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 3.8空气污染和保护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 八下 3.8空气污染和保护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空气污染和保护
一、选择题
1.空气质量指数(AQI)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目前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2.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3.下列既是空气污染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臭氧 D.PM2.5
4.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是指(  )
A.酸雨、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B.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废旧电池、温室效应 D.温室效应、废旧电池、臭氧层破坏
5.近年来,部分大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排放;③动植物的呼吸;④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 下列实验操作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白烟扩散到空气中
B.“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没有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
C.“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瓶中放少量的水
D.“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实验时排出氧气
7.为了保护臭氧层不受破坏,提倡(  )
A.使用无氟冰箱 B.使用无铅汽油 C.使用无磷洗涤剂 D.食用加碘食盐
8.以二氧化碳分子数为1个单位,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如下表。若要研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哪种气体,以下这四种气体的资料中首先应研究的是(  )
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氟氯碳化物
1 30 160 17000
A.气体的来源 B.气体的化学式
C.气体分子的大小 D.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
9.观察图示,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CO
10.台州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表: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Ⅱ 良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氢气作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11.围绕“亚运治气攻坚”,杭州进一步推动柴油货车清洁化政策和措施。柴油车尾气排放物包括H2O、N2、NOx(氮氧化物)、CO、SO2、PM(颗粒状物质)和大量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人为因素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C.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应积极推动柴油车的CO2减排
D.柴油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包括CO、SO2、PM(颗粒状物质)、N2和NOx
12.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翻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为了减小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灰罐天山门戴N95专业口单(过滤孔径任0.1微米左右)
13.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空气质量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质量状况 优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2021年5月11日,宁波市空气质量指数为67,据此可以判断宁波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A.Ⅰ级、优 B.Ⅰ级、良好
C.Ⅱ级、良好 D.Ⅲ级、轻度污染
14.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将导致温室效应;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沙尘暴是因为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天然气中也含硫元素
B.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C.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D.一定质量的煤燃烧所产生的SO2的质量比CO2多
二、填空题
16.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大气层中多种气体的混合。
(1)空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那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填序号)。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需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17.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氧气沸点为-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   (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4)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植树造林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18.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均是氧化剂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的定义判断。
【解答】空气污染物是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那么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而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要缓解温室效应可以大量植树种草;
故答案为:A。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污染物与氧化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所给选项中空气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臭氧和PM2.5,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B
【解析】【分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解答】酸雨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或其他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将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石雕、建筑物等会腐蚀。臭氧层被破坏,通过的紫外线就会伤害人类和其它生物。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冰川融化,人觉得胸闷,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都是全球性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A
【解析】【分析】室外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或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甲醛、氟利昂,厨房油烟、烟草燃烧的烟雾以及放射性物质等。
【解答】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农田里大量秸秆的燃烧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而动植物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的不当操作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毒气体、固体废弃物、固体颗粒等分析。
【解答】A、红磷燃烧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颗粒,五氧化二磷有毒,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故A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会生成有害物质,在集气瓶中放沙或水都是防止集气瓶炸裂,故B错误;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预先在瓶中放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时可吸收二氧化硫,故C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A
【解析】【分析】从空气成分和空气污染物来分析,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利昂.
【解答】解: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里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常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D
【解析】【分析】气体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与两个因素有关:①单个分子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大小;②气体分子的个数,据此分析。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中,二氧化碳的分子数最少,而氟氯碳化物的分子数最少,因此可知:氟氯碳化物的分子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小。但是,如果空气中这种气体的分子数很多,也会成为影响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那么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才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A
【解析】【分析】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大气中SO2(二氧化硫)和 NOx (氮氧化物)与水蒸气、氧气等物质反应产生硫酸和硝酸,随后降落到地面。这些废气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例如燃煤、燃油、工业生产等,无论是工厂污染、交通污染还是农业活动等都能排放出这些废气。此外,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也可以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发生酸雨的可能性更大。酸雨对环境和人类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水体酸化、土地酸化、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
【解答】图中化石燃料有煤,煤中除含碳元素外还有硫元素和氮元素等,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废气,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属于废气。
故答案为: A
10.【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用氢气作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分析。
B、根据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二氧化硫和一些燃烧烟尘即可吸入颗粒物分析。
C、根据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分析。
D、根据煤中含有硫元素,所以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解答】A. 用氢气作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对题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符合题意;
B. 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二氧化硫和一些燃烧烟尘即可吸入颗粒物,故不符合题意;
C.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故不符合题意;
D. 煤中含有硫元素,所以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解析】【分析】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解答】A. 大气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
B. 人为因素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B正确;
C.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应积极推动柴油车的CO2减排 ,C正确;
D. 柴油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包括CO、SO2、PM(颗粒状物质)、和NOx,不包含N2;D错误;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解析】【分析】PM2.5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翻天气的最大元凶。
【解答】A. 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环保的重视,故合理的,不符合题意;
B. 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提倡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禁止使用私家车有点极端,故不合理,符合题意;
C.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减少使用燃料,故合理的,不符合题意;
D. 雾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任0.1微米左右),可以降低PM2.5对人体的伤害,故合理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解析】【分析】 空气污染物通常指以气态形式进入近地面或低层大气环境的外来物质。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飘尘、悬浮颗粒等,有时还包括甲醛、氡以及各种有机溶剂,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不良效应。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空气污染物C)、硫氧化物和颗粒物(PM)等。
【解答】 宁波市空气质量指数为67,所以查表得出其质量等级为Ⅱ ;质量状况为良好;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从而保证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不至于太多,保证地面上生物的安全,故①正确;
②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故②正确;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故③正确;
④沙尘暴产生的原因:乱垦、滥牧、过度樵采,使植被遭破坏,土壤裸露,土地沙化迅速扩展,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守恒的规律判断;
(2)二氧化硫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3)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4)根据图像分析。
【解答】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就是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因为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硫元素只能来自于天然气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右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时,煤生成的二氧化硫远远大于天然气,更容易形成酸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煤和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燃烧1000g煤,生成二氧化碳2500g,生成二氧化硫11g,因此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少的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氧气;21%
(2)A;C;D
(3)②③④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
(2)根据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分析。
(3)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解答】(1)空气中的氧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
故答案为:ACD。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
17.【答案】(1)混合物
(2)氮分子(氮气分子)
(3)熄灭
(4)A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根据构成确定微粒的名称;
(3)沸点是液态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也是液态和气态两种状态的临界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高于沸点肯定是气态,低于沸点肯定是液态,据此判断哪种气体先汽化即可。
(4)凡是对空气有污染的都是不合理的选项。
【解答】(1)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属于混合物;
(2)如果中的原子是氮原子,那么它表示氮分子;如果中的原子是氧原子,那么它表示氧分子。
(3)氮气的沸点低于氧气的沸点,因此在空气中,氮气先汽化;因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
(4)A.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烟尘,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合理;
B.植树造林,可以减小空气污染,故B合理;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小汽油、柴油等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小空气污染,故C合理。
故选A。
18.【答案】(1)①②④⑤;③⑥
(2)bcd
(3)氧气、二氧化碳
(4)B
【解析】【分析】(1)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等;
(2)氧气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事物都有多面性,适中最好.
【解答】(1)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④⑤,产生氧气的有③⑥;
(2)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每个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故c正确;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故d正确.
e.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e错误;
故选bcd
(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含有氧元素的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因此含氧量最高的也是水。
(4)A、呼吸纯氧则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多,会引起体温过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
B、自然界中单质氧则为游离态,化合物中含氧则为化合态,正确;
C、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是还原剂,故错误;
D、人体离开氧气就不能生存,错误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③⑥;(2)bcd;(3)氧气、二氧化碳;水;(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