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年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 (二)
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分)
1.默写。(10分)
(1)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许多哲理。王湾的“ , ”(《次北固山下》)写景逼真,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生活哲理;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陆游的“ , ”(《游山西村》)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这些诗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2)古人十分重视品格修养,子夏强调了个人修养的提升途径: “ , ,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周敦颐借莲的“ , ”赞高洁质朴的君子品格 (《爱莲说》)。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 完成(1) ——(3) 题。(11分)
青春获得了胜利。伤寒没能夺走保尔的生命。这已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颤巍巍地扶着墙壁,试着在房间里走动了。他让母亲chān扶着走到窗口,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已开始融化,雪水huì成的小水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外面已经是冰雪消融的早春天气了。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勉强( ) 颤巍巍( ) chān ( ) 扶 huì ( ) 成
(2)选段中说的“第四次死里逃生”,与右边“保尔的成长之路”导图中对应的一个阶段是 (填写字母)。(3分)
A.初识革命者
B.战场上搏杀
C.工地上磨炼
D.病榻上斗争
(3)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你根据上面“导图”,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帮助小钢完成劝说。 (4分)
小铁:近来,面对升学压力,成绩下降,我真的很沮丧,都想放弃了。
小钢: ①
小铁:谢谢你!我现在信心大增了!不过,你刚才说成就更好的自我,难道保尔只注重自我奋斗吗
小钢:当然不是!保尔的每一段成长经历都在告诉我们: ②
小铁:听君一席话,胜读一本书。我真的要努力践行保尔伟大的奉献精神,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3.复兴学校开展“探寻节气之美,弘扬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4分)
(1)以下诗句中描写“立夏”节气的一项是( )。(3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系龄。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2)小语同学在整理节气谚语卡时,发现其中蕴含着人生智慧,请你完善卡片。 (4分)
节气谚语 人生智慧
“立冬时节,蛰虫始冬。” 人生储备能量,厚积薄发。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人生打算趁早, 不负春光。
“芒种不种, 再种无用。” ①
“小寒时节,天寒地冻。” ②
(3)小文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下面的文字来赞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请你帮他完成。(7分)
【甲】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国哲学特有的韵味,人们继承、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乙】增加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十四节气实在有无穷的奥秘,二十四节气是 ,人们可以根据它的精准合理安排农时;二十四节气是 ,人们可以根据它的智慧调养休息;二十四节气是 ,人们可以根据它的精妙探索古人智慧。
①联系上下文,第二段空格处,依次应是 、 、 (填写字母)。 (3分)
A.文化瑰宝 B.天文宝典 C.人文宝典
②【甲】处句子的主干是: 。 (2分)
③【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分)
二、阅读 (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沉默的守望(23分).
梅世雄 郑茂琦
我们每次巡逻都会经过那块墓碑,祭拜4名多年前牺牲的战士。
墓碑简易朴实,红色基台上嵌着一块水泥做的石碑。墓碑周围十分整洁,墓碑上面的字,战士们每年都会用红笔重新描一遍。
碑文是一首诗,标题是“沉默的守望”。诗中写道:
“你/你是谁/你是永远屹立的钢铁脊梁/今天,我想你/把你们的名字刻在英雄的纪念碑上/让坚硬的磐石,重现你无悔的目光/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把人间的安详点亮/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沉默的守望。”
落款是“无悔敬书,谨以纪念……”后面是牺牲战士的名字。
3月是退伍季,连队组织几个即将退伍的战士去扫墓,结果发现墓前摆着几盘新鲜的橘子和苹果.
【甲】战友们每人拿着一条白色的哈达,恭敬地走到墓前,将哈达系在石碑底部,然后入列整齐站成一排。这一次,指导员等最后一个战士献完哈达后,走到墓碑前,把哈达往下拽了拽,将碑文上最后一行战士的名字露出来,再用石头压住,然后又走到队列前头诵读了一遍墓碑上的诗,才下达敬礼的命令。
下山路上,会路过山脚那家茶馆。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老大爷开的,大家都习惯叫他老赵。
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徽的军帽,上衣是藏族传统的黑色服饰,下身是一条旧军裤。虽然走路一颠一颠的,但他的脊背笔挺,脚步扎实。
茶馆不大,没有一点藏区茶馆的特色,倒有几分军营的味道。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 【乙】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薄的云带像哈达一样围在山尖。天再晴些,还能看到当年那辆跌下悬崖的军车残骸。
一个晴天,我们和几个即将退伍的战士一起乘车出山。正好老赵也要到县上看病,指导员就把老赵也一块捎上。
从连队到县上的团部有几百公里,路上需要翻越四五个海拔5000多米的达坂。早上出发时阳光照耀,不一会儿竞飘起了雪,车行至达坂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此时,在一处悬崖边,有一辆越野车已经陷进了雪沟。3个藏族小伙子满脸焦虑……他们已经困在这里快两个小时了。老赵有经验,赶忙让我们拿出铲子,清除越野车周边的积雪。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仍然冲锋在前,奋力铲雪。零下20多摄氏度的高原上,救援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一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我们终于把老乡的越野车救了出来。
救援展开前,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他对驾驶员说,这路不能走了,等装载机推雪吧。
在寂静的山顶,坐在车里闲聊时,驾驶员忽然问老赵:“当年牺牲的那几名战士您认不认识 ”老赵听后,忽然变得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老赵开口说,认识,随后跟我们讲起了当年那场雪。
那天的雪比今天大多了。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说有一辆老乡进山的车陷进雪里了,请求救援。连长带上4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山上的雪已经没过了小腿,连队的车无法靠近被困车辆,危急关头,连长带着战士们拿起铁锹,一步一步走过去。
老乡的车是一辆皮卡车,车子本身动力弱,又拉着煤遇上大雪,轮胎陷进雪里一直空转.
战士们扑下身子,用铁锹把轮胎周围和汽车底盘下的雪一锹一锹铲出来。老乡尝试轰油门前进,还是不行。连长带头推车,猛地大喝一声,几人一齐发力,车辆终于冲了出去。但是眼前还有几百米积雪路段,连长带着4名战士轮流铲雪。大约铲了两个小时,车子终于一步步脱困了。
为了安全,连队的车在前带路,老乡的车跟在后面,沿着军车的车辙前进。
忽然,连续下坡路段的弯道处滚下几块巨石,前面的军车躲闪不及,瞬时滑下了山崖……
可惜,4名年轻的战士牺牲了。老赵越说越悲伤。
只有,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连长侥幸活下来了。老赵望着山崖,神情木然地说……
远处传来了装载机的轰鸣声。装载机迅速在雪野里推出来一条路。风雪把视线遮得严严实实,曳们只能听着声音,跟在装载机后面,慢慢翻越达坂。
越往下走,海拔越低,积雪越来越薄,看到路面逐渐裸露出来时,我们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来。行至一处搓板路,车子颠簸得厉害,老赵怀里的包被颠了出去,东西散落一车。我们帮他捡东西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了他的病历本,原来老赵叫赵无悔。
忽然又联想到墓碑上的落款,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快到县城了,几个退伍兵远远地望见了一棵树,就急忙招呼驾驶员停下,匆匆推开车门走下号, 望着那棵树,忽然哭了起来。
我们和老赵坐在车上,也望着那棵树,一起沉默了。
【丙】树上系着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远远看着像压在枝头的雪,又像飘向天边的流云。
(刊载于《解放军报》, 2024年3月 15 日, 有删改)
小说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展现了人物活动的过程,请完成下列填空。(4分)
5.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多处使用伏笔,请你找出对情节发展起最关键作用的一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小贴士 伏笔: 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 ——《现代汉语词典》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 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 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微信公众平台
6.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危急关头,连长带着战士们拿起铁锹,一步一步走过去。
7.文中甲、乙、丙三处关于“哈达”的描写,写法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8.小说为什么以“沉默的守望”为题 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二】(16分)
材料一:
今年3月21日是第12个国际森林日,2024年的主题是“森林与创新:创新型解决方案,创造更美新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森林面积由10年前的31.2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21.63%,提高到现在的24.02%;森林蓄积量由10年前的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4.93亿立方米。目前,全国森林植被生物量达218.86亿吨,全国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114.43亿吨。
我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国土绿化,近20年来为全球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中国绿”为世界添色》, 光明网2024年03月 21 日)
材料二: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
一棵成熟的树木每年可以拦截超过15000升水,被称为“绿色水库”;每一公顷林地每天能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放出730公斤氧气,可以说是我们的“净化器”。
一棵树可以是数百种昆虫、真菌、苔藓、哺乳动物和植物的家,也是许多野生生物的良好栖息地,没有森林,这些生物就无法生存.
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2000公升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温度比没有林地高出 15——25%,降水量也有增加。在城市中,树木可以使整体温度降低多达八摄氏度,让城市变得更舒适。
(摘编自《世界森林日Ⅰ守护“地球之肺” 一起“森”呼吸》,央广网2024年03月21日)
材料三:
在森林里,每一棵树木都是固碳高手,它们彼此之间受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生长空间和自身生态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森林分层现象,层与层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主要树种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蓄积量)65%(含)以下的森林,我们称为“混交林”。在城市人工林中,还有一种森林主要是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我们称之为“纯林”。
每一个树种的固碳能力各有不同,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也各有差异。
(摘编自《世界森林日,来看一场精彩的 “固碳马拉松”比赛!》,上观新闻网2024年03月21 日)
材料四:
3月 20日,是今年的春分节气。明媚春季,一派生机。2021年9月, 《人民日报》推出科普栏目“把自然讲给你听”。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个栏目陪伴读者走过了两年多的时光,如今已经刊发了100期。在这100期里,我们有幸与读者一同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澎湃动力。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
B.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之一。
C.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在城市中,树木可以使整体温度降低,让城市变得更舒适。
D.在森林里树木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森林分层现象,层与层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
10.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1.在H市准备新建一座森林公园,到底如何去优化组合树种,两位同学展开如下对话。请你结合材料三图表,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分)
小林:新建森林公园时,我认为要去培育纯林,速生纯林就像是“短跑型选手”,在生长早期 ① 。
小森:是的,但从长远来看,不能仅仅栽种培育纯林,阔叶混交林像是“长跑型选手”,对森林公园整个生命周期来说,阔叶混交林 ② 。因此,我们可以将“短跑型选手”和“长跑型选手”组合好,争取跑赢这场“固碳马拉松”。
小林、小森(击掌):欧耶!好主意!让我们共同期待森林公园早日建成!
12.阅读材料一、二、三,你会选择“‘把自然讲给你听’栏目 100期文本高频词”中的哪一个词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5分)
【三】(16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李君名堡,号石涛,元和人。少读书,刻厉为学,中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二甲进士。四十五年,选授陕西会宁县知县。堡到任之明年,适岁歉,视民疾苦,乃捐廉①赈饥,男妇老幼就食者以数万计。度不能赀②,日夜焦心。查有前任详请修署③之官帮④得千金,遂详报上官,以工代赈,自此城郭儒学衙署俱焕然一新,为士民所悦。
(节选自《履园丛话》)
【注释】①捐廉:指官吏捐献除正俸之外的养廉银。
②赀:计算。 ③署:官 署,衙 门。 ④帑:金帛钱财。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百废具兴 具: (2)堡到任之明年 明年:
(3)适岁歉 适: (4)度不能赀 度: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视民疾苦,乃捐廉赈饥,男妇老幼就食者以数万计。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B.“庙堂”,宗庙之堂,也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段中“庙堂”便是此含义。
C.“号”是古人名、字之外的称号,用以表达自己的情趣、寄托,也是一种尊称或美称。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二甲为“进士出身”。
16.李堡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乙】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 (55分)
17.长辈、朋友、书籍……自然界中的人或物,曾给予你鼓励和启迪,或曾得到你的帮助和陪伴,彼此之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请以“我们之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不少于 600字。
2024年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 (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分)
1. (10分)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每空1分,错字、增字、漏字,均不得分)
2. (11分)
(1) (4分) qiǎng wēi 搀 汇 (每空1分)
(2) (3分) C
(3) (4分)①你要相信自己!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在病榻上还奋力完成小说创作 (成长经历,1分)。我真心地希望你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要像保尔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决不向挫折低头,用钢铁般的意志成就更好的自我 (1分)。②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奇迹,才会成为钢铁战士。
(每点2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得分)
3. (14分)
(1) (3分) D
(2) (4分)示例: ①人生辛勤耕耘,机不可失。②人生磨练意志,自强不息。
(每空2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得分)
(3) (7分) ① (3分) B C A
② (2分)二十四节气承载 (着)韵味 (如答“节气承载韵味”,得1分)
③ (2分)可将“增加”改为“增强”(或者“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也可改为“增进”,“提高”,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得分)
二、阅读 (55分)
【一】 (23分)
4. (4分)
(1)敬献哈达,诵读碑文
(2) 紧张
(3)救援老乡,牺牲战士
(4)感动 (崇敬)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得分)
5.(4分)碑文中“无悔的目光”和落款的“无悔敬书”为下文情节“无意间瞥见了他的病历本,原来老赵叫赵无悔”埋下伏笔,前后形成照应(2分),完成了对“老赵”这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了小说主题;使情节发展合理,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曲折多姿,文脉灵动 (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答出其他伏笔,答案合理,最多可得2分)
6.(3分)运用叠词 (数量词叠用) (1分),动态地写出战士们走得很小心、很艰难 (1分),侧面表现了积雪太厚,铲雪脱困的艰难(1分)。
7.(6分)甲处:实写,哈达表达了对4名牺牲战士的敬重与怀念;
乙处:虚写(联想,比喻),表达了对老赵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英雄默默恒久的怀念;
丙处:虚实映衬 (结合) , “洁白的哈达”与“雪”“流云”浑然一体,圣洁、柔美,升华了小说对人民英雄的赞美和怀念的主旨。
(每处2分,写法、分析各1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得分)
8. (6分)
(1)既指老赵对4名牺牲战士的默默守望与怀念,又指4名牺牲战士、老赵等对边疆的守望;
(2)军民同心、守望相助;
(3)凸显小说赞美老赵等战士默默无私奉献精神的主题;
(4)表达了对边防战士默默守望边疆的崇敬 (敬仰)之情;
(5)耐人寻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得分)
【二】 (16分)
9. (3分) B (我国人工林“居世界首位”, 不是“之一”)
10.(4分)列数据 (列数字)、打比方 (2分),运用具体的数据,将林地比作“净化器”, 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林地在净化空气方面的巨大作用 (2分)。
11.(4分)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具有更大的固碳量 (生长后期固碳速率更高)。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2.(5分)示例:我选择森林。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近10年来,我国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大幅增长;森林里的每一棵树木都是固碳高手,能涵养水土,改善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让城市变得更舒适。
(照抄原文语句,酌情给分,最多得3分)
【三】 (16分)
13. (4分) (1)“具”同“俱”, 全, 皆 (2) 第二年 (3) 正巧 (4) 估量 (每空1分)
14.(5分) (1) (2分)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 (3分)看到百姓生活困苦,于是捐献自己的养廉银赈济饥荒,男女老幼去吃的人用好几万来计算。
15. (3分) B (文段中“庙堂”借指朝廷)
16.(4分)李堡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1分)。李堡捐献银两,赈济百姓,体恤民生多艰,心系百姓疾苦;“度不能赀, 日夜焦心”,呈报上级,以工代赈,大公无私,尽职尽责。这是李堡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
(3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李堡,号石涛,是元和人。年少读书时,刻苦严格地学习,考中了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二甲的进士。(乾隆)四十五年,选定授以(李堡)陕西会宁县知县的官职。李堡上任的第二年,正巧年成歉收,看到百姓生活困苦,于是捐献自己的养廉银来赈济饥荒,男女老幼去吃的人用好几万来计算。估量到(花费)不能计算,日日夜夜感到焦虑。探查得知前一任上报请求修整官署的官财有千两黄金,于是详细呈报上级官员,(建议)让(百姓)用做工(领取工钱的方式)来代替赈济,从这以后,城墙、学校、府衙都出现全新的面貌,(李堡)被官员百姓所喜欢。
三、写作 (55分)
17.(55分) 作 文 评 分 标 准
项目 等 次
一等(55~48分) 二等(48~39分) 三等(39~30分) 四等(30-21分) 五等(21~0分)
内容 分数 30~26 分 26~21分 21~16分 16~11分 11~0分
评分标准 文章切题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中心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
表达 分数 25~22分 22~18分 18~14分 14~10分 10~0分
评分标准 表达方式运用得当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运用得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理结构完整层次基本清楚语句较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有缺陷结构基本完整层次不清楚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运用不当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说 明:不足6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
评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
(2)两人所评同一篇作文得分,相差在5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评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5分的,交阅卷中心组评判后确定分数。
卷面书写(5分) 卷 面 书 写 评 分 标 准
5分 4~3分 2分 1~0分
①正确使用规范汉字;②字体端正、匀称:③标点、格式正确;④卷面整洁美观。 ①有错别字:②字迹清楚:③标点、格式有错误;④卷面整洁。 ①错别字较多:②字迹较清楚:③标点、格式错误较多;④卷面较整洁。 ①错别字多:②字迹潦草:③标点、格式错误多;④卷面脏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