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1 2 3 4 5 6 7 8C D B D B B D B9 10 11 12 13 14 15 16C D D C A D B B17D二、非选择题 (2 大题,36 分)18. (1) 原因:躲避战乱;寻找耕地。(2 分,每点 1 分)影响:推动了广西农业 (或耕地面积) 的发展。(2 分)(2) 特点:迁移规模大 (迁移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迁移涉及的阶层广,身份多样;从欧洲、非洲向拉 丁美洲流动;主动迁移和被动迁移并存。(4 分,每点 2 分,任意两点即可)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早期殖民掠夺。(4 分,每点 2 分,任意两点即可)(3) 有利条件: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良好的创新环境;开放的移民文化;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4 分, 每点 2 分,任意两点即可)(4) 战争;交通;政策;经济发展 (2 分,每点 1 分,任意两点即可)19. (1) 隋炀帝或杨广 (1 分);第一段:永济渠 (1 分);南:余杭 (或杭州)、北:涿郡 (或北京) (2 分)(2) 实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或分田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2分)为何改变农民命运:因为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 了很大提高。(2 分)(3) 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1 分) 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观点示例: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参考答案: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论述:①隋炀帝时期,征调近百万民众开凿大运河,古代劳动人民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贯通了 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便利了粮食布帛的运输,推动了沿岸商业都市的兴起,加 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的开通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大队的 18 位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 干’ ,创造性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 大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结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四月质量监测九年级 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7 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1 . 榫 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A.制作精美玉器C.建造干栏式房屋B.制作青铜农具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表明分 封制(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C.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3.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4.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 )A.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C.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B.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D.造就了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5.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②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③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④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8.以下时间轴呈现的史实印证了某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中①处应为( )A.设台湾府 B.台湾建省 C.设驻藏大臣 D.设伊犁将军9.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拟定的汇报提纲。如果要为这个提纲确立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C.救亡图存的探索B.地主阶级的抗争D.民主制度的实践10.1912 年 5 月,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里提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府为之。”材料要表达的观点是( )A.从医病救人到医国的转变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C.民主共和的理想已经实现D.继续革命以建立真正民主政府11.1982 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基础良好C.自然资源丰富D.对外开放政策12.世界文明可以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东方文明没有宗教信仰,西方文明有宗教信仰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文明都是专制政治,西方文明都是民主政治13.城市文明兴起之后,在原有的贵族、教士——农奴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孕育而生,进而成长为市民阶级(资产阶级),这一群体因其共同的经济利益,产生共同的政治追求,进而发育成为市民社会。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14.约翰在学习世界史时读到这样一段文献“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opinion and expression; this right includes freedom to hold opinions without interference(干涉)and to seek, receive and impart(传递)information and ideas through any media and regardless of frontiers(国界).”该文献节选自( )A.《独立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权利法案》D.《人权宣言》15.绘制时间轴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知识,把握时代主题。以下时间轴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挫折 D.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新世界16.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在一战后曾说:“我愿意在和平的最前线提出,一旦德国接受我们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条款,我们就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开放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并将尽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博取德国好感来获得更多赔偿 B.反对法国全面肢解削弱德国 C.帮助德国争取重建复兴的机会 D.防止德国与布尔什维克联手17.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 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已推翻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不提出异议。"④"德国将按照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 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缆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二、非选择题(2 大题,36 分)18.人口迁移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材料一 1129 年金军渡江,当时的江南地区遭到金军严重破坏。在此情形之下,人 们大批避难于西南、岭南等地区……在和平时期也有从事农耕的福建人,为了寻找耕地, 而自发南迁的移民……在北宋元丰元年整个广西垦田数尚不到五百顷,而到南宋初期, 仅桂州一地新开垦的田地便有一万多顷。——摘编自衣保中《宋代广西地区移民与农业发展研究》 材料二 在漫长岁月里,拉丁美洲一直流动着一股人口迁移浪潮……从政府官员、 军队将士、传教士、探险家、罪犯,逐渐扩展到他们的家属以及普通劳苦大众。据不完 全统计,流入拉美地区的欧洲白人,15 世纪末至 18 世纪末为 200 万……由于大批印第 安人被剿灭,土地缺人耕种,矿藏无人开采,因此,自 1505 年起,欧洲殖民主义者逐年增多地将非洲黑人贩运到这个地区来充当奴隶。——摘编自杨启藩《浅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拉丁美洲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成为了全国科技创新企业的集聚地之一,其 95%以上的人口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从一个只有 3 万人左右的“小渔村”成长到今 天拥有约 1300 万人口的“创新之都”。深圳成功的背后除了有良好的政策和创新环境 的支持,还有其开放的移民文化所创造的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摘编自付悦《人口结构演变、新比较优势和地区创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人们移民广西的原因及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拉丁美洲这股“人口迁移浪潮”的特点。(4 分)结合所学知识,写 出与此次“人口迁移浪潮”相关的历史事件。(4 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深圳成为“创新之都”的有利条件。(4 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 分)19.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九年级(1)班的同学以“人民群众与历 史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工程·智慧】材料一 他先后征发了 200 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河通航后,江 南的粮食布帛可以便捷地运输到长安及洛阳。此后,沿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如杭州、 镇江、扬州、开封等,它们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了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岳麓版)【改革·勇气】材料二 小岗生产大队的 18 位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革命·信仰】材料三 1917 年 11 月 6 日晚到 7 日凌晨,包括革命士兵、赤卫队员等在内的约 20万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铁路、银行等战略要地。7 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主要领导人,临时政府被推翻。——摘编自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自北向南第一段是?南北两端连接的 两座城市分别是?(4 分) (2)材料二中的“实践”是什么?这场实践为何会“改变了中国亿万农民的命运”?(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指导理论。(2 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以“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 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8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4月深圳市南外+南二外集团初三联考历史答案.docx 2024年4月深圳市南外+南二外集团初三联考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