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1-3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含解析1-3章)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
1.以下是《科学》课本中的四个实验,其中可以作为大气压强存在证据的是(  )
A. 观察线香运动 B. 瓶中取袋
C. 向两球中间吹气 D. 筷子提米
2.小博学习了体温调节后整理了如下概念图,图中▲处缺少的内容可能是(  )
A. 立毛肌收缩 B. 骨骼肌战栗
C. 汗液分泌增加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3.如图是正常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
B. 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距加大造成的
C.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中枢作用的结果
D. 时间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4.下列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 捕蝇草的叶子捕捉苍蝇 B. 牵牛花的卷须缠绕着附着物生长
C. 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D. 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
5.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选择②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B. 选择①③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了解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C. 装置②的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D. 若在装置④的幼苗培养基底部放一个匀速旋转器,茎将会向右侧生长
6.紫藤的茎可以缠绕在其它物体上生长,通过测量知道幼茎靠近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那么,幼茎远离被缠绕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  )
A. 在OA段范围内 B. 在BC段范围内 C. 在BD段范围内 D. 在BA段范围内
7.将红豆放在玻璃管中,置于仅有唯一光源的暗室中。经过一段时间,根的生长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推论中正确的是(  )
A. 在玻璃管内发芽的红豆,根只会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B. 根表现向水性,所以有水时就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C. 将红豆水平放进玻璃管,所以根要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D. 根同时表现向地性和背光性,因而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8.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是作用很大,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
B. 激素通过导管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C. 胰岛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
9.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mg/100mL,如果一个人某时刻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为65mg/100mL,则此时该人胰脏分泌的激素和血糖含量的变化是(  )
A. 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升高 B. 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C. 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下降 D. 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升高
10.如图是人体内水的平衡调节过程,其中“内分泌腺”属于反射弧中的(  )
A. 传入神经 B. 神经中枢 C. 传出神经 D. 效应器
11.“渐冻人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渐冻人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作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收到信息刺激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C. 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 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12.小金去杭州野生动物园游玩,看到了猴子一系列有趣的行为,以下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猴子骑自行车 B. 猴子爬到树顶上摘桃子
C. 猴子表演“空中走钢丝” D. 猴子向游客行礼
13.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反射 手被针刺立即缩手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 谈虎色变 膝跳反射
反射弧组成部分 ①是手臂肌肉 ②是视神经 ③位于脊髓 ⑤是膝盖下方韧带
A. A B. B C. C D. D
14.洞头的一期围垦原来是一个盐场,生产的盐用于化工原料、食盐批发等。具体过程包括采盐→晒盐→溶盐过滤→结晶。班级项目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制盐的过程,请根据相关知识回下面小题。夏天洞头会有很多温州市区的游客来避暑,因为夏天洞头气温比温州市区气温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人类活动
15.2023年9月26日,苍南运动员温在鼎夺得杭州亚运会帆船项目的冠军。帆船项目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水上运动。运动员需要根据不同的风向风力,不断的调整帆船的方向和速度大小。回答下面小题。如图,帆船在航行时的风向为东风,为了能获得向北的航行动力,则应该调整船帆的方向为(  )
A.
B.
C.
D.
16.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cm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菜幼苗在单侧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B. 观察①②③结果能得出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
C. 增加④实验目的是研究子叶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D. 若①撤去光照则幼苗不会产生生长素
17.如图所示,把测量大气压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在托盘电子秤上,玻璃管A由支架固定,且跟水银槽B的底部不接触,当天气晴朗之时,托盘电子秤的读数为Q。若遇到阴雨绵绵之日,托盘电子秤的读数将(  )
A. 大于Q
B. 等于
C. 小于Q
D. 无法确定
18.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Ⅰ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 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
C. 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 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19.观察下面的小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瓶内的水会 ______ 。
(2)在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是: ______ 。(选择正确的序号并排序)
①上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
②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
③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
④压强差使得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使其不掉落
(3)图丙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 ______ 。
20.若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即切去脑),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称脊蛙,将脊蛙作如下实验:
(1)若将针轻刺青蛙后肢,就会发生屈腿反射,这说明了 ______ .
(2)若将蛙腿的皮肤剥去,重复(1)的实验,脊蛙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这一原因是 ______ ;
(3)若将探针插入蛙的脊髓内,破坏蛙的脊髓,重复(1)的实验,结果也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 .
21.如图,小石利用标有2.5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该实验中缺少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 。
(2)该实验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测量是为了 ______ 。
(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处数据补充完整。
弹簧秤的示数F/N 注射器容积V/mL 注射器刻度总长度L/cm 大气压p/Pa
7.5 2.5 4 ______
(4)小孟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孟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 ______ (填序号)。
(5)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宋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7×10-5m2,g取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______ 。
22.二十世纪以前,人类对糖尿病束手无策,一旦患上糖尿病就无药可医。而这“甜蜜”的疾病在1869年迎来了转机。如图是在胰岛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做过的一系列实验:
(1)关于胰岛素发现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兰格汉斯发现的岛状细胞团即为胰岛
B.明可夫斯基的研究确认了胰腺与糖尿病有关联
C.班廷实验证明了牛胰岛素在人体内也是有效的
D.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牛胰岛素,让人类彻底摆脱了糖尿病的困扰
(2)为探究某一胰岛素制剂的作用,科学家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为:
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
②A鼠注射 ______ ,B小鼠注射0.2mL胰岛素制剂;
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图乙)。若要对出现抽搐至昏迷的B小鼠进行抢救,你认为合理的抢救措施是 ______ 。
23.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 ______ 地;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______ 地。
(2)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______ (填选项)。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24.杭州的市花是桂花,金秋时节,建兰中学701中队利用桂花枝条作为材料,试图找到某种植物激素(简称NAA)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于是设计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系列的NAA溶液,浓度分别为10、100、200、300、400、500(mg/L),相应编号为A、B、C、D、E、F;
②选用____的桂花枝条30根,随机平均分成6组;
③将6组枝条分别浸泡在步骤①配制的NAA溶液中;
④一段时间后,将上述6组枝条取出,然后分别扦插到相同条件的环境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⑤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并统计各组枝条生根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实验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2)实验步骤中横线处该填写 ______ 。
(3)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______ 组。
(4)枝条扦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生殖方式的优点是 ______ 。
25.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上述实验方法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
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 ______ 。
(3)若分别用A、B、C三条曲线代表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预计 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如下图中的 ______ 。
(4)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则该只兔子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______ 和 ______ 。
26.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结构。大脑皮层损伤,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研究者对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展开了研究。
(1)大脑皮层是神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由数百亿个 ______ 组成。
(2)阿尔茨海默症(AD)俗称“老年痴呆”,其患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症状之一就是记忆力的减退。为研究灵芝多糖能否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状,研究人员进行实验。
实验中,B组应饲喂 ______ 。
组别 实验动物 处理方法
A 健康小鼠 饲喂普通饲料
B AD小鼠 饲喂____
C AD小鼠 饲喂含灵芝多糖的饲料
如图1所示,水迷宫是用来检测空间记忆的常用实验方法。小鼠在水迷宫装置中游泳疲劳后会寻找到平台暂时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撤去平台,小鼠每次游泳疲劳仍会游到原有平台位置。按行为获得方式来分,这种行为属于 ______ 。
摄像机记录小鼠的游泳轨迹,据图2可知,AD组小鼠在平台附近出现的次数 ______ 填“较多”或“较少”)。由图3可知,三组小鼠中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 ______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可否将灵芝多糖研发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并说明理由 ______ 。
27.覆杯实验是科学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科学小组利用现代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当取一个高为18cm的杯子中装入部分水(如图乙),倒置的瞬间水与轻质盖片会一起下降一段高度(如图丙),在杯口和盖片之间形成一段液桥。
空气柱高度/cm 2.25 4.50 9.00 13.50 15.75
液桥高度/cm 0.078 0.138 0.215 0.168 0.123
(1)做覆杯实验时按图所示顺时针旋转360°目的是证明 ______
(2)改变杯子内空气柱高度,盖上轻质盖片并倒置,测出相应液桥长度,得到数据如表丁,可待出的结论是 ______ ;
(3)相关实验表明: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越长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则下列四个留有部分空气的覆杯实验,最不可能成功的是 ______ 。
28.为了研究“风吹过山坡时,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风速大小”,小凯制作了一个山体模型固定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并在山体模型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各开A、B两个小孔,小孔与模型内的测气体流动速度装置相连,如图甲所示,当有强风一直吹过山坡时,测气体流动速度装置内的液面如图乙所示,
(1)A孔口气体的压强 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孔口气体的压强。
(2)A孔口气体的流动速度 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孔口气体的流动速度。
(3)山体模型对地面的压强 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9.如图所示是高压锅的基本结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出气孔,空心柱上戴着的一个帽子为安全阀,当高压锅内的气体压强超出了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开安全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π取3,大气压取105Pa)
高压锅自重 高压锅直径 出气孔半径 安全阀质量
40N 30cm 2mm 120g
(1)小科在使用电饭煲煮玉米时发现大约需要15~20分钟能将玉米煮熟,而使用高压锅煮熟玉米大概只需要8分钟(内壁容积、玉米种类数量均相同)。请根据此现象解释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2)经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6×105Pa,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不能再使用,那么应该再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少克的限压阀?
30.八年级科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质量 ______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1×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1.3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5×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 ______ kg/m3。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点燃线香是为了观察空气的流动,与大气压无关,故A错误;
B、由于塑料袋和瓶子之间存在大气压,故不管绑的都紧,都能把袋子取出来,这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B正确;
C、向两球中间吹气是为了说明流速快,压强小,故与大气压无关,故C错误;
D、筷子提米是为了说明摩擦力的存在,与大气压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属于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解:A.立毛肌收缩属于减少散热的途径,故A错误;
B.骨骼肌战栗属于增加产热的途径,故B错误;
C.汗液分泌增加属于增加散热的途径,故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属于增加产热的途径,故D错误。
故选:C。
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由曲线图知道,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人的体温恒定,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
B、从时间t1到时间t2,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B正确;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同样是保持体温恒定,C正确;
D、时间在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D错误。
故选:D。
体温的调节过程如图: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较大。
4.【答案】B
【解析】解:A、捕蝇草的叶子捕捉苍蝇是感性运动,A不符合题意。
B、牵牛花的卷须缠绕着附着物生长属于向性运动,B符合题意。
C、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是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是感性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水性等。
2、植物的感性运动是指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生理机制的引起的运动,但运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掌握植物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区别是答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探究蚕豆幼苗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则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则选择③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A错误;
B、蚕豆幼苗的茎与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则单一变量是重力,选择①③两个装置进行实验,B正确;
C、装置②缺少对照组,同时还会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C错误;
D、如果将④装置放在匀速旋转的旋转器上,则茎尖能从窗口处均匀感受光的照射,所以茎尖直立生长,D错误。
故选:B。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化学信号调节和物理信号调节。化学信号调节即激素调节,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等。物理信号调节,包括阳光、温度、湿度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6.【答案】C
【解析】解: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特别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很明显,紫藤的茎靠近物体的一侧长得慢,远离物体的一侧长得快,而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因此靠近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低,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素浓度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远离物体的一侧生长速度大于靠近物体的一侧,才能使茎向上弯曲生长。
故选:C。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及两重性,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7.【答案】D
【解析】解:生长素具有双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是生长素双重性的良好体现。向地性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快,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慢;背光性是靠近光源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远离光源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据图可知,唯一光源灯泡位于种子的下方,会促使根向远离光的一侧生长,即向上生长;而重力的作用是向下,促进根向下生长,最终导致生长素的上、下运输出现抵消,因而沿着水平方向生长。
故选D。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尤其是植物的向性运动。
8.【答案】D
【解析】解:A、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唾液通过导管排到口腔内。A错误。
B、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全身各处。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易患上呆小症。D正确。
故选:D。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和胰岛素、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
9.【答案】A
【解析】解:由题干可知,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毫克/100毫升,如果某时刻一个人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为65毫克/100毫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此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糖原分解加快,结果血糖浓度升高,回到正常值。
故选:A。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掌握胰岛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人体产生内分泌腺的反射过程,内分泌腺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故选:D。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1.【答案】C
【解析】解: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那么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但是神经冲动能通过脊髓中的神经经上行传导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因此人能够产生感觉,但无法完成运动。
故选:C。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B野猴爬到树顶采摘桃子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猴子骑自行车、C猴子表演“空中走钢丝”、D猴子向游客行礼等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根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正确的判断出哪是先天性行为,哪是学习行为。
13.【答案】B
【解析】解:A、手被针刺立刻缩回,①感受器位于皮肤真皮内,A错误。
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①感受器是视网膜,②传入神经是视神经,B正确。
C、谈虎色变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膝跳反射的①感受器是膝盖下方韧带,⑤效应器是大腿股四头肌和传出神经末梢,D错误。
故选: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4.【答案】B
【解析】解:夏天洞头会有很多温州市区的游客来避暑,因为夏天洞头气温比温州市区气温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洞头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
故选:B。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等。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极地地区气温低,全年严寒;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受海陆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熟记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A
【解析】解: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
故选:A。
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应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识重点是判断出什么位置流速快,什么位置流速慢然后解题。
16.【答案】D
【解析】解:A、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①盆青菜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正确
B、根据①②组实验可得出去掉顶芽和子叶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尖端,不会引起向光弯曲,说明顶芽或子叶可能产生生长素;根据②③组,说明顶芽产生生长素;所以综合①②③,得出结论是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正确
C、因为去掉子叶和顶芽后青菜苗不会出现弯曲,去掉子叶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实验出现弯曲,如果去掉顶芽后青菜苗不出现弯曲,说明子叶不产生生长素;如果去掉顶芽后青菜苗出现弯曲,说明子叶产生生长素;所以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子叶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正确
D、若①撤去光照,则幼苗仍会产生生长素,错误;
故选:D。
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顶芽。
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7.【答案】A
【解析】解:由图知:托盘电子秤称的是水银槽和槽中的水银;而管中的水银处于大气压所产生向上的力和重力的平衡力;遇到阴雨绵绵之日,大气压强下降,进入玻璃管的水银减少,使水银槽中的水银增多,水银槽中的水银因增加,使水银槽及槽中的水银所受的重力增加,故示数大于Q。
故选:A。
托盘电子秤读数等于水银槽及槽中的水银所受重力;大气压的变化时,会改变槽中的水银的多少,则所受的重力就会改变,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了电子秤的读数问题,知道电子秤测的是什么量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距离地面热源越远,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图示错误;
B、根据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因此乙图中若a点是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b点的生长素含量比最高点低,比a点也低,因此b点不能表示茎的背光侧,图示错误;
C、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的减少,图示错误;
D、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图示正确。
故选:D。
A、根据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变化来分析;
B、根据植物的向光性来分析;
C、根据温度对血管的影响来分析;
D、根据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9.【答案】重新沸腾 ③②④ 大风和降温
【解析】解:(1)图甲中,烧瓶内是刚停止沸腾的水,说明温度高,气压低;当浇上冷水后,水快速收缩,导致空气体积收缩,瓶内的气压降低,则沸点降低,则水会重新沸腾。
(2)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则漏斗内的空气流速快;由于空气流出,则空气稀薄,气压变低,外部的气压高,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和顺序是③②④。
(3)丙图冷气团长驱直入,说明是冷锋,冷锋会带来大风和降温等天气现象。
故答案为:
(1)重新沸腾
(2)③②④
(3)大风和降温
(1)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气压低;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气压高。
(2)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
(3)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黑三角既是冷锋还表示冷锋前进的方向;黑半圆即表示暖锋,还表示暖锋前进的方向。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本大题以实验的方式,设置3个小题,涉及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流运动的影响和锋面天气的判断,难度相对大,需要借助物理学的内容分析解答。
20.【答案】青蛙的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在脑中 感受器在皮肤上,剥去皮肤无法产生兴奋 缺少反射中枢,反射不能进行
【解析】解:(1)若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即切去脑),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若将针轻刺青蛙后肢,就会发生屈腿反射,这说明青蛙的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在脑中,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屈腿反射.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若将蛙腿的皮肤剥去,重复(1)的实验,脊蛙不发生屈腿反射,你认为这一原因是感受器在皮肤上,剥去皮肤无法产生兴奋,反射弧不完整即不能发生屈腿反射.
(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若将探针插入蛙的脊髓内,破坏蛙的脊髓,重复(1)的实验,结果也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缺少反射中枢,反射不能进行.
故答案为:(1)青蛙的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在脑中;
(2)感受器在皮肤上,剥去皮肤无法产生兴奋;
(3)缺少反射中枢,反射不能进行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1.【答案】刻度尺 消除注射器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1.2×105 ② 1.0×105Pa
【解析】解: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p=,为了测出活塞的面积,根据注射器的容积公式V=SL可知,需要测出刻度部分的长度,因此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2)若该实验不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由于注射器受重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测量的误差增大,所以托住弹簧测力计保持在水平方向的目的是消除注射器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3)从表中数据可知,注射器容积V=2.5mL=2.5cm3,L=4cm;活塞面积为:
S===0.625cm2;
大气压力F=F示=7.5N,活塞面积S=0.625cm2,
所测大气压强:p===1.2×105Pa,故表格空白处应填:1.2×105;
(4)由p=知道,受力面积一定,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会使测得的拉力变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会使力的测量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
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会使测得的拉力变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因此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②;
(5)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活塞水平方向受到大气压力、摩擦力和烧杯的拉力,
则:f+F′=G1=m1总g=(880g+100g)×10N/kg=0.98kg×10N/kg=9.8N...①;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对活塞受力分析有:
F′-f=G1=m2总g=(460g+100g)×10N/kg=0.56kg×10N/kg=5.6N......②;
①②两式联立解得:
F′=7.7N,f=2.1N。
所以测大气压的值为:p′===1×105Pa。
故答案为:(1)刻度尺;(2)消除注射器自重对实验的影响;(3)1.2×105;(4)②;(5)1.0×105Pa。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p=,实验中要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长度,因此还要有刻度尺;
(2)若该实验不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由于注射器受重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测量的误差增大,所以该实验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测量是为了消除注射器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3)已知注射器容积和注射器刻度总长度,根据注射器的容积公式V=SL可以求出活塞面积,已知测得的大气压力和活塞面积代入公式p=可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4)注射器筒内有空气或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密封,都会导致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5)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同,由此分析所测大气压力变化,从而可知大气压变化;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此时摩擦力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方向相反,由此分析解答。
本题属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一般对学生的要求都较高,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上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素养。
22.【答案】D 0.2ml的生理盐水 立即注射葡萄糖溶液
【解析】解:(1)兰格汉斯发现的岛状细胞团是胰岛;明科夫斯基的研究确认了胰脏与糖尿病的关联关系,班廷实验证明了动物胰岛素在人体内也是有效的,故ABC正确;
D、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牛胰岛素,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但它不能根治糖尿病,故D错误。
故选:D。
(2)②本实验需要设置甲组形成对照,当实验的变量为胰岛素制剂时,那么需要设置甲组为除了胰岛素不同其他都相同的实验,给甲组小鼠注射0.2ml的生理盐水。
③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致。对小鼠进行抢救可以立即注射葡萄糖溶液。
故答案为:(1)D;
(2)②0.2ml的生理盐水;
③立即注射葡萄糖溶液。
胰岛素在胰岛中产生,能够调节体内糖的利用、代谢和转化,分泌不足是会造糖尿病,分泌过量时可造成低血糖。
掌握胰岛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甲 乙 C
【解析】解:(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甲地,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地,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甲、乙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故答案为:
(1)甲;乙;
(2)C。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右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NAA溶液浓度 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为一致 D 能稳定的保留母本特性、缩短植物生长周期等
【解析】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结合题图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NAA浓度。
(2)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即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且适宜。故实验所选用的桂花枝条30根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为一致,并在相同的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
(3)分析图示,可以得出NAA溶液为300(mg/L)时,促进枝条生根的效果最好,故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D组。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无性生殖的优点: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所以,枝条扦插到土壤中生长出新植株的方式属于 无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具有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缩短植物生长周期等。
故答案为:
(1)NAA溶液浓度
(2)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为一致
(3)D
(4)能稳定的保留母本特性、缩短植物生长周期等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
25.【答案】第一步中应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 第一步中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 排除个体差异(“避免偶然因素”或“避免产生较大误差”)。 乙 增加 增加
【解析】解:(1)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等量原则,即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的量应保持一致。所以要求健康雄兔的发育状况一致;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
(2)实验的数量要多一些,目的是排除一些偶然因素,让实验的结果更准确。
(3)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造成兔子甲状腺激素溶液浓度高,从而抑制甲状腺的分泌,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积累,所以A高,同理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促进B兔甲状腺分泌,使B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消耗,所以B曲线最低。
(4)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导致兔子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低,会通过反馈调节,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增多。
故答案为:(1)第一步中应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第一步中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
(2)排除个体差异(“避免偶然因素”或“避免产生较大误差”);
(3)乙;
(4)增加;增加。
本题考查有关实验相关的知识,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实验动物是无关变量,所以应取生长发育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向每只兔子注射等量且适宜的放射性的碘溶液,实验数量一般要相对较多些,防止过少由于偶然因素造成误差,注入甲状腺激素,引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是反馈调节,注入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注入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设计实验要设计对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变量的作用结果的,变量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否则实验的结果就无法得知是由于哪个变量引起的。
26.【答案】神经元(神经细胞) 普通饲料 学习行为 较少 AD小鼠>喂食灵芝多糖的AD小鼠>健康小鼠 可以开发成药物,理由是服用灵芝多糖后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少于AD小鼠
【解析】解:(1)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有着极大数量(140亿个)的神经元(神经细胞),有着复杂的网络联系。
(2)根据研究目的:“灵芝多糖能否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状”,可知变量为食物中是否含有灵芝多糖,所以B组应喂养普通饲料,和C组形成对照。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根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撤去平台,小鼠每次游泳疲劳仍会游到原有平台位置“判断,小鼠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根据图2,AD小鼠的游泳轨迹,在平台处的轨迹很少,表示小鼠在平台附近出现的次数较少。
分析图3,由柱形图很容易得到三组小鼠中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AD小鼠,喂食灵芝多糖的AD小鼠,健康小鼠。
(3)综合实验过程及结果,可判断将灵芝多糖研发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是可行的。因为服用灵芝多糖后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少于AD小鼠。
故答案为:
(1)神经元(神经细胞)。
(2)普通饲料;学习行为;较少;AD小鼠>喂食灵芝多糖的AD小鼠>健康小鼠。
(3)可以开发成药物,理由是服用灵芝多糖后小鼠寻找平台时间少于AD小鼠。
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
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27.【答案】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 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B
【解析】解:(1)空气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做覆杯实验时顺时针旋转360°,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说明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2)分析数据可知,在杯子高度一定时,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3)已知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高度越大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从表格数据可知空气柱的高度接近于杯子高度的一半时,液桥高度最大,由此可知B图实验中,空气柱高度最接近杯子高度的一半,液桥高度会最大,最不可能成功,故选B。
故答案为:(1)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2)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3)B。
(1)空气在各个方向存在压强;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空气柱的高度增加时,液桥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3)空气会从液桥进入,液桥高度越大空气越容易进入,覆杯实验成功率越低。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验证实验及液桥现象,读懂题意,理解液桥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28.【答案】大于 小于 变小
【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测气体流动速度装置右侧的液面高于左边,故A孔口气体的压强大于B孔口气体的压强。
(2)A孔口气体的压强大于B孔口气体的压强,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A孔口气体的流动速度小于B孔口气体的流动速度。
(3)山体模型上凸下平,当有强风吹过山坡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的路程长,则上方空气流速大,根据“流体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的原理可知,流过山体模型的空气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则山体模型对地面的压力减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故山体模型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故答案为:(1)大于;(2)小于;(3)变小。
(1)根据图示分析A、B两孔口气体压强的大小关系。
(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A、B两孔口气体流动速度的大小关系。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3)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据此结合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掌握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并能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9.【答案】解:(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更容易将食物煮熟;
(2)经检验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6×105Pa,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p'=p最大-p0=1.6×105Pa-1×105Pa=0.6×105Pa,出气孔的面积S=πR2=3×(2mm)2=12mm2=12×10-6m2,由p=可得,限压阀的压力F'=p'S=0.6×105Pa×12×10-6m2=0.72N;又此时压力等于其重力,则限压阀的重力G=F′=0.72N;根据G=mg可得,限压阀的质量m==0.072kg=72g。
答:(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更容易将食物煮熟;
(2)应该再配备一个质量为72g的限压阀。
【解析】(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
(2)由经检验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6×105Pa,可知原来的限压阀不能继续使用;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
此题涉及到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重力的计算,压强大小及其计算的等知识点,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计算时还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30.【答案】不变 6.5
【解析】解:(1)气缸是封闭的,当活塞向下压,由于气缸内的气体含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质量并不发生改变;
(2)由图象可得: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Ph乘积为一定值,即压强与气缸内气体的长度成反比;
当气体压强p为1×105Pa时对应的缸内气体的长度为h1=10cm,
所以气缸内气体的体积为:V1=Sh1,
气缸内气体的质量为:m=ρ1V1=ρ1Sh1,
由图象乙可知,当气体压强p为5×105Pa时对应的缸内气体的长度为h2=2cm,在此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变,
所以m=ρ2V2=ρ2Sh2,
所以ρ1Sh1=ρ2Sh2,
解得:ρ2==ρ1=×1.3kg/m3=6.5kg/m3。
故答案为:(1)不变;(2)6.5。
(1)物体的质量是指物体所含某种物质的多少,当把打气筒的活塞向下压时,由于出气口被封住,没有气体跑出来,管内气体多少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其质量应该不变;
(2)根据图象乙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Ph乘积为一定值,即压强与长度成反比,根据图象乙,得出气体压强p为1×105Pa时对应的缸内气体的长度,根据气缸的横截面积,求出气缸内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然后求出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5×105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质量的特性、对图象的分析能力、能从图象中得出需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同时考查了体积公式、质量公式的运用,属于综合性题目。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