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节 电荷 摩擦起电九年级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电流和电路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点)2.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及电子流动的方向。 (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难点)4.了解静电的应用和防护。学习目标静电现象知识点一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1.摩擦起电实验实验1:将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现象:塑料梳子吸引纸屑。实验2:将气球与头发摩擦现象:气球吸引头发。实验3:把一束扯成丝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手自上而下地捋。现象:塑料丝散开。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结论:摩擦能使物体带“电”,或者说使物体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3.带电体性质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公园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述了玳瑁的甲壳能吸引芥子之类的轻小物体。(顿牟掇芥)A:大气压;B:分子引力;C:带电体性质D:流体压强典例1C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知识点二1.电荷间相互作用实验实验1:如左图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现象:玻璃棒相互排斥。实验2:如右图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现象:橡胶棒相互排斥。实验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现象: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吸引。结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种类的。相同种类的电荷间互相排斥,不同种类的电荷间互相吸引。2.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正电荷用“+”号表示。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负电荷用“-”号表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如图所示是四个带电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已知A 球带负电荷, 则B、C、D 三球带电荷的情况是( )。A. B 球带负电荷,C 球带正电荷,D 球带正电荷B. B 球带负电荷,C 球带正电荷,D 球带负电荷C. B 球带正电荷,C 球带负电荷,D 球带负电荷D. B 球带正电荷,C 球带负电荷,D 球带正电荷典例2B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推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者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C的带电体,相距1km,相互作用力约为9000 N。可见:库仑是一个很大的单位。4.验电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并能粗略地比较不同物体带电的多少。验电器的结构如图所示。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带电越多,张角越大。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下列关于验电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验电器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B. 验电器可直接检验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C.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规律制成的D. 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杆与外壳绝缘解析:验电器不能直接检验物体带什么电。典例3B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为________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原子10-10 m摩擦起电的原因知识点三1.原子及其结构发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元电荷:在各种带电微粒中, 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 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 C。1 C的电荷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2.摩擦起电原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的时候,一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其本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静电的应用和防护知识点四1. 静电的应用某些空气净化器利用静电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使空气得以净化;用静电处理种子,可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提高发芽率;利用静电处理水,既能杀菌,又不易产生水垢;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有很强的杀菌作用。2. 静电的防护为了防止电荷在导体上过量聚集,常常用导线把带电体与大地连接起来,进行放电。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装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是“引雷”而非“避雷”,雷电容易对避雷针放电,进而通过导线把雷电引入大地,达到避雷的目的。课堂小结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泡沫塑料小球,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小球被吸引,则小球一定带负电B. 若小球被吸引,则小球可能带负电C. 若小球被吸引,则小球一定不带电D. 若小球被吸引,则小球可能带正电B相互排斥的两轻小物体一定都带电,相互吸引未必都带电随堂练习2.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D 3.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由于 电子而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 电。 得到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