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光合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氧气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绿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D.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呼吸作用无影响2.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②提高氧气浓度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④形成高温环境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3.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A.小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B.小柯: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小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小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4.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实验,将一株柳树苗栽种在光照、土壤等适宜的环境中,5年后植株增加了 76.7千克,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光、矿物质和水 B.水、矿物质和土壤C.光、矿物质和空气 D.水、矿物质和空气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6.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克B.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克C.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c)克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b-c)克7.将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水绵中的叶绿体好氧细菌实验无法得出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D.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8.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 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在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9.如图所示为叶片在阳光下进 阳光子行的生理活动,A、B、C均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B.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 A 表示氧气C.若C 表示 CO2,则表示该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A、B、C 和水均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0.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B.液体A、B都是酒精C.液体 A 是清水,液体 B 是酒精D.液体A 是酒精,液体 B 是清水1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经过图一所示的暗处理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B.图三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C.图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12.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d 点一定上移B.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C.CO 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CO 浓度为 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13.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道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B.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C.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 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14.如图是研究光合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B.③是为了提取叶片中叶绿素C.④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给叶片消毒D.⑤中的现象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5.下列图中,甲是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氧气是由绿色植物释放的实验装置;则通常可作为甲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16.生态球是家庭中常见的绿化美化饰品,置于阳台上,能较长时间稳定存在。下面是生态球一天内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17.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 。18.如图表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经典实验(玻璃罩是密闭的),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中,甲、乙两装置形成一组 实验。(2)装置乙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3)若把甲、乙两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则装置 中的老鼠存活时间更长。19.温度为25℃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当光照强度为 时(选填“n1"或“n2”),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20.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1)图中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3)光合作用将 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 能。(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1.如图是研究光合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请回答问题。(1)请对实验步骤进行排序 (填字母)。(2)步骤A将植物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称为暗处理,其目的是 。(3)上述步骤B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内的液体颜色和叶片颜色分别变为 。(4)C中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 。(5)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22.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注: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3)上图表示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甲、乙、丙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上图相符的是 。23.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金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四套如图装置,在瓶中各加入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把等量的长势相同的黑藻放入装置中,将它们在暗室中置于功率为100瓦的台灯下等距离照射,30分钟后停止光照,测量氧气的体积(毫升),实验重复三次,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二氧化碳溶液浓度 1 2 3 40.01% 0.02% 0.04% 0.08%氧气体积(mL) 第一次 5.0 12.0 21.0 21.2第二次 5.3 11.5 20.0 20.3第三次 5.0 12.0 20.0 19.7(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表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8%时,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原因是 ;(4)若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向广口瓶中注入溶液时,操作不太方便,请提出简单的改进措施 。24.小嘉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计时器、记号笔等。实验在暗室中进行,其中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恒定。①按图组装实验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用记号笔标记红色水滴的初始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位置,闭合开关,并用计时器开始计时。③10分钟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④分别调节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为30厘米、45厘米,重复步骤②③,数据如表。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cm 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cm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15 7.2 7.0 7.4 30 4.1 4.3 4.0 45 3.2 3.2 3.1 (1)实验中采用LED冷光源替换普通白炽灯泡,可以避免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中除改变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外,还可以通过 来调节光照强度。(3)分析比较数据,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 。四、解答题25.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原料。(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填“A”“B”或“C”)。(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填“P点前”“P点”或“P点后”)。26.植物的叶面积系数与植株的呼吸量、总光合量与干物质积累基月行切大的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叶面积系数 1 2 3 4 5 6 7 8总光合作用量 15 30 50 75 85 90 95 95植株呼吸量 10 20 30 45 50 70 95 105(注:叶面积系数是指植物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1)从表中可以看出,叶面积系数为 (cm2/cm2)时,最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2)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干物质积累量反而会下降,其原因是 。(3)在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曲线表示出叶面积系数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关系。(4)从理论上,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A.合理密植 B.合理施肥C.选取种植高杆品种 D.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解答】A.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不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C符合题意。D.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呼吸作用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答案】C【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 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 ,则需要加强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所以有效的措施是①③⑤;②④有利于蔬菜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反而会导致消耗更多的有机物;故答案为:C.3.【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伴随着植物的一生,只要有生命活动存在,植物体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以获取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解答】AB.没光的时候只进行呼吸作用,有光的时候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AB错误;C.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故C错误;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D【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中,只给柳树浇蒸馏水,土 [解答]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中,只给柳树浇蒸馏水,土壤也是密封的,通过前后的质量对比,可知柳树增加的质 壤也是密封的,通过前后的质量对比,可知柳树增加的质量大于水和土壤减少的质量,所以说明柳树还吸收了空 量大于水和土壤减少的质量,所以说明柳树还吸收了空气;故答案为:D.5.【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答】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是光合作用,因此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因此乙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Ⅰ是呼吸作用。故答案为:D。6.【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解答】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实验中甲瓶包上黑胶布,则瓶内的金鱼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分析图示可知,在n小时内甲瓶金鱼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瓶内原有的氧气量b减去n小时后剩余的氧气量c,即消耗的氧气里是(b- c) g;乙瓶内的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量,因此乙瓶内氧气的含量增加,增加的量为n小时后瓶内的氧气量a减去瓶内原有的氧气量b,即(a-b)g;同时,瓶内的金鱼藻在n小时内又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b-c) g氧气。故答案为:D。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信息: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集中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部位。【解答】通过题目中图示信息可知: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770纳米和390纳米左右波长左右,说明此处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没有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说明此波长不利于光合作用。由此可以得出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此实验中无法证明。故答案为:B。8.【答案】C【解析】【分析】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者的强度不同而已,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A.曲线AB段光照强度较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吸收CO2,故A错误;B.曲线BC段表示光照强度较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释放CO2,故B错误;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故C正确;D.由曲线可知,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之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可认为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解答】A、光合作用的公式: ,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不符合题意;B、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不符合题意;C、若C表示二氧化碳,则表示该叶片正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判断:A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氧气,B表示有机物,其中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和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C【解析】【分析】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解答】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故答案为:C。11.【答案】C【解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A.图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图三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所以酒精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图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答案】B【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A.升高温度,d点的二氧化碳净吸收速率不一定会提高,A错误;B. 适当增强光照,光合作用增强,所以a点将左移,B正确;C. CO 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错误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C错误;D. CO 浓度为 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减去呼吸作用的强度是相同的,不能说明两者光合作用的强度相同,D错误;故答案为:B13.【答案】C【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所以能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所以ABD正确,C中能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是植物根的作用,而不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作用;故答案为:C.14.【答案】D【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答】A:①是为了消耗植物原有的有机物,A错误。B:③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B错误。C:④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方便观察颜色变化,C错误。D:⑤中未遮光部分变蓝,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D正确。故选D。1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解答】依题意,由图可知: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照是绿色植物产生氧的条件;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绿色植物,得出的结论是: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乙与丙的变量是光和绿色植物,不可作为对照实验。故选B。16.【答案】B【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它可用下列反应式来表示:二氧化碳+ 水氧气+有机物;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为光照和叶绿素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呼吸作用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氧气浓度。【解答】日出为6点,植物从6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此时之前光照比较弱,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在增加,6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之后光照强度越来越大,光合作用越来越强,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直到晚上18点日落,光照弱,光合作用减弱,此时恰好为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18点之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浓度又开始增加,B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答案】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及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进行解答。【解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18.【答案】(1)对照(2)氧气(3)甲【解析】【分析】在设计实验时,通过对照实验可以更好的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气体及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解答】(1)在实验中,甲、乙两个实验装置中不同的地方就是甲中没有绿色植物,而乙中有绿色植物,其他都是相同的,因此甲、乙两装置形成一组对照实验;(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生成氧气,可以为小白鼠的呼吸提供氧气;(3)若把甲、乙两装置进行遮光处理,由于植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乙中的老鼠存活的时间短,乙中的老鼠存活的时间更长。故答案为:(1)对照;(2)氧气;(3)甲。19.【答案】(1)n1(2)光照强度【解析】【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环境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要做好对照,分析各步骤的目的。当环境中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温度过高时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解答】(1)当光照强度为n1时,CO2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该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多,说明此阶段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20.【答案】(1)叶绿体(2)有机物;氧气(3)光;化学(4)叶【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所以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故答案为:(1) 叶绿体 (2)有机物、氧气(3)光、化学(4)叶21.【答案】(1)ADBEC(2)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3)绿色和黄白色(4)见光部位(5)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色素能够溶解在酒精溶液中;【解答】(1) 研究光合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是ADBEC ;(2) 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3)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叶的颜色变成黄白色,溶液的颜色变为绿色;(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所以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所以C中叶片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位是见光部分;(5)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故答案为:(1) ADBEC (2)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 绿色和黄白色 (4) 见光部位 (5)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22.【答案】(1)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2)二氧化碳(3)乙【解析】【分析】(1)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为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白天,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减小。【解答】(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改变的是光照这个条件,而有无光照影响的是光合作用。故答案为: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2)装置丙中的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加碘液叶片不变蓝色。故答案为:二氧化碳(3)甲、丙装置中的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会持续升高,不会降低;乙装置中的幼苗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图符合。故答案为:乙23.【答案】(1)氧气的体积(2)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3)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4)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解答】(1)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该实验通过测定氧气的体积,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2)该实验控制光照强度相同,改变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发现氧气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3) 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了,故答案为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4)既能方便添加液体,又能保证装置密封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因此改进措施是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故答案为(1)氧气的体积 (2)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 (3) 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 (4) 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24.【答案】(1)温度(2)移动滑动变阻器(3)在一定光照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解析】【分析】(1)根据两种灯泡能量转化的不同分析;(2)光源的亮度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有关,即电流越大,则亮度越大;(3)在实验中,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越小,则光照强度越大,而光合作用越强,则相同时间内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大,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越大,据此结合数据描述结论即可。【解答】(1)LED冷光源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而普通白炽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因此后者对引起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则:实验中采用LED冷光源替换普通白炽灯泡,可以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根据图片可知,闭合开关后,冷光源和变阻器串联,则变阻器的阻值越小,通过光源的电流越大,则亮度越高,那么:实验中除改变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外,还可以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光照强度。(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LED冷光源到玻璃容器的距离越小,则相同时间内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越大,那么得到结论:在一定光照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25.【答案】(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B(2)P点前【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活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浸过水的种子呼吸作用最强,所以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B;(2)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在P点前增加的幅度就不断的减少,所以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P点前;故答案为:(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B(2) P点前26.【答案】(1)5(2)总光合量不再增加,而呼吸量继续增大(3)(4)A;B;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区 别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气 体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部 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条 件 在有光时才能进行(白天)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白天、晚上)原 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产 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联 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分解的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答】(1)干物质积累量是指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呼吸量,叶面积指数为5时,总光合量-呼吸量的差值最大,植物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从表中可以看出,叶面积系数为5(cm2/cm2)时,最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量增加。(2)干物质积累量是指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呼吸量,当呼吸量大于总光合量时,有机物质积累量反而会下降,其原因是总光合量不再增加,而呼吸量继续增大。(3)由表中数据可知,叶面积系数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4)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多种.如: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等,而选取种植高秆品种,与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关系不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