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稻作文化的印记 课件

资源简介

稻作文化的印记
前言
《稻作文化的印记》授课于2015年10月23日淳安县汾口镇初级中学。淳安县汾口镇初级中学是淳安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初中之一,是“淳安县一级初中”。授课教师为今年新分配的年轻教师。该课是一节经过准备的“公开课”,因学生正好结束了第二单元的学习,所学知识正好可以服务本课,并能得到巩固。
一、学教设计
(一)学教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湄公河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湄公河地区种植水稻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与水稻种植有关的人文环境;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湄公河地区地形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
湄公河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了解湄公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掌握水稻种植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湄公河地区特有的经济、文化、民俗风情,感受人
们适应自然环境,利用、改造自然,创造灿烂文化的精神。
(二)学教内容
课题:《稻作文化的印记》(选自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1课时)
课程标准: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
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的特点。
重点:1、湄公河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湄公河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和特点;
难点:1、湄公河地区水稻生产的自然环境;
2、湄公河地区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学教形式、方法或课型
《稻作文化的印记》为新授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四)学教流程或步骤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泰国,结合课前预习和图文了解湄公河平原
播放视频泰囧,让学生了解泰国,并结合地图集文字表述认识湄公河平原相关情况
以视频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活动
猜谜并分析水稻种植所需的自然条件;仔细观察湄公河地区地形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第二单元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在教室引导下得出水稻种植的特点:精耕细作。并根据特点分析湄公河地区水稻种植的社会条件
自主阅读,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回答)
观察图片,根据教师提示对湄公河流域的民居建筑特点进行归纳:杆栏式建筑;同时了解水稻种植对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
观察图片,结合文字和教师引导,理解水稻种植和人们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并回答关于我国水稻种植的相关知识
出示一则谜语让学生猜,从而引出水稻种植所需要的自然条件;展示湄公河地区地形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仔细读图,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分析湄公河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展示水稻种植的过程,提问:水稻种植有什么特点?并让学生分析湄公河平原水稻种植的社会条件。
请学生阅读书本,讨论并回答水稻种植对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展示湄公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民居,让学生对民居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图片展示湄公河流域居民的饮食让学生体会水稻种植对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图片展示“春耕礼”、“御耕节”、“水上木偶戏”以及相关的文字让学生了解湄公河流域人们的精神文化。
三、知识拓展:我国种植水稻的优势,并找出适宜地区一两个。

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也是对第二单元知识的运用及巩固。培养学生全面、条理清晰地分析某一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习惯。
展示图片是为了更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水稻种植过程的繁琐和特点,从而进一步交接湄公河地区水稻种植的社会条件。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读图获得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力,拓展学生知识面。
通过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结束
跟随老师梳理整堂课的知识脉络,适当做好笔记。感受湄公河地区人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湄公河地区水稻种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特点、湄公河流域的稻作文化两个方面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体会人们通过自己双手改造、利用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可贵精神。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是将本课知识点串联成线,条理更为清晰,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及时巩固新知识。
(五)学教测评
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本课的重点学生基本掌握,但对于湄公河流域自然环境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方面在具体题目中认知能力较弱。
二、课堂实录
(一)引入(语)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则关于旅行的视频(视频播放),看了以后感觉如何?它发生在哪个国家?
生:好笑,在泰国。
师:嗯,是的,那泰国又位于哪里??请找出来
生:湄公河地区。(展示湄公河流域及其相关文字介绍)从刚才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说到这里我想问那么湄公河平原又在哪里呢?
生:中南半岛,湄公河下游
师: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家住平原之稻作文化的印记》。
(二)师生活动
湄公河平原水稻种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师:首先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黄口袋,两头尖, 珍珠心,水田产, 春天地里藏,秋来满田黄。——打一作物)
生:水稻
师:非常好,看样子大家都很聪明。既然大家都知道是水稻,那你知不知道水稻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水,阳光,
师:对了,还有补充吗?
生:土壤
师:好的,除了水,阳光,土壤,我们再看一下谜语,它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那么它生长的关键时期夏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温度!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一起来看下,水稻生长所需的条件:水,光照,土壤以及温度。那么接下来请你们自主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湄公河平原在水稻种植这方面有哪些优势??(提示: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回答)
生:地形: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河流:湄公河沿岸,水网密布;土壤:土壤肥沃、深厚。
师:好,非常不错。然后结合一下我们刚才所说的关于水稻种植的所需条件,你会发现还需要光照,那么这里有没有?为什么?
生:有,因为这里处于低纬度地区,热带地区,光照充足。
师:回答对了。那么刚才所讲的关于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接下来请你们根据图片概括湄公河平原水稻种植的特点及原因。
生:所有的程序都是要人工完成。
师:嗯,还有吗?你看下图片秧苗之间的间隔怎么样?水稻种植过程如何?
生:过程多,麻烦,秧苗间隔小。
师:是的,所以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叫精耕细作。那湄公河流域有没有相适应的社会条件??
生:有。他们人口众多,人多就可以种植,而且人多需要吃很多的食物
师:是的,在湄公河平原地区的一些国家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足够的市场来满足水稻的种植。而且生产力低下
稻作文化
师:水稻成为湄公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同时水稻种植也深深的影响了这个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请自主阅读课本P59-P60,讨论并回答,水稻种植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生:衣服、交通、建筑、饮食。
师:很好。首先我们来看下当地的建筑(图片展示),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当地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生:有两层,主要是用竹木建造,临河或者环绕着稻田。
师:嗯,那这样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适应当地的气候:热,多雨水。
师:好的,那么这个是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吃的(图片展示),你会发现这个地区的人们生活都离不开稻米,因为——
生:这里水稻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
师: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泰国大米”这个词,可以想象泰国人对水稻是多么热爱。那么除了上面我们所讲的食和住以外,水稻种植还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比如说柬埔寨的“御耕节”、泰国的“春耕礼”、越南的水上木偶戏(图片展示并辅以文字予以解释)你会发现人们举行这些仪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师:,嗯,简单而又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依赖,一种敬畏,更是一种感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活动是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也就是说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对于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要抱有一种感恩之情,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不对?
师:那么这个是关于湄公河地区水稻种植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而你要知道,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并找出我国一个或几个你认为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
生:(讨论热烈起来)
师:好,讨论结束。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季风区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河流沿岸有充足的水源。
师: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人口众多适合精耕细作的劳动方式。
师:对,所以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果实,正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希望同学们能牢记,珍惜粮食。
(三)结束(语)
师:那么在课堂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本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从湄公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稻作文化等两个方面来讲授。本节课我想我们最大的收获和感触是人们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而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课后请完成相关作业。
三、课后反思(自我评价)
(一)成功之举。
1、本节课的导入影响较大的一则新闻,在地缘方面和本课内容相符,起到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并且有利于后续内容的展开。
2、教学设计的主要3个活动环节都开展的不错。整节课非常流畅,各环节之间衔接的比较自然。条理清晰,内容明了,详略明显。
(二)败笔之处。
最大的败笔之处活动太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作为课堂主题,参与的活动太少。其次,课件中放了许多图片,本意是想给学生更直观的展示,但课堂氛围有所失控,导致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再者,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偏差或者达不到点;另外知识面较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问题对知识的理解。所以
(三)再教设计。
1、对知识的讲解可以更为的细致,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掌握知识更为简便。
2、课堂气氛可以更为活跃一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课件18张PPT。湄公河,其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干流全长4908千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湄公河下游,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住平原之
--稻作文化的印记--谜底:稻谷黄口袋,两头尖,
珍珠心,水田产,
春天地里藏,秋来满田黄。充足的阳光
适宜的温度(高温)
充足的水分
肥沃的土壤
水稻生产需要的条件喜温喜热【气候】
【地形】
【河流】
【纬度】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水网密布,排灌方便。 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地处低纬,阳光充足。(热带)图3-3越南胡志明市的气候与降水图3-2湄公河平原的地形请自主阅读课本,结合第二单元所学知识,分析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插秧育秧收割田间管理打谷播种请根据图片分析湄公河地区水稻种植的特点及原因精耕细作人工完成 湄公河平原种植水稻的社会条件:人们对稻米的需求 ———— 市场条件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 ———— 劳动力条件生产力水平低 ———— 经济条件稻作文化民 居饮食文化精神文化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水稻种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俗称“高脚屋”, 在泰国
十分普遍。一般只分上下
两层,用竹子或木材盖建。充足的水分
[水渠和河流]民居绕稻田
或河流形成
悬空架设。民居特色干栏式建筑米粉粽子饮食特点----以大米为主米饭泰国的春耕礼春耕礼是泰国的一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初举行。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日,预兆丰年。 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越南的水上木偶戏 水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插秧、打谷等上木偶。柬埔寨的御耕节 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课后拓展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作物的国家。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并找出我国一个或几个你认为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
自然环境水稻生产人口稠密民居特色
饮食特点精神文化稻作文化的印记小结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
?
2011年10月5日上午,“华平号”和“玉兴8号” 两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华平号”上的6名中国船员和“玉兴8号”上的7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2011年10月10日,缅甸政府否认佤邦毒枭劫杀中国船员,并称泰国警方枪击中国船员。2011年10月12日,人保财险云南省西双版纳分公司向惨案中遇难的杨德毅、文代洪、何熙行、曾保成、陈国英5人兑现保险赔款50万元(人均给付10万元);10月28日下午,泰国表示,嫌犯是隶属于泰国第三军区“帕莽”军营的9名士兵。2012年9月20日,惨案主犯糯康等人受审;11月6日,惨案一审宣判糯康被判死刑。以“10·5湄公河大案”为蓝本创作的公安题材电视剧《湄公河大案》于2014年7月开播。
湄公河,其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湄公河干流全长4908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七,亚洲第四长河流;主源为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