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单元整合提升课件(共57张PPT)部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单元整合提升课件(共57张PPT)部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整合提升
体系构建 巧梳理
核心要点 再归纳
一、唯物论两大主干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①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②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物质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规律的 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①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②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观点。③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规律的形而上学观点
规律的 普遍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规律的 客观性 与主观 能动性 的辩证 关系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①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一切从 实际出 发,实 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实事求是: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规律性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联系观
1.联系的特征及方法论
特征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联系的 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特征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否定事物的联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认为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特征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联系的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或不注意条件的变化
2.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项目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整体和部分的 辩证 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互相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 (2)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
项目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系统优 化方法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把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完全等同
项目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强调 整体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项目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强调 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三、发展观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发展的 普遍性 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发展的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否认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发展的前进性的形而上学的循环论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事物发 展的前 进性与 曲折性 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或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量变和质变的 辩证关系 (发展 的状态)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简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简言之,即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形而上学的“激变论”;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的思想;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的形而上学的“庸俗进化论”;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的思想
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那一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片面看问题,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的一点论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矛盾的 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 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一点论,绝对化)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一刀切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矛盾的 普遍性 和特殊 性的辩 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主要矛 盾和次 要矛盾 的辩证 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矛盾的 主要方 面和次 要方面 的辩证 关系 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只看矛盾一方面的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错误倾向
坚持两 点论和 重点论 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不分重点的两点论,即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只看重点不看两点的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常用答题模板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答题
【答题要素】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两个结合+两个反对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发挥正确意识(或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在运动变化中利用规律。
⑤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题要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题要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两个结合+两个反对
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虚假的实际),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不是静止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运用联系观的知识答题
【答题要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是辩证统一的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应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⑤系统与要素是辩证统一的。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此,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5.运用发展观的知识答题
【答题要素】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要正确区分新旧事物,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6.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题
【答题要素】前提和必要准备+必然结果+适度原则+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
③量变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保持原有性质。因此,要保持事物原有性质的稳定,就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分寸,防微杜渐。
④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我们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7.运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答题
【答题要素】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前途是光明的,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③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8.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知识答题
【答题要素】辩证的否定观的内涵+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实质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因此,创新应立足自身的实际与特色,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总是汲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创新应合理地传承旧事物的精华。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因此,创新要善于破除陈规,突破局限。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因此,创新既要合理吸收和借鉴优秀的东西,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9.运用矛盾观的知识答题
【答题要素】矛盾的含义及其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外因相结合
①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⑤复杂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要求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⑥矛盾有主次方面之分,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分清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⑦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看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10.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答题
【答题要素】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关系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共同点),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看到一切差异和不同),坚持全面地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叫“斗争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叫“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11.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答题要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外因相结合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②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这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④正确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把握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的特殊性。
⑤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具体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与支流。
⑥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⑦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