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39 《出师表》 (最新模拟)(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39 《出师表》 (最新模拟)(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专题39:《出师表》(原卷版)
最新模拟
一、(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节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以上两篇均选自《诸葛亮集 文集》)
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亲贤臣,远小人 非宁静无以致远 忘路之远近
B.先帝不以臣卑鄙 非淡泊无以明志 全力以赴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悲守穷庐 结庐在人境
D.遂许先帝以驱驰 年与时驰 心驰神往
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理解:这句话中的“大事”指兴复汉室,这是先帝毕生的心愿。实现先帝的遗愿是诸葛亮此次出师北伐的重要原因。
【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傲慢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淫慢险躁的态度虽不影响学业,但有害于品格的培养,以此来强调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24.根据两篇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补全后面语段中横线上的内容。
【材料一】
(光)欲以身徇①社稷,躬亲庶务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③,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④,不复自觉⑤,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取材自《宋史 司马光传》)
【材料二】
众人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⑥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⑦’。”
(取材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⑧》)
注:①[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②[庶务]各种政务。③[贏(léi)]瘦弱,疲困。④[病革(jí)]病势危急。⑤[不复自觉]指人失去自我意识陷入昏迷之中。⑥[嗤(chī)]讥笑。⑦[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⑧[《训俭示康》]司马光教导其子司马康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中华民族的古代先贤十分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讲求修身、齐家,例如:《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淡泊”“宁静”,像君子那样“______”,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训俭示康》中,司马光也告诫儿子要“______”,像孔子那样“与其不逊也宁固”,不盲目从众贪图奢靡享乐。他们更追求治国、平天下,例如:诸葛亮上表后主,竭诚进谏,力主讨贼兴复,彰显满腔______之情;司马光献身社稷,______,展现一片尽责敬业之心。古代先贤的这种精神追求,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202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问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而归 女有归
B. 悉以咨之 悉如外人
C. 身相齐国 出郭相扶将
D. 夫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4.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己而之细柳军
C. 试用于昔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 其后夫自损抑 其如土石何
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16. 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1)诸葛亮的标准:______
(2)晏子的标准:______
三、(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
九龄风度
(唐)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①。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帝意不悦。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范中②。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庭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③。”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有删改)
【注释】①具瞻:为众人所仰望。②曲宴:私宴,多指宫中之宴。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4.【甲】诗作者陈子昂是_______代诗人。【乙】文作者是_______(姓名),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赞美他德才兼备,因而随室不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若任人不当_______
(2)请根据前文推断加点词的解释:祸及宗社_______
7.以下对【丙】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皇询问张九龄的意见是因为拿不定主意。
B.曲宴上李林甫的表现证明他没有治国才能。
C.张九龄当面否定李林甫体现了他的刚直坦率。
D.曲宴上张九龄借“盆池之鱼”发挥,说话委婉。
8.以下对三篇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是怀才不遇之人。
B.【乙】【丙】两文都展现了人臣忠直的形象。
C.【甲】诗【丙】文都传递出人物悲愤的心情。
D.三篇诗文的作者或主人公都没有遇到明君。
9.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_______,但运用的方式各自不同:【甲】诗借燕昭王的典故怀______伤______:【乙】文以恳切的言辞提出对后主的建议,指出这样做才能达成______的大业;【丙】文中张九龄面对明皇的做法先是______ ,再是_______,毫不妥协。
四、(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C.悉以咨之 咨:询问
D.性行淑均 均:平均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复问其妾曰/其真不知马也
B.皆以美于徐公/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无从致书以观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先天下之忧而忧
1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A.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B.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西汉因此得以兴盛繁荣。
C.亲近贤臣,远避小孩,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D.亲近贤臣,远避小孩,西汉因此得以兴盛繁荣。
1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的劝谏方式不同。甲文以自身经历设喻进行劝谏;乙文直接向后主刘禅陈述当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再提出建议。
B.两文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甲文中邹忌面对众人的夸奖,能够正确面对;乙文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两文内容都在规劝君王。甲文规劝君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乙文除广开言路外,建议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D.两文表达方式多样,具有韵味。甲文通过记叙、抒情,点明了文章中心,乙文以记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治国之道。
五、(2023·重庆·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关于字词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的“悉”和《桃花源记》“并怡然自乐”的“并”是近义词。
B.“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和成语“卑鄙无耻”中的“卑鄙”意思不相同。
C.“还于旧都”中的“还”和《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的“去”是反义词。
D.“若无兴德之言”中的“之”和《富贵不能淫》中“往送之门”的“之”意思相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回顾了三顾茅庐、临终托孤等往事,表明了作者“兴复汉室”的决心。语言不借助华丽辞藻,率直质朴。
B.选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所以选文的中心只是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感激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充分信任。
C.阅读古文时,应注意节奏停顿,“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样的停顿可以是朗读更流畅更有感情。
D.选文中有些短语后来凝固成成语,沿用至今,如危急存亡、不毛之地、不知所云、鞠躬尽瘁等。
(4)选文第①段和链接材料都是直接进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他们进言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景公君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①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②,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有去礼,则是禽兽也。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③不遄④死?’礼不可无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蹴:不安。②长:音 zhǎng,长辈。③胡:何,怎么。④遄:音 chuán,疾,快。
六、(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低下粗俗、低级恶劣
B.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C.察纳雅言 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D.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万钟于我何加焉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可以一战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足肤皲裂而不知
D.若无兴德之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诸葛亮准备北上伐魏,临行前上表劝诫后主刘禅的一篇文章。
B.选文作者历述身世,回顾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往事,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C.选文中多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自己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D.作者的忠心与忧国忧民的责任感紧密相连,体现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坚守自我价值的精神。专题39:《出师表》(解析版)
最新模拟
一、(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节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以上两篇均选自《诸葛亮集 文集》)
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亲贤臣,远小人 非宁静无以致远 忘路之远近
B.先帝不以臣卑鄙 非淡泊无以明志 全力以赴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悲守穷庐 结庐在人境
D.遂许先帝以驱驰 年与时驰 心驰神往
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理解:这句话中的“大事”指兴复汉室,这是先帝毕生的心愿。实现先帝的遗愿是诸葛亮此次出师北伐的重要原因。
【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傲慢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淫慢险躁的态度虽不影响学业,但有害于品格的培养,以此来强调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24.根据两篇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补全后面语段中横线上的内容。
【材料一】
(光)欲以身徇①社稷,躬亲庶务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③,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④,不复自觉⑤,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取材自《宋史 司马光传》)
【材料二】
众人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⑥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⑦’。”
(取材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⑧》)
注:①[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②[庶务]各种政务。③[贏(léi)]瘦弱,疲困。④[病革(jí)]病势危急。⑤[不复自觉]指人失去自我意识陷入昏迷之中。⑥[嗤(chī)]讥笑。⑦[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⑧[《训俭示康》]司马光教导其子司马康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中华民族的古代先贤十分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讲求修身、齐家,例如:《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淡泊”“宁静”,像君子那样“______”,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训俭示康》中,司马光也告诫儿子要“______”,像孔子那样“与其不逊也宁固”,不盲目从众贪图奢靡享乐。他们更追求治国、平天下,例如:诸葛亮上表后主,竭诚进谏,力主讨贼兴复,彰显满腔______之情;司马光献身社稷,______,展现一片尽责敬业之心。古代先贤的这种精神追求,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答案】
22.C 23.甲 24. 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素(或“以俭素为美”) 忠君爱国 昼夜操劳,昏迷仍语国事
【解析】
22.考查一词多义。
A.形容词做动词,疏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形容词,空间上距离大;
B.连词,因为/介词,用来/连词,来;
C.都是名词,简陋的房屋;
D.动词,奔走效劳/动词,疾行,指飞速逝去/动词,(心神)向往;
故选C。
23.考查对句子的翻译与理解。
乙,有误。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这句话翻译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这句话是说,如果在精神上不严格要求自己,放纵自己,那么就不能时刻保持旺盛的姿态。就如一把刀,如果不经常磨砺就会生锈。而一个人的性格如果过于浮躁,那么就不能深入,就看不到一件事情的本质之处,自然地也就磨砺不了性情,就会变得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所以,淫慢险躁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学业,还有害于品格的培养。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故选甲。
24.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阅读文言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注意题干中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题干中运用双引号,说明答案是从原文中提炼的关键词。
第一个空:根据《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提炼答案,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淡泊”“宁静”,像君子那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二个空:材料二《训俭示康》中“众人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表明作者的观点,由此可以提炼答案,《训俭示康》中,司马光也告诫儿子要“俭素”,像孔子那样“与其不逊也宁固”。
第三个空:根据《出师表》第③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第④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这几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彰显诸葛亮满腔忠君爱国的情怀。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第四个空:根据材料一“(光)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病革,不复自觉⑤,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分析,司马光献身社稷,不舍昼夜操劳,即使病危昏迷梦中仍语国事,展现了一片尽责敬业之心。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分析】参考译文:
材料一:司马光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所有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他的门客见他身体衰弱,就举出诸葛亮吃得少事务繁多为例,要他引以为戒,他说:“能活多久,都是命中注定的。”处理政务更加尽力。病危将死之时,他已不再有知觉,然而他对别人仍然恳切教导,好像是在梦中说话,但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国家的大事。
(取材自《宋史 司马光传》)
材料二: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
(取材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⑧》)
二、(202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问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而归 女有归
B. 悉以咨之 悉如外人
C. 身相齐国 出郭相扶将
D. 夫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4.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己而之细柳军
C. 试用于昔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 其后夫自损抑 其如土石何
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16. 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1)诸葛亮的标准:______
(2)晏子的标准:______
【答案】
B
C
15. (1)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2)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16. (1)品行忠贞纯正(诚实善良、贤明公正);忠诚报国(能干、久经锻炼与考验)。 (2)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回家/女子出嫁;
B.均译为:都;
C.做宰相/互相;
D.原因/所以;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以为:动词,认为/动词,把……作为;
B.之:助词,的/动词,到;
C.于:介词,在;
D.其:代词,她的/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行阵,行伍、部队。得所,有合适的安排。
(2)子,你。足,满足。是以,因此。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结合“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可知,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为:品行忠贞纯正、诚实善良、贤明公正;结合“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知,其标准还有忠诚报国。
乙文,结合“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其后夫自损抑”可知,晏子选用人才的标准为:做人谦恭,不张扬,知错能改。
【分析】参考译文:
【甲】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乙】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眼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表现,(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三、(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
九龄风度
(唐)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①。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帝意不悦。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范中②。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庭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③。”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有删改)
【注释】①具瞻:为众人所仰望。②曲宴:私宴,多指宫中之宴。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4.【甲】诗作者陈子昂是_______代诗人。【乙】文作者是_______(姓名),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赞美他德才兼备,因而随室不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若任人不当_______
(2)请根据前文推断加点词的解释:祸及宗社_______
7.以下对【丙】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皇询问张九龄的意见是因为拿不定主意。
B.曲宴上李林甫的表现证明他没有治国才能。
C.张九龄当面否定李林甫体现了他的刚直坦率。
D.曲宴上张九龄借“盆池之鱼”发挥,说话委婉。
8.以下对三篇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是怀才不遇之人。
B.【乙】【丙】两文都展现了人臣忠直的形象。
C.【甲】诗【丙】文都传递出人物悲愤的心情。
D.三篇诗文的作者或主人公都没有遇到明君。
9.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_______,但运用的方式各自不同:【甲】诗借燕昭王的典故怀______伤______:【乙】文以恳切的言辞提出对后主的建议,指出这样做才能达成______的大业;【丙】文中张九龄面对明皇的做法先是______ ,再是_______,毫不妥协。
【答案】
唐 诸葛亮 南阳诸葛庐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留给/辅佐陛下
委任/任用 国家
C
B
亲/用/重贤臣 古 今 兴复汉室 反对 批评
【解析】
4.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理解。
第一空,《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第二空,《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第三空,《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意思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据此可提取“南阳诸葛庐”作答。
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简,挑选;拔,选拔;遗,给予。
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如果用人不当。任:任命、委任;
(2)该句前文“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句意为: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会遭殃。据此推断,后文“祸及宗社”解释为:国家会因此而遭殃。宗社:国家。
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
A.有误,结合“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的内容可知,唐明皇任命李林甫为右丞相后,才召见张九龄征求他的意见;
B.有误,结合“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可知,文中只有一句语言描写,表现出李林甫阿谀奉承的丑态,并没有体现出“他没有治国才能”;
D.有误,结合“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的内容可知,张九龄直接借“盆池之鱼”来讽刺明皇和李林甫;
故选C。
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
A.有误,乙文作者是诸葛亮。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
C.有误,结合丙文“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的内容可知,张九龄忠直敢谏,并未表现出“悲愤”之意;
D.有误,甲诗丙文作者未遇到明君,根据乙文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乙文作者诸葛亮遇到了明君;
故选B。
9.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甲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乙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愿陛下亲之信之(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丙文“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会遭殃)”的内容可知,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对于明君的期待,希望君王能够亲近、信任、重用贤臣;
第二、三空,结合甲文文题“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知,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本诗借燕昭王的典故怀古伤今,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第四空,结合乙文“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和原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的内容概括为:兴复汉室;
第五、六空,结合丙文“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的内容可知,张九龄对明皇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后,明确表达了反对的意见;结合“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的内容可知,后来继续批评,毫不妥协。
【分析】参考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唐明皇任命李林甫为右丞相后,才召见张九龄征求他的意见。张九龄说:“宰相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如果用人不当,国家就会遭殃,像李林甫这样寡德少才的人当宰相。我担心今后国家会因此而遭殃。”唐明皇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有一天,唐明皇在皇宫中设宴款待身边的臣子,唐明皇对九龄、林甫说:“门外的鱼缸里最近养了几条鱼,活泼可爱。”李林甫说:“这全靠陛下恩赐的水波养活的。”张九龄说:“鱼缸里的鱼,就像陛下用人,只能装点景致,为小孩子玩乐助兴罢了。”唐明皇(听了)很不高兴。
四、(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C.悉以咨之 咨:询问
D.性行淑均 均:平均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复问其妾曰/其真不知马也
B.皆以美于徐公/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无从致书以观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先天下之忧而忧
1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A.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B.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西汉因此得以兴盛繁荣。
C.亲近贤臣,远避小孩,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D.亲近贤臣,远避小孩,西汉因此得以兴盛繁荣。
1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的劝谏方式不同。甲文以自身经历设喻进行劝谏;乙文直接向后主刘禅陈述当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再提出建议。
B.两文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甲文中邹忌面对众人的夸奖,能够正确面对;乙文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两文内容都在规劝君王。甲文规劝君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乙文除广开言路外,建议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D.两文表达方式多样,具有韵味。甲文通过记叙、抒情,点明了文章中心,乙文以记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治国之道。
【答案】10.D 11.C 12.A 13.D
【解析】
10.D.“均”的意思是“公正、公平”。故选D。
11.A.代词,译为“他的”/副词,表推测,译为“恐怕”;
B.介词,译为“比”/介词,译为“对,对于”;
C.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D.结构助词,译为“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故选C。
12.“小人”指奸佞之人,“所以”是“……的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是判断句,要翻译出判断句式。故选A。
13.甲文主要运用了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D。
五、(2023·重庆·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关于字词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的“悉”和《桃花源记》“并怡然自乐”的“并”是近义词。
B.“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和成语“卑鄙无耻”中的“卑鄙”意思不相同。
C.“还于旧都”中的“还”和《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的“去”是反义词。
D.“若无兴德之言”中的“之”和《富贵不能淫》中“往送之门”的“之”意思相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回顾了三顾茅庐、临终托孤等往事,表明了作者“兴复汉室”的决心。语言不借助华丽辞藻,率直质朴。
B.选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所以选文的中心只是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感激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充分信任。
C.阅读古文时,应注意节奏停顿,“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样的停顿可以是朗读更流畅更有感情。
D.选文中有些短语后来凝固成成语,沿用至今,如危急存亡、不毛之地、不知所云、鞠躬尽瘁等。
(4)选文第①段和链接材料都是直接进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他们进言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景公君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①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②,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有去礼,则是禽兽也。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③不遄④死?’礼不可无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蹴:不安。②长:音 zhǎng,长辈。③胡:何,怎么。④遄:音 chuán,疾,快。
【答案】
(1)D
(2)①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②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3)A
(4)诸葛亮通过回忆往事的方式给刘禅进言,诸葛亮回顾了他与先帝谈论先汉后汉兴衰的原因的往事(答成以冬亲的态度来告诫、借鉴历史教训、给目标激励方式也可),激励后主接纳亲贤远佞建议。;晏子则是通过类比说理的方式进言。晏子将君子不讲礼与禽兽以力示强进行类比(答成引典、比喻也可),希望景公接纳不可失礼的建议。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D.有误,第一个“之”是“的”的意思,第二个“之”是“到”的意思,而这意思不相同,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受任:接受任命;于:在。之际:……的时候;奉命:受到委托。
②重点词:此:这;所以,用来……;而:表并列;职分,职责本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有误,选文的中心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有表明自己对后主的忠诚;
C.有误,正确的停顿为: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有误,“不毛之地”出自《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知,诸葛亮通过回忆往事的方式给刘禅进言,诸葛亮回顾了他与先帝谈论先汉后汉兴衰的原因的往事,激励后主接纳亲贤远佞建议。根据“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有去礼,则是禽兽也”可知,晏子则是通过类比说理的方式进言。晏子将君子不讲礼与禽兽以力示强进行类比,希望景公接纳不可失礼的建议。
【分析】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
齐景公酒喝得很畅快,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我想要和各位大夫快活地饮酒,请(大家)不要拘泥于礼。”晏子(听了)惊讶不安,脸色都变了,说:“君王的话错了!群臣本就希望君王不讲礼。力大的人足够凭力气欺凌长辈,勇猛的人足够凭勇猛刺杀君王,而礼就不便施行了。禽兽凭借勇力施行统治,强者欺凌弱者,因而天天都在改换首领,现在君王抛开礼,那么这就和禽兽一样了。群臣凭借勇力治理政事,强者欺凌弱者,因而会天天更换君王,君王将如何稳固君位!大凡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是因为讲究礼,所以《诗经》说:‘人如果不讲礼,何不快点去死!’礼是不可以没有啊。”
六、(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低下粗俗、低级恶劣
B.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C.察纳雅言 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D.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万钟于我何加焉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可以一战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足肤皲裂而不知
D.若无兴德之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诸葛亮准备北上伐魏,临行前上表劝诫后主刘禅的一篇文章。
B.选文作者历述身世,回顾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往事,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C.选文中多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自己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D.作者的忠心与忧国忧民的责任感紧密相连,体现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坚守自我价值的精神。
【答案】20.A 21.D 22.C
【解析】
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故选A。
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在/介词,对;
B.连词,因为/介词,凭借;
C.连词,并且/连词,却;
D.都是结构助词,均是“的”的意思;故选D。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选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道出了二人荣辱与共、君臣知遇的历程,也向后主言明他身为丞相忠君爱国、光复汉室的忠心。同时也意在打动、鼓励后主刘禅追念先帝的教导,奋发图强。并非“表明自己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