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油脂共18题,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注意保持试卷整洁一、单选题(共50分)1.(本题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B.向某溶液中先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分液操作时,将下层液体先放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将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则可析出肥皂的主要成分2.(本题5分)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有机物,下列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用植物油与氢气反应生产人造奶油B.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C.果糖和蔗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D.绝大多数酶是一种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3.(本题5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B.C.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D.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氨水、王水、双氧水都是混合物4.(本题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植物油的加成反应可以制得人造黄油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C.75%的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消毒作用D.可用和HCHO为原料合成5.(本题5分)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选项中生产活动和化学原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A 冬天前,用石灰浆喷洒树皮 石灰浆能吸收空气中的CO2B 用地沟油为原料制肥皂 地沟油发生皂化反应C 葡萄酒中添加少量SO2 利用SO2杀菌且可防止营养物质被氧化D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成分为CaCO3) 水垢中的碳酸钙被乙酸溶解A.A B.B C.C D.D6.(本题5分)化学与生活、社会、科技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见的棉毛衫与羊毛衫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同,都属于有机高分子B.多人聚餐使用公筷,推广绿色出行,这些举措与“禁塑令”均为应对“碳中和”C.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深埋于地下而生锈,是因为发生了析氢腐蚀D.属于油炸食品的薯片长时间开封存放,会发出一股难闻气味,这是油脂被氧化的结果7.(本题5分)合理膳食,能提高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和油脂均为高分子化合物B.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一定条件下,油脂、糖类、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油脂的水解反应又简称油脂的皂化8.(本题5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仅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分苯和甲苯B.仅用氯化铁溶液可区分苯酚稀溶液和甘油C.仅用硝酸银溶液可验证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D.仅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区别液态的植物油和动物油9.(本题5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国产飞机C919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磁性氧化铁而呈红色C.食盐中添加的、奶粉中添加的维生素属于营养强化剂D.食用油久置易产生“哈喇味”,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中的碳碳双键被氧化10.(本题5分)下列关于有机物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给人体提供能量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甲醛溶液来保存海鲜C.苯酚具有酸性,可用苯酚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碳D.油酸难溶于水,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二、判断题(共20分)11.(本题4分)植物油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_______)12.(本题4分)天然油脂大多是由同酸甘油酯分子组成的。( )13.(本题4分)牛油在碱性条件下可制得肥皂。(_______)14.(本题4分)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5.(本题4分)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为皂化反应。( )三、解答题(共30分)16.(本题10分)某兴趣小组通过皂化反应制作肥皂,实验流程图如下:请回答:(1)步骤I加入乙醇的目的是 。(2)验证步骤II中反应已完全的操作是 。(3)步骤III加入60 mL热饱和食盐水,充分搅拌,冷却后即有脂肪酸钠固体析出,若直接用冷的饱和食盐水,则所得皂基容易吸水糊化,使用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 ;必须使用热饱和食盐水的原因是 。(4)向皂化尾液中滴入新制Cu(OH)2,振荡,溶液呈绛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①查阅资料,一种从皂化尾液中分离提纯甘油(丙三醇)的工艺:先向皂化尾液中加入3倍体积的正丁醇;随着正丁醇的加入,皂化尾液中的盐分会结晶析出,液相分为上层有机相和下层水相;上层有机相经过精馏(一种蒸馏方法),回收正丁醇,同时除去水,并得到高纯度甘油;下层水相过滤,滤液回流至萃取塔内再处理,结晶的氯化钠洗涤回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 B.氯化钠在正丁醇中溶解度小C.分层后甘油全在有机相,水相中没有残留 D.正丁醇的沸点低于甘油②小组采用下图装置模拟分离提纯甘油(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略去,毛细管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请选择正确的操作并按序排列:装配好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蒸馏烧瓶加入适量皂化尾液→打开真空泵→接通冷凝水→给蒸馏烧瓶加热→ → → → →拆除装置。a.收集甘油,至温度计读数开始增大时;b.收集正丁醇与水的混合物,至温度计读数开始增大时;c.等体系内外压力平衡后关闭真空泵;d.无馏出物后,关闭冷凝水;e.移去热源。17.(本题10分)花椒油是从花椒籽中提取的一种香精油,具有挥发性,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花椒籽粉,经分离提纯得到花椒油。实验步骤:i.在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中装入2/3容积的水,加2~3粒沸石。同时在装置B中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g花椒籽粉和50mL水。ii.加热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iii.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用15mL乙醚萃取2次,将两次萃取的醚层合并,加入少量无水Na2SO4;将液体注入蒸馏烧瓶,蒸馏得花椒油。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 。(2)步骤ii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下列操作的顺序为 (填标号)。a.停止加热 b.打开弹簧夹 c.关闭冷凝水(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 ;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冷凝管中的残留物以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为测定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取20.00mL花椒油溶于乙醇中,加入92.00mL0.5000mol L-1NaOH的乙醇溶液,搅拌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加水配成200.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 L-1HCl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消耗HCl溶液20.00m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 g L-1(油脂用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4)。18.(本题10分)花椒油是从花椒籽中提取的一种香精油,具有挥发性,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花椒籽粉,经分离提纯得到花椒油。实验步骤:i.在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中装入容积的水,加2~3粒沸石。同时在装置B中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g花椒籽粉和50mL水。ii.加热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iii.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用15mL乙醚萃取2次,将两次萃取的醚层合并,加入少量无水Na2SO4;将液体注入蒸馏烧瓶,蒸馏得花椒油。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 ;装置B中圆底烧瓶倾斜的目的是 。(2)步骤ii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下列操作的顺序为 (填标号)。a.停止加热 b.打开弹簧夹 c.关闭冷凝水(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 ;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冷凝管中的残留物以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为测定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取20.00mL花椒油溶于乙醇中,加入92.00mL0.5000mol L-1NaOH的乙醇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加水配成200.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 L-1HCl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消耗HCl溶液20.00m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 g L-1(油脂用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4)。参考答案:1.B【详解】试题分析:A、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需要定容,防止水加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故A正确;B、不能排除SO32-的影响,可被硝酸氧化生成SO42-,故B错误;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故C正确;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钠,为肥皂的主要成分,故D正确;故选B。考点: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定容操作方法、离子的检验、分液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皂化反应的相关知识。2.C【详解】A.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此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或油脂的硬化,用于生产人造奶油,故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二者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故B正确;C.蔗糖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错误;D.酶作催化剂具有选择性,绝大多数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故D正确;故选C。3.C【详解】A.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加热熔化,电化学腐蚀可能是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B.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生成金属钠和氯气,故B错误;C.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氨水、王水是混合物,双氧水是纯净物,故D错误;选C。4.B【详解】A项,人造黄油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油,利用植物油的加成反应可以制造黄油,故A项正确;B项,人体内没有能够水解纤维素相应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只能加快胃肠的蠕动,不能在人体内水解,故B项错误;C项,75%酒精是有机溶剂,会使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而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目的,故C项正确;D项,和HCHO为原料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故D项正确。正确选项B。5.A【详解】A.冬天前,用石灰浆喷洒树皮是为了使虫卵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变性而死亡,故A符合题意;B.地沟油作为一种酯类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肥皂,故B不符合题意;C.具有还原性,同时能杀菌,因此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作抗氧化剂,既可以杀菌,又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D.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是利用乙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而被溶解,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6.D【详解】A.棉毛衫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衫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错误;B.“碳中和”中“碳”即二氧化碳或甲烷温室气体,“中和”即正负相抵,聚餐使用公筷是防止疾病传播,与“碳中和”无关,B错误;C.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不会发生析氢腐蚀,C错误;D.薯片属于油炸食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油脂会被氧气氧化,导致其腐败变质发出难闻气味,D正确;故选D。7.B【详解】A.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不正确;B.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正确;C.一定条件下,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糖类中的二糖和多糖也能发生水解反应,但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不正确;D.油脂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才简称油脂的皂化,D不正确;故选B。8.C【详解】A.苯与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甲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可鉴别,故A正确;B.苯酚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甘油不反应,可鉴别,故B正确;C.卤代烃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离子,应水解后鉴别,故C错误;D.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为植物油,故D正确;故选C。9.B【详解】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B错误;C.食盐中添加的KIO3,奶粉中添加的维生素属于营养强化剂,C正确;D.食用油变质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中的碳碳双键被氧化,D正确;故选:B。10.A【详解】A.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被氧化,可用来给人体提供能量,故A正确;B.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但甲醛有毒,不可用甲醛溶液来保存海鲜,故B错误;C. 苯酚具有酸性,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苯酚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D. 油酸难溶于水,但油酸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D错误;故选A。11.正确【详解】植物油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而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2.错误【详解】天然油脂大多是由不同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形成的甘油酯,因此天然油脂的分子组成属于混甘油酯,因此认为是由同酸甘油酯分子组成的说法是错误的。13.正确【解析】略14.错误【详解】植物油属于不饱和油脂,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错误。15.错误【详解】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错误。16. 使者油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接触,加快反应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浸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已完全 降低脂肪酸钠溶解度,破坏胶体稳定性,使脂肪酸钠析出 热饱和食盐水可防止脂肪酸钠凝结成块,能更充分地将甘油溶解,与脂肪酸钠分离 HOCH2CHOHCH2OH+Cu(OH)2→+2H2O BD b e d c【分析】猪油加入乙醇与氢氧化钠混合均匀,小心加热,制得高级脂肪酸钠盐和甘油的混合黏稠状液体,加入食盐饱和溶液,肥皂盐析而出,再压滤成型制得肥皂,据此解答。【详解】(1)猪油能溶于热的乙醇,乙醇与水互溶,所以乙醇的加入能使猪油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加快反应。(2)油脂水解产物均能溶于水,所以只需检验反应混合物中是否还有难溶于水的猪油即可,即验证步骤II中反应已完全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浸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已完全。(3)脂肪酸钠在水中形成胶体,加入饱和食盐水可降低脂肪酸钠溶解度,使胶体聚沉—盐析作用。热饱和食盐水使溶液温度升高,可增加脂肪酸钠溶解度,使甘油充分溶出,与脂肪酸钠分离,若加入冷饱和食盐水,则会使脂肪酸钠直接凝聚成块裹挟甘油(甘油易吸水导致皂基糊化),使所得产物混有杂质。(4)多羟基物质会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配合物,因此向皂化尾液中滴入新制Cu(OH)2,振荡,溶液呈绛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OHCH2OH+Cu(OH)2→+2H2O。(5)①A. 根据信息,随着正丁醇的加入,出现了分层现象,说明正丁醇与水不能以任意比例互溶,A项错误;B. 在水未减少的情况下,氯化钠析出,只能说明氯化钠在正丁醇中溶解度比较小,B项正确;C. 萃取可以让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甘油与水、正丁醇都可以很好的溶解,所以正丁醇将部分甘油溶解萃取至有机相后,水相中仍然溶有甘油,C项错误;D. 从结构上分析,丙三醇分子中有3个羟基,分子间可形成更多的氢键,沸点更高,D项正确。答案选BD;②首先通过题给信息及已有知识推断正丁醇的沸点低于甘油,应先于甘油蒸出。蒸溜结束后,类比减压过滤的操作,不可以先关闭真空泵,否则会有倒吸问题,应该先移去热源,无馏出物后,再关闭冷凝水,最后关闭真空泵,即装配好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蒸馏烧瓶加入适量皂化尾液→打开真空泵→接通冷凝水→给蒸馏烧瓶加热→收集正丁醇与水的混合物,至温度计读数开始增大时→移去热源→无馏出物后,关闭冷凝水→等体系内外压力平衡后关闭真空泵→拆除装置。17.(1)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2) 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 bac(3) 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4)+3NaOH→3R1COONa+(5)442.0【分析】A中产生水蒸气进入B中,将花椒籽粉中的花椒油蒸出,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可停止蒸馏,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乙醚萃取,将萃取的醚层注入蒸馏烧瓶,蒸馏可得花椒油。【详解】(1)装置A中玻璃管与空气连通,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2)花椒油难溶于水,是油状液体,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可停止蒸馏。为防止倒吸,蒸馏结束时,.打开弹簧夹、停止加热、关闭冷凝水,操作的顺序为bac。(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可以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无水Na2SO4是干燥剂,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除去花椒油中的水。(4)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3R1COONa+。(5)设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3x=0.0920L×0.5mol L-1-0.02L×0.1mol L-1,x=0.01mo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g L-1。18. 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 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或缓冲气流) 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 bac 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 +3NaOH→3R1COONa+ 442.0【详解】(1)关闭弹簧夹后,装置A烧瓶内压强最大,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故玻璃管的作用为: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圆底烧瓶倾斜的目的为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或缓冲气流);(2)由于液态花椒油为油状液体,故经过冷凝后,牛角管中流下的是油状液体,若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则说明蒸馏完全,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应先打开弹簧夹,让大部分水蒸气从弹簧夹处逸出,再停止加热,最后停止通冷凝水,故顺序为bac;(3)加入食盐,可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无水Na2SO4有一定吸水能力,可以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4)残留物中含有油脂花椒油,利用油脂碱性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从而清洗冷凝管,对应方程式为:+3NaOH→3R1COONa+;(5)该测量方法为返滴定法,标准液HCl测出的是剩余NaOH的量,与花椒油反应的NaOH的量=NaOH总量-剩余NaOH量,再结合反应比例:花椒油~3NaOH,求出花椒油的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n(NaOH,余)=n(HCl)=0.1 mol/L×20 mL×10-3 L/mL×=0.016 mol,与花椒油反应的n(NaOH)=n(NaOH,总)- n(NaOH,余)=0.5 mol/L×92 mL×10-3 L/mL-0.016 mol=0.03 mol,由关系式:花椒油~3NaOH,得n(花椒油)=,则花椒油含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