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下科学专题04 耳、眼睛与感觉世界1.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发生后某特勤大队带领十多只搜救犬展开救援行动,搜救出多名幸存者。用搜救犬搜救是因为搜救犬有灵敏的(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2.如图,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游戏者会疼痛难忍,游戏者感受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 )A.皮肤 神经 B.神经 皮肤 C.皮肤 大脑 D.大脑 皮肤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我们的皮肤( )A.皮肤内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一样的B.如果表皮受到损伤,会导致出血C.在真皮内分布着感觉神经末梢D.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相同的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5.下列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实验中可行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图1) B.敲击鼓皮绷紧程度不同的鼓(图2)C.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图3)弦 D.用同样的力敲击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图4)6.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浙江音乐学院的4位歌手领唱主题歌曲《同爱同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B.四位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调D.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4位歌手的歌声7.“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色 音调 B.音色 响度 C.音调 响度 D.音色 音调 响度8.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9.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听小骨上有位听神经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C.③鼓膜可以感受声波形成听觉D.④半规管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10.如图是眼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B.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②C.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④D.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11.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1能调节瞳孔大小B.结构2在看远处物体时会变凸C.结构3是物像形成的部位D.结构4是视觉形成的部位12.“科学就在身边”,请解释下列生活现象。(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是 ,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2)每年4月份的台州到处都是成片鲜艳的油菜花,油菜花主要靠 传粉的。(3)这个季节大批的枇杷上市,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 。13.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 有关。(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 ,防止胀痛。(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14.近年来短视频愈发火热,某短视频软件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短视频中的声音比正常声音的音调 ,声波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这些短视频,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 (已知视频中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60﹣2500Hz)。15.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 。16.“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1)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 (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 (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2)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些(选填“强”或“弱”)。17.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18.西湖龙井享誉中外,是茶中佳品,品茶时唇齿留香。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 )A.大脑皮层 B.鼻 C.舌 D.口腔19.2月28日,温州市马鞍池公园第二十届郁金香节开幕,成片的艳丽春花吸引众多市民前观赏。小明在马鞍池公园观赏时不仅欣赏了郁金香丰富的花型和多变的色彩,还凑近闻到了花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B.鼻子是嗅觉器官C.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D.花香是在鼻腔中形成的20.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现象,便于观察B.图乙,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图丙,拨动伸出桌面很长的钢尺,可能听不到声音D.图丁,塑料片划得越快,音调越高2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22.小李为了研究弦线发出声音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准备了两根弦线,同时还设计了一张表格,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请问小李在研究的因素是( )材料 张力 长度 粗细钢丝 相同 相同 不同A.弦的张力 B.弦的长短 C.弦的粗细 D.弦的材料23.细绳下悬挂一根空心的铁管,用铁锤敲击铁管后慢慢地把铁管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则( )A.铁管一浸入水中,声音就消失B.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高C.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D.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24.杭州亚运会将在2023年9月23日开始,在亚运会倒计时200天时,杭州市政府发布《从现在到未来》主题曲,这首歌最大的亮点在于大面积的拟声词人声叠声合唱,展现中国力量感以及运动盛会所具备的团结一致的能量。下列关于该歌曲说法正确的是( )A.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C.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D.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2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图片中符合近视矫正前后的成像情况的组合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大脑的特定区域27.置身于油菜花中可以闻到的芳,香气味,时间久了就感觉不到了,这是因为嗅觉的 (选填“适应性”或“差异性”)。28.每天中午经过建兰中学地下餐厅的时候,都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而打扫卫生的阿姨她却说闻不到香味,原来她已经在餐厅呆了两个小时了,这是由于 中的嗅觉中枢 的缘故,小兰同学因为感冒,导致 不灵敏,闻不出香味,并且还影响到 觉,以至于她一点吃饭的欲望也没有。29.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音调较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甲/乙)是蓝鲸发出的。30.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产生的;旁边听到声音的人能区分这个“口哨”的声音和鸟叫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31.如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1)如图1所示,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如图2所示,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如图3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产生声音,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的振动产生,声音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 。(4)图4是人耳结构图。人内耳的结构包括 (填结构名称,下同),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旅客闭眼乘车、乘船时,会准确辨析车船行驶速度的变化及上、下坡行驶,这与耳中的 这两个结构有关。这是因为它们内有 感受器。32.如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结构 (填序号,下同)过度变凸,则看不清远处物体,结构 是物像形成的部位。33.受过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 看远处时的焦距。(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 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 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填字母)A.物体成像的位置B.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C.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答案1.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如:我们闭上眼睛能摸出某种物体的软硬程度,靠的就是皮肤的触觉。搜救犬搜救幸存者靠的是嗅觉。故选:B。2.解:脚底是用皮肤来感知板的软硬程度,皮肤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将刺激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大脑皮层经过分析,做出相应的反应,形成痛觉。所以游戏者感受板的软硬程度和形成痛觉的部位分别是皮肤、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故选:C。3.解:A、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皮肤内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不一样的,A错误。B、表皮内没有血管,如果只是表皮擦伤是不会出血的,B错误。C、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C正确。D、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觉神经末梢比较丰富,D错误。故选:C。4.解: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故选:A。5.解:A、同一根琴弦时,琴弦的振动频率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时,琴弦的振幅改变,响度不同;可以探究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故A正确;B、不同的鼓,振动频率有可能不同,敲击鼓皮绷紧程度不同的鼓,存在频率和振幅的不同;不能够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故B错误;C、抽出钟罩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故C错误;D、用同样的力敲击液面高低不同的水瓶,为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故D错误。故选:A。6.解:A、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故A正确;B、四位歌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正确;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4位歌手的歌声,故D正确。故选:C。7.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故选:C。8.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此机器人的声音也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机器人与运动员发声器官结构不同,因此声音音色不同,故C正确;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故选:C。9.解:A、位听神经,也被称为前庭蜗神经,是人的第8对脑神经,它主要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两部分组成。因此,①听小骨上没有位听神经,错误;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正确;C、③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听觉是在大脑皮层内形成的,错误;D、咽鼓管与口腔相连,儿童的咽鼓管短,因此,儿童易患中耳炎,错误。故选:B。10.解:A、根据图示可知,①是角膜,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进入眼球内部,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角膜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故A正确;B、②是晶状体,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故B正确;C、④是视网膜,具有感光细胞,有成像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故C正确;D、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故D错误。故选:D。11.解:A、结构1是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虹膜中央有瞳孔,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故A错误;B、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若2晶状体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远处的物体,故B错误;C、3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结构3是物像形成的部位,故C正确;D、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结构4是视觉形成的部位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C。12.解:(1)“花气袭人”是一种扩散现象,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是嗅觉器官是鼻。大脑皮层的功能包括控制随意运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嗅觉加工、理解语言、躯体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内脏感觉等,嗅觉、视觉等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2)油菜花属于虫媒花,主要靠昆虫传粉的。(3)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胚珠。故答案为:(1)鼻;大脑皮层.(2)昆虫。(3)胚珠。13.解:(1)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2)当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时咽鼓管的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在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都是这个道理。(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因此听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故答案为:(1)半规管。(2)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3)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14.解:(1)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2)已知视频中声音的频率范围为60Hz~2500Hz,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短视频,则频率范围为600Hz~25000Hz,而声音频率超过20000Hz时人耳就听不到了,即:部分声音频率变高后,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使得人耳听到的声音相比正常播放时要少。故答案为:变大;不变;部分声音频率变高后,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15.解:“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6.解:(1)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此人是远视眼,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乙图符合,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2)近视眼是晶状体过厚,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造成的,可以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焦距变长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17.解: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故选:A。18.解: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嗅觉的形成是:化学物质→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大脑皮层。因此品茶时唇齿留香。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大脑皮层。故选:A。19.解:A、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故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A正确;B、鼻子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通气,嗅觉等功能,属于嗅觉器官,B正确;C、人的嗅觉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C正确;D、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神经是传入神经能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故花香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D错误。故选:D。20.解:A.图甲,乒乓球的作用是转换放大音叉的振动,便于观察,故A正确;B.图乙,抽气时声音变小,但仍能听到,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是实验加推理得出的,故B错误;C.图丙,拨动伸出桌面很长的钢尺,音叉的振动频率很低,低于20Hz时,是次声波,听不到声音,故C正确;D.图丁,塑料片划得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正确。故选:B。21.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故B错误;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22.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在材料、张力和长度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来改变弦的振动频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解:A、用铁锤敲击铁管后慢慢地把铁管浸入水中,铁管没有完全浸没水中之前仍然是振动的,所以仍然发出声音。故A错误;BCD、铁管越往下振动幅度越来越小,所以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同时发声部分长度变短,振动频率越来越大,所以音调越来越高。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24.解:A、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B正确;C、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和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故选:B。25.解:图①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表示近视眼;图②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图③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图中④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所以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①和③。故选:A。26.解:由分析知道: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故选:C。27.解:人的嗅觉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因此,置身于油菜花中可以闻到的芳,香气味,时间久了就感觉不到了,这是因为嗅觉的适应性。故答案为:适应性。28.解: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在餐厅呆了两个小时的阿姨闻不到香味,是由于大脑皮层中的嗅觉中枢已经适应了餐厅的气味的缘故。小兰同学因为感冒导致嗅觉不灵敏,闻不出香味,并且还影响到味觉,吃起食物来会觉得没有味道,故她一点吃饭的欲望也没有。故答案为:大脑皮层;已经适应了餐厅的气味;嗅觉;味。29.解:由信息知: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故响度大,音调低;由图象知:甲的振幅大,频率低,故甲是质量大的蓝鲸的叫声的波形图,相反乙是海豚的叫声的波形图。故答案为:大;低;甲。30.解: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旁边听到声音的人能区分这个“口哨”的声音和鸟叫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31.解:(1)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类比法,故A、C、D错误,B正确;(2)敲打右侧音叉,发现左侧音叉与它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3)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产生声音,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水越少振动频率越快,故声音音调从低到高是依次丁、甲、乙、丙;(4)人内耳的结构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大脑;旅客闭眼乘车、乘船时,会准确辨析车船行驶速度的变化及上、下坡行驶,这与耳中的前庭、半规管有关,这是因为它们内有位觉感受器。故答案为:(1)B;(2)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3)瓶子和水;丙、乙、甲、丁;(4)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大脑;前庭、半规管;位觉。32.解: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是视网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图中结构2晶状体过度变凸,则看不清远处物体,结构3视网膜是物像形成的部位。故答案为:2;333.解:(1)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清晰,就是根据晶状体自动调节焦距的原理,使像能成在视网膜上:由图甲可知,当正常人眼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即焦距变小,故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2)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变大,使得像的位置改变,像会成在视网膜上,但像的性质不变,故选A和B。故答案为:(1)小于(2)凹透(3)A、B基础精炼拔高训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