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长沙市初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 室和座位号;
2 .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 .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 .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 .本学科试卷共 5 大题,23 小题,考试时量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i-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聚沙成塔 B .水到渠成
C .铁杵磨针 D .星火燎原
2 .雾霾什么味儿?网友“品味”雾霾的味道一一“醇厚” 、“经典”,这其实跟雾霾的组成成分有关,科研人员 正在研究治理雾霾的“配方”,全民应参与防霾和治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分析原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了雾霾
B .治霾措施: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C .治霾措施:建筑工地应强化防尘降尘管理
D .治霾措施:政府部门应严控机动车,倡导市民出行多坐公交车
3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正确的是
A . 振荡试管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滴加少量液体 D . 倾倒液体
4 .初夏时节,梧州市的潘塘公园,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热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 .加明矾可以鉴别软硬水
C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为了安全长期饮用纯净水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O2
C .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黑色粉末
D .将 CO2 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无色
7 .每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 .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并发出求救信号
B .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
8.从化学的视角看,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家庭的废弃金属制品(如铁锅、易 拉罐、啤酒盖等)属于
A .可回收垃圾 B .厨余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其他垃圾
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 .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 .下列关于盐酸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 .在实验室用作干燥剂
C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D .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 B .用金刚石制作裁玻璃刀的刀头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用钨制作电灯泡里的灯丝
12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适量食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B .饮用牛奶可以补充蛋白质和钙元素
C .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霉变大米,清洗后可煮熟食用
D .少吃或不吃烤串、炸鸡、冰淇淋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有选错的不得分)
13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 5 种物质
B .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 .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14 .物质世界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15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uO 与 HCl B .CO2 与 NaOH C .NaCl 与 KOH D .Na2SO4 与 Ba(NO3 )2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3 分,其余每空 2 分,共 22 分)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质呈碱性,夏季温差大,阳 光充足,使得新疆种植的棉花表现出更突出的特点。采用新疆棉生产的纯棉毛巾,质地柔软,手感舒适, 色彩鲜艳,吸水性好,质量远优于其他普通毛巾。
(1)若要增强棉花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并使其叶色浓绿,可施加的复合肥是 (填一种,写化学
式)。
(2)改良酸性土壤(含硫酸)可采用的方法是 。
(3)区分新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可采用 法。
17.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
18.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营养素是_____; 19.如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3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25g 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 中有少量 A 时,提纯 B 可采用 (填“蒸发”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B 物质。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 2 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3 分,其余每空 2 分,共 13 分)
20 .“5G”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中国芯彰显了中国“智”造。制作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一种制备 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
(1)反应Ⅱ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工艺流程过程中循环使用稀盐酸的目的是 ;
(3)若以含 6 吨 SiO2 的石英砂为原料,理论上最多制得高纯硅 吨;
(4)操作Ⅰ得到的粗硅要进行洗涤,目的是除去粗硅表面的 (填化学式)。
21 .如图中 A﹣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 D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 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 D 的化学式: ;
(2)写出 B→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2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 a 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为

(3)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的气体用玻璃片的 (选
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
23 .为评价检测初三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长沙各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化学实验考查。某年 的考查试题是:NaCl 溶液、Na2CO3溶液、 BaCl2溶液的鉴别。用到的药品是:稀硫酸。某校的同学们在实 验后都表示成功鉴别出了如图中的这三种无色溶液。
(1)在鉴别过程中,若待测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待测液为 。
(2)考查结束后,老师取废液缸中的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对 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Na2SO4
猜想三:NaCl 、Na2SO4 、Na2CO3 猜想四: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 不成立
2.取少量 1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 猜想三成立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3)【反思与评价】小明同学认为,小亮的实验设计与结论不严谨,只需要改动一处,便可得到猜想三成 立。他的改动是 。
(4)【归纳总结】在选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单一目标物质的检验方法,又要考虑 。2024年长沙市初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C A A C D A A B A C CD A AD
16.(1)KNO3(答案合理即可) (2)撒熟石灰 (3)燃烧
17.(1)4P + 5O2 == 2P2O5 (2)NaOH+HCl=NaCl+H2O
18.(1)活性炭 (2)维生素。
19.(1)小于 (2)饱和 (3)蒸发
20 .(1)置换 (2)降低成本,提高原料使用率 (3)2.8 (4)MgCl2 、HCl
21 .(1)Ca(OH)2 (2)2AgNO3+CaCl2 =Ca(NO3)2+2AgCl↓
22 .(1)铁架台 (2)D 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若变浑浊,则该气体
是二氧化碳 (3)磨砂面
23 .(1)BaCl2 溶液
(2)猜想四: NaCl 、Na2CO3
【设计与实验】猜想 一、二不成立 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反思与评价】步骤 1 改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4)【归纳总结】先除去干扰离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