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授课时间:2024年5月17日 课型:观察探究课 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关系,计算地球质量; 2.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 二、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建立天体运动模型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相互作用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科学探究:探究重力与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探究的心理品质;体会物理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领略物理学的优美。重点难点 重点:建构模型,计算天体质量,讨论天体密度,理解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 难点:在具体的问题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圆周运动演示器 教学PPT课件教 学 过 程活动设计 课前引导提问 3.研究向心力的规律 观察各种圆周运动 4. 课堂练习环节一:课前引导提问教师活动:提问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星星表面近距离万有引力等于什么? 性质来说两个万有引力是什么力? 学生活动:让学生回答 1.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F=MmG/r2 G=6.67x10-11Nm2/Kg2 2.行星表面近距离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万有引力性质来说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环节二:让学生观察以下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然后说出你们的想法环节三:讨论行星运动的规律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物理实验中我们想要称某个物体的质量要用到什么工具? 生:天平。 师:那生活中呢? 生:电子秤、台秤等。 师:如果老师想要知道地球的质量,我们该如何称地球的质量呢?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那我可不可以拿个大杠杆或者大天平来称一称地球? 生:不可以,无法实现! 师:是的同学们,那我们实践不行转理论计算,其实我们新学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一个最好的额天平!让我们来看看是如何计算的。以地球上某个物体为例,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这个物体受到什么力啊? 生:重力。 师:重力是怎么产生的? 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师:也就是说是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等式:F引 = G,我们将万有引力和重力表达式代入,看能不能得到地球质量表达式? 生: 师:在人们知道g和R值得前提下,如果知道G值就可以知道地球质量了。G值是谁在哪个实验中得到的? 生:卡文迪什扭秤实验。 师:因此卡文迪什称这个实验为“称地球质量的实验。”这里为什么可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呢?我们通过估算赤道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来感受一下,这些数值是计算时要用到的。通过计算该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约为0.034N,该物体的重力约为10N。然后我们将该物体放到地球上任意位置来看一下它的受力情况。当它在赤道上时,受到重力和向心力,也就是说万有引力不仅提供重力还提供向心力,但是由于向心力相对于重力很小,所以可以约等于G;当它在南北极时,物体就不受到向心力,那么万有引力只提供重力;当它在南北半球时,物体受到重力,而且还受到向心力,这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引力等于重力加向心力,由于向心力相对于重力很小,因此还是约等于G。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地球自转的影响可以忽略。求地球质量的第一个方法:F引 = G,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如果不借助地球上物体,借助填上的物体可以吗?比如月球?以月球环绕地球为例,地球给月球的引力提供月球环绕的向心力,这里月球向心力公式用哪一个更方便计算啊?生:周期的。 师:是的,因为月球周期约为27天,所以我们也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这是第二个方法:F引 = F向。这里要特别说明是黄金替换,之后我们会经常用到它!马克·吐温:“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那我们可不可以再多一点收获?能不能计算太阳的质量?以地球环绕太阳为例,就可以得到太阳的质量表达式,不同行星的r、T不同,算出的太阳质量相同吗? 生:相同,因为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师:其实我们发现,只要是中心天体的质量都可以算,因此,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任何中心天体的质量。那天体的密度可以算吗?根据密度公式我们来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例1。 师:万有引力定律不仅可以计算质量、密度,还有可以发现未知天体。以太阳系中的天王星为例,当时人们计算出的天王星轨道和实际轨道总是有偏差,人们预测天王星附近一定还有其他天体,英国亚当斯和法国勒维耶分别计算出了这个新天体的轨道,直到1846年德国伽勒在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这颗行星,人们命名为海王星,通过计算发现的天体的还有冥王星等。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预言哈雷彗星回归。英国天文学家哈雷依据万有引力定律,他大胆预言,彗星周期约为 76 年,并预言它将于1758 年底或 1759 年初再次回归。1759 年 3 月这颗彗星如期通过了近日点,它最近一次回归是 1986 年,它的下次回归将在2061 年左右。总之,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了解宇宙具有重大意义! 师:我们可以总结为两种解题思路,①“在表面”模型 ②“环绕”模型 称量天体质量的两种思路 1.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法 2.天体周围物体环绕法环节四:课堂做练习教室活动: 1.太阳光自太阳表面到达地球的时间为500s,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则太阳的质量最接近( ) A.kg B.kg C.kg D.kg 2.中国新闻网宣布:在摩洛哥坠落的陨石被证实来自火星。某同学想根据平时收集的部分火星资料(如图所示)计算出火星的密度,再与这颗陨石的密度进行比较。下列计算火星密度的公式错误的是(引力常量G已知,忽略火星自转的影响)( ) A. B. C. D. 3.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4.热爱天文科学的某同学从网上得到一些关于月球和地球的信息,(月球半径R0),( 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0),( 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R/R0=4),( 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g0=6)。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 ) A.3∶2 B.2∶3 C.4∶1 D.6∶1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记知识点和练习第 题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 (1)思路:质量为m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时,______充当向心力; (2)关系式:; (3)结论:,只要知道引力常量G,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质量; (4)推广:若已知引力常量G,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距离,可计算出行星的质量。教 学 反 思 与 改 进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