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科学题型专项复习(浙江专练)--解答题0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科学题型专项复习(浙江专练)--解答题02(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解答题(二)
建议时间:40min
1.图甲是智能加热恒温杯垫,其电路原理简图如图乙所示R1、R2均为电热丝,杯垫具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加热功率为40W,保温功率为10W。[c水=4.2×103J/(kg ℃)]
(1)S1、S2均闭合时,智能加热恒温杯垫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状态。
(2)该杯垫在加热状态下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用该加热杯垫将0.5kg水从25℃加热到75℃时,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质地坚硬,食用时常需削皮切断。如图是常用来切甘蔗的铡刀,可以看作是杠杆,O是支点,铡刀OA长36cm。
(1)铡刀在使用时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2)如图,甘蔗对铡刀施加的阻力为F2,F2的大小为300牛,阻力臂为15cm,当手在A点竖直向下作用时,动力臂为25cm,则此时F1至少为多少牛?
(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当手作用在A点的力F1'垂直OA向下时,请列式分析F1'与F1的大小关系。
3.现有一重力为2.4N的实心物体A系在轻质细线上,细线绕过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所示,物体A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1N,求:
(1)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
(2)物体A的密度。
(3)向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A缓缓上升,当物体A的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求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计绳重和摩擦)
4.84消毒液是一种广泛灭菌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制取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O+NaCl+H2O。
(1)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制得149克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Cl2的质量是 ?
5.小明想要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而实验室里只有一瓶存放很久的氢氧化钠固体,为避免氢氧化钠变质对实验产生干扰,小明先对这瓶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定性判断:小明将固体溶解在水中,滴加酚酞,出现红色。他认为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但小红提出反对。请帮小红写出反对的理由: 。
(2)定量计算:调整实验方案后,小明得知该氢氧化钠已经部分变质了,且只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成分。为了测出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取10克固体放入锥形瓶中,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读数为800克。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充分反应后,电子秤读数为797.8克。请计算出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除杂提纯:图乙是在铁、铜混合物中获得铜粉的操作流程图。小明为了得到较纯的NaOH溶液,模仿图乙设计了图丙的流程图,请将图丙中虚线框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温箱电路,R1、R2均为发热电阻,R2的阻值为40欧,Rt为热敏电阻,其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控制电路电压U1为6伏,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线圈电流达到30毫安时,衔铁会被吸下,与工作电路的触点接通。衔铁吸下后,当电流降到20毫安时,衔铁会在弹簧作用下被拉起,与工作电路的触点分离。
(1)通过触点的接通和分离,可实现恒温箱内高功率加热和低功率保温两种模式,当触点接通时,恒温箱内处于 模式。
(2)当触点分离时,恒温箱工作时的功率为100瓦。已知工作电路的电压U2=220伏,求R1的阻值。
(3)恒温箱内的温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滑动变阻器R0的阻值为100欧时,求恒温箱内的温度变化范围。
(4)现在需要降低恒温箱中的最高温度,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
A.增大R0
B.减小R0
C.增大U1
D.减小U1
7.智能制造融合到快递业,出现了智能快递车,如图甲。某次快递运送,该车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
(1)第7~15分钟,智能快递车移动的距离是多少米?
(2)该车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2米2,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5帕,空载质量为250千克。求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是多少千克?
(3)在7~15分钟内,该车动力做功的功率是150瓦。请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
8.我国某盐碱湖地区的农民,通过“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获得大量湖盐。通过夏天晒盐方法得到的NaCl会混有Na2CO3杂质,某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盐中杂质Na2CO3的含量(假设不含其它杂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样品50.0克,加入一定量的水中配成溶液后,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夏天晒盐是通过 (选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获得食盐晶体。
(2)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
(3)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9.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能让太阳能电池板自动朝向阳光的控制电路,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对比电路和转向电路两部分组成。R1、R3是分别检测左、右两侧光照强度的光敏电阻,其阻值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若一侧光照偏暗,则转向电路中电动机M会带动太阳能电池板和对比电路一起转向光亮一侧,直到左右两侧光照强度平衡。
该同学在某光照强度下调试控制电路时,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由最下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两电表示数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对比电路中,电源电压U恒定,L1、L2线圈电阻不计。
(1)根据台州的地理位置,正午时太阳能电池板的正面朝 (填“东”、“南”、“西”或“北”)。
(2)滑动变阻器R4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3)调试控制电路的过程中,对比电路右侧支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是多少?
(4)请你解释说明:当右侧光照偏暗时,控制电路转动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过程。
10.用如图方法可以估测一支蜡烛的密度。方法是:用手提着蜡烛的引线,使蜡烛稳定在水中,测出蜡烛在水中的长度L1与蜡烛全长L就可以计算出蜡烛的密度。问:
(1)此蜡烛的密度是多大?(用L1,L和ρ水表示)
(2)能否用此类方法测一实心圆柱体铜块的密度(假设也有引线),并说明方法或理由。2024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解答题(二)
建议时间:40min
1.图甲是智能加热恒温杯垫,其电路原理简图如图乙所示R1、R2均为电热丝,杯垫具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加热功率为40W,保温功率为10W。[c水=4.2×103J/(kg ℃)]
(1)S1、S2均闭合时,智能加热恒温杯垫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状态。
(2)该杯垫在加热状态下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用该加热杯垫将0.5kg水从25℃加热到75℃时,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只有R2工作,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R1、R2串联;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只有R2工作,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大,杯垫处于加热状态;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R1、R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总功率最小,杯垫处于保温状态;
(2)加热功率为40W,该杯垫在加热状态下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的电能:W=P加t=40W×10×60s=2.4×104J;
(3)将0.5kg水从25℃加热到75℃时,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1﹣t0)=4.2×103J/(kg ℃)×0.5kg×(75℃﹣25℃)=1.05×105J。
答:(1)加热;
(2)该杯垫在加热状态下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2.4×104J;
(3)水吸收的热量是1.05×105J。
2.甘蔗秆直立,粗壮多汁,质地坚硬,食用时常需削皮切断。如图是常用来切甘蔗的铡刀,可以看作是杠杆,O是支点,铡刀OA长36cm。
(1)铡刀在使用时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2)如图,甘蔗对铡刀施加的阻力为F2,F2的大小为300牛,阻力臂为15cm,当手在A点竖直向下作用时,动力臂为25cm,则此时F1至少为多少牛?
(3)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当手作用在A点的力F1'垂直OA向下时,请列式分析F1'与F1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由图分析,动力臂为O到F1距离,大于阻力臂O到F2的距离,属于省力杠杆;
(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300N×15cm=F1×25cm,解得FC=180N;
(3)当手作用在A点的力F1'垂直OA向下时,动力臂恰好为OA的长度,根据数学知识,OA大于图中的动力臂L1;而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根据F1×L1=F2×L2知,动力变小,F1'<F1。
答:(1)省力;(2)此时F1至少为180N;(3)F1'<F1。
3.现有一重力为2.4N的实心物体A系在轻质细线上,细线绕过滑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所示,物体A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1N,求:
(1)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
(2)物体A的密度。
(3)向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A缓缓上升,当物体A的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求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计绳重和摩擦)
【解答】解:(1)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浮=G﹣F=2.4N﹣2.1N=0.3N;
(2)物体A的体积为:
V=V排3×10﹣5m3;
物体A的质量为:
m0.24kg;
物体A的密度为:
ρ8×103kg/m3;
(3)当物体A的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浮力为原来的一半,即F浮′F浮0.3N=0.15N;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G﹣F浮′=2.4N﹣0.15N=2.25N。
答:(1)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3N;
(2)物体A的密度为8×103kg/m3;
(3)向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A缓缓上升,当物体A的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5N。
4.84消毒液是一种广泛灭菌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制取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O+NaCl+H2O。
(1)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制得149克次氯酸钠理论上需要Cl2的质量是 ?
【解答】解:(1)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
故答案为:H2O。
(2)设需要Cl2的质量是x。
Cl2+2NaOH=NaClO+NaCl+H2O
71 74.5
x 149g
x=142g
故答案为:142g。
5.小明想要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而实验室里只有一瓶存放很久的氢氧化钠固体,为避免氢氧化钠变质对实验产生干扰,小明先对这瓶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定性判断:小明将固体溶解在水中,滴加酚酞,出现红色。他认为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但小红提出反对。请帮小红写出反对的理由: 。
(2)定量计算:调整实验方案后,小明得知该氢氧化钠已经部分变质了,且只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成分。为了测出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取10克固体放入锥形瓶中,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读数为800克。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充分反应后,电子秤读数为797.8克。请计算出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除杂提纯:图乙是在铁、铜混合物中获得铜粉的操作流程图。小明为了得到较纯的NaOH溶液,模仿图乙设计了图丙的流程图,请将图丙中虚线框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答】解:(1)小明将固体溶解在水中,滴加酚酞,出现红色。他认为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但小红提出反对,是因为碳酸钠溶于水后滴加酚酞也会出现红色。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于水后滴加酚酞也会出现红色。
(2)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00g﹣797.8g=2.2g。
设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是m。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m 2.2g
m=5.3g
碳酸钠质量分数是100%=53%
答:固体中的碳酸钠质量分数为53%。
(3)流程图内容补充:

故答案为:。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温箱电路,R1、R2均为发热电阻,R2的阻值为40欧,Rt为热敏电阻,其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控制电路电压U1为6伏,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当线圈电流达到30毫安时,衔铁会被吸下,与工作电路的触点接通。衔铁吸下后,当电流降到20毫安时,衔铁会在弹簧作用下被拉起,与工作电路的触点分离。
(1)通过触点的接通和分离,可实现恒温箱内高功率加热和低功率保温两种模式,当触点接通时,恒温箱内处于 模式。
(2)当触点分离时,恒温箱工作时的功率为100瓦。已知工作电路的电压U2=220伏,求R1的阻值。
(3)恒温箱内的温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滑动变阻器R0的阻值为100欧时,求恒温箱内的温度变化范围。
(4)现在需要降低恒温箱中的最高温度,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
A.增大R0
B.减小R0
C.增大U1
D.减小U1
【解答】解:(1)触点接通时,电路为只有R2的简单电路,该电路的电阻阻值为R2;触点分离时,电路为R1、R2的串联电路,电阻为两电阻之和。
由P可知,当触点接通时,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因此恒温箱内处于高功率加热状态;
(2)触点分离时,电路为R1、R2的串联电路,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因此恒温箱内处于低功率保温模式,
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484Ω,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知,R1的阻值R1=R总﹣R2=484Ω﹣40Ω=444Ω;
(3)衔铁被电磁铁吸下时,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200Ω,
此时Rt的阻值Rt=R′总﹣R0=200Ω﹣100Ω=100Ω,
由图乙知,此时对应温度为50℃,
衔铁被弹簧拉起时,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300Ω,
此时Rt的阻值R′t=R″总﹣R0=300Ω﹣100Ω=200Ω,
由图乙知,此时对应温度为70℃,所以恒温箱的温度变化范围为50℃~70℃;
(4)若降低恒温箱中的最高温度,由图乙可知Rt的阻值会减小,由于衔铁被弹簧拉起时电路中的电流一定,由欧姆定律可知,增大R0或减小U1能使电路中的电流不变,从而实现降低恒温箱中的最高温度的目的,故选:AD。
故答案为:(1)高功率加热;(2)R1的阻值为444Ω;(3)恒温箱的温度变化范围为50℃~70℃;(4)AD。
7.智能制造融合到快递业,出现了智能快递车,如图甲。某次快递运送,该车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
(1)第7~15分钟,智能快递车移动的距离是多少米?
(2)该车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2米2,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5帕,空载质量为250千克。求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是多少千克?
(3)在7~15分钟内,该车动力做功的功率是150瓦。请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
【解答】解:(1)由图知第7~15分钟,智能快递车移动的速度为5m/s,距离是:
s=vt=5m/s×(15﹣7)×60s=2400m;
(2)该车对地面的最大压力为:F压=pS=2×105Pa×0.02m2=4000N,
空载时的重力:G=mg=250kg×10N/kg=2500N,
最大载重G载=F压﹣G=4000N﹣2500N=1500N,
该车的最大载重量为:
m150kg;
(3)在7~15分钟内,该车动力做功的功率是150瓦,
根据PFv得动力为:
F30N,
这段时间内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下图所示:

答:(1)第7~15分钟,智能快递车移动的距离是2400米:
(2)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是150kg;
(3)见解答图。
8.我国某盐碱湖地区的农民,通过“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获得大量湖盐。通过夏天晒盐方法得到的NaCl会混有Na2CO3杂质,某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盐中杂质Na2CO3的含量(假设不含其它杂质),进行如下实验:称取样品50.0克,加入一定量的水中配成溶液后,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夏天晒盐是通过 (选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获得食盐晶体。
(2)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
(3)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答】解:(1)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夏天晒盐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来获得食盐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2)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没有反应的Na2CO3、原物质中的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Na2CO3、NaCl。
(3)设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m。
106:100=m:5g
m=5.3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3g/50g×100%=10.6%
答: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
9.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能让太阳能电池板自动朝向阳光的控制电路,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对比电路和转向电路两部分组成。R1、R3是分别检测左、右两侧光照强度的光敏电阻,其阻值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若一侧光照偏暗,则转向电路中电动机M会带动太阳能电池板和对比电路一起转向光亮一侧,直到左右两侧光照强度平衡。
该同学在某光照强度下调试控制电路时,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由最下端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两电表示数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对比电路中,电源电压U恒定,L1、L2线圈电阻不计。
(1)根据台州的地理位置,正午时太阳能电池板的正面朝 (填“东”、“南”、“西”或“北”)。
(2)滑动变阻器R4的最大阻值是多少?
(3)调试控制电路的过程中,对比电路右侧支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是多少?
(4)请你解释说明:当右侧光照偏暗时,控制电路转动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过程。
【解答】解:(1)台州在北半球,正午时太阳能电池板的正面朝南;
(2)由图乙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最小=0.2A,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U4大=8V,
由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440Ω;
(3)当滑片在最下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源电压:U=I最小R3+U4大=0.2A×R3+8V﹣﹣﹣﹣①
由图乙可知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
同理可得电源电压:U=I3R3+U4=0.5A×R3+2V﹣﹣﹣﹣﹣﹣﹣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R3=20Ω,U=12V;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最小=UI最小=12V×0.2A=2.4W;
(4)当右侧光照偏弱时,R3大于R1,通过线圈L2的电流较小,左侧电磁铁的磁性较强,衔铁被左侧的电磁铁吸过去,动触头接通左转电源,转向电动机M会带动太阳能电池板转向阳光,直到左右两侧光照强度平衡,衔铁和动触头居中,电动机M不动。
答:(1)南;
(2)滑动变阻器R4的最大阻值是40Ω;
(3)调试控制电路的过程中,对比电路右侧支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是2.4W;
(4)当右侧光照偏弱时,R3大于R1,通过线圈L2的电流较小,左侧电磁铁的磁性较强,衔铁被左侧的电磁铁吸过去,动触头接通左转电源,转向电动机M会带动太阳能电池板转向阳光,直到左右两侧光照强度平衡,衔铁和动触头居中,电动机M不动。
10.用如图方法可以估测一支蜡烛的密度。方法是:用手提着蜡烛的引线,使蜡烛稳定在水中,测出蜡烛在水中的长度L1与蜡烛全长L就可以计算出蜡烛的密度。问:
(1)此蜡烛的密度是多大?(用L1,L和ρ水表示)
(2)能否用此类方法测一实心圆柱体铜块的密度(假设也有引线),并说明方法或理由。
【解答】解:
(1)设蜡烛横截面积为S,蜡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如图:
则由题意知,蜡烛稳定在水中受重力、浮力和拉力作用。
以蜡烛的引线点为支点,设重力的力臂为Lcosθ,则浮力的力臂为(LL1)cosθ,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浮 (LL1)cosθ=G Lcosθ,
即:ρ水gSL1 (LL1)cosθ=ρ蜡gSL Lcosθ,
所以:ρ水L1 (LL1)=ρ蜡 L L,
解得:ρ蜡=(2)ρ水;
(2)实心圆柱体铜块的密度要大于水的密度,把铜块放入水中时,铜块会下沉,浮力要小于重力,所以无法测量铜块的密度。
故答案为:(1)蜡烛的密度为ρ蜡=(2)ρ水;(2)不能;把铜块放入水中时,铜块会下沉,浮力要小于重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