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美丽草原景象,感受草原的壮美。2.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分享。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丽草原景象,并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分享。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美丽的草原图片和诗歌内容。2. 学生准备笔和纸,用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3.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草原相关的音乐,营建氛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朗读歌词1. 自由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歌词,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充分朗读。2. 小组内轮读:让学生小组内轮流朗读,互相纠正字音、节奏和重音等,达到准确、流畅的朗读效果。3. 班级齐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以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三)分段教学1. 学习第一节歌词: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感受草原的美丽和作者的深情。2. 学习第二节歌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草原如此美丽,作者却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和作者的自豪之情。3. 学习副歌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副歌部分的旋律和情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唱副歌部分。(四)学唱歌曲1. 听原唱演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2. 跟着钢琴伴奏学唱歌曲。3. 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水平。(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讲讲自己曾经去过的草原或对草原的印象,与大家一起分享。2.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有关草原的文学作品,如《敕勒歌》等,进一步了解草原文化。3.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家乡或校园的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能力。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意境。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3. 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理解歌曲中的意境。2. 难点:通过歌曲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伴奏音乐、黑板、白板、投影仪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二、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的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漂亮的旋律和深情的感情,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新歌学唱1. 随琴声哼唱旋律,感受歌曲漂亮的意境。2. 结合歌词,边读歌词边学唱歌曲。3. 重点提示学生注意延长副歌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及歌曲中运用了极度的夸张手法和浪漫的想像。4. 学生齐唱,教师伴奏。教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5. 分小组进行演唱,互相评判。四、拓展延伸1. 讨论:这首歌曲为什么能传遍大江南北?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歌曲反映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歌曲表达的情感是否真挚;歌曲的旋律和语言是否漂亮。2. 谈谈自己游历过的地方,讨论:能否像歌中那样让你心动,它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交流各自的感受。3. 教师总结:这首歌唱出了草原的美丽与草原人民的心愿,唱出了我们的倾慕与追求,也唱出了我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结束课程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演唱这首歌曲。五、教学反思: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听唱、视唱、独唱、对唱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音乐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底下我就本节课的得与失做一个小结:1.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歌曲所表现的美的意境,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课前播放美丽的草原风景图片及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印象。课中播放MTV,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的升沉而升沉,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2. 按部就班指导学唱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听听——学唱——表演”的方法进行指导,先让学生听录音范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再让学生听视唱范唱,并对难点节奏进行分析指导,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最后通过小组唱、个人唱、对唱等形式进行稳固。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3. 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在表现歌曲方面,我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望。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歌曲的表现,如齐唱、小组唱、对唱、表演唱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演唱形式上我还大胆尝试了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能力及合作认识。4. 评判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评判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判。学生自我评判、小组互相评判和教师总结评判方式相结合。这样的评判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逐步建立学习音乐的自大心。本节课的成功的地方在于:创设了漂亮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复杂变得简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帮助学生找回自大。本节课的不足的地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在教学过程中放缓了脚步;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的即时提问准备不足;由于教室时间的有限性,学生对一些重点乐句只进行了浅尝辄止的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吸取教训,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