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核心素养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食盐溶解过程的微观揭秘,学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建立微粒观;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判断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知道溶解时的能量变化与微粒运动有关,初步建立能量观;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掌握乳化的原理,并了解溶液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溶液的相关概念,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解决措施: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动画和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 导入 【情景创设】 播放图片:生理盐水的相关信息 【提出问题】 1.氯化钠注射液是无色的,它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氯化钠是怎样溶解于水中的? 观察,思考、讨论、回答,回顾旧知。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生理盐水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无处不在;同时帮助学生回忆纯净物、混合物的相关概念,为后续食盐溶解过程的学习做铺垫。一探:食盐的溶解过程 【提问】将一定量的食盐放入水中,搅拌,静置,观察现象。食盐去哪儿了? 【微观探源-播放食盐溶解的动画】 【微观探源-播放蔗糖溶解的动画】 从氯化钠和水的微观构成上分析得出结论: 1.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食盐解离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2.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解离成了蔗糖分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蔗糖溶液。 学生感受食盐的溶解过程,并通过对溶解过程的微观想象,揭秘氯化钠溶液的微观世界,学进而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初步建立微粒观二探:溶液 的 特征 【展示图片-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提问】 1.生理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说明了溶液具有什么特征 2.如果把生理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说明溶液具有什么特征? 【提问】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 3、溶液一定是液态的吗? 【讲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并展示常见的溶液,让学生根据规则进行判断 分组讨论并得出溶液概念及的特征: 1.均一性、稳定性 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思考回顾旧知得出结论1.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2.不同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不同,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3.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液体思考、分析、判断、归纳 回扣情境,通过分析生理盐水的相关说明,调动学生思维思考溶液的特征;并最终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相关概念定义,初步构建溶液的知识体系三探:物质 溶 解时 的 能量变化 【情境导入并提问】 为什么摇一摇就能使饮料变冰呢?思考、判断 【引导】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讲解】溶解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呈现图片】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记录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1.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2.物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分析、思考观察、研究、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确定最佳的反应方案,对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在测定溶液温度变化时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确定最佳的反应方案,对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在测定溶液温度变化时应用,通过实验得出最终的结论,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利用数据解释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溶解时溶解时的能量变化与微粒运动的关系,培养能量观;意识到溶液对于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化学价值观。乳 化 现象 【提问】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演示实验】洗涤剂和油污作用 【讲解】乳化的原理 【提问】洗涤剂和汽油都能洗掉油污,去污原理相同吗? 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到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小组讨论获得结论:洗涤剂是乳化,汽油洗油污是溶解的原理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感受并理解乳化的现象及原理,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归 纳 总结 讨论、交流、表达、最后归纳出溶液的相关知识: 1、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2、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乳化现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溶液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总结升华,加强对概念理解评测练习第一练: 1.水是重要的溶剂,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味精 C.葡萄糖 D.植物油 2.属于溶液的是() A.泥水 B.牛奶 C.石灰浆 D.矿泉水 3.有下列物质: ①食盐水,②雪碧饮料,③酸奶,④蒸馏水,⑤肥皂水,⑥石灰浆,⑦食醋,⑧10%的过氧化氢溶液,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_,(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2 DD 3.(1)①②⑦⑧⑨ ⑥ ③ (2)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第二练: 4.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银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参考答案 4.(1)碘 汽油 (2)溶液下部颜色深,上部颜色浅 ②甲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第三练:5.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分别加入试管中,若 U型管液面无明显变化,则固体是;若 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则固体是;若 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则固体是_______。 5.参考答案氯化钠 硝酸铵,,,氢氧化钠 第四练: 6.(双选)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发水洗头 B.用酒精清洗试管中的碘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水冲洗掉杯子上的食盐 7.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 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洗涤剂洗涤效果越好。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反应 B.溶解 C.乳化 D.过滤 6-7 参考答案 AC ④高 C B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_(字母,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___油污。 8.为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同学们用红墨水设计了如下实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无水乙醇的密度比植物油的密度小 B.无水乙醇与红墨水混合后分子变小 C.植物油与水振荡后的液体均一稳定 D.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参考答案D反思与自评 优点: 1.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直观手段使学生真切的感受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并理解物质在溶液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建立微粒观的同时对实验的设计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2.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常见的溶液入手,引导学生归纳溶液的特征,并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缺点: 1.演示实验的效果欠缺,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更好; 2.语言不够精炼; 3.板书的设计不够简洁明了,不能清晰完整的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