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糜子(méi) 水中坻(dǐ) 风雪载(zǎi)途
B. 篆章(zhuàn) 归省(xǐng) 缄默(jiān) 戛然而止(gá)
C. 冗杂(rǒng) 晦暗(huì) 马前卒(zú) 悄怆幽邃(suì)
D. 雾霭(ǎi) 迁徙 (xí) 白羊肚(dǔ) 石青糁之(sǎ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腐蚀  劫难  嘱咐  海枯石烂
B.两栖  稀疏  磅礴  草长莺飞
C.瞄准  萌发  油漠  大彻大悟
D.争讼  燎原  思慕  目空一切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作者在叙述看戏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作品分为“风”“雅”“颁”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C.《小石潭记》是宋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采用了夸张、比兴等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思念延安的热切心情。
7. 经典诗文默写。
(1)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3)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4) __________________,钟鼓乐之。 (《关雎》)
(5) 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7)李秦和朋友分别不久,就觉得时间很长,如果借用《子衿》中的句子来形容,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8)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两句名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与之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片段,完成下面任务。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排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纪录的人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其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所谓“六义”上。
(摘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_____、_____、_____”三种表现手法。
9、综合性学习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地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
[北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10、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1、诗歌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ún):确实。浣:洗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 )
(2)阡陌交通( )
(3)处处志之( )
(4)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5)偶舍骑步行 ( )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B.既出,得其船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C.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学而不思则罔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14.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
(2)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6.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采用了说明顺序是 。
17.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18.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 ② ,其依据分别是

19.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
20.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
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
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21.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22.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23.“寒伧(cāng)”的意思是什么?
24.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
25.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这里的“吃力”说明的是下项中的哪一项?( )
A.我太累了。 B.我不愿父亲离开我 C.我内心的难受和激动。 D.我急着上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渭水东流
赵 丰
①渭河九曲回肠,穿行于六盘陇地和八百里秦川,或汹涌澎湃,或浩渺激荡,或平缓静流,从容地打着漩涡,飞溅着浪花,滚滚东流注入黄河。它的奔流是一种韧性的涌动,积聚久远的固执和坚守,爆发生命的力量,在西部大地展示着雄性的魅力。
②在渭河边长大的我,注定会对它牵挂不已。十五岁那年,我认识了渭河的船夫全寿爷。在他的引导下,我学会了游泳。
③渭河是一部浩瀚的经书,我只是它其中的一个标点。少年时光里,我在它的身边拔猪草,捡红薯,拾花生,举起弹弓瞄着水面上的鸟儿……青春年岁里,我坐在水边静静地读《青春之歌》《创业史》《苦菜花》……河水仿佛懂得我的心思,忽而寂静无声,忽而水浪翻腾,照应着小说里的情节,也照应着我的情绪波动。
④20 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刚刚高中毕业,赶上了全民整修加固渭河大堤。那个寒冬,我每天拉着架子车,从秦岭脚下运石头去渭河。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心中却涌动着青春的豪情,仿佛小说里的情景再现。渭河的历史长河里,有我一抹不起眼的影子,我知足了。
⑤中年之后,我再去渭河,却再也不见了全寿爷和他的船,我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河流以及人的生命,如孔夫子之咏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条河的历史有多长,我不清楚,但在我的心目中,渭河正健步走向中年,迈着稳重、成熟的脚步走向黄河。有时我会生出感慨:中年的渭河,正是我的生命写照。
⑥最近几年,渭河修起了河堤大道,让一条古老的河流获得新生,有了景区的味道。河两旁,建起了栋栋高楼以及农业生态园。空闲的日子,我会奔向那儿。我不在生态园里停留,而是直奔河滩欣赏河水。在渭河的许多地方,我仔细观察过它水面上的漩涡,几乎没有相同的。我在想,如果我能成为渭河的一滴水,旋转出形态各异的漩涡,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⑦恍惚间,我想起了全寿爷说过的一句话:“娃呀,这渭河的风景你能看得了多少?”是的,再渺小的一条河也有壮观的风景。浸润着中华文明漫长历程的悠悠渭水,裹挟着风雨奔流到了新世纪,变身为滋润人生命的福水,宏壮阔大。渭河造福于人类,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只是,昔日的它,维系着生活在它身旁人们的生活与情感;而现在,则关乎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
⑧秋冬春夏,日出日落,渭河以一种隽永曼妙的歌吟,一种壮阔靓丽的辩证,一种独特苍凉的风采,成为西部天空下壮丽的风景。渭河是故土、家园的雄浑交响曲,是渭水儿女的精神支撑。男儿豪爽刚烈,女儿朴实清秀。他们的胸怀奔腾着黄土地厚重的灵魂,充溢着人性的生命激情。渭水东流,凝定成生命中永恒的画面。
(有删改)
26. 阅读文章第②~⑥段,补出横线处所缺的内容。
十五岁时,学会游泳→高中毕业,(1)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以后,(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近几年,(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8.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渭河是一部浩瀚的经书,我只是它其中的一个标点。(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是的,再渺小的一条河也有壮观的风景。(既然是“渺小”的,为什么又说是“壮观”的?)
29、 结尾句中的“永恒”有何深意?请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30、若本文被“记住乡愁——怀念感恩”节目组选用,请你再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给该节目组,并说明理由。
三、写作表达
31.深邃的你,痴迷的我;严格的你,叛逆的我;狡黠的你,单纯的我……我在“你”的陪伴中、在与“你”的亲近和交流中,渐渐成长。
题目: 的你, 的我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名。(提示:“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答案
C 2.C 3.C 4.C 5.C 6.D
7、(1)水尤清冽 (2)蒙络摇缀 (3)白露未已
(4)窈窕淑女 (5)无为在歧路
(6)亲山亲水有亲人 (7)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8)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8、(1)借他人的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 赋 比 兴
9、(1) 低碳生活是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①今天你低碳了吗?
②低碳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0、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霏,亭前池子涨了不少春水,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地在池中变幻着倩影。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11、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衬托)。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
12.(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交错相通 (3)做标记 (4)正在 (5)舍弃,丢弃
13.B
14.(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刚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非常浓密,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5.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1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17、.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18、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
19、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20、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21.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细心的关切(父亲怕钱放不妥贴,怕“我”丢失)
22.丢脸,不体面
23.说明父亲对孩子尽了责,看到了希望,又是为了不让孩子担心。
24.C
25.略
26. (1)修固河堤 (2)再去渭河 (3)欣赏河水
27. 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承接上文,写了“我”少年时期在渭河边的活动,展示了“我”无忧无虑的生活;引起下文,青春年岁里在渭河边的阅读及劳作,表明渭河是“我”成长的摇篮。
28(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渭河”比作“经书”,把“我”比作“标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渭河在“我”的眼里和心里博大精深,表达了对渭河的敬畏赞美之情。
(2)“渺小”指渭河只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所以说是“渺小”的。“壮观”指渭河造福于人类的宏壮阔大景象。
29、示例:“永恒”既指渭河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又指渭河具有的韧性、固执、坚守、生命的力量,以及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是永恒的。表达了作者对渭河、故土、家园的深深牵挂及赞美之情。
30. 示例:我推荐《回延安》。《回延安》一诗,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情。与本文相同,都怀恋昔日故乡的养育之恩,喜看今朝故乡新貌。都抒发了对故乡的感恩及赞美之情。
31、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