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2025届高二(下)半期考试语文(命题人:刘会兰、尚凯旋、马春艳、邓娟、张小涛、史晴,审题人:刘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小说评点者眼里,“文”之妙,“妙在如画”“妙在画境”。小说文本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为文”高致,既蕴含着“诗”之“志”,又颇具“画境”之“妙”。小说评点家们喜用“妙”字来评赏小说文本创构之美。金圣叹评批《水浒传》颇擅长以画境之美喻说小说为文之妙。其第八回回前总批就曾以画境传达小说为文之审美境界:“今夫文章之为物也,岂不异哉!…夫使云霞不必舒卷,而惨若烽烟,亦何怪于天?山川不必窗冥,而止有抗阜,亦何怪于地?花萼不必分英布瓣,而丑如榾拙,翚尾不必金碧间杂,而块然木鸢,亦何怪于草木鸟兽?然而终亦必然者,盖必有不得不然者也。至于文章,而何独不然也乎?”此采取“云霞”“山川”“花萼”“翠尾”等一系列意象,将“人文”与“天象”关联起来,称赞“文章”有着锦绣灿烂、花团锦簇般的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立象尽意”话语多含有诗情画意修辞批评性质,巧妙传达出小说文本的“画境”之妙。在明清小说评点中,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常借助“千丈游丝”“瀑布千尺”“小鸟斗口”“飞燕掠水”“骏马下坡势、鸟将翔势”等“意象”传达小说“为文”结构、章法之巧妙,颇为“尽意”。随后,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金圣叹的“立象尽意”评点话语。他们在《读三国志法》中不仅大张旗鼓地赞美道:“《三国》一书,乃文章之最妙者。”而且凭着“立象尽意”总结出若许文法之妙,并给出了各种带有诗情画意性的命名:“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妙。”“有横云断岭,横桥锁溪之妙。”等等。《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第八回回评:“此篇结过王惠,进入二娄,文笔渐趋于雅。譬如游山者,奇峰怪石、陡岩绝壁已经历尽,:忽然苍翠迎人,别开一境,使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