小题9分,共45分。)
29.(2024·湖州模拟)揭示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文字早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一文中出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1)刘向的《说苑》中提到的“园”,可以看成是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或“生态系统”),文中提到的蝉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   。
(2)文中提到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____。
A.园→树→蝉→螳螂→黄雀 B.树→蝉→黄雀→螳螂
C.树→蝉→螳螂→黄雀 D.蝉→螳螂→黄雀
30.(2024·湖州模拟)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观测范围不断扩大。
材料一:用相机拍照时,快门打开的时间称为曝光时间(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光通过镜头、快门,成像在感光器上。
材料二:当曝光时间一定时,若所拍摄物体的移动速度越快,导致像在感光器上移动较大距离,拍出的照片会变模糊。夜间拍摄静止的不发光物体时,为了拍出明暗适中的照片,在进光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延长曝光时间,若手持相机则容易抖动,也会使拍出的照片变模糊。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增大进光量来解决。
材料三: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在阿秒光脉冲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利用阿秒光脉冲可以将曝光时间缩短到阿秒级别(1阿秒=1×10-18秒)。
(1)拍摄班级毕业照时,感光器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
(2)若以   为参照物,手持相机抖动可以等效于物体的移动,两种照片模糊的情况本质相同。
(3)目前人类获得的最短曝光时间为43阿秒,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光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31.(2024·湖州模拟)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液态阳光”技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发电,然后利用电解水制氢,最后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甲醇。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风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甲醇过程类似绿色植物的   (选填“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2)已知。现有8.8吨CO2完全反应,则理论上可得到甲醇(CH3OH)的质量是多少吨?
32.(2024·湖州模拟)恒定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部分体温调节过程。
根据题意回答:
(1)请将图中的空处a填写完整   。
(2)图中能减少散热的途径是   (写序号)。
(3)以人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为例,说说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33.(2024·湖州模拟)人体的头骨如图所示,其中标注了与咬合有关的部分结构。
(1)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图中标注的结构属于骨连接的是   。
(2)人的下颌骨可以看成杠杆,在咬食物时,咬肌收缩,下列模型能近似表示此杠杆动力和阻力方向的是____。
A. B.
C. D.
(3)某人咬肌施加给下颌骨的作用力为1350牛,此作用力的力臂视作3厘米,牙齿受到的作用力的力臂视作9厘米,请估算此人的咬合力有多大?
34.(2024·湖州模拟)兴趣小组取含氯化钙杂质的氯化钾样品30克,加入160克水完全溶解,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58克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0克,过滤所到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求:
(1)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2)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5.(2024·湖州模拟)小铄在使用某电热水壶烧水,壶内装入1.0L清水,合上盖子,按下加热开关后,经过4分10秒水烧开,再过几秒水壶自动断电。其铭牌如图所示。
(1)电热水壶加热电阻R的阻值大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额定电压下加热,水初始温度为20℃,此次烧水过程中热水壶的加热效率多大?(水的比热,环境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铄在使用时还发现了烧水时若把盖子打开,水仍会沸腾,但电热水壶不会自动断电,如果这时盖上盖子,过几秒电热水壶就会自动断电。进一步观察,发现水壶内靠近握柄的地方有一个小孔连通握柄,如图2所示。小铄根据上述功能设计了图3所示的电路简图。
图3中两继电器完全相同,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于等于0.05A时,衔铁会被吸引,当电流小于0.05A时,衔铁不会被吸引。则电路图中的Ra应该选图4中热敏电阻    (选填“M”或“N”),Rb应该放在图5热水壶的   (选填“A”或“B”或“C”)处,并对Rb的选择作出解释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ABD.都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ABD错误;
C.利用生物无氧呼吸产生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核区,属于原核生物。
【解答】A.细菌没有细胞核,A错误;
B.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错误;
C.细胞生命活动需要产生能量,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所以所有细胞都有呼吸作用,C正确;
D.细菌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分裂,不会进行细胞分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出热量。
【解答】结冰为液体变固体变,属于凝固,放出热量,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有两条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为: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的途径为: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 这些微塑料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血液 ,即首先通过肺循环进入人体,由分析知它们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左心房,故答案为:A。
5.【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解答】水下的物体在水面和空气的交界面会发生折射,由于折射导致我们看到水下物体的像在实际物体的上方,从而导致北极熊水面下的身体与水面上的头似乎分了家,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植物细胞装片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解答】由分析知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的目的是防止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余秒钟,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如果你在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人室内抢救物品和救援他人,以免作无谓的牺牲。
【解答】A. 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离开,地震可能会导致电梯停止运动,从而使人被困在电梯中发生危险,故A错误;
B. 地震和火山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的,B错误;
C. 有地图可知青海玉树州位于湖州市的西北方向,C错误;
D. 玉树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导致玉树地震较多,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解答】A.随着海拔的增大,大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降低,所以用气压计测当地气压,拉萨气压小,A错误;
B.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拉萨水的沸点低,B错误;
C. 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科学课本的厚度 ,不同地方长度厚度的标准一样,两地厚度测量结果相同,C正确;
D. 用氧浓度测定仪测量当地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拉萨氧气浓度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分子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零,离子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等于离子的电荷量。
【解答】 属于离子,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1,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金元素化合价为x,x+(-1)x4=-1,x=+3,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吡唑啉的化学式C3H6N2进行分析。
【解答】A.元素属于宏观说法,正确说法为吡唑啉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
B.3个碳原子总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氢和氮,质量分数最大,B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C错误;
D. 吡唑啉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
【解析】【分析】电流表示数为0.4A,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解答】A. 海鬣蜥后代和海鬣蜥存在相似的性状, 巨大的爪子可以遗传给后代 ,A正确;
B. 海鬣蜥的后代中可能存在爪子小的,这种现象叫变异,B错误;
C. 由于高度适应环境, 如果环境发生变化, 海鬣蜥会不断发生演化,C正确;
D. 鬣蜥演化出了巨大的爪子是为了能紧紧地抓住岩石,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溶液的pH值大于7,水的pH值等于7。
【解答】A. X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A错误;
B. Y可能是水,但不一定是水,比如氯化钠溶液的pH等于7,B错误;
C. 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比如碳酸钠溶液,C错误;
D. 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不是变红,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A.装置中有澄清石灰水,主要是为了检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A错误;
B. 若丙装置不遮光,如果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丁中澄清石灰水还是可能变得浑浊,不一定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错误;
C. 丙装置中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种子也要进行呼吸作用,丁装置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C正确;
D. 甲装置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铁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粉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加入足量硫酸,铁产生更多的氢气。
【解答】由分析知由于铁和硫酸产生更多的氢气,剩余溶液质量偏小,所以m1>m2。故答案为:A。
16.【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如果悬浮,则物质密度等于水,如果沉底,物体密度大于水。
【解答】A. 甲体积为乙体积的3倍 , 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悬浮,甲的密度与水相等,所以 此材料的密度为水密度的3倍,A错误;
B. 乙体积为甲的三分之一,浮力为甲的三分之一,甲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乙浮力为自身重力三分之一,故乙对杯子底的压力与其自身重力的比值为2∶3 ,B正确;
C.将物体和杯子看成一个整体,放甲和乙的杯子对桌面压力相等,C错误;
D. 将甲沿虚线切去下面部分 ,空心部分占总体积更大,密度将变得更小,所以甲剩余部分将漂浮,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子房
(2)小肠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
【解答】(1) 槠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食物食用后主要在小肠处被消化吸收。
18.【答案】(1)酸性
(2);复分解反应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溶液显碱性。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1) 熟石灰显碱性,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反应物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19.【答案】(1)CD
(2)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前后)为D,冬至(12月22日前后)为C,夏至(6月22日前后)为A,秋分(9月23日前后)为B。
【解答】(1)记录时间:2024年3月16日(农历二月初七),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与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故在CD之间;
(2)农历二月初七,上弦月月相,即为图D。
20.【答案】(1)C
(2)用肺呼吸(或“体内受精”、“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解答】(1) 南山脊蛇 属于爬行动物,卵生,体温不恒定,用肺呼吸,没有鳃呼吸,不可能是 A、B、D、E,只可能是C。
(2)地球上的爬行动物(reptile)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爬行动物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蛇、鳄鱼、龟、变色龙、鳖等都是常见的爬行动物。
21.【答案】惯性;15;竖直向下
【知识点】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静止是平衡状态,各个力受力平衡,合力为零。
【解答】 按如图1的方式在桌上敲几下,米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往下运动从而将大米压实; 如图2竖直插入筷子把瓶子提起并保持静止, 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重力等于15N,米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筷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22.【答案】(1)并
(2)B
【知识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并联电路各个用电器相互独立,相互没有影响。串联电路各个用电器有影响。
【解答】(1) 在低速状态下使用发动机驱动汽车,高速状态下使用电动机驱动汽车,加速时电动机和发动机一起驱动汽车,说明电动机与发动机相互没有影响,类似电路连接中的并联;
(2) 该汽车刹车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相当于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B相同。
23.【答案】(1)密度小
(2)16∶23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越小,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
【解答】(1) 船船体大量使用国产第三代铝锂合金以减轻质量 ,是由于铝锂合金密度小;
(2)写出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的联氨(N2H4)和四氧化二氮(N2O4)的个数比为2:1,所以参加反应的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的质量比为2x(14x2+4):(14x2+16x4)=16:23
24.【答案】氢氧化钠;污水呈酸性,氢氧化钠成碱性,无法共存;取适量污水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碱性溶液PH大于7,取少量污水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比如氯化钡溶液,溶液会产生硫酸钡这种不溶于酸的沉淀,所以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解答】(1)(2) 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3, 说明为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成碱性。所以污水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3)因为没有氢氧化钠,只可能含有盐酸或者硫酸钠,盐酸加热会挥发,最后如果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那只可能是硫酸钠。
25.【答案】(1)下落高度
(2)A
(3)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控制变量法做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结论为斜升角θ越小, 水花的相对高度越小。 实验中将做入水动作的人体简化成楔形体的科学方法为模型法。
【解答】(1) 研究入水时水花高度 时,明显下落高度越大,运动员机械能越大,激起水花可能越大,即水花高度可能与下落高度有关,故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下落高度。
(2)本实验结论为斜升角θ越小, 水花的相对高度越小。A的斜升角θ较小,故为使激起的水花最小,运动员应以A姿势入水。
(3)A为类比法,B为控制变量法,C为模型法,故答案为:C。
26.【答案】(1)C、H
(2)小明的观点不合理,由表格数据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氧气的量不足、湿度增加引起的。
(3)可燃性(或导热性)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由表格分析可得,相对湿度变大,所以反应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量也增加,说明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解答】(1)反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CH元素;
(2)根据燃烧条件可知氧气的量不足、湿度增加导致蜡烛温度达不到着火点都可能引起蜡烛熄灭。
(3) 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说明白烟可能自身具有可燃性或导热性 ,导致蜡烛温度重新达到着火点从而燃烧起来。
27.【答案】(1)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在插穗年龄、土壤种类、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乌柳扦插的最适插穗长度为16厘米
(3)剪取1年生无病虫害的16厘米长的健康枝条150根,下端削成斜面,平均分为5组,分别用清水,0.005%、0.01%、0.015%、0.02%的GGR6溶液浸泡3小时,扦插深度均为插穗长的1/3,40天后,统计其株高生长量、成活率,实验重复3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每组实验取多个实验对象可以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也可以求平均值,减小误差,通过实验组之间的对比可以得出实验结论。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每组实验取多个实验对象可以排除偶然性,同时可以取平均值。
(2)由实验记录表可得插穗长度为16厘米时株高平均生长量最长,同时平均成活率也较高,故乌柳扦插的最适插穗长度为16厘米。
(3)设计实验注意取多个实验对象,防止实验偶然性,将GGR6浓度由小到大取不同的浓度,注意保持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量相同。
28.【答案】(1)避免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发生偏移
(2)三个光控灯同时亮起
(3)选择体积相同的实心和空心小钢球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发生偏移 ,导致克服摩擦力做功可能不同,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控制变量法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 将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轨,将木块换成圆柱体块, 可以避免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发生偏移,避免摩擦力做功对实验造成影响。
(2) 当球滚过时,光控灯会亮起 ,如果三个光控灯同时亮起,说明三个球同时到达光控灯处 ,时间相同,由于路程相同,所以三个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
(3) 选择体积相同的实心和空心小钢球,它们质量不同,但是体积相同,可以排除小球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9.【答案】(1)生态系统;消费者
(2)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食物链又称“营养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一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解答】(1) 园中有树,园类似一个小树林,园中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属于生态系统; 文中提到的蝉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生存,是动物, 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树,被捕食者在箭头前,捕食者在箭头后。
30.【答案】(1)倒立缩小实像
(2)镜头(或相机或手)
(3)1.29×10-8米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照相机拍摄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体与参照物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解答】(1) 感光器上所成像即照相机成像,其性质是倒立缩小实像;
(2) 以镜头(或相机或手)为参照物, 手持相机抖动导致物体与参照物位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 可以等效于物体的移动 。
(3)路程s=vt= 3×108× 43× 10-18 m= 1.29×10-8米
31.【答案】(1)可再生;光合作用
(2)6.4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利用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计算理论上可得到甲醇的质量。
【解答】(1)由分析知太阳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甲醇过程 是用无机物产生有机物,类似光合作用;
(2) 8.8吨CO2 含有碳元素质量为,利用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可得理论上可得到甲醇质量为
32.【答案】(1)神经中枢(下丘脑或体温调节中枢)
(2)③④
(3)(提到4个系统)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要维持正常水平,有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同时有运动系统骨骼肌参与产热,有循环系统的血管和血液参与散热,可见调节体温恒定是多系统共同参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人处于寒冷环境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方法减少散热量。
【解答】(1)根据反射弧的组成可知处a填写为神经中枢;
(2)汗液分泌减少可以减少由于汗液蒸发而散失的热量,皮肤血管收缩是人体面对寒冷环境的调节措施。
(3)人体是由8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各个系统协调工作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
33.【答案】(1)下颌关节
(2)C
(3)
【知识点】骨连结、骨骼肌;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 人体骨和骨之间借助于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连接起来。 骨连接从连接形式上可分为直接连接(不动连接)和间接连接(可动连接,关节)两种。
【解答】(1)由分析知下颌关节属于关节,是一种骨连接;
(2) 人的下颌骨可以看成杠杆,在咬食物时,咬肌收缩, 产生向上的作用力,所以动力F1方向向上,阻力F2方向向下,阻力力臂大于动力力臂,故答案为:C。
(3) 人咬肌施加给下颌骨的作用力为动力, 此作用力的力臂为动力臂, 牙齿受到的作用力( 大小等于咬合力 ) 可以看成阻力, 牙齿受到的作用力的力臂 看成阻力臂,结合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34.【答案】(1)设氯化钙的质量为x,

111 100
x 10g
x=11.1g
氯化钾质量为30g-11.1g=18.9g,质量分数=18.9 g/30g=63%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111 149
11.1g y
y=14.9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g+18.9g)/(30g+160g+158g-10g)= 10%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为氯化钾 ,根据反应物等于生成物质量求解反应后溶液质量。
35.【答案】(1)欧姆
(2)
故加热效率
(3)M;A;热敏电阻Rb在达到100℃,就会吸引衔铁b使加热电路断开。若放C处,水壶下面水先达到100℃,从而立马断开加热电路,使水不能烧开。若放B处,只要水蒸汽上升到B处而使Rb马上断开加热电路,不会出现水烧开后过几秒再自动断电的情况。无法确保水充分烧开。若放在A处,即可以确保水充分烧开,并能等到蒸汽到一定量并通过小孔转移到手柄处,从而自动断开。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功率与电阻关系求解电阻大小,加热效率等于吸收的热量除以电流做的总功,图5中ABC为水壶内部位置示意图。
【解答】(1)利用纯电阻的电阻与功率关系求解加热电阻R的阻值大小。
(2)利用做功与功率关系求解总功大小,利用热量求解公式求解吸收的热量,吸收的热量除以总电功即可得到加热效率。
(3) 由题意得要使S断开,必须高温时右边电磁铁电流大磁性强,所以Ra选择M,Rb选择N。图5中,A为握柄处, B为盖子处,C为壶底处。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