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5月 南京市建邺区初三一模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 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 (28分)
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学校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积极参与,你帮助整理资料。
“初中生体验清单”资料探究
关键词:体验 词典释义 A.动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作家到群众中去~生活。有了孩子之后,它才深深~到了父母的艰辛。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补充 B.名 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历、经验;咀嚼品味文学作品,读者的所得会因~的不同而有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结论一:“初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中“体验”一词的语境义应为以上两个选项中的____。
材料搜集 网络搜索 搜索 体验清单 全部 视频号 文章 公众号 小程序 直播 读书 表情 百科 ① 0——15岁的人生体验清单,你体验了吗? 2022年1月18日 13.调解过一场纠纷,并使双方停止争执。14.曾经获得一次无原无故的快乐。15.观察过花朵的调谢并加以想象…… ② 旅行清单中的15个必体验已经备好,你能体验几个? 2023年11月21日这15项旅行清单上的必试体验,你们尝试过多少了呢? 1.北极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 ③ 【寒假中学生专属劳动清单】让孩子在劳动中越体验越成长 2024年2月21日13——15岁少年过年家务活体验清单:做家务是最好的成长完成一次洗衣、晾晒、收纳。做一次家庭记账员。自己刷鞋。……
书籍查阅 古诗中的体验
名著中的体验
体验项目 体验内容 体验人
登高 会当凌绝顶,(1) 。(《望岳》) (6)
出猎 (2) ,左牵黄,右擎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3) 。(《村居》) 儿童
下棋 (4) ,(5) 。(《约客》) 赵师秀
同学采访 问题: 请问在初中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中, 你最骄傲的一次体验是什么?_____________
结论二:整理“体验清单”非常有趣,它______可以记录生活点滴, ______能够加深你对点滴小事的感悟。
1. 根据句意,写出“网络补充”中“嚼”字读音。
2. 在结论一横线处选填正确的释义(填序号)。
3. 发现并修改“网络搜索”结果①中的两个错别字。
4. “网络搜索”的结果②属于无用信息,在搜索栏中增加以下哪个关键词可使结果与主题最贴切。 ( )
A. 世界 B. 认知 C. 初中生
5. 在“古诗中的体验”(1)——(6)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6. 仿照“名著中的体验”,结合初中36本名著,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7. 回答“同学采访”中的问题。
8. 结论二的空格处应填写下面哪组关联词,选择并写出理由。
A不仅 还 B.既 又
9. 本组的陆博同学因故未能参加活动,你作为小组代表向他简要复述本组的资料探究过程。
二 (38分)
(一)古诗文阅读(13分)
【甲】
赠高竹有外侄①
[宋]叶适
娶女已为客,参②翁又别行。
相随小书卷,开读短灯檠③。
野影晨迷树,天文④夜照城。
须将远游什⑤,题寄老夫评。
(选自《宋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
[注释]①外侄:女婿。高竹有是诗人的女婿。下文的“翁”“老夫”都是指诗人自己。②参:参拜行礼。③灯檠(qíng):灯。④天文:月亮星辰之光。⑤远游什:游学途中写的诗文。
【乙】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士可以游乎? “不出户,知天下”①,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有志乎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夫子②,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③。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 一乡未足, 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选自《金元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不出户”二句:语出老子《道德经》。下文“老氏”指老子。②夫子:指孔子。下文“圣人”亦指孔子。③“适周”四句:孔子曾到周向老子问礼;后在齐听到虞舜时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最后从卫国回归鲁国,整理出《雅》 《颂》这类高雅乐曲。
10. 对诗文理解错误一项是 ( )
A. 甲诗中的“小”不是指书卷的尺寸较小,而是表明游学所带的书卷不多。
B. 甲诗的结尾,诗人语气殷切,希望女婿将游学途中写的诗文寄给自己评赏。
C. 乙文中对于“游”,作者更偏向于老子的观点——“不出户,知天下”。
D. 乙文中举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证明古人会去游览圣贤遗迹,以圣贤为友。
11.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B.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C.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D.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12.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13. 云堇同学想参加暑期游学夏令营,妈妈觉得没有意义。结合诗文,帮助劝说云堇的妈妈。
(二)文学作品阅读 (13分)
山楂树下等少年
①校园里,一大一小两棵山楂树。我经常站在大树下等我的少年,远望仅隔两米的小树方向。每当下课铃声一响,看着鱼贯而出的孩子们,从不同的教学楼涌向操场、食堂。他们闹着、挤着,一些笑颜盛开,一些愁眉苦脸,但都有一丝暂得解放的小轻松在他们的身上脸上舒展。我在人群中搜索那一个影子,却常常有种错觉,像是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少年。
②今天,又是等了很久,还不见他来寻我。我就饶有兴致地观察风摇晃着树叶,阳光在时间中的落点,小山楂树那柔柔的绿叶的缝里,透出点点金色。孩子们的鼻子上架着的不同眼镜,斯文,又沉重。长发,短发,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校服,他们飘过我身边,而我的脸上一定挂着老母亲般慈祥的笑。
③记得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我受邀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把梁启超先生写给女儿信中的话作为范例,动情地宣讲。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第一等的人物,每个人都能正确选择自己的未来。我细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为得到了少年们的信任而高兴。
④平时,等待的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小担心涌上来。我记得他说过,妈妈,请不要在我们教室门口来找我,省得你一站在窗子外面,同学看见了,影响到大家。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有种被嫌弃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一枚极酸的山楂不受人待见。
⑤难道是因为我的仪表不够美丽吗?或者是因为我的穿着不得体吗?我在心里嘀咕,到底是我的哪些方面让他觉得难堪了?当我以各种方式试探他的小心思时,他耍贫的小嘴脸顿时就送到我眼前,让我确信他的妈妈果真是年轻貌美才华横溢举世无双。然后他再揭开真相,原来妈妈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呀。有鉴于此,我乐意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把车停在两棵山楂树中间,等他来寻我。
⑥偶尔,他也不会让我久等。一次,下课铃响起,半分钟之后,我就看见了第一个冲向我的少年。少年身后的小山楂树,已经隐隐□(zhuì)着几个果子,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片下,透漏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他傻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勇士,等待嘉奖。我带他吃好吃的,鸡腿四只,他只吃完了两只,另外两只要留给要好的朋友。这提醒我往后要更加小心。
⑦此刻,我看到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从我面前经过。我怕漏看了每一个少年——终于,远远地,他跑向我。我就不停地猜:他今天是开心,还是沮丧?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表情,我都必须要像一团棉花,紧紧包裹住他的身心。从他上高中的那一刻起,我就这么要求自己:我要成为与棉花有关的物品。一朵白云,一个棉花糖, 还有一个巨大的棉花垫子。我想用一朵白云,让他仰望天空,生发远大的理想,增长浩瀚的知识;我想用一个棉花糖,适时地哄哄他清苦的学涯,给他些甜蜜的滋味,感知爱的温暖和力量;我还需要一个棉花垫子,以防他不小心滑落的时候,有一个最稳当的依托,托住他的身体,托举他的灵魂。
⑧站在山楂树下,只要回忆起这个少年的成长,时光就变得更加斑斓明亮。我常常会为少年告诉我一件有关我的趣事而开心,比如,少年说有同学看见我了,说今天穿得真漂亮,我的脸就笑得像红山楂。还有一次,同学问他,为什么你的妈妈长得那么漂亮,而你却那么丑呢?我猜一定是个女同学吧,少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说,请告诉你同学,因为你长得像爸爸。母子大笑的样子,惊动了小山楂树上的果子,有一枚小山楂欢快地掉到我的车窗上。
⑨山楂果,酸里带着甜。
(选自《江南》2023年第六期,有删改,作者叶浅韵)
14. 结合文章补充下表。
15. 第⑥段中“少年身后的小山楂树,已经隐隐□(zhuìA.坠 B.缀)着几个果子”,方框里填哪个字更合适?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16. 对第⑥段的“更加小心”展开想象,写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17. 分析文章第⑨段的妙处。
(三)组合文本阅读 (12分)
学校正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根据某校问卷资料编写)
材料二:
我被分配到了最近的小区送餐。培训我的送餐师傅为我手写了一张详细的“送餐宝典”,包括如何快速找到客户位置、了解老客户的习性以及应对特殊情况。这让我对送餐师傅的专业精神印象深刻,我想,有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很出色。师傅笑笑说: “我们挣的可都是辛苦钱,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换回来的,平时吃饭时间从来都不准,都是瞅个稍微空闲的时间赶紧扒几口。不过,每当我及时地将餐点送到着急的顾客手中,我还是挺高兴的。”我算是明白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艰辛,每个行业都值得尊敬。
——外卖员体验者口述
我在体验歌手时最怕遇到那种超级喜欢点歌的客人,他们觉得歌手就是万能的,点了哪首歌就要会唱哪首歌。还有时候一首高亢的歌曲才刚刚唱完,马上又点一首音调更高的,都不给人喘气的时间。有段时间《孤勇者》很火,好多人点这首歌,一天要唱好多遍,真的要唱崩溃了。我认识的歌手都很勤奋,白天赶场子的间隙抽空听歌、背谱子、背歌词,这些过程挺痛苦的,晚上收工后还要练习乐器,周末的时候出去驻唱,睡觉的时间少得可怜。我问一同驻唱的歌手: “在这条路上十几年了,很辛苦吧?” “那不会,唱歌是我的梦想!”
——歌手体验者口述
(根据网络资料汇编)
材料三:
职业体验教育可以通过感染艺术氛围,帮助学生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体验融入传统文化技艺的编织、扎染、传统木工、绒绣、漆彩、木版水印、国粹体验等体验项目,使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过程中,领略国之瑰宝的艺术技艺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活运用,让中小学生在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的同时,又能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21年8月 9日第6版)
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幸运的、快乐的,没有找到也不必泄气。兴趣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兴趣也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处理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18. 材料一体现了初中生在职业体验选择时的哪些偏好?
19. 如果同学们看过材料二后重新做调查表的第2题,结果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20. 以下是云堇设计的歌手职业体验流程,根据材料二增加一条合理的体验项目。
歌手职业体验流程
9:30-11:00 参与综艺节目录制
14:00-15:00 线上与歌迷互动
16:00-17:00 商圈驻唱
21. 材料一调查表第2题中,学校为何提供这些职业体验项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三 (54分)
22. 生活中常有人鼓励我们体验自己并不擅长的活动,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100——120字,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合理。
23. 阅读分享会上,陆博向大家推荐了用听“讲书音频”的方式来阅读。“讲书音频”通常先概括情节再提炼主旨等。他一学期按这样的方式读了八十多本书,拓宽了眼界。云堇则推荐逐字逐句读实体书,虽然一学期只能读几本,但收获了很多深刻的感悟。听了他俩的推荐,你愿意选择哪一种作为你的主要阅读方式?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进行写作。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024年5月 南京市建邺区初三一模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 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 (28分)
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学校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你所在的小组积极参与,你帮助整理资料。
“初中生体验清单”资料探究
关键词:体验 词典释义 A.动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作家到群众中去~生活。有了孩子之后,它才深深~到了父母的艰辛。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补充 B.名 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历、经验;咀嚼品味文学作品,读者的所得会因~的不同而有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结论一:“初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中“体验”一词的语境义应为以上两个选项中的____。
材料搜集 网络搜索 搜索 体验清单 全部 视频号 文章 公众号 小程序 直播 读书 表情 百科 ① 0——15岁的人生体验清单,你体验了吗? 2022年1月18日 13.调解过一场纠纷,并使双方停止争执。14.曾经获得一次无原无故的快乐。15.观察过花朵的调谢并加以想象…… ② 旅行清单中的15个必体验已经备好,你能体验几个? 2023年11月21日这15项旅行清单上的必试体验,你们尝试过多少了呢? 1.北极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 ③ 【寒假中学生专属劳动清单】让孩子在劳动中越体验越成长 2024年2月21日13——15岁少年过年家务活体验清单:做家务是最好的成长完成一次洗衣、晾晒、收纳。做一次家庭记账员。自己刷鞋。……
书籍查阅 古诗中的体验
名著中的体验
体验项目 体验内容 体验人
登高 会当凌绝顶,(1) 。(《望岳》) (6)
出猎 (2) ,左牵黄,右擎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3) 。(《村居》) 儿童
下棋 (4) ,(5) 。(《约客》) 赵师秀
同学采访 问题: 请问在初中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中, 你最骄傲的一次体验是什么?_____________
结论二:整理“体验清单”非常有趣,它______可以记录生活点滴, ______能够加深你对点滴小事的感悟。
1. 根据句意,写出“网络补充”中“嚼”字的读音。
2. 在结论一的横线处选填正确的释义(填序号)。
3. 发现并修改“网络搜索”结果①中的两个错别字。
4. “网络搜索”的结果②属于无用信息,在搜索栏中增加以下哪个关键词可使结果与主题最贴切。 ( )
A. 世界 B. 认知 C. 初中生
5. 在“古诗中的体验”(1)——(6)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6. 仿照“名著中的体验”,结合初中36本名著,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7. 回答“同学采访”中的问题。
8. 结论二的空格处应填写下面哪组关联词,选择并写出理由。
A.不仅 还 B.既 又
9. 本组的陆博同学因故未能参加活动,你作为小组代表向他简要复述本组的资料探究过程。
【答案】1. jué 2. B
3. 原 改为 缘;调 改为 凋 4. C
5. (1)一览众山小 (2)老夫聊发少年狂 (3)忙趁东风放纸鸢(4)有约不来过夜半 (5)闲敲棋子落灯花 (6)杜甫
6. 示例:①小时候我常常在小区里,看蚂蚁忙忙碌碌,跟着它们行进的路线找到它们的洞穴,打发无聊的时光。
②后来读《昆虫记》,法布尔为了破解了梨形粪球之谜,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挖掘圣甲虫的洞穴并研究,这唤起了我对那些无聊时光的回忆。
③比较之后我发现,有了确定的目标,枯燥无聊的体验也会变得很有意义。
7. 示例:我最骄傲的是在合唱节节目安排中,和老师据理力争,为更多的同学争取了表演的机会。
8. 示例一:我选A。在这个句子中,前一个分句说的是记录具体的生活,后一个分句说的是对生活的内在感悟,是建立在前一分句的基础上的,因此两者是递进关系,A选项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符合句意。
示例二:我选B。在这个句子中,前一个分句说的是记录具体的生活,后一个分句说的是对生活的内在感悟,B选项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符合句意。
示例三:我选B。B选项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符合句意。
9. 示例:陆博你好!在本次资料探究过程中,我们首先查找了“体验”一词在字典和网络中的解释,明确了它的语境义;然后通过网络搜索、书籍查阅和同学采访搜集了相关资料并获得了结论;最后将整个探究过程整理成相应的表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咀嚼(ju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
结论一“初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中“体验”,意思是初中生要通过亲身实践,从而获得认识世界的经历、经验。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易错字。
无原无故——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挑谢——凋谢(草木花叶枯落,比喻人事的衰老死亡)。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围绕“初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网络搜索”的结果②与成年人有关,属于无用信息,需要输入“中学生”搜索到的结果才能与主题最贴切。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
(1)——(5)注意“览、聊、趁、鸢、敲、棋”等字的正确书写。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所以体验人是“杜甫”。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体验。
示例中“我”和小伙伴堆雪人,后来读到《朝花夕拾》,鲁迅因无人鉴赏而觉得索然无味,由此悟到同伴的重要性。据此联系生活终于名著相关的内容,得出感悟即可。
示例:小时候,我常常沉醉于小区的绿树成荫,寻找那些隐藏在树叶间的小生物,其中尤以蝉鸣最为动听。每当听到它们那高亢的歌声,我都会驻足聆听,心中充满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就不那么新鲜了。
长大后,我读了《昆虫记》,法布尔描述了一群蚂蚁合作搬运一只大蝗虫的情景。他运用巧妙的拟人手法,把蚂蚁们一起将蝗虫搬回蚁穴的情景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而与此同时,我也对法布尔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和深入理解深感钦佩。
比较之后发现,对自己喜爱的事情要全身心投入并坚持下去,终会成功。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运用。
要求回答“初中其他学科的学习生活中最骄傲的一次体验”,只要是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都可以。
示例:我最骄傲的一次体验是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我上台给大家展示氧气的生成过程,我熟练的操作赢得了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掌声。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只要分析合理即可。
示例一:分析“可以记录生活点滴”和“能够加深你对点滴小事的感悟”的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感悟是在前一分句的基础上产生的,由此可以判定二者是递进关系,所以可以用“不仅……还……”。
故选A。
示例二:“可以记录生活点滴”是记录具体的生活,“能够加深你对点滴小事的感悟”是对生活的内在感悟,这样分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所以可以用“既……又……”。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注意要有称呼和问候语。
首先告诉陆博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初中生该具备哪些认知世界的体验”。接下来介绍活动流程。活动第一项,通过查字典和网络搜索,探究了“体验”一次在语境中的意义;第二项活动分三个板块,分别是:网络搜索、书籍查阅和同学采访,这项活动,搜集了相关资料并获得了整理“体验清单”非常有趣的结论;最后将整个探究过程整理并制成表格。据此转述即可。
二 (38分)
(一)古诗文阅读(13分)
【甲】
赠高竹有外侄①
[宋]叶适
娶女已为客,参②翁又别行。
相随小书卷,开读短灯檠③。
野影晨迷树,天文④夜照城。
须将远游什⑤,题寄老夫评。
(选自《宋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
[注释]①外侄:女婿。高竹有是诗人的女婿。下文的“翁”“老夫”都是指诗人自己。②参:参拜行礼。③灯檠(qíng):灯。④天文:月亮星辰之光。⑤远游什:游学途中写的诗文。
【乙】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士可以游乎? “不出户,知天下”①,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有志乎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夫子②,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③。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 一乡未足, 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选自《金元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不出户”二句:语出老子《道德经》。下文“老氏”指老子。②夫子:指孔子。下文“圣人”亦指孔子。③“适周”四句:孔子曾到周向老子问礼;后在齐听到虞舜时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最后从卫国回归鲁国,整理出《雅》 《颂》这类高雅乐曲。
10. 对诗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甲诗中的“小”不是指书卷的尺寸较小,而是表明游学所带的书卷不多。
B. 甲诗的结尾,诗人语气殷切,希望女婿将游学途中写的诗文寄给自己评赏。
C. 乙文中对于“游”,作者更偏向于老子的观点——“不出户,知天下”。
D. 乙文中举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证明古人会去游览圣贤遗迹,以圣贤为友。
11.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B.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C.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D. 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12.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13. 云堇同学想参加暑期游学夏令营,妈妈觉得没有意义。结合诗文,帮助劝说云堇的妈妈。
【答案】10. C 11. B
12. 最聪明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智力远远不如他的人呢?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去游学呢?
13. 示例:云堇妈妈,暑期去外地参加游学夏令营是有意义的。你看古时的孔子、陶渊明、高竹有等先贤都有外出游学的经历。其次在游学中,云堇既可从山川风土、民情风俗、文化、历史遗产中扩大眼界,增长见闻;又可从与当地老师、同学的学习切磋中汲取营养,取长补短。最后请让云堇像高竹有一样记录下游学期间的所见所闻,回去和您分享。因此,请让云堇参加暑期的游学活动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提到了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的观点,但接着通过孔子的例子和陶渊明的例子,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于“游”的看法,即男子应当有志于四方,通过游历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而不是仅仅闭门造车。因此,作者实际上是反对老子“不出户,知天下”的观点,更倾向于通过游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孔子如果不去周国,不去齐国,不去卫国,那么还有没有请教的礼仪,没有听过的韶乐,没有得到合适位置的雅、颂。
首先观察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是一个假设性条件句,表示如果孔子没有去过周、齐、卫等地,那么接下来的“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就是对这种假设结果的描述。因此,应该在“也”后断开,表示条件句的结束和结果句的开始。接着看内容连贯性,我们可以发现“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是并列结构,都是对孔子如果未去周、齐、卫等地将会缺失的见识的描述。因此,这三个部分之间应该断开;
正确划分为:夫子而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上智:最聪明的人。且:况且。然:这样,如此。士:读书人。何:怎么。游:游学。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劝说词。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两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赠高竹有外侄》:这首诗主要是诗人叶适写给他女婿高竹有的赠别诗。诗中描述了高竹有即将外出游学,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给予鼓励和期望。诗中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学习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后辈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赞许和期许。
《送何太虚北游序》:这篇文章是吴澄为何太虚北游所写的送行序。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名人游历的例子,阐述了游历对于士人的重要性和意义。他认为,游历可以增长见闻,扩大眼界,对于士人的学识和人生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时,作者也鼓励何太虚在游历中不断学习,以天下为友,寻求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知识。整篇文章既是对何太虚的祝福和鼓励,也是对游历价值的肯定和宣扬。
示例:云堇妈妈,正如吴澄在《送何太虚北游序》中所说,“士何可以不游也?”游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学识的积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代的孔子、陶渊明等高士,他们都曾游历四方,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游学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远航,能够让人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方向。游学可以让云堇在亲身体验中扩大眼界,增长见闻。在旅途中,她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山川风土、民情风俗,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她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再者,游学也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游学夏令营中,云堇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和老师,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样的学习切磋不仅能够让云堇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够让她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沟通协作。因此,我恳请您支持云堇参加暑期的游学夏令营。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相信云堇在游学过程中一定能够收获满满。
【点睛】参考译文:
读书人可以出游吗?“不出家门,知道天下的事”,为什么还要出游呢!读书人可以不出游吗?男子出生志在天下四方,怎么可以不出游呢?孔子是有上等智慧的人,到周国去请教礼仪,在齐国听韶乐,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雅、颂才得到它合适的位置。孔子如果不去周国,不去齐国,不去卫国,那么还有没有请教的礼仪,没有听过的韶乐,没有得到合适位置的雅、颂。有上等智慧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比不上他的人呢!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至于山脉河流、风俗习惯,老百姓的实情、世事生计,不广泛地在外听取考察,虽然有上等的智慧,又怎么能全都知道呢?因此,见闻贫乏,难免不被人讥笑为学识浅薄。交朋友的人,在一乡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及于一国;在一个国家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遍及天下;还以天下不能满足,就上与古代的人交朋友。这就是陶渊明想到中都寻访圣贤留下的业迹的原因。那么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二)文学作品阅读 (13分)
山楂树下等少年
①校园里,一大一小两棵山楂树。我经常站在大树下等我的少年,远望仅隔两米的小树方向。每当下课铃声一响,看着鱼贯而出的孩子们,从不同的教学楼涌向操场、食堂。他们闹着、挤着,一些笑颜盛开,一些愁眉苦脸,但都有一丝暂得解放的小轻松在他们的身上脸上舒展。我在人群中搜索那一个影子,却常常有种错觉,像是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少年。
②今天,又是等了很久,还不见他来寻我。我就饶有兴致地观察风摇晃着树叶,阳光在时间中的落点,小山楂树那柔柔的绿叶的缝里,透出点点金色。孩子们的鼻子上架着的不同眼镜,斯文,又沉重。长发,短发,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校服,他们飘过我身边,而我的脸上一定挂着老母亲般慈祥的笑。
③记得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我受邀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把梁启超先生写给女儿信中的话作为范例,动情地宣讲。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第一等的人物,每个人都能正确选择自己的未来。我细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为得到了少年们的信任而高兴。
④平时,等待的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小担心涌上来。我记得他说过,妈妈,请不要在我们教室门口来找我,省得你一站在窗子外面,同学看见了,影响到大家。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有种被嫌弃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一枚极酸的山楂不受人待见。
⑤难道是因为我的仪表不够美丽吗?或者是因为我的穿着不得体吗?我在心里嘀咕,到底是我的哪些方面让他觉得难堪了?当我以各种方式试探他的小心思时,他耍贫的小嘴脸顿时就送到我眼前,让我确信他的妈妈果真是年轻貌美才华横溢举世无双。然后他再揭开真相,原来妈妈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呀。有鉴于此,我乐意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把车停在两棵山楂树中间,等他来寻我。
⑥偶尔,他也不会让我久等。一次,下课铃响起,半分钟之后,我就看见了第一个冲向我的少年。少年身后的小山楂树,已经隐隐□(zhuì)着几个果子,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片下,透漏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他傻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勇士,等待嘉奖。我带他吃好吃的,鸡腿四只,他只吃完了两只,另外两只要留给要好的朋友。这提醒我往后要更加小心。
⑦此刻,我看到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从我面前经过。我怕漏看了每一个少年——终于,远远地,他跑向我。我就不停地猜:他今天是开心,还是沮丧?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表情,我都必须要像一团棉花,紧紧包裹住他的身心。从他上高中的那一刻起,我就这么要求自己:我要成为与棉花有关的物品。一朵白云,一个棉花糖, 还有一个巨大的棉花垫子。我想用一朵白云,让他仰望天空,生发远大的理想,增长浩瀚的知识;我想用一个棉花糖,适时地哄哄他清苦的学涯,给他些甜蜜的滋味,感知爱的温暖和力量;我还需要一个棉花垫子,以防他不小心滑落的时候,有一个最稳当的依托,托住他的身体,托举他的灵魂。
⑧站在山楂树下,只要回忆起这个少年的成长,时光就变得更加斑斓明亮。我常常会为少年告诉我一件有关我的趣事而开心,比如,少年说有同学看见我了,说今天穿得真漂亮,我的脸就笑得像红山楂。还有一次,同学问他,为什么你的妈妈长得那么漂亮,而你却那么丑呢?我猜一定是个女同学吧,少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说,请告诉你同学,因为你长得像爸爸。母子大笑的样子,惊动了小山楂树上的果子,有一枚小山楂欢快地掉到我的车窗上。
⑨山楂果,酸里带着甜。
(选自《江南》2023年第六期,有删改,作者叶浅韵)
14. 结合文章补充下表。
15. 第⑥段中“少年身后的小山楂树,已经隐隐□(zhuìA.坠 B.缀)着几个果子”,方框里填哪个字更合适?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16. 对第⑥段的“更加小心”展开想象,写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17. 分析文章第⑨段的妙处。
【答案】14. ①到教室门口找少年②听少年讲我的趣事③高兴
15. 例:选B。“缀”有“点缀”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果子不多、只有“几个”;而且果子是长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片下”,被遮挡住的,不易被发现;与“隐隐”、少年有一点“自己的想法”相照应,语言含蓄有美感。“坠”表示重量沉,太直白。
选A。“坠”写出果实的硕大、饱满,暗示少年的成熟;“缀”写出果实的小,不能体现少年的成长。
16. 示例:我的少年多么珍视友谊啊,什么好吃的都要分享给同学,他是一个大小伙子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以后,我要更加细心一些,无论给他带什么都得尽量多带点呀!不然,他把东西分给同学,万一自己不够吃,那肯定要影响长身体了。
17. 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酸里带着甜”写出生活中有烦恼也有开心,对孩子所有的辛苦付出,如在树下多次等少年,母亲都觉得最终是值得的,是一种快乐。或“酸”是生活中的不愉快,文中的母亲付出很多却也会经历一些心酸,如到教室门口找少年却被嫌弃/母亲了解少年珍视友谊后就变得格外小心,付出得更多;“甜”是生活中的美好,母亲听到少年说的趣事很开心/母子聊天很开心,“母子大笑”。与开头呼应(收束全文、升华主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文章第③段“记得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我受邀作为家长代表发言……”对应了:作为家长代表发言;
③由第③段“我细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为得到了少年们的信任而高兴”可以概括出此时“我”的心理:高兴;
①由文章第④段“我记得他说过,妈妈,请不要在我们教室门口来找我……”可以概括出“我”的事件:到教室门口找少年;第④段“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有种被嫌弃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一枚极酸的山楂不受人待见”对应了“我”的感受:感到被嫌弃;
文章第⑥段“我带他吃好吃的,鸡腿四只,他只吃完了两只,另外两只要留给要好的朋友”对应了“我”的事件:了解少年珍视友情;“这提醒我往后要更加小心”对应了:更加小心;
②第⑧段“我常常会为少年告诉我一件有关我的趣事而开心……”可以概括出:听少年讲有关我的趣事,对应了“我”的感受:开心。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坠”的意思是“往下垂”,枝头上的果子硕大、饱满时会往下垂。
“缀”有“点缀”的意思,表示数量不多。
选B。第⑥段中的画线句意思是,小山楂树上已经长了几个果子。联系“隐隐”“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片下”分析,是说果子刚长出来,数量不多,被叶子挡住,不易发现。从这个角度考虑,应该填“缀”,而“坠”表示分量重,不符合此时刚长出的果子特点。“透漏出一点自己的想法”既是对果子拟人化的写法,又暗指少年已经长大,语言含蓄有美感。
选A。“坠”写出果实的硕大、饱满、往下垂的状态,暗示少年的成熟;“缀”写出果实的少而小,不能体现少年的成长。从这个角度考虑,应该填“坠”。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结合第⑥段“我带他吃好吃的,鸡腿四只,他只吃完了两只,另外两只要留给要好的朋友”,从母亲的角度想象即可。
示例:我的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懂得与朋友分享好的事物了。以后我给他带东西要多带点了,要不就不够分了。万一带的不多,不够他分,可能会影响他的情绪的。而且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为了给朋友自己舍不得吃,影响身体可不好。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往后要更加小心了。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文章第⑨段“山楂果,酸里带着甜”运用象征的手法,“酸”象征自己在陪伴孩子长大过程中的辛苦与付出,有一次次的等待,有产生被嫌弃的感觉时的酸楚,有担心自己考虑不周时的小心等;“甜”象征美好的心情,有演讲得到了少年们信任时的高兴,有确信少年说自己年轻貌美才华横溢举世无双时的自信,有少年告诉我一件有关我的趣事的开心,有发现孩子长大时的欢喜等。同时,“山楂果,酸里带着甜”与开头呼应,收束全文,升华主旨。表达了作为母亲甘愿为孩子无私付出的心愿。
(三)组合文本阅读 (12分)
学校正在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根据某校问卷资料编写)
材料二:
我被分配到了最近的小区送餐。培训我的送餐师傅为我手写了一张详细的“送餐宝典”,包括如何快速找到客户位置、了解老客户的习性以及应对特殊情况。这让我对送餐师傅的专业精神印象深刻,我想,有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会很出色。师傅笑笑说: “我们挣的可都是辛苦钱,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换回来的,平时吃饭时间从来都不准,都是瞅个稍微空闲的时间赶紧扒几口。不过,每当我及时地将餐点送到着急的顾客手中,我还是挺高兴的。”我算是明白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艰辛,每个行业都值得尊敬。
——外卖员体验者口述
我在体验歌手时最怕遇到那种超级喜欢点歌的客人,他们觉得歌手就是万能的,点了哪首歌就要会唱哪首歌。还有时候一首高亢的歌曲才刚刚唱完,马上又点一首音调更高的,都不给人喘气的时间。有段时间《孤勇者》很火,好多人点这首歌,一天要唱好多遍,真的要唱崩溃了。我认识的歌手都很勤奋,白天赶场子的间隙抽空听歌、背谱子、背歌词,这些过程挺痛苦的,晚上收工后还要练习乐器,周末的时候出去驻唱,睡觉的时间少得可怜。我问一同驻唱的歌手: “在这条路上十几年了,很辛苦吧?” “那不会,唱歌是我的梦想!”
——歌手体验者口述
(根据网络资料汇编)
材料三:
职业体验教育可以通过感染艺术氛围,帮助学生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体验融入传统文化技艺的编织、扎染、传统木工、绒绣、漆彩、木版水印、国粹体验等体验项目,使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过程中,领略国之瑰宝的艺术技艺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活运用,让中小学生在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的同时,又能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21年8月 9日第6版)
能够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幸运的、快乐的,没有找到也不必泄气。兴趣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兴趣也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处理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选自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18. 材料一体现了初中生在职业体验选择时的哪些偏好?
19. 如果同学们看过材料二后重新做调查表的第2题,结果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20. 以下是云堇设计的歌手职业体验流程,根据材料二增加一条合理的体验项目。
歌手职业体验流程
9:30-11:00 参与综艺节目录制
14:00-15:00 线上与歌迷互动
16:00-17:00 商圈驻唱
21. 材料一调查表第2题中,学校为何提供这些职业体验项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答案】18. 初中生倾向于选择歌手等光鲜亮丽的职业,没有人选择外卖员、保安等辛苦劳累的职业。
19. 示例一:会。材料二中外卖员除了跑腿的辛劳也有解决他人燃眉之急的职业价值感与成就感,可能会有同学选择该项目体验。材料二展示了歌手光鲜身份下忙碌辛苦的一面,可能会让有的同学知难而退不再选择该项目体验。
示例二:不会。虽然外卖员会有一定的职业价值感,但并不改变其辛苦劳累的职业特点,同学还是不会选择外卖员来体验;歌手虽然忙碌辛苦,但在舞台上光彩夺目,对同学们有较大吸引力。
20. 示例: 12:30-13:30 听歌、背谱子、背歌词。
21. 职业体验可以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木雕和剪纸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传统艺术。职业本质都是平等的,都是可敬的,例如外卖员和保安,虽然劳累辛苦,社会认同感底,但这类职业也有价值感与成就感。职业实践中可以培养职业兴趣,例如歌手,光鲜外表下也有劳累艰辛的一面,但选择以此为职业的人往往有很强烈的职业兴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分析。
结合材料一所示图表,48%的初中生更倾向于当歌手,20%的初中生想当医生,15%的初中生想当教师,而少有人选择木雕工匠、剪纸艺人、厨师等工作。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初中生在选择职业体验时倾向于选择歌手等光鲜亮丽的职业,而没有人选择较为辛苦、劳累的职业。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需结合材料二中外卖体验员和歌手体验员的讲述,来分析初中生会不会转变职业选择观念。作答时要从材料中找出“会”或“不会”的依据,只要贴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会。材料二通过外卖员和歌手的口述,展示了这两个职业的真实面貌。外卖员虽然辛苦,但他们也有解决他人燃眉之急的职业价值感与成就感,这种职业体验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原本不了解这个职业的同学。而歌手虽然表面光鲜亮丽,但背后也充满了辛苦和付出,这种真实的职业体验可能会让一些原本只看重表面光鲜的同学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
示例二:不会。虽然材料二展示了外卖员和歌手职业的真实面貌,但这并不足以改变初中生在选择职业体验时的偏好。外卖员虽然有一定的职业价值感,但其辛苦劳累的职业特点仍然是客观存在的,这可能会让一部分同学望而却步。而歌手虽然辛苦,但他们在舞台上的光彩夺目和追逐梦想的精神仍然对很多同学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即使看过材料二,初中生在选择职业体验时仍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歌手等光鲜亮丽的职业。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拓展。
结合材料二中“我认识歌手都很勤奋,白天赶场子的间隙抽空听歌、背谱子、背歌词,这些过程挺痛苦的,晚上收工后还要练习乐器,周末的时候出去驻唱,睡觉的时间少得可怜”可知,可以在云堇设计的歌手职业体验流程中增加一条与歌手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体验项目,即模拟歌手在忙碌日程中抽空学习和准备的过程。如练习乐器、驻唱等等。
示例:20:00-21:00 练习乐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材料一显示了初中生在选择职业体验时可能存在的偏好,但并未直接讨论职业的本质和价值。然而,结合材料二中的描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无论是外卖员、保安还是其他看似平凡的职业,它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职业虽然劳累辛苦,社会认同感可能不高,但它们同样具有价值感与成就感。正如材料二中外卖员和歌手的口述所示,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结合材料三可知,职业体验确实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木雕和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传统艺术的代表。通过参与这些艺术相关的职业体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技艺,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职业实践,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职业的真实面貌,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明智的职业选择。职业体验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职业的本质和价值,并在实践中培养职业兴趣。这些体验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 (54分)
22. 生活中常有人鼓励我们体验自己并不擅长的活动,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100——120字,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合理。
【答案】示例:我同意鼓励体验不擅长活动的观点。因为每个人都有未知的潜能等待发掘,不尝试,怎知不行?通过挑战不擅长的领域,不仅能拓宽视野,丰富生活,更能在克服困难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当然,挑战时要量力而行,逐步突破,避免盲目冒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谈看法。
“体验自己并不擅长的”即勇于尝试,接受挑战。围绕此发表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可以选用以下素材作为论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自己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挑战自我,敢于尝试,拿起笔走向了文学创作之路,在病榻上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示例:我支持尝试不擅长的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拓展视野,还能在挑战中发掘潜在能力。尽管初期可能困难重重,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们成长,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机会。
23. 阅读分享会上,陆博向大家推荐了用听“讲书音频”的方式来阅读。“讲书音频”通常先概括情节再提炼主旨等。他一学期按这样的方式读了八十多本书,拓宽了眼界。云堇则推荐逐字逐句读实体书,虽然一学期只能读几本,但收获了很多深刻的感悟。听了他俩的推荐,你愿意选择哪一种作为你的主要阅读方式?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进行写作。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例文:
“有声”与“无言”:阅读的双翼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阅读的方式也变得多元起来。正如陆博与云堇在阅读分享会上所展示的,听“讲书音频”与逐字逐句读实体书,各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收获。对我而言,这两种方式如同阅读的双翼,让我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陆博所推崇“讲书音频”,让我在短时间内跨越了浩渺书海。那些经过精心提炼的情节与主旨,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髓。记得一次,我在短短的一个下午,便通过“讲书音频”了解了《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的大致内容。虽然未能深入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但那种快速获取知识的满足感,让我仿佛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俯瞰着文学世界的壮丽景色。
然而,云堇所坚持的逐字逐句读实体书的方式,却带给我另一种深沉的阅读体验。每当夜深人静,我翻开一本书,那些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与我在静默中交流。我记得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我曾被孙少平的坚韧与毅力所打动,他的每一次跌倒与爬起,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不易与珍贵。这种深刻的感悟,是“讲书音频”所无法替代的。
在我看来,“有声”与“无言”的阅读方式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听“讲书音频”可以让我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概貌,为我后续深入阅读提供方向;而逐字逐句读实体书,则能让我在静谧中品味文字的魅力,收获更多的感悟与体验。
在未来的阅读之路上,我愿意让“有声”与“无言”这双翼共同承载我飞翔。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会用“讲书音频”快速获取知识;在闲暇的时光里,我会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读实体书,让心灵在文字中得到滋养。我相信,这样的阅读方式将让我在阅读的世界里更加自由、更加充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
结合题干分析,在这个阅读分享会上,陆博和云堇分别向我们推荐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陆博推崇的是通过听“讲书音频”来阅读,这种方式能让他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书籍,快速拓宽眼界;而云堇则坚守传统的逐字逐句读实体书的阅读方式,她认为这种方式能带来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引发了我们对阅读方式的深入思考。行文时可阐述,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体验不同的人生和情感。具体来讲,可以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探讨这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劣,并表达个人选择。
(2)选材构思
该篇文章文体不定,以议论文为例,中心论点可定为其中一种观点,如“我倾向于选择逐字逐句读实体书作为我的主要阅读方式,因为它能带给我更深入、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开篇可以简述阅读分享会上陆博和云堇的推荐,引出思考;分析讲书音频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同时指出其缺乏个性化体验、难以深入理解的局限;阐述逐字逐句读实体书能带来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包括与作者的深度对话、对细节的敏感捕捉以及对情感的细腻体验;结合我自身的阅读经历,举例说明逐字逐句读实体书带给我的深刻感悟和成长;重申选择,即逐字逐句读实体书作为我的主要阅读方式,并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