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质疑”导写及范文展示文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读书,需要合理的质疑。质疑,可以激发思维,可以寻找真相,可以修正错误,可以促进创新……有时,质疑的合理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读书如此,其他方面亦如此。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应用文(书信、演讲词、读后感、倡议书……)。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命题依据本题依标扣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依课标。课程标准关于“质疑”相关表述共有三处:①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②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③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2)扣教材。教材关于“质疑”相关内容:①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入思考,甚至质疑史书的记载”,第八单元单元说明“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②选必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中“我们在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选必中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理性思考要敢于质疑,勇于追问,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④选必下册《石钟山记》学习提示“全文将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由小事入,由深理出,其中体现的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等等,不一而足。不管是新课程标准,还是教材,都反复强调了“质疑”在读书、思维甚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本题贴近考生实际,鼓励考生读书明理,勤思善思深思,提升思维品质,成为时代新人。二、审题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读书,需要合理的质疑”,此句是引子,一是由读书引出“质疑”的话题,二是强调“合理的质疑”,限定了“质疑”的范围,必须是合理的。质疑非捕风捉影,非无中生有,非妄想臆造,更非挟私藏奸。严格地说“合理质疑”才是本文题的写作中心,第二句话“质疑,可以激发思维,可以寻找真相,可以修正错误,可以促进创新……”是说质疑的作用和意义。质疑于人于家于国,作用宽广,意义深远;不必拘泥于材料罗列的几点,可以发散思维。第三句话“有时,质疑的合理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另辟新境,质疑的合理与否要用时间来检验,有时当时的质疑不合理,但随着时间、条件等变化,重新看待却具有合理性,反之亦然。历史上,因对质疑缺乏宽容而导致的悲剧,引人悲叹唏嘘。这就更需要质疑的精神和批判思维的力量。第四句话“读书如此,其他方面亦如此”,引导考生拓宽了写作的领域。考生可以由“读书事”扩大到“天下事”,更多体现考生的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见,应是和材料有关的联想生发,并对材料的要点进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由考生从几大类文体中自主选择。写作任务中的“你”提醒考生在行文时要凸显自己的身份意识,写出自己独特的“联想和感悟”。“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则是说,切入角度精准,文章立意凸显,而文体一旦选定,无论是写议论文、记叙文,还是写应用文,都要符合相应文体的基本要求。【文题简析】核心概念:质疑。写作提示:激发思维,寻找真相,修正错误,促进创新……读书如此,其他亦然注意:合理的质疑;质疑合理性的时效性。写作要求中解放了文体限制,特别是加入了应用类文体,这有利于很多不想写传统议论文的同学发挥。其中像书信、演讲稿、倡议书这类文体,更多的可以在情绪上为你的文章增加势能,在保证逻辑清晰的前提下可以好好运用。【立意探究】 审题基本无障碍,但是容易陷入说理的空泛。其次,写作的重点很容易放在力证质疑这件事的合理性和泛泛而谈质疑的积极作用,而忽视质疑的本质和怎样才算是合理的质疑以及为什么我们在现实中不容易质疑。从立意深度来说,显然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质疑精神是我们都觉得是一件对的事情,但是怎么去做,为什么我们缺乏质疑的精神,把这个思考作为重点写作才更有价值。【范文】我们为什么不敢质疑?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质疑精神”。众所周知,人类一切美好的精神品质都是在和人性的弱点和惰性作斗争,比如无私奉献、勇敢开拓、理性思考……而“质疑精神”无疑也在其中,并且弥足珍贵。 质疑就是要对已有的认知提出不同看法、对权威发起让人惊诧的挑战、对习惯思维和固有逻辑发动前所未有的反叛……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所以,不管我们对质疑精神有多么崇敬,现实是,很多人不敢轻易质疑的。 一旦提出质疑,往往就要承受来自权威和旧势力的压迫。哥白尼的坚定支持者布鲁诺在十六世纪提出太阳中心说,便被教会以“异端”烧死在了罗马鲜花广场,直到1992年,罗马教皇才为他平反。今天对大众来说稀松平常的常识却在历史上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血与火的挣扎。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的革新豪言,从农田水利到税收金融进行了全面改革,带来了北宋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大变化,然而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支持,那些保守势力和既得利益集团很快反扑,把王安石的改革打压下去,只留下“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慨叹。可见,任何对旧有权威的质疑挑战必将引起极大的反扑。你还有勇气质疑吗? 一旦提出质疑,就要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逻辑充满信心。在孔子的诸多小故事中,“两小儿辩日”大家应该最为熟悉,两个可爱的孩子充满了探索和质疑的精神,但答案究竟是什么,满腹学问的孔子也“不能决”。我们不能以今律古觉得古人不够聪明、知识不够丰富,重要的是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质疑容易,证明不易。世事复杂变化万千,我们往往落后于事情的不断发展,探索真理的道路曲折漫长,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质疑之后,你做好了充分解释和分析的准备了吗? 尽管如此,质疑精神仍然不懈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赴后继。马寅初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这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然而实践证明,马先生是有预见性的。不过时过境迁,我们彷佛还沉浸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英明决策中,老龄化、低生育率造成的问题却又袭来,放开二胎三胎的政策匆忙登场。历史不断在提醒我们,质疑永远在路上去,人类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螺旋前行。 当我们知道了这一点,质疑精神就应该成为生活的常态。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一个学生超过自己,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被质疑过;作为一个学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从未怀疑过书本,“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已被遗忘。没有质疑,我们怎么知道韩寒的反叛原来如此珍贵,看他的人生难道不比很多人都精彩?没有质疑,我们怎么理解鲁迅先生《呐喊》、《彷徨》……对国民性的深刻检讨? 当然,质疑不是故意找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不是打倒孔家店破坏优秀传统的疯狂,更不是你挣我夺互相诋毁的权谋之术。质疑的本质是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渴望。正如胡适先生所言,“大胆地质疑,小心地求证”。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在你们已经所具备的美好品质中,多加一点质疑精神吧,你们可以质疑老师,质疑书本,质疑社会,只要你们年轻人怀着一颗探求真理的真诚之心,只要你们秉持仁厚善良的做人原则,我们的国家将不断进步走向光明,我们的精神将不断挣脱桎梏走向自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