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两种电荷【课堂学案】新旧衔接观察和思考1. 观察家里的电风扇扇叶,会发现电风扇扇叶上有很多灰尘,这是为什么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如果把灯关掉,还会看见小火花。请你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靠近小纸片,出现了如图所示情形,请你作出说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学新知1. 自然界只有________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3. 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4.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课堂学案】素养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2. 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4.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5. 能够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课堂任务1 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现象和两种电荷(1)实验:在干燥的天气里,将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或将梳过头的塑料梳子靠近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笔杆和塑料梳子都会________纸屑。【归纳】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吸引____________,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________”,或者说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2)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__和________。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下列现象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A. 牡丹花开时花香四溢 B. 地毯中夹有钢丝C. 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D. 电脑工作一段时间后屏幕上会吸附灰尘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及 现象 让两个带正电的小球靠近 让两个带负电的小球靠近 让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说明 两个小球都带正电荷,它们互相排斥 两个小球都带负电荷,它们互相排斥 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它们互相吸引结论 ________电荷互相排斥,________电荷互相吸引注意 相互排斥的两个物体一定带电,且必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的带电情况有两种:一个物体带电,一个物体不带电;两个物体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带负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 甲、乙两球均带负电C. 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D. 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3. 电荷量(1)________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用字母Q表示。(2)单位:________,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 C。4. 验电器 (如图所示)(1)结构:________、金属杆、________、金属罩、绝缘垫等。(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验证物体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3)工作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用方法:将被检验的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2023鄂州中考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的验电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金属箔所带的电荷量越多,金属箔的张角________,验电器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检验物体带哪种电荷。方法点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2.利用验电器;3.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课堂任务2 原子及其结构阅读教材P33-P34原子及其结构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________与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_在数量上相等,使原子整体不显示电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原因是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________(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课堂任务3 导体和绝缘体1.演示——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分别用橡胶棒和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甲、乙所示。【分析】(1)图甲所示实验中,用橡胶棒连接后,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说明橡胶棒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电荷的转移。(2)图乙所示实验中,用金属棒连接后,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表明验电器B也带了电,说明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________移动到了________,电荷在金属棒中可以定向________。【结论】电荷能在金属棒中定向移动,不能在橡胶棒中定向移动。2. 导体和绝缘体电荷能在金属中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________,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等。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叫做________, 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____________。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都是靠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来导电的B. 导体容易导电,所以是良好的电工材料;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不是良好的电工材料C. 通常情况下,石墨、大地、人体、铁、食盐水都是导体,橡胶、塑料、陶瓷都是绝缘体D. 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易错警示 导体与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导体与绝缘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参考答案【预学检验】【新旧衔接】1.因为扇叶与空气摩擦,使扇叶带上了电荷,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2.摩擦起电 3.塑料尺摩擦起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预学新知】1.两;正电荷;负电荷 2.排斥;吸引3.原子核;电子 4.导体;绝缘体【课堂学案】课堂任务11.(1)吸引;轻小物体;电;摩擦起电 (2)正电荷;负电荷例1 A 2.同种;异种例2 D 点拨:由图知,甲与丙靠近时相互排斥,已知丙带负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甲球一定带负电;甲与乙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乙球带正电;根据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可知,乙球不带电,所以综合分析可知,乙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 A、B、C错误。3.(1)电荷的多少 (2)库仑4.(1)金属球;金属箔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例3 互相排斥;越大;不能课堂任务2正;正;负(答案从左向右,从上到下)例4 正电荷;负电荷;弱;失去课堂任务31.(1)没有 (2)A;B;移动 2.导体;绝缘体;自由电子例5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