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实验探究题(一)建议时间:40min1.如图所示,汽车设计与生产时,都会进行复杂性较高的汽车安全碰撞试验项目。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动能越大,破坏力越大。汽车的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进行了模拟碰撞研究,实验现象如甲、乙、丙图所示。(1)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知: 。(2)某资料显示:抛出的篮球的动能约30J,飞行的步枪子弹的动能约5000J。小明得出质量与速度这两种因素中,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请对此做出评价: 。(3)车的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更长,危险性更大。列举与此相关的交通规则: 。2.某科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1)如图一,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继续滴加稀HCl可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消失,若以此现象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2)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反映了离子浓度的大小。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Cl过程的电导率测定结果如图二,图中O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3)为了进一步寻找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同学们对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其中A为温度最高值,B点为电导率最低值(如图二)。请结合图中实验情况,对A、B所对应的时间没有完全重合做出合理的解释: 。3.草莓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就会出现萎蔫、干瘪等影响品质的现象,且不耐贮存,草莓的重量损失程度是评价草莓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查阅资料表明:草莓表面有类似于叶片气孔的结构,在草莓采摘后贮存过程中,草莓细胞依然保持活性。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贮存草莓的最佳温度,结果如图1和图2。注:4℃模拟冰箱冷藏温度,15℃模拟冬季窗边温度,25℃模拟冬季室内温度(1)根据图1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2)进一步研究图2发现,草莓在25℃条件下重量损失程度远大于其他组,请结合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 。(3)为减少草莓重量损失,你对在家庭日常条件下贮存草莓的建议是: 。4.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1)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甲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填“m1”“m2”“m3”或“m4”),有机物积累得最多。(2)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5.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 (填化学式)。(2)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 。(3)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②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6.在做电学实验时,小天发现一个定值电阻R的标签已模糊,为了知道它的阻值,小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测量其电阻的大小。(1)小天先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该实验的原理是 (写公式);(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测出几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数据,求得定值电阻的阻值是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 1.0 0.102 1.5 0.143 2.5 0.24(3)小天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也完成了电阻Rx阻值的测量(R0为滑动变阻器且已知它的最大阻值为R0)。请完成下列步骤:①闭合开关S,把滑片移到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②把滑片移到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③电阻Rx= (用I1、I2和R0表示)。7.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装置中放入等质量的碱石灰,A组放入若干健康、生命力旺盛的昆虫,实验前标记红色水滴位置。将A、B两组装置放在同一适宜的环境中,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现象。(装置内空气足以供给昆虫呼吸)(1)设置B组实验的目的是 。(2)10分钟后,观察到A组中红色水滴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原因是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A.适当增加昆虫数量B.换用更细的玻璃管C.将碱石灰向铁丝网靠近8.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选用CO和氧化铁样品(含少量杂质)进行反应。(1)实验开始时应 (填序号)。A.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B.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2)装置B的作用除吸收CO2外,还起到的作用是 。(3)小金取氧化铁样品20g,若经过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装置A处大玻璃管的质量减少了4.8g,则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9.硫酸钾和氯化铵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如图是某工厂利用碳酸钙将废硫酸回收利用,并制备硫酸钾和氯化铵的工业流程,各步反应均反应完全。请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Ⅰ的名称是 。(2)此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洗涤最后所得的硫酸钾晶体时,一般用饱和的硫酸钾溶液而不用水,原因是 。(4)小金查阅某些物质溶解度大小如表,已知硫酸钾是由于溶解度较小而析出晶体。小金猜想氯化铵溶液中有硫酸钾,请设计实验检验他的猜想: 。物质 KCl K2SO4 NH4Cl溶解度/g(20℃) 34.2 11.1 37.210.小金发现一个定值电阻R的标签已模糊,故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测量其电阻大小。(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2)正确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但无变化,而电流表无示数,则此时电路的故障是 。(3)小金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也完成了电阻R阻值的测量(R0为滑动变阻器且已知它的最大阻值为R0)。请完成下列步骤:①闭合开关S,把滑片移到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②把滑片移到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③电阻R= (用I1、I2和R0表示)。11.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金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OO',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蜡烛A,多做几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1)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小金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接下去的操作是 。12.如图所示是小金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流下的液体B与放置在塑料罐内的物质A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要实现上述设计要求,A、B两种物质的组合可能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B.铜和稀盐酸C.碳酸钠和稀盐酸(2)上述过程中,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3)大量气体喷出时,船受到的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4)要使船运动的更快,可以通过 加快气体产生的速度来实现。 (写出一种方法)13.某兴趣小组参观植物工厂时,发现给不同植物补光时会用不同的色光,却很少用绿光,该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光的颜色是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猜想假设】光的颜色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设计实验】步骤一:称取200克生长旺盛不带土的佛甲草,放入透明的塑料袋内,通入一定体积人体出的气体,袋内放置了一个氧气浓度传感器并密封如图甲。置于室温为 22℃的暗室中。步骤二:先用200W的LED蓝光灯保持45厘米的距离照射5小时,每隔1小时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并记录;步骤三:接着换用200W的LED红光灯和绿光灯依次照射塑料袋,重复上述实验。将测得数据制作成图乙曲线。【得出结论】(1)本实验可以根据 (选填“氧气体积分数”或“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快慢”)判断光合作用的的强弱。选不带土佛甲草为避免土壤中微生物的 对实验造成影响。(2)于是小组同学根据图乙得出结论:除 CO2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时,三种色光对佛甲草光合作用强弱影响大小关系是 。【交流评价】(3)小组同学有困惑:教材中学到,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随着 CO2 浓度降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弱。但本实验中 CO2 浓度在不断下降;对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强弱却无影响,老师提示科技小组查阅资料:①查得光合作用强弱与 CO2 浓度关系(如图丙);②CO2 在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约为4%,在空气中约0.03%;请结合丙图解释本实验中 CO2 浓度对佛甲草光合作用的强弱无影响的原因可能是 。14.兴趣小组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猜想3.可能是氨气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评价与改进】小胡认为小金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 (填序号)。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15.小金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小金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金同学测量了六组且记下对应的电压表(0.5V、1.0V、……、3.0V)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3)根据图丙分析,为完成上述整个实验,最合理的滑动变阻器应选 。A.“0.5A 10Ω”B.“1A 20Ω”C.“1A 60Ω”D.“0.2A 200Ω”2024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实验探究题(一)建议时间:40min1.如图所示,汽车设计与生产时,都会进行复杂性较高的汽车安全碰撞试验项目。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动能越大,破坏力越大。汽车的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进行了模拟碰撞研究,实验现象如甲、乙、丙图所示。(1)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知: 。(2)某资料显示:抛出的篮球的动能约30J,飞行的步枪子弹的动能约5000J。小明得出质量与速度这两种因素中,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请对此做出评价: 。(3)车的动能越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更长,危险性更大。列举与此相关的交通规则: 。【解答】解:(1)由图甲、乙可知,小球在相同高度滚下,即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小球质量不同,木块被质量大的小球撞击后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远,说明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由甲、丙可知,小球在不同高度滚下,即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小球质量相同,木块被速度大的小球撞击后在水平面移动的距离远,说明在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有上述结论可知,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2)抛出去的篮球动能约为30J,飞行的步枪子弹动能约为5000J,子弹的质量比篮球的质量小,子弹速度比篮球的速度大,但是子弹的动能比篮球的动能大很多,这说明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3)由于在质量一定时,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更长,危险性更大,故针对此现象交通规则最定要保持车距,限制最高速度。故答案为:(1)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2)由于子弹质量比篮球的质量小,速度比篮球速度大,但是子弹的动能比篮球的动能大,说明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3)保持车距、限制最高车速。2.某科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1)如图一,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继续滴加稀HCl可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消失,若以此现象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2)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反映了离子浓度的大小。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Cl过程的电导率测定结果如图二,图中O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3)为了进一步寻找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同学们对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其中A为温度最高值,B点为电导率最低值(如图二)。请结合图中实验情况,对A、B所对应的时间没有完全重合做出合理的解释: 。【解答】解:(1)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继续滴加稀HCl可观察到红褐色沉淀消失,说明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若以此现象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把氯化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铁沉淀中,观察沉淀是否溶解;(2)OB段曲线下降原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降低,曲线下降;(3)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因此A为温度最高值;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降低,曲线下降;由于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电导率增大;相同条件下,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大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因此A点后继续加入酸,虽然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但是溶液的温度降低,因此电导率继续下降,直至B点,B点之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速度快,大于温度降低造成的影响,导电率持续增大,因此对A、B所对应的时间没有完全重合。故答案为:(1)把氯化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铁沉淀中,观察沉淀是否溶解;(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电导率降低,曲线下降;(3)相同条件下,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大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因此A点后继续加入酸,虽然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但是溶液的温度降低,因此电导率继续下降,直至B点;B点之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速度快,大于温度降低造成的影响,导电率持续增大。3.草莓在自然条件下很快就会出现萎蔫、干瘪等影响品质的现象,且不耐贮存,草莓的重量损失程度是评价草莓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查阅资料表明:草莓表面有类似于叶片气孔的结构,在草莓采摘后贮存过程中,草莓细胞依然保持活性。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贮存草莓的最佳温度,结果如图1和图2。注:4℃模拟冰箱冷藏温度,15℃模拟冬季窗边温度,25℃模拟冬季室内温度(1)根据图1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2)进一步研究图2发现,草莓在25℃条件下重量损失程度远大于其他组,请结合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 。(3)为减少草莓重量损失,你对在家庭日常条件下贮存草莓的建议是: 。【解答】解:(1)根据图1的柱状图分析可知草莓在4°C时,二氧化碳释放速率最低,该温度下失重率最低,因此在此温度条件下贮存,更有利于保持其品质,因此冰箱冷藏温度更有利于保持草莓品质。(2)因为草莓采摘后贮存过程中,草莓细胞依然保持活性,所以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不断分解有机物,所以草莓的营养物质会损失,品质会下降。25℃模拟冬季室内温度,草莓在25℃条件下重量损失程度远大于其他组,因为草莓贮存温度偏高,草莓内的呼吸作用强度大导致有机物被分解,使重量减轻,往往会使果实出现过熟衰老现象。(3)结合前三问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家庭中贮存草莓的最佳方式是将草莓包裹保鲜膜置于冰箱内冷藏。故答案为:(1)冰箱冷藏温度更有利于保持草莓品质(2)草莓贮存温度偏高,草莓内的呼吸作用强度大导致有机物被分解,使重量减轻,往往会使果实出现过熟衰老现象(3)将草莓置于冰箱内冷藏4.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作答:(1)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甲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填“m1”“m2”“m3”或“m4”),有机物积累得最多。(2)生物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解答】解:(1)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的最多。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分析图甲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有机物积累的最多。(2)①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装置内的植物只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在外界气压作用下,向左移动。②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向下运输有机物。若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则根吸收的水不能运往A,所以AB的变量是水,所以一段时间后,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A不变蓝,B变蓝(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答案为:(1)m2(2)①左②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5.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 (填化学式)。(2)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 。(3)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②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解答】解:(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2)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3)①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则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②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则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不相等。③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最终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镁,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多,则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故答案为:(1)H2;(2)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3)①③。6.在做电学实验时,小天发现一个定值电阻R的标签已模糊,为了知道它的阻值,小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测量其电阻的大小。(1)小天先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该实验的原理是 (写公式);(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测出几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数据,求得定值电阻的阻值是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 1.0 0.102 1.5 0.143 2.5 0.24(3)小天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也完成了电阻Rx阻值的测量(R0为滑动变阻器且已知它的最大阻值为R0)。请完成下列步骤:①闭合开关S,把滑片移到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②把滑片移到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③电阻Rx= (用I1、I2和R0表示)。【解答】解:(1)在测定值电阻的实验中,用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R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故该实验的原理是R;(2)由R可知,三次电阻阻值为:R110Ω;R210.7Ω;R310.4Ω;R10.4Ω;(4)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把滑片移到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②把滑片移到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③在步骤①中为Rx的简单电路,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U=I1Rx,在步骤②中,Rx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串联,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U=I2(Rx+R0),因电源电压不变,故:U=I2(Rx+R0)=I1Rx,解得Rx的表达式为:Rx。故答案为:(1)R;(2)10.4;(3)。7.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装置中放入等质量的碱石灰,A组放入若干健康、生命力旺盛的昆虫,实验前标记红色水滴位置。将A、B两组装置放在同一适宜的环境中,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现象。(装置内空气足以供给昆虫呼吸)(1)设置B组实验的目的是 。(2)10分钟后,观察到A组中红色水滴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原因是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A.适当增加昆虫数量B.换用更细的玻璃管C.将碱石灰向铁丝网靠近【解答】解:(1)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设置B组实验的目的是做对照。(2)10分钟后,观察到试管A中红色水滴向左移动,这是因为试管内的昆虫呼吸消耗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红色水滴压向左边;(3)A.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昆虫的数量越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效果越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A符合题意;B.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后,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时,红色水滴的移动会更加明显,故B符合题意;C.将碱石灰向铁丝网靠近对实验现象无明显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故答案为:(1)做对照;(2)左;试管内的昆虫呼吸消耗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红色水滴压向左边;(3)AB。8.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选用CO和氧化铁样品(含少量杂质)进行反应。(1)实验开始时应 (填序号)。A.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B.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2)装置B的作用除吸收CO2外,还起到的作用是 。(3)小金取氧化铁样品20g,若经过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装置A处大玻璃管的质量减少了4.8g,则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解答】解:(1)为了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反应开始前应先通CO,再加热,故选B;(2)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因此装置B的作用除吸收CO2外,还起到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气体的作用;(3)由题意分析,玻璃管中减少的4.8g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则氧化铁的质量为4.8g100%=16g;则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故答案为:(1)B;(2)收集一氧化碳气体;(3)80%。9.硫酸钾和氯化铵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如图是某工厂利用碳酸钙将废硫酸回收利用,并制备硫酸钾和氯化铵的工业流程,各步反应均反应完全。请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Ⅰ的名称是 。(2)此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洗涤最后所得的硫酸钾晶体时,一般用饱和的硫酸钾溶液而不用水,原因是 。(4)小金查阅某些物质溶解度大小如表,已知硫酸钾是由于溶解度较小而析出晶体。小金猜想氯化铵溶液中有硫酸钾,请设计实验检验他的猜想: 。物质 KCl K2SO4 NH4Cl溶解度/g(20℃) 34.2 11.1 37.2【解答】解:(1)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2)此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碳酸钙。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碳酸钙。(3)洗涤最后所得的硫酸钾晶体时,一般用饱和的硫酸钾溶液而不用水,原因是防止硫酸钾溶于水。故答案为:防止硫酸钾溶于水。(4)实验方案: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钾。故答案为: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钾。10.小金发现一个定值电阻R的标签已模糊,故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器材测量其电阻大小。(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2)正确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但无变化,而电流表无示数,则此时电路的故障是 。(3)小金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也完成了电阻R阻值的测量(R0为滑动变阻器且已知它的最大阻值为R0)。请完成下列步骤:①闭合开关S,把滑片移到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②把滑片移到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③电阻R= (用I1、I2和R0表示)。【解答】解:(1)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即电阻变大,故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并将电源和开关连接,如下所示:(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即定值电阻R断路;(3)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把滑片移到最左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②把滑片移到最右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在步骤①中为R的简单电路,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U=I1R,在步骤②中,R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串联,由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U=I2(R+R0),因电源电压不变,故:U=I2(R+R0)=I1R,解得R的表达式为:R。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定值电阻R断路;(3)。11.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金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OO',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蜡烛A,多做几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1)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小金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接下去的操作是 。【解答】解:(1)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3)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可以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若像与物体重合,则表明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答案为:(1)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2)不变;(3)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并观察物体和对应的像的位置是否重合。12.如图所示是小金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流下的液体B与放置在塑料罐内的物质A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要实现上述设计要求,A、B两种物质的组合可能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B.铜和稀盐酸C.碳酸钠和稀盐酸(2)上述过程中,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3)大量气体喷出时,船受到的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4)要使船运动的更快,可以通过 加快气体产生的速度来实现。 (写出一种方法)【解答】解:(1)由题意知,流下的液体B与放置在塑料罐内的物质A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没有气体生成,故A错误;B、铜和稀盐酸不能反应,故B错误;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故选:C;(2)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对空气有一个向后的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气对船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船前进,即船前进的力是因为受到空气对它的推力,施力物体是空气;(3)船处于漂浮状态,船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因为在塑料罐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向外喷出,船的总重变小,所以船受的浮力也会变小;(4)增大盐酸的浓度可以加快气体产生的速度,从而使船运动的更快。故答案为:(1)C;(2)空气;(3)变小;(4)增大盐酸的浓度。13.某兴趣小组参观植物工厂时,发现给不同植物补光时会用不同的色光,却很少用绿光,该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光的颜色是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猜想假设】光的颜色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设计实验】步骤一:称取200克生长旺盛不带土的佛甲草,放入透明的塑料袋内,通入一定体积人体出的气体,袋内放置了一个氧气浓度传感器并密封如图甲。置于室温为 22℃的暗室中。步骤二:先用200W的LED蓝光灯保持45厘米的距离照射5小时,每隔1小时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并记录;步骤三:接着换用200W的LED红光灯和绿光灯依次照射塑料袋,重复上述实验。将测得数据制作成图乙曲线。【得出结论】(1)本实验可以根据 (选填“氧气体积分数”或“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快慢”)判断光合作用的的强弱。选不带土佛甲草为避免土壤中微生物的 对实验造成影响。(2)于是小组同学根据图乙得出结论:除 CO2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时,三种色光对佛甲草光合作用强弱影响大小关系是 。【交流评价】(3)小组同学有困惑:教材中学到,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随着 CO2 浓度降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弱。但本实验中 CO2 浓度在不断下降;对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强弱却无影响,老师提示科技小组查阅资料:①查得光合作用强弱与 CO2 浓度关系(如图丙);②CO2 在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约为4%,在空气中约0.03%;请结合丙图解释本实验中 CO2 浓度对佛甲草光合作用的强弱无影响的原因可能是 。【解答】解:(1)光合作用越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就越快;故可根据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快慢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图甲装置中若选用带土佛甲草,则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会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数据。(2)根据图乙曲线可知,蓝光、红光照射时,装置内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相同,绿光照射时,装置内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小于蓝光和红光。(3)从图乙可知,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a时,光合作用强度无变化,故在本实验中,装置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浓度之前,对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强弱无影响。故答案为:(1)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快慢;代谢;(2)蓝光=红光>绿光;(3)当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二氧化碳饱和点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14.兴趣小组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猜想3.可能是氨气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评价与改进】小胡认为小金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 (填序号)。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解答】解:【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评价与改进】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二氧化硫和水反应会生成亚硫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无明显现象【拓展应用】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评价有改进】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拓展应用】C。15.小金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小金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金同学测量了六组且记下对应的电压表(0.5V、1.0V、……、3.0V)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3)根据图丙分析,为完成上述整个实验,最合理的滑动变阻器应选 。A.“0.5A 10Ω”B.“1A 20Ω”C.“1A 60Ω”D.“0.2A 200Ω”【解答】解:(1)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则电压表选择小量程;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电压表选用0~3V量程,分度值为0.1V,由图乙知,灯泡两端电压等于1.2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泡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故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由图丙所示的I﹣U图象,灯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的电流为0.4A,所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P=UI=2.5V×0.4A=1W;(3)电源由三节干电池,所以电源电压4.5V;小金同学测量的六组实验中,灯泡两端电压最小0.5V,由分压原理知,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图象知,此时电路中电流约为0.1A,则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40Ω,由图象知,灯泡电压为3V时的电流大于0.4A,所以应选择“1A 60Ω”的变阻器,故选:C。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2.5V;1;(3)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探究题(一)(原卷版).docx 实验探究题(一)(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