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23·杭州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C.称量固体 D.倾倒液体2.(2023·杭州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到的砝码已经生锈 偏大A.A B.B C.C D.D3.(2023·杭州月考)小明同学在研究“人的身高和脚长的关系”的实验时,测得他自己的身高为167.6厘米,脚长为23.94厘米,则他两次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A.1厘米、1厘米 B.1毫米、1毫米C.1厘米、1毫米 D.1毫米、1厘米4.(2023·杭州月考) 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2023·杭州月考)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有消毒),分别量出三位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5℃,以上测量的结果中( )A.只有第一次和第二次正确B.只有第二次和第三次正确C.只有第一次和第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6.(2023·杭州月考)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小国用调好的天平称盛有液体的烧杯的质量。将烧杯轻轻放入左盘,往右盘加了一个20g的砝码、一个10g的砝码、一个5g的最小砝码,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小国应该( )A.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一些B.需要取下5g的砝码,并再向右拨动游码C.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一些D.不需取下5g的砝码,直接向右拨动游码7.(2023·杭州月考)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深秋的育华校园,到处桂花飘香C.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D.鸡蛋腌制几个月后,蛋清蛋黄都变咸了8.(2023·杭州月考)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细胞质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9.(2023·杭州月考)结束20年旅美生活,大熊猫”丫丫”回家了,回国后的丫丫的口粮被浙江承包了,吃到的竹子是最新的!下列有关大熊猫与竹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和竹子的细胞中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大熊猫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保护组织C.竹子中的叶子、大熊猫的血液都属于器官D.从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的耳朵与竹子的叶不是同一结构层次10.(2023·杭州月考)择子豆腐,是用一种叫择子的野果制作而成的传统名点。择子,一般三四月份开花结果,10月份果熟,果实成熟时呈棕红色,和花生米一般大,含有丰富的淀粉。根据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择子是( )A.P B.Q C.R D.S11.(2023·杭州月考)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和B.图三中的⑤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图三中的①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D.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的方式不正确12.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A.1—被子植物 2—裸子植物 3—双子叶植物 4—单子叶植物B.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细胞核C.1—植物体 2—植物器官 3—植物组织 4—细胞D.1—人体系统 2—器官 3—上皮组织 4—肌肉组织13.(2023·杭州月考)下列地貌类型成因不正确的是( )A.三角洲——流水溶蚀B.风蚀城堡——风的吹蚀C.角峰——冰川侵蚀D.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流水冲刷14.(2023·杭州月考)如图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A.①鞍部 B.②山谷 C.③山脊 D.④陡崖15.(2023·杭州月考)下列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外力作用主要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16.(2023·杭州月考)马航MH370失事使人们认识到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飞机飞行的必要性。某人通过GPS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有如图所示图像,两架飞机分别位于甲、乙处。则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⑤低纬度⑥中纬度⑦高纬度A.①④⑤和①④⑥ B.②③⑥和②③⑥C.②④⑤和①④⑥ D.②③⑤和①④⑦17.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8.(2023·杭州月考)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19.(2023·杭州月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小B.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C.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D.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20.(2023·杭州月考)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球一定是实心的B.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C.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D.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21.(2023·杭州月考)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则剩余的酒精( )A.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变为原来的1/2,比热容变为原来的1/2B.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2倍C.质量,密度,比热容都不变化D.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比热容都不变22.(2023·杭州月考)下列各组植物中,依次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顺序排列的是( )A.海带、葫芦藓、蕨、苏铁、柑橘B.水藻、胎生狗脊、地钱、红松、银杏C.紫菜、葫芦藓、蕨、苹果、葡萄D.水绵、地钱、胎生狗脊、玉兰、红松23.(2023·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一个器官,由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B.b是一个器官,属于消化系统C.C是一个系统,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构成人体D.d是一个组织,由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构成24.(2023·杭州月考)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蜘蛛 B.蜈蚣 C.蝴蝶 D.蚯蚓25.(2023·杭州月考)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防灾减灾措施不合理的是(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D.发生地震时,若在室内无法逃出应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蹲下并闭眼二、填空题26.(2023·杭州月考)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序号)板块。(2)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两大板块(填数字)27.(2023·杭州月考)科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下列仪器:a.试管,b.胶头滴管,c.酒精灯,d.玻璃棒,e烧杯,f.量筒(50mL),g.量筒(100mL),h.蒸发皿,请按要求将仪器对应的字母填入下列空格内:(1)可以被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2)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择 。(3)在做鸡蛋放在溶液里沉浮的实验时,溶解食盐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8.(2023·杭州月考)小国同学是刚入初中的新生,短短两个星期,就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图依次是他进行科学测量的的一些示意图:(1)他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由图可知橡皮的长度是 厘米。(2)他测得冰箱内外温度的示数如下图甲乙所示,则冰箱内温度为 ,冰箱外温度为 。29.(2022七上·余杭月考)如图为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即将喷发的画面。据图回答问题:(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填“活火山”、“死火山”或“休眠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30.(2022七上·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 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 (选填“a”或者“b”)物镜。31.(2022七上·余杭月考)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人”在说谎B.“火人”在说谎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 开尔文(K)。32.(2023·杭州月考)浙江省某中学在家乡开展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 处,适合漂流的是 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 米。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则缆车线路的长度至少为 千米。(3)结合缓坡上的梯田图,判断上图的C、D两山坡中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 坡.三、探究题33.(2023·杭州月考)小明通过实验测量某植物油的密度。(1)天平调平后,小明按如下顺序进行实验:将待测植物油加入到量筒中测其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最后将量筒中的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图甲、乙、丙所示。则该植物油的质量为 。(2)实验后小明发现,如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并正确操作,得到的密度与实际值相比还是有较大的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小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①测出空烧杯质量m1;②将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植物油的体积V;④测出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m3。上述4个实验步骤中, (填序号)是不必要的,请写出计算植物油密度的表达式:ρ= 。34.(2023七上·绍兴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裁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3组 49 113 164 172 2504组 41 93 149 196 2245组 34 79 107 154 182(1)葫芦藓在裁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 的环境。(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 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和 有关。35.(2023·杭州月考)某兴趣小组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提出问题: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温度不一样呢 (1)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或量筒)和 ;②本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是 法和转换法;(2)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在两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用温度计测量这两种液体的初温,发现温度计示数相同C.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烧杯中加热(如上图所示),且加热相同的时间D.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的末温,发现两温度计的示数不相同(3)数据分析:改正错误后,下图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这两种液体真实情况的图象分别是____。A. B.C. D.四、分析计算题36.(2023·杭州月考)“国庆”假期,小国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他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他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人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体积是14.8mL。(1)请你帮小国计算出这种泥土材料的密度是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总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泥土材料的体积为多大?37.(2023·杭州月考)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在轨运行183天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落地点为100°03’E,41°39’N。当天,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随同其他载人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空间应用系统。(1)返回舱落地点属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和 (选填“高”、“中”或“低”)纬度。(2)在我国空间站开展了水稻和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周期培养实验。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 、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在这种分类体系下,拟南芥与其他三种植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依次是 (填序号)。序号 植物 属 科 目 纲 门① 拟南芥 拟南芥属 十字花科 十字花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② 萝卜 萝卜属 十字花科 十字花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③ 水稻 稻属 禾本科 禾本目 单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④ 辣椒 辣椒属 茄科 茄子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3)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于2022年6月5日发射升空,火箭运载卫星发射时,火箭会向下喷出高温高速的火焰,火箭就会上升,为了防止发射台烧毁,往往会在发射台底部建造一个大水池,池内的水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水的 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熟记常见实验室物品操作规范是解题关键。【解答】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错误;C、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左物右码,C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D错误。故答案为:D。2.【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测量一些微小长度时可能使用累积法,比如测量一根头发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解答】A.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太紧,尺子未正常伸长,导致距离读数偏小,A错误;B.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使测得的总长度偏大,再除以头发的匝数得到的头发直径就偏大,B正确;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C错误;D.用生锈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真实质量,而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砝码标注质量,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小,D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刻度尺的使用要求中,记录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据此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倒数第二位的单位就可以了。【解答】根据测量结果身高167.6cm,分析可知,0.6cm为估读值,上一位“7”的单位为cm,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为1cm;脚长23.94cm,估读值为0.04cm,“9”的单位为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为1mm。故答案为:C。4.【答案】A【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分析】分子之间有引力,所以固体和液体有有一定的体积,固体有形状。【解答】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5.【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第一次测量的同学体温可能低于37.5℃,所以第一次测量可能不准确;第二次测量的体温为38.5℃,体温计示数上升了,说明该同学的体温为38.5℃,所以第二次测量准确;第三次测量的体温为38.5℃,第三位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8.5℃,所以第三次测量可能不准确,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B【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达到平衡,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解答】在物体质量的称量过程中,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当添加了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说明砝码总质量略大于物体质量,此时应取下5g的砝码,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7.【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解析】【分析】 分子热运动是指一切微观粒子(包括分子、离子、原子等)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移速影响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则越剧烈。生活中有很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实例,如我们吃的咸蛋、咸菜等 。【解答】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是尘土颗粒做机械运动,A正确;BCD.深秋的育华校园,到处桂花飘香;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鸡蛋腌制几个月后,蛋清蛋黄都变咸了,都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CD错误;故答案为:A。8.【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答】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A正确。B.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营养物质、有味道的物质、色素等,凉拌西红柿时,盘里会出现许多水,这些汁水来自液泡的细胞液,B错误。C.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遗传物质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C正确。D.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B。9.【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解答】A.大熊猫和竹子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A正确。B.大熊猫是动物,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B错误。C.竹子中的叶子属于生殖器官,大熊猫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D.从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的耳朵与竹子的叶都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D错误。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六大器官组成。【解答】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六大器官组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有种子、根、茎、叶,无果实和花,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根据择子,一般三四月份开花结果,10月份果熟,果实成熟时呈棕红色,推断出择子是被子植物。故处在二歧分类检索表R的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图一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转换器、⑤物镜、⑥反光镜。(2)图二中①保卫细胞、②表皮细胞、③气孔。(3)图三中细胞结构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积,A错误。B.图三中的③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C.图三中的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D.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故图二中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的方式不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12.【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种子植物的分类、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解答】A、由左图可以看出1234的关系,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合起来是种子植物,应该是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A错误。B、1是细胞核,2是染色体,3是DNA,4是基因,B错误。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正确。D、3上皮组织和4肌肉组织是平行关系,都是人体的组织,不属于包含关系,D错误。故选:C13.【答案】A【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力包括流水,风力,冰川等,地壳运动是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解答】A.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BCD.风蚀城堡是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是流水冲刷作用导致的,BCD正确。故答案为:A。14.【答案】D【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等高线呈闭合状,由外到内数值变大为山峰,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为山脊,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解答】A.①是等高线呈闭合状,由外到内数值变大为山峰,故A错误;B.②是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为山脊,故B错误;C.③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为山谷,故C错误;D.④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D正确;故答案为:D。15.【答案】C【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解答】 地形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变化有陆地部分,也有海洋地形的变化;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C正确。故答案:C。16.【答案】C【知识点】经纬网【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 赤道位于0°纬线,是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30度为一个纬度区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甲地处于35°W~40°W之间,位于西半球,①错误;②正确;甲地处于20°S的纬线上,位于南半球,③错误;④正确;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甲地处于低纬度,⑤正确;⑥⑦错误;乙地处于10°W~20°W之间,位于东半球,①正确;②错误;40°S~60°S之间,位于南半球,③错误;④正确;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乙地处于中纬度,⑥正确;⑤⑦错误;甲、乙两地分别位于②④⑤和①④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7.【答案】D【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解答】①②③④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故答案为:D.18.【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俯大仰小,俯视导致测量结果大于实际值,仰视导致测量结果小于实际值。【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小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35mL,读数偏大,其实际体积小于3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20mL,读数偏小,其实际体积大于2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15mL。B正确。故答案为:B。19.【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则该图像的纵坐标与对应的横坐标的比表示该物质的密度。【解答】AB.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体积越大,质量也就越大,A错误意,B正确;C.由图像可知甲、乙体积相同时,则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得,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C错误;D.由图像可知,当乙物质的体积为40cm3时,其质量为20g,则乙物质的密度为,D错误。故答案为:B。20.【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推理。【解答】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小球,由于铝的密度小,由可知,铝球实心的体积大于铜球实心的体积;当两球体积相同时,铝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1.【答案】D【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和比热容均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解答】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所含的物质减半,所以质量减半;密度和比热容与质量、体积无关,密度和比热容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2.【答案】A【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葫芦和藓地钱属于苔藓植物; 胎生狗脊和蕨属于蕨类植物、苏铁红松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柑桔玉兰和葡萄属于被子植物,【解答】A.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柑桔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B.水藻属于藻类植物,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红松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B错误;C.紫菜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苹果和葡萄属于被子植物,C错误;D.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玉兰属于被子植物、红松属于裸子植物,D错误。故答案为:A。23.【答案】B【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A.a是心脏,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而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不是人体的组织,A错误。B.b是胃,属于器官,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和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胃腺、肠腺,B正确。C.c是脑,属于器官,C错误。D.d是肺,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D错误。故答案为:B。24.【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蛛形纲等。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解答】ABD.蜘蛛属于蛛形纲,蜈蚣属于多足类,蚯蚓属于环节动物,ABD错误。C.蝴蝶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有2对翅,属于昆虫,C正确。故答案为:C。25.【答案】A【知识点】火山;地震【解析】【分析】泥石流发生时,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发生时,不能横跨泥石流,也不能向上游和下游跑,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A错误;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B正确;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C正确;D.发生地震时,若在室内无法逃出应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蹲下并闭眼,D正确。故答案为:A。26.【答案】(1)6;4(2)碰撞;张裂(3)①③【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板块的分布、板块的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存在碰撞和张裂主要两种运动。【解答】(1)根据所学可知,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④太平洋板块。(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存在碰撞和张裂主要两种运动,这就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①亚欧板块和③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形成。27.【答案】(1)ah(2)bf(3)de【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仪器操作,熟记仪器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解答】(1)所给仪器中试管、蒸发皿可以被直接加热,故填:ah。(2)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择量程50mL的量筒,还要用到胶头滴管,故填:bf。(3)食盐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杯搅拌,故填:de。28.【答案】(1)3.30(2)-9℃;18℃【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后一位,温度计等其他测量工具一般不用估读。【解答】(1)[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0.1cm,橡皮左端对准13.00cm,右侧的读数为16.30cm,橡皮的长度(2)如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冰箱内的温度为-9℃;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冰箱外的温度为18℃。29.【答案】(1)活火山;地幔(2)岩浆岩;变质岩【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岩石的类型;火山【解析】【分析】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活火山是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岩石层层堆积固化压实形成的是沉积岩;地壳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是变质岩。【解答】 (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活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地幔层;(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变质岩;故答案为:(1) 活火山 ; 地幔(2) 岩浆岩 ;变质岩30.【答案】(1)②⑥⑤④③①(2)生理盐水(3)左上方;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①是染和吸,②是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③是盖完后。④是用镊子盖,⑤是涂均匀,⑥是刮。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解答】(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②⑥⑤④③①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生理盐水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左上方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a物镜;故答案为:(1) ②⑥⑤④③① (2)生理盐水(3) 左上方 a31.【答案】(1)A(2)9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温度是否有上限和下限即可;(2)将摄氏温度代入公式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宇宙中温度没有上限,但是有下限,即最低为-273℃,不可能达到-1000℃,即“冰人”在撒谎,故选A。(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代入公式 T=t+273 得到:T=-183+273=90K。32.【答案】(1)B;A;西向东(2)658;1(3)C【知识点】地图的比例尺;地形图【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的判读、方向的判断、海拔、比例尺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答】(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B处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所以B处适合攀岩运动,A处的等高线密集坡陡,非常适合进行惊险的漂流活动;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来确定方向,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流。(2)读图可知,该地区最高海拔为658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1千米。(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C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小,D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应选择在C坡开垦梯田。33.【答案】(1)71g(2)①;(m2-m3)/V【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对于液体密度测量,直接测量积极以及质量,会导致一部分液体残留在测量仪器上,从而出现较大实验误差。【解答】(1)由图乙知,天平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烧杯的质量为由图丙知,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为植物油的质量为(2)为了减小附着烧杯引起的误差,改进的方法是:先测量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将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再测量植物油的体积;最后测量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质量,故不需要的是步骤①。倒入量筒植物油的质量量筒中植物油的体积为V,植物油密度34.【答案】(1)阴暗潮湿(2)叶绿体(3)距离;时间【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没有真正的根,而且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长得比较的矮小且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二氧化硫)很容易从其背、腹两面侵入,从而导致其死亡,因此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解答】(1)因葫芦藓属于苔藓类,苔藓类的植物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葫芦藓中该结构被破坏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了,所以是叶绿体遭到了破坏;(3)从表格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力离二氧化硫越近,死亡的越多;放在二氧化硫的环境中时间越久,死亡的数目越多;所 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距离和时间有关。故答案为:(1) 阴暗潮湿 (2) 叶绿体 (3)距离;时间35.【答案】(1)秒表;控制变量(2)A(3)C【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 比热容(符号c),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解答】(1)①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需要让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需要用到秒表来计时。②实验中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等,用相同的热源,让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只改变液体的种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煤油和水吸热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A.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两个同样的试管中应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不能等体积,故A错误;B.用温度计测量这两种液体的初温,发现温度计示数相同,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便于比较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故B正确;C.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烧杯中加热,且加热相同的时间,可以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故C正确;D.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的末温,发现两温度计的示数不相同,通过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温度的多少可以判断液体的吸热能力的强弱,故D正确。故答案为:A。(4)AB.由于酒精灯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两种液体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等,故AB正确;CD.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较慢,煤油的温度升高得较快,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36.【答案】(1)3×103kg/m3(2)53cm3【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的换算与对应。【解答】(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这种材料的密度(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37.【答案】(1)东;中(2)形态结构;②④③(3)比热容【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比热容;经纬网【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 赤道位于0°纬线,是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30度为一个纬度区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解答】(1)根据西经 20°、东经160°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返回舱落地点为 100°03'E,41°39'N,因此返回舱落地点属于东半球和中纬度;(2)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拟南芥与萝卜同科、拟南芥与辣椒同纲、拟南芥与水稻同门,所以拟南芥与其他三种植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依次是②萝卜、④辣椒、③水稻;(3)用水来作为机器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对发射台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1 / 1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2023·杭州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C.称量固体 D.倾倒液体【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熟记常见实验室物品操作规范是解题关键。【解答】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错误;C、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左物右码,C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D错误。故答案为:D。2.(2023·杭州月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到的砝码已经生锈 偏大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测量一些微小长度时可能使用累积法,比如测量一根头发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解答】A.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太紧,尺子未正常伸长,导致距离读数偏小,A错误;B.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使测得的总长度偏大,再除以头发的匝数得到的头发直径就偏大,B正确;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C错误;D.用生锈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真实质量,而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砝码标注质量,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小,D错误。故答案为:B。3.(2023·杭州月考)小明同学在研究“人的身高和脚长的关系”的实验时,测得他自己的身高为167.6厘米,脚长为23.94厘米,则他两次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A.1厘米、1厘米 B.1毫米、1毫米C.1厘米、1毫米 D.1毫米、1厘米【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刻度尺的使用要求中,记录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据此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倒数第二位的单位就可以了。【解答】根据测量结果身高167.6cm,分析可知,0.6cm为估读值,上一位“7”的单位为cm,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为1cm;脚长23.94cm,估读值为0.04cm,“9”的单位为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为1mm。故答案为:C。4.(2023·杭州月考) 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C.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A【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分析】分子之间有引力,所以固体和液体有有一定的体积,固体有形状。【解答】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5.(2023·杭州月考)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有消毒),分别量出三位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5℃,以上测量的结果中( )A.只有第一次和第二次正确B.只有第二次和第三次正确C.只有第一次和第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第一次测量的同学体温可能低于37.5℃,所以第一次测量可能不准确;第二次测量的体温为38.5℃,体温计示数上升了,说明该同学的体温为38.5℃,所以第二次测量准确;第三次测量的体温为38.5℃,第三位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8.5℃,所以第三次测量可能不准确,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6.(2023·杭州月考)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小国用调好的天平称盛有液体的烧杯的质量。将烧杯轻轻放入左盘,往右盘加了一个20g的砝码、一个10g的砝码、一个5g的最小砝码,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小国应该( )A.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一些B.需要取下5g的砝码,并再向右拨动游码C.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一些D.不需取下5g的砝码,直接向右拨动游码【答案】B【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解析】【分析】通过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达到平衡,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解答】在物体质量的称量过程中,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当添加了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说明砝码总质量略大于物体质量,此时应取下5g的砝码,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7.(2023·杭州月考)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深秋的育华校园,到处桂花飘香C.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D.鸡蛋腌制几个月后,蛋清蛋黄都变咸了【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解析】【分析】 分子热运动是指一切微观粒子(包括分子、离子、原子等)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移速影响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则越剧烈。生活中有很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实例,如我们吃的咸蛋、咸菜等 。【解答】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是尘土颗粒做机械运动,A正确;BCD.深秋的育华校园,到处桂花飘香;室内喷空气清新剂,香气四溢;鸡蛋腌制几个月后,蛋清蛋黄都变咸了,都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CD错误;故答案为:A。8.(2023·杭州月考)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液体主要来自细胞质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答案】B【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解答】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A正确。B.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营养物质、有味道的物质、色素等,凉拌西红柿时,盘里会出现许多水,这些汁水来自液泡的细胞液,B错误。C.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遗传物质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C正确。D.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B。9.(2023·杭州月考)结束20年旅美生活,大熊猫”丫丫”回家了,回国后的丫丫的口粮被浙江承包了,吃到的竹子是最新的!下列有关大熊猫与竹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和竹子的细胞中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大熊猫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保护组织C.竹子中的叶子、大熊猫的血液都属于器官D.从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的耳朵与竹子的叶不是同一结构层次【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组织;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解答】A.大熊猫和竹子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A正确。B.大熊猫是动物,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B错误。C.竹子中的叶子属于生殖器官,大熊猫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D.从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的耳朵与竹子的叶都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D错误。故答案为:A。10.(2023·杭州月考)择子豆腐,是用一种叫择子的野果制作而成的传统名点。择子,一般三四月份开花结果,10月份果熟,果实成熟时呈棕红色,和花生米一般大,含有丰富的淀粉。根据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择子是( )A.P B.Q C.R D.S【答案】C【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解析】【分析】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六大器官组成。【解答】被子植物有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六大器官组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有种子、根、茎、叶,无果实和花,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根据择子,一般三四月份开花结果,10月份果熟,果实成熟时呈棕红色,推断出择子是被子植物。故处在二歧分类检索表R的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3·杭州月考)热爱生物学的小金制作并观察了蚕豆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如图是相关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和B.图三中的⑤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图三中的①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D.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的方式不正确【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1)图一中显微镜的结构有: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转换器、⑤物镜、⑥反光镜。(2)图二中①保卫细胞、②表皮细胞、③气孔。(3)图三中细胞结构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图一中①和⑤放大倍数的积,A错误。B.图三中的③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C.图三中的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D.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中间空白透亮、无结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故图二中图二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的方式不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12.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A.1—被子植物 2—裸子植物 3—双子叶植物 4—单子叶植物B.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细胞核C.1—植物体 2—植物器官 3—植物组织 4—细胞D.1—人体系统 2—器官 3—上皮组织 4—肌肉组织【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与层次【解析】【分析】种子植物的分类、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解答】A、由左图可以看出1234的关系,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合起来是种子植物,应该是种子植物包含被子植物,A错误。B、1是细胞核,2是染色体,3是DNA,4是基因,B错误。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正确。D、3上皮组织和4肌肉组织是平行关系,都是人体的组织,不属于包含关系,D错误。故选:C13.(2023·杭州月考)下列地貌类型成因不正确的是( )A.三角洲——流水溶蚀B.风蚀城堡——风的吹蚀C.角峰——冰川侵蚀D.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流水冲刷【答案】A【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力包括流水,风力,冰川等,地壳运动是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解答】A.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BCD.风蚀城堡是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是流水冲刷作用导致的,BCD正确。故答案为:A。14.(2023·杭州月考)如图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A.①鞍部 B.②山谷 C.③山脊 D.④陡崖【答案】D【知识点】地形图【解析】【分析】等高线呈闭合状,由外到内数值变大为山峰,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为山脊,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解答】A.①是等高线呈闭合状,由外到内数值变大为山峰,故A错误;B.②是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为山脊,故B错误;C.③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为山谷,故C错误;D.④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D正确;故答案为:D。15.(2023·杭州月考)下列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外力作用主要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答案】C【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解析】【分析】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解答】 地形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变化有陆地部分,也有海洋地形的变化;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C正确。故答案:C。16.(2023·杭州月考)马航MH370失事使人们认识到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飞机飞行的必要性。某人通过GPS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有如图所示图像,两架飞机分别位于甲、乙处。则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①东半球②西半球③北半球④南半球⑤低纬度⑥中纬度⑦高纬度A.①④⑤和①④⑥ B.②③⑥和②③⑥C.②④⑤和①④⑥ D.②③⑤和①④⑦【答案】C【知识点】经纬网【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 赤道位于0°纬线,是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30度为一个纬度区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甲地处于35°W~40°W之间,位于西半球,①错误;②正确;甲地处于20°S的纬线上,位于南半球,③错误;④正确;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甲地处于低纬度,⑤正确;⑥⑦错误;乙地处于10°W~20°W之间,位于东半球,①正确;②错误;40°S~60°S之间,位于南半球,③错误;④正确;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乙地处于中纬度,⑥正确;⑤⑦错误;甲、乙两地分别位于②④⑤和①④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7.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有(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解析】【分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解答】①②③④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故答案为:D.18.(2023·杭州月考)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俯大仰小,俯视导致测量结果大于实际值,仰视导致测量结果小于实际值。【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小明俯视量筒液面读数为35mL,读数偏大,其实际体积小于3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20mL,读数偏小,其实际体积大于2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15mL。B正确。故答案为:B。19.(2023·杭州月考)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小B.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C.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D.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由图像可知,图像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则该图像的纵坐标与对应的横坐标的比表示该物质的密度。【解答】AB.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体积越大,质量也就越大,A错误意,B正确;C.由图像可知甲、乙体积相同时,则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得,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C错误;D.由图像可知,当乙物质的体积为40cm3时,其质量为20g,则乙物质的密度为,D错误。故答案为:B。20.(2023·杭州月考)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球一定是实心的B.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C.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D.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和推理。【解答】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小球,由于铝的密度小,由可知,铝球实心的体积大于铜球实心的体积;当两球体积相同时,铝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1.(2023·杭州月考)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则剩余的酒精( )A.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变为原来的1/2,比热容变为原来的1/2B.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2倍C.质量,密度,比热容都不变化D.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比热容都不变【答案】D【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解析】【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和比热容均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解答】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所含的物质减半,所以质量减半;密度和比热容与质量、体积无关,密度和比热容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2.(2023·杭州月考)下列各组植物中,依次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顺序排列的是( )A.海带、葫芦藓、蕨、苏铁、柑橘B.水藻、胎生狗脊、地钱、红松、银杏C.紫菜、葫芦藓、蕨、苹果、葡萄D.水绵、地钱、胎生狗脊、玉兰、红松【答案】A【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解析】【分析】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葫芦和藓地钱属于苔藓植物; 胎生狗脊和蕨属于蕨类植物、苏铁红松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柑桔玉兰和葡萄属于被子植物,【解答】A.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柑桔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B.水藻属于藻类植物,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红松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B错误;C.紫菜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苹果和葡萄属于被子植物,C错误;D.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胎生狗脊属于蕨类植物、玉兰属于被子植物、红松属于裸子植物,D错误。故答案为:A。23.(2023·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一个器官,由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B.b是一个器官,属于消化系统C.C是一个系统,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构成人体D.d是一个组织,由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构成【答案】B【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解析】【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A.a是心脏,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而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不是人体的组织,A错误。B.b是胃,属于器官,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和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胃腺、肠腺,B正确。C.c是脑,属于器官,C错误。D.d是肺,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D错误。故答案为:B。24.(2023·杭州月考)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蜘蛛 B.蜈蚣 C.蝴蝶 D.蚯蚓【答案】C【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蛛形纲等。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解答】ABD.蜘蛛属于蛛形纲,蜈蚣属于多足类,蚯蚓属于环节动物,ABD错误。C.蝴蝶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有2对翅,属于昆虫,C正确。故答案为:C。25.(2023·杭州月考)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防灾减灾措施不合理的是(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出并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D.发生地震时,若在室内无法逃出应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蹲下并闭眼【答案】A【知识点】火山;地震【解析】【分析】泥石流发生时,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发生时,不能横跨泥石流,也不能向上游和下游跑,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A错误;B.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B正确;C.发生地震时,底楼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C正确;D.发生地震时,若在室内无法逃出应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蹲下并闭眼,D正确。故答案为:A。二、填空题26.(2023·杭州月考)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序号)板块。(2)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两大板块(填数字)【答案】(1)6;4(2)碰撞;张裂(3)①③【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板块的分布、板块的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存在碰撞和张裂主要两种运动。【解答】(1)根据所学可知,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④太平洋板块。(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存在碰撞和张裂主要两种运动,这就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①亚欧板块和③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形成。27.(2023·杭州月考)科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下列仪器:a.试管,b.胶头滴管,c.酒精灯,d.玻璃棒,e烧杯,f.量筒(50mL),g.量筒(100mL),h.蒸发皿,请按要求将仪器对应的字母填入下列空格内:(1)可以被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2)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择 。(3)在做鸡蛋放在溶液里沉浮的实验时,溶解食盐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答案】(1)ah(2)bf(3)de【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仪器操作,熟记仪器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解答】(1)所给仪器中试管、蒸发皿可以被直接加热,故填:ah。(2)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择量程50mL的量筒,还要用到胶头滴管,故填:bf。(3)食盐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杯搅拌,故填:de。28.(2023·杭州月考)小国同学是刚入初中的新生,短短两个星期,就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图依次是他进行科学测量的的一些示意图:(1)他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由图可知橡皮的长度是 厘米。(2)他测得冰箱内外温度的示数如下图甲乙所示,则冰箱内温度为 ,冰箱外温度为 。【答案】(1)3.30(2)-9℃;18℃【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后一位,温度计等其他测量工具一般不用估读。【解答】(1)[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0.1cm,橡皮左端对准13.00cm,右侧的读数为16.30cm,橡皮的长度(2)如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9℃,冰箱内的温度为-9℃;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冰箱外的温度为18℃。29.(2022七上·余杭月考)如图为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即将喷发的画面。据图回答问题:(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填“活火山”、“死火山”或“休眠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 (填“沉积岩”、“变质岩”或“岩浆岩”)。【答案】(1)活火山;地幔(2)岩浆岩;变质岩【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岩石的类型;火山【解析】【分析】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活火山是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岩石层层堆积固化压实形成的是沉积岩;地壳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是变质岩。【解答】 (1)埃特纳火山,已有500多次喷发历史,属于 活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地球圈层中的地幔层;(2)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而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则为变质岩;故答案为:(1) 活火山 ; 地幔(2) 岩浆岩 ;变质岩30.(2022七上·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 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 (选填“a”或者“b”)物镜。【答案】(1)②⑥⑤④③①(2)生理盐水(3)左上方;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①是染和吸,②是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③是盖完后。④是用镊子盖,⑤是涂均匀,⑥是刮。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解答】(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②⑥⑤④③①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生理盐水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左上方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a物镜;故答案为:(1) ②⑥⑤④③① (2)生理盐水(3) 左上方 a31.(2022七上·余杭月考)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人”在说谎B.“火人”在说谎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 开尔文(K)。【答案】(1)A(2)9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温度是否有上限和下限即可;(2)将摄氏温度代入公式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宇宙中温度没有上限,但是有下限,即最低为-273℃,不可能达到-1000℃,即“冰人”在撒谎,故选A。(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183℃,代入公式 T=t+273 得到:T=-183+273=90K。32.(2023·杭州月考)浙江省某中学在家乡开展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 处,适合漂流的是 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 米。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则缆车线路的长度至少为 千米。(3)结合缓坡上的梯田图,判断上图的C、D两山坡中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 坡.【答案】(1)B;A;西向东(2)658;1(3)C【知识点】地图的比例尺;地形图【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山体部位的判读、方向的判断、海拔、比例尺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答】(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B处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所以B处适合攀岩运动,A处的等高线密集坡陡,非常适合进行惊险的漂流活动;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来确定方向,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流。(2)读图可知,该地区最高海拔为658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1千米。(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C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小,D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应选择在C坡开垦梯田。三、探究题33.(2023·杭州月考)小明通过实验测量某植物油的密度。(1)天平调平后,小明按如下顺序进行实验:将待测植物油加入到量筒中测其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最后将量筒中的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并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图甲、乙、丙所示。则该植物油的质量为 。(2)实验后小明发现,如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并正确操作,得到的密度与实际值相比还是有较大的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小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①测出空烧杯质量m1;②将待测植物油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植物油的体积V;④测出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总质量m3。上述4个实验步骤中, (填序号)是不必要的,请写出计算植物油密度的表达式:ρ= 。【答案】(1)71g(2)①;(m2-m3)/V【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液体密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对于液体密度测量,直接测量积极以及质量,会导致一部分液体残留在测量仪器上,从而出现较大实验误差。【解答】(1)由图乙知,天平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烧杯的质量为由图丙知,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为植物油的质量为(2)为了减小附着烧杯引起的误差,改进的方法是:先测量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将一部分植物油倒入量筒中,再测量植物油的体积;最后测量烧杯和剩余植物油的质量,故不需要的是步骤①。倒入量筒植物油的质量量筒中植物油的体积为V,植物油密度34.(2023七上·绍兴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裁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3组 49 113 164 172 2504组 41 93 149 196 2245组 34 79 107 154 182(1)葫芦藓在裁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 的环境。(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 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和 有关。【答案】(1)阴暗潮湿(2)叶绿体(3)距离;时间【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没有真正的根,而且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长得比较的矮小且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二氧化硫)很容易从其背、腹两面侵入,从而导致其死亡,因此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解答】(1)因葫芦藓属于苔藓类,苔藓类的植物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葫芦藓中该结构被破坏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了,所以是叶绿体遭到了破坏;(3)从表格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力离二氧化硫越近,死亡的越多;放在二氧化硫的环境中时间越久,死亡的数目越多;所 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距离和时间有关。故答案为:(1) 阴暗潮湿 (2) 叶绿体 (3)距离;时间35.(2023·杭州月考)某兴趣小组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提出问题: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温度不一样呢 (1)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或量筒)和 ;②本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是 法和转换法;(2)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在两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用温度计测量这两种液体的初温,发现温度计示数相同C.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烧杯中加热(如上图所示),且加热相同的时间D.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的末温,发现两温度计的示数不相同(3)数据分析:改正错误后,下图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这两种液体真实情况的图象分别是____。A. B.C. D.【答案】(1)秒表;控制变量(2)A(3)C【知识点】比热容【解析】【分析】 比热容(符号c),简称比热,亦称比热容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散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解答】(1)①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需要让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需要用到秒表来计时。②实验中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等,用相同的热源,让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只改变液体的种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煤油和水吸热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A.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两个同样的试管中应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不能等体积,故A错误;B.用温度计测量这两种液体的初温,发现温度计示数相同,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便于比较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故B正确;C.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烧杯中加热,且加热相同的时间,可以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故C正确;D.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的末温,发现两温度计的示数不相同,通过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温度的多少可以判断液体的吸热能力的强弱,故D正确。故答案为:A。(4)AB.由于酒精灯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两种液体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等,故AB正确;CD.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较慢,煤油的温度升高得较快,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四、分析计算题36.(2023·杭州月考)“国庆”假期,小国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他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他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人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体积是14.8mL。(1)请你帮小国计算出这种泥土材料的密度是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总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泥土材料的体积为多大?【答案】(1)3×103kg/m3(2)53cm3【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的换算与对应。【解答】(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这种材料的密度(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37.(2023·杭州月考)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在轨运行183天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落地点为100°03’E,41°39’N。当天,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随同其他载人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空间应用系统。(1)返回舱落地点属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和 (选填“高”、“中”或“低”)纬度。(2)在我国空间站开展了水稻和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周期培养实验。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 、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在这种分类体系下,拟南芥与其他三种植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依次是 (填序号)。序号 植物 属 科 目 纲 门① 拟南芥 拟南芥属 十字花科 十字花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② 萝卜 萝卜属 十字花科 十字花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③ 水稻 稻属 禾本科 禾本目 单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④ 辣椒 辣椒属 茄科 茄子目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3)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于2022年6月5日发射升空,火箭运载卫星发射时,火箭会向下喷出高温高速的火焰,火箭就会上升,为了防止发射台烧毁,往往会在发射台底部建造一个大水池,池内的水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水的 大.【答案】(1)东;中(2)形态结构;②④③(3)比热容【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比热容;经纬网【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 赤道位于0°纬线,是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30度为一个纬度区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解答】(1)根据西经 20°、东经160°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返回舱落地点为 100°03'E,41°39'N,因此返回舱落地点属于东半球和中纬度;(2)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拟南芥与萝卜同科、拟南芥与辣椒同纲、拟南芥与水稻同门,所以拟南芥与其他三种植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依次是②萝卜、④辣椒、③水稻;(3)用水来作为机器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对发射台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