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文化和旅游部表示,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释放,带动假日市场持续升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夜间经济活力满满。
思考:“旅游自由”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可是在法治社会,我们能否真的像梦一样自由,无拘无束呢?人类一直在渴望自由和追求平等的道路上探索。自由平等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
新课导入: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1.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道德修养: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3.法治观念: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
4.责任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
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学习目标:
一、无法治不自由
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二、法眼看平等
3.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无法治不自由
同学们,如果每天将一个小时规定成“按自己意愿过”,你打算怎么安排这“黄金一小时”呢?
思考一: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喜欢自己规划时间呢?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
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思考二:那么,自由的意义又有哪些呢?
一、无法治不自由
1.自由的内涵及意义?
(1)内涵:
(2)意义:
一、无法治不自由
①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个人)。
②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人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规则
道德
你不能随便骂人
法律
校规
班规
你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你必须穿
校服
上课不要
乱说话
01
02
03
04
自由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弄这么多规则?
一、无法治不自由
校园规则 没有这些规则的后果
关于着装的规则
关于作息时间的规则
关于手机的规则
关于考场的规则
奇装异服、个性迥异
迟到盛行、秩序混乱
沉迷手机、课堂沦陷
抄袭成风、有失公平
假如规则不存在了,你真的“自由”了吗?
一、无法治不自由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一、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的真谛)
01
02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03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不能触碰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规范、保障
标定
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一、无法治不自由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二、法眼看平等
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思考:请你思考,对中高考考生免收门票是否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2024年高考结束
不少小伙伴是不是想
好好地放松一下
好消息来了!
近日,全国多家景区发布通知
考生免费游玩!
下列情况符合平等原则吗?结合身边的实例,谈谈你对平等的认识。
男女同工同酬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政策
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
军人优先
老弱病残孕专座
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刑法》第17条:
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二、法眼看平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例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例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机会上的平等
结果上的平等
公平是相对的。
二、法眼看平等
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1)含义
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法眼看平等
(2)意义
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
二、法眼看平等
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
《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二、法眼看平等
2024年3月26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建琨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周建琨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查封、扣押在案的周建琨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思考:官员贪腐最后收到了处罚,这说明了什么?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法眼看平等
自由和平等的真谛是什么?
法 治
课堂小结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
不自由
法眼看平等
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
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1.2024年两会上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最高人民法院收案21081件,结案17855件,同比分别增长54.6%、29.5%。全国各级法院收案4557.4万件,结案4526.8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5.6%、13.4%。你对这一报告内容的正确理解是(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惩治贪污腐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
④权力至上,权力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2.国家一级作家王清平说:“如果一个人追求绝对的自由,那就成了脱缰野马。社会是在良好秩序下运行的整体,任何一个公民都要在遵守国家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尊重别人的前提下,谋取自己的自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只有在网络空间,才有绝对的自由
②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
③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3.2023年12月21日,贵阳市乌当区龙广路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开展巡逻,对广场舞人群进行柔性执法,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噪音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经过专项整治,振华广场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这体现了(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③法律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环境
④法律可以杜绝一切违法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4.2023年2月1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消息:网信部门严厉打击网上借“胡某宇事件”造谣传谣以及恶意营销炒作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894个。这警示我们( )
①远离网络才能避免触犯法律
②法治和自由的矛盾是不可调和
③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