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摩擦力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摩擦力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

资源简介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物理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第八章 摩擦力 计划学时 1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 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 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 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 因,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即可。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在“科学世界”里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习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对摩擦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仅仅是形象上的感知,没有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物理,从已知到未知的的顺序,学生虽然已学过力、弹力、重力的知识,但初二学生接触物理时间不长,控制变量法探究能力较弱,更何况多个变量。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又有一定难度,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适当营造相关物理情景,来启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效进行。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摩擦力的产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学设计思路 以现场拔河比赛作对比,强烈的反差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当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出猜想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刚才亲眼所见的情景,得出合理的猜想,前后呼应也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了突显主题,摩擦力定义就不能占用较大篇幅。于是我以两次感受实验,突破 “相对运动”这个难点,从而很快得出摩擦力的定义。 教材中选择用毛巾和木板来呈现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木板较窄,易发生“脱轨”事件导致实验失败,而毛巾较软,易发生堆积,使拖动木块时受到阻碍,我将它们换成砂纸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砂纸很平整,不易起皱,正反两面的粗糙程度不一样,能形成强烈对比的实验效果。另,教材中选用钩码作为重物改变压力大小,我将它改成了密度更大更易放稳的铜质圆柱体,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且更易操作。 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接读出摩擦力大小。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极难控制匀速运动,故给读数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在评估完第一个猜想的验证实验后,教给学生一种新方法,将拉动木块改为拉动砂纸。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需控制匀速,这一实验方法的改进无疑大大降低了实验的难度。 由于学生刚刚学完重力,还没有学习压力,故学生在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极易猜想到重力,并且易将重力混同于压力进行理解。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利用氢气球和电子秤精心设计了三组实验,使学生从实验数据上一目了然地分析出摩擦力与压力有关而与重力无关。 实验实验表格也是本课的一大难点。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自己设计出涉及二到五个变量的综合性表格。我用分组实验,每个因素设计一个表格的方法,将难点化解。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1、问题导入 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文本、图片) 玻璃棒、洗洁精 教师播放 自制
2、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内容(文本) 教师播放 自制
3、摩擦力的概念 认识摩擦力 学生活动:守在桌面滑动(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自制
4、探究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 探究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 实验器材12套(文本) 教师引导 自制
5、摩擦力的防止与利用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图片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举列 自制
5、归纳总结 回顾学习过程,梳理知识点 提示梳理方向(文本) 教师播放 自制
6、分层作业 巩固提升 题目及作业要求(文本) 教师播放 自制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景导入 2分钟 活动展示 活动1、请两个同学进行一次拔河比赛。 活动二、请一位同学提起水瓶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是摩擦力让力小者能获胜,正因为没有摩擦力水瓶没有办法提起。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 踊跃参与、积极思考。为什么力小者能获胜,水瓶为什么提不起来 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摩擦力的概念 5分钟 讲授实验内容,体验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感受,纠正学生的错误 板书: 一、摩擦力(F摩)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 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回忆活动1和活动2,如果教室内外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景会发生哪些变化? 聆听实验内容,并动手实验 学生思考,并讨论 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方向几个方面讨论,并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概念分析找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学生思考,并进行大胆的猜想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教育学生,分析事物首先要从观察开始。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
三、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15分钟 提出问题 1、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2、引导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控制变量法 4、指导学生实验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后,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板书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引导 观看两幅图片,让学生解释冰天雪地的车轮为什么套上铁链,溜旱冰为什么要安装轮子 大家说: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思考回答 不同情况不一样。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测力的工具应该用弹簧测力计。 不能,所以要用二力平衡知识。 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测出的拉力就等于摩擦力。 学生思考、讨论、并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可能猜测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 物重; 接触面所受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物体运动的速度; 接触面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回答 每次只改变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中的一个,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并记录。 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交流实验结果 展示实验数据,表达个人观点,总结讨论 提高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 对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地能力。 将生活经验与物理猜想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明确研究方法。 锻炼实验能力。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反思、尊重实验结论的精神。 培养合作的意识。 培养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8分钟 例举生活中利用摩擦力和防止摩擦力的方法 板书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板书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思考谈论 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思考 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的情况。 分析总结: 有的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五、 本课总结 2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和方向,测量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对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做了讨论,掌握了一些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聆听与思考 梳理摩擦力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六、 推荐作业(作业在课件后面) 8分钟
板书设计 一、摩擦力(F摩)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