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过程与 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体现了演唱者对自己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骁勇善战,曾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了解这段史实。【新课讲授】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盼望统一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 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 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 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自己被儿里, 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歌谣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当时牧民们的最大心愿是什么?提示: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教师提问:是谁最终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提示: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2)教师介绍铁木真。(3)蒙古草原为什么能统一?提示:当时蒙古草原相互混战,人民渴望统一;铁木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3.成吉思汗的统治措施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提示: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又组建了一支有一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成吉思汗的威名远扬教师展示两位名人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让学生了解成吉思汗的威名远扬。2.蒙古军队征战方位图教师展示蒙古军队征战方位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当时的征战范围之大。3.一代天骄的陨落教师简要介绍这一史实。1227年8月25日在西夏将灭之际,一代天骄元太祖成吉思汗病逝,享年66岁。临终时留下灭西夏之计,联宋灭金的策略和秘不发丧的遗嘱。临终留下遗言,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4.南宋和蒙古对峙教师借助动态图,讲解蒙古征战直至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的四处征伐: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1246年,收服吐蕃。1253年,灭大理。大理国灭亡后, 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包围圈。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的建立教师提问: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提示: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 年,他继承了汗位。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2.元大都(今北京)教师介绍元大都的相关史实。元大都的建设也与汉文化颇有渊源,其建筑体现中国古代阴阳观念,它的设计建造者刘秉忠就是汉人,设计理念来源于《周礼·考工记》。元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3.忽必烈的为政措施教师提问:忽必烈的为政措施有哪些?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提示:为政措施 作用和影响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教师结合材料和地图,讲授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5.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教师提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提示: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四、知识拓展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对文天祥的行为你有何看法?提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2.文天祥抗元教师提问: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提示:元朝统一全国,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具有进步性。元朝统一后,疆域广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他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但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课堂小结】我们不仅要掌握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等史实资料,也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正确地评价文天祥的言行。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