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
六年级语文试卷
(时限: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书法展示。
1. 请用楷体写出下列诗句的后两句,注意书写端正、匀称、整洁。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盈盈一水间 ②. 脉脉不得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能力。
写出题目中诗句的后两句,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书写时注意“盈、脉、得”的正确写法。
二、判断选择。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蜜饯(jiàn) 间(jiān)断 何曾(céng) 惆(chóu)怅
B. 不禁(jīn) 占(zhàn)据 正(zhēng)月 燕(yān)山
C. 分(fèn)外 兴(xīng)旺 僧(sēng)人 奄(yǎn)奄一息
D. 徘徊(huái) 剥削(xuē) 收敛(liǎn) 一模(mú)一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汉字字音,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中 ,间(jiān)断——jiàn duàn
3.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一律 机杼 焉知非福 B. 吹嘘 耐和 流水缠缠
C. 快子 磨鬼 优哉游哉 D. 叹息 晃动 死的其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
B.耐和——奈何,流水缠缠——流水潺潺;
C.快子——筷子,磨鬼——魔鬼;
D.死的其所——死得其所。
故选A。
4. 干革命工作,要有 的要求, 的组织, 的态度, 的纪律。( )
A. 严肃 严格 严密 严明 B. 严格 严密 严肃 严明
C. 严格 严肃 严明 严密 D. 严明 严肃 严格 严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故与“要求”搭配。
严密:是指事物之间结合得紧密,没有空隙;周到;没有疏漏。故与“组织”搭配。
严肃:有多层含义,可以形容人的状态也可以形容气氛。故与“态度”搭配。
严明:严肃而公正;多指法纪;使严明。故与“纪律”搭配。
因此可知形容要求应填入“严格”,形容组织应填入“严密”,形容态度应填入“严肃”,形容纪律应填入“严明”。
故选B。
5.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农民伯伯又开始耕种了,农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 面对考试,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
C. 某地发生了一起警匪枪战事件,罪犯被当场击毙,真死得其所。
D. 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他总结原因后这次考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C.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句中用来形容罪犯不恰当,应该用“罪有应得”。
故选C。
6. 下列不属于节日习俗的一项是( )
A. 元宵节吃汤圆。 B. 过年的时候守岁。
C. 中秋节吃月饼。 D. 建筑上雕刻蝙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注意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中不属于节日习俗的是D项,雕刻蝙蝠是美好寓意,并没有这样的节日习俗。
7. 周叔叔给我们讲了写好作文的妙招,虽然只一小时,但我们受益很大,这真可谓( )
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和名言警句的理解。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摘自《增广贤文》, 解释: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摘自《增广贤文》, 解释: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结合题意可知,周叔叔给我们讲了写好作文的妙招,虽然只一小时,但我们受益很大,应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故选C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目的是把“文明”融入我市发展的各个环节。
B. “真了不起,这些救死扶伤的英雄!”看了电视报道后,小刚赞叹道。
C. 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D.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D.这句话是一个选择疑问句,最后应该使用问号。
故选D。
9.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使涵涵的语文水平提高了很多。
B.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C. 琳琳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D. 老师给予我们慈母般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不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A.缺少主语。句子中同时使用“通过”和“使”,造成句子没有主语,去掉“使”就可以了。
C.不合逻辑。可以修改为:琳琳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著作。
D.语意重复。“一辈子”和“终身”语意重复,删掉其中一个即可。
10. 下列关于描写判断不正确一项是( )
A.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动作描写)
B. (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外貌描写)
C.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语言描写)
D.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动作描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常用的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语言描写。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是外貌描写,故说法错误。
11. 依据情境内容,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 )
班主任为了警示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想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条感叹时间宝贵的名言警句,请你帮老师选一句: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积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俗语,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出自于古代佳句集锦《增广贤文》中的勉联。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恨:悔恨,后悔。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12. 联系课文内容,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B. 鲁滨逊救下了逃跑的野人,并给他取名“星期五”。
C. 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身体变得很小很小,还具备了飞行的本领。
D.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录,当时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主要写了喜欢欺负小动物的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小人儿,跟着家鹅莫顿一起随着大雁群遨游世界。尼尔斯历经磨难,最终终于变成了一个善良、有爱心、勇敢的孩子。书中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身体变得很小很小,没有具备飞行的本领,是雄鹅带他飞翔。
故选C。
三、语言表达。
按要求完成练习。
13. 以“走在公园里”为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我走在公园里,风儿为我擦汗,花儿对我招手。 ②. 我沮丧地走在公园里,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得让人心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心境写句子的能力。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生动描写,注意环境描写对心情的侧面衬托。“心情好”时,人们看周围的环境也会带着一种积极愉快的态度,学生可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公园中的景物进行描写,多使用积极活泼的词语;“心情不好”时,人们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与自己作对,学生可以用一些低沉压抑的词语来形容;所写合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不写错别字。如:
心情好:我走在公园里,小树在向我招手点头,鸟儿在欢声歌唱,一阵微风吹过,让人嗅到幸福快乐的味道。
心情不好:我走在公园的小道上,蜜蜂嗡嗡的乱飞,真让人心烦;小草、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好像为我感到悲伤。
14.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共5处)
鱼汤面,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有大概差不多200多年历史,是一位相传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鱼汤面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建胃,补虚疗肠。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第一处错误:错别字,将“以”改为“已”。
第二处错误:语义重复,“大概”和“差不多”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第三处错误:语序不当,应将“是一位”和“相传”调换。
第四处错误:关联词使用不当,“味道鲜美”和“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是递进关系,应使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
第五处错误:“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是一种民间说法,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四、积累填空。
15. 根据课内所学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两句话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此文是毛泽东在追悼____________(人名)会议上作的演讲。
(2)我们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3)《石灰吟》中暗喻面临严峻考验都能从容不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答案】 ①. 重于泰山 ②. 轻于鸿毛 ③. 张思德 ④. 是非经过不知难 ⑤. 常将有日思无日 ⑥. 千锤万凿出深山 ⑦. 烈火焚烧若等闲 ⑧. 轻烟 ⑨. 薄雾 ⑩. 被初阳蒸融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和课文内容理解。
(1)书写时注意“重、泰、鸿”的正确写法。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书写时注意“事、难、将、思”的正确写法。
(3)根据关键词“《石灰吟》中”“面临严峻考验都能从容不迫”可知,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出自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石灰吟》。诗句的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书写时注意“锤、凿、焚”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烟、薄、初、融”的正确写法。
五、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材料二】: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16. 在材料一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7. 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针对这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 两则材料都提出了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C. 两则材料中所展现的精神一脉相承,都强调了要时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
19. 联系实际,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事例写一写。(可以写楷模、英烈等先进代表,也可以写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要……就 ……
17. ①. “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②.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18. B
19. 当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为了帮助人们早日战胜疫情,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坚持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他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通过阅读材料一中的前三句话可知,“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与后半句之间属于因果关系,应填写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有缺点”是假设的情况,“不怕批评指出”是假设的结果,它们之间属于假设关系,应填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你说得对”是“改正”的条件,两句之间属于条件关系,应填写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先对每则材料内容进行概括,然后用一句话将两则材料内容进行总括。
材料一,从“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可知,材料一的内容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材料二,根据“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可知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结合材料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观点,而材料一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没有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拓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本题一定紧扣关键词“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中心,结合时代鲜活材料用通顺、简洁的语言写一人物及感人事迹即可。
示例:黄文秀同志是扶贫第一县的支部书记,研究生毕业回家支援建设,返乡扶贫,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自己的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是不是手很疼
①一个拳击手,历经艰难终于赢得冠军时,别人都纷纷打电话表示祝贺,只有他母亲在电话里心疼地问:“孩子,你现在是不是手很疼?”
②也许,只有最疼爱你的人,才不会去注意你的荣誉、地位和成就,而是先想到你疼不疼、累不累。他们不会锦上添花,却总是用最真实的关爱,温暖你虚幻繁荣背后那颗孤寂的心。
③那一年,我高考前生病,有一门没考,分数也勉强够上一所大专,不甘心,便回学校复读。在补习班里,起初还满怀斗志,可是时间一长,受一些同学的影响,便开始懈怠起来,还学会了吸烟。有一天在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全去大操场做操,我却叼着一根烟优哉游哉地站在教学楼下的大厅里看热闹。忽然听到楼梯处有脚步声传来,转头一看,是校长。
④我吓了一跳。学校对学生吸烟管得极严,处理得也极重。情急之下,我把还剩一半的香烟,一咬牙攥进右手心里。校长走到我身边问怎么不去出操,我说肚子疼。校长仔细看了我一眼,说:“我认得你,你的作文是学校写得最好的,听说你因为生病没考好,在补习班要好好学啊,你会考个好学校的!”
⑤我皱着眉连连点头。这时,课间操结束,同学们都拥进来。校长一把拉起我的右手,让我和他去办公室一下。手疼得钻心,心里也很忐忑。一进门,校长说:“手很疼吧?快把手张开!”右手心里,那半根烟已经揉搓得碎了,掌心起了好几个泡,沾满了烟灰。校长叹了口气,给我清洗,然后找出纱布给我包扎上。那一刻,心里的痛甚于手上的痛。
⑥最后校长跟我说:“我下楼的时候就看见你吸烟了,也看见你把烟攥在手里了。我没有制止你,是想看你到底能忍多久。孩子,我知道你原来的成绩很好,也知道你现在那种失落的心情,这是人之常情。可是,你连烟头烫手的疼痛都忍住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呢?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斗志啊!”我的眼中忽然蓄满了泪水。
⑦正因为校长的那句“手很疼吧”,我开始改变。因为我懂得校长的苦心。那是直入心灵的暖,有着不被岁月侵蚀的力量。
⑧在这世间,能有一个问你疼不疼的人,你就是最幸福的。
20. 短文第③~⑦自然段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
21. 在第③~⑦自然段中,“我”的内心情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满怀斗志→________________→吓了一跳→____________________→心痛、感动。
22. 根据短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那一刻,心里的痛甚于手上的痛。”“手上的痛”是指________“心里的痛”是指__________。
(2)校长看到了“我”吸烟,也看到了“我”把烟攥到手里,但他没有制止,最主要的原因是(填序号)( )
A.校长想用这种方法来惩戒一下“我”,让“我”知道违规的痛苦。
B.校长想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旺盛的斗志,就没有什么挺不过去的。
C.校长不当众戳穿是给“我”保留尊严,但得有必要的惩罚。
23. 从校长的神态与言行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校长?并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读读短文的开头与结尾,你发现了什么?你宽得这样与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 “我”在教学楼里抽烟被校长发现了,校长非但没有批评“我”,反而用一番话点醒了“我”。
21. ①. 开始懈怠 ②. 心里很忐忑
22. ①. 手被烟头烫起了泡 ②. 听了校长的话后,“我”懊悔难过的心情 ③. B
23. 我读出了一位关爱学生、教导有方的校长。如校长看到“我”掌心起了好几个泡,给“我”清洗,找纱布给“我”包扎,可看出他关爱学生:从第④和第⑥自然段中校长的话语,可看出他教导有方。
24. 短文首尾呼应。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谨,更好地表达了文章中心。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写出故事的梗概,就要先找出主要人物(“我”、校长)和按事情的起因(我却叼着一根烟优哉游哉地站在教学楼下的大厅里看热闹。忽然听到楼梯处有脚步声传来,转头一看,是校长。)、经过(我把烟攥进右手心里;校长没有当场揭穿我,而后对我。)、结果(我开始改变。我懂得校长的苦心。)理清即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要找的词语是有关内心情感的词。从3-7段中去找。第3段中由原来的满怀斗志到开始懈怠。第4段的吓了一跳,第5自然段的心里也很忐忑。及第7自然段的心痛、感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1)结合文中第4自然段中:我把还剩一半的香烟,一咬牙攥进右手心里。可知手上的痛是指被烟头烫起了泡,而心里的痛结合第6自段中的校长与我谈心,他的话点醒了我,让我认识到了我因为失落而懈怠而丧失斗志是不对的。(2)本题要结合第6自然段中校长的话:你连烟头烫手的疼痛都忍住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呢?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斗志啊!”来帮助理解。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校长发现问题,没有直接揭穿我,过后又通过帮我处理伤口,深入的谈心,结合实际帮我树立信心,可看出校长是一位关爱学生、教导有方的校长。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结构的分析。文中开头中有“孩子,你现在是不是手很疼?”,结尾有“在这世间,能有一个问你疼不疼的人,你就是最幸福的。”这样就是首尾呼应。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提到同一件事物或语句。首尾呼应的作用强调主题,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中心,引起共鸣。
六、妙笔生花。
25. “勤于学习”“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敢于挑战”是当代少年应有的好品质。请围绕上述某个关键词,通过具体事例展开叙述,完成本次习作。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事例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450字。
【答案】例文:
奉献是一种美德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事会让我们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这启迪将会让我们受益一生。
一根小小的蜡烛,无私地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温暖了我们的心,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奉献啊!人也是如此,奉献出了自己,温暖了别人。
小时候,班上有“献爱心”这个活动。那次,老师在班上宣布了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献自己的钱和物品。当时我一下子就愣住了:什么?!自己的衣服都是漂漂亮亮的,怎么能够给别人呢?不行,绝对不行!老师接着说:“这次捐钱不能够少于5元钱;捐物不能够少于一件!”我一听这话,心情就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
回到家中,我急忙地跑到我的衣柜面前,好不容易挑了一件有点儿旧的衣服,又走到我的“猪猪罐”前,取出了5元钱。这是妈妈进来了,看到我在左跑跑右跑跑的样子,就问我在做什么,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话语重心长得对我说:“燕燕,你想想,灾区的小朋友,他们没有吃没有穿的,多么可怜啊!如果你把东西捐给他们,那他们会有多么的幸福啊!”听了妈妈的话,我还是有些不情愿。于是,妈妈从抽屉里拿了跟蜡烛出来,然后把灯给关上,点燃了蜡烛,这是,房间一下子就明亮了起来,妈妈指着蜡烛说:“燕燕,你看蜡烛把它自己给点燃了,为我们带来了光明,自己却一点点地牺牲,这中奉献是无私的,是不需要回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有认真地看了看蜡烛,是啊,蜡烛它一点点的燃烧自己,可却为我们带来了光明。我似乎懂了些什么,便走到了衣柜和“猪猪罐”前……
过了几天,学校门口贴了张同学们的“献爱心”的光荣榜,我排在最前面,因为奉献无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仔细审题可知,本题要求围绕“‘勤于学习’‘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敢于挑战’”中的某个关键词,通过具体事例展开叙述,完成本次习作。题目自拟。根据要求分析可知,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好好回忆一下,选取一件能够突出话题、印象深刻的的事去写,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所要叙述的事。
正文:具体记叙与“勤于学习”(“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敢于挑战)有关的故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想写,写具体;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最后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抒发感情。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评
六年级语文试卷
(时限: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书法展示。
1. 请用楷体写出下列诗句后两句,注意书写端正、匀称、整洁。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选择。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蜜饯(jiàn) 间(jiān)断 何曾(céng) 惆(chóu)怅
B. 不禁(jīn) 占(zhàn)据 正(zhēng)月 燕(yān)山
C. 分(fèn)外 兴(xīng)旺 僧(sēng)人 奄(yǎn)奄一息
D 徘徊(huái) 剥削(xuē) 收敛(liǎn) 一模(mú)一样
3.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一项是( )
A. 一律 机杼 焉知非福 B. 吹嘘 耐和 流水缠缠
C. 快子 磨鬼 优哉游哉 D. 叹息 晃动 死的其所
4. 干革命工作,要有 的要求, 的组织, 的态度, 的纪律。( )
A. 严肃 严格 严密 严明 B. 严格 严密 严肃 严明
C. 严格 严肃 严明 严密 D. 严明 严肃 严格 严密
5.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农民伯伯又开始耕种了,农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 面对考试,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
C. 某地发生了一起警匪枪战事件,罪犯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
D. 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他总结原因后这次考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6. 下列不属于节日习俗的一项是( )
A. 元宵节吃汤圆。 B. 过年的时候守岁。
C. 中秋节吃月饼。 D. 建筑上雕刻蝙蝠。
7. 周叔叔给我们讲了写好作文的妙招,虽然只一小时,但我们受益很大,这真可谓( )
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目的是把“文明”融入我市发展的各个环节。
B. “真了不起,这些救死扶伤的英雄!”看了电视报道后,小刚赞叹道。
C. 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D.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9.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使涵涵的语文水平提高了很多。
B.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C. 琳琳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名著。
D. 老师给予我们慈母般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不忘。
10. 下列关于描写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动作描写)
B. (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外貌描写)
C.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语言描写)
D.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动作描写)
11. 依据情境内容,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 )
班主任为了警示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想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一条感叹时间宝贵的名言警句,请你帮老师选一句: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2. 联系课文内容,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B. 鲁滨逊救下了逃跑的野人,并给他取名“星期五”。
C. 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身体变得很小很小,还具备了飞行的本领。
D.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录,当时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
三、语言表达。
按要求完成练习。
13. 以“走在公园里”为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共5处)
鱼汤面,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有大概差不多200多年历史,是一位相传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鱼汤面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能够润脾建胃,补虚疗肠。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四、积累填空。
15. 根据课内所学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两句话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此文是毛泽东在追悼____________(人名)会议上作的演讲。
(2)我们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3)《石灰吟》中暗喻面临严峻考验都能从容不迫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五、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材料二】: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就一定能够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16. 在材料一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7. 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针对这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 两则材料都提出了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C. 两则材料中所展现的精神一脉相承,都强调了要时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
19. 联系实际,选择一个能够体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事例写一写。(可以写楷模、英烈等先进代表,也可以写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是不是手很疼
①一个拳击手,历经艰难终于赢得冠军时,别人都纷纷打电话表示祝贺,只有他母亲在电话里心疼地问:“孩子,你现在是不是手很疼?”
②也许,只有最疼爱你的人,才不会去注意你的荣誉、地位和成就,而是先想到你疼不疼、累不累。他们不会锦上添花,却总是用最真实的关爱,温暖你虚幻繁荣背后那颗孤寂的心。
③那一年,我高考前生病,有一门没考,分数也勉强够上一所大专,不甘心,便回学校复读。在补习班里,起初还满怀斗志,可是时间一长,受一些同学的影响,便开始懈怠起来,还学会了吸烟。有一天在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全去大操场做操,我却叼着一根烟优哉游哉地站在教学楼下的大厅里看热闹。忽然听到楼梯处有脚步声传来,转头一看,是校长。
④我吓了一跳。学校对学生吸烟管得极严,处理得也极重。情急之下,我把还剩一半的香烟,一咬牙攥进右手心里。校长走到我身边问怎么不去出操,我说肚子疼。校长仔细看了我一眼,说:“我认得你,你的作文是学校写得最好的,听说你因为生病没考好,在补习班要好好学啊,你会考个好学校的!”
⑤我皱着眉连连点头。这时,课间操结束,同学们都拥进来。校长一把拉起我的右手,让我和他去办公室一下。手疼得钻心,心里也很忐忑。一进门,校长说:“手很疼吧?快把手张开!”右手心里,那半根烟已经揉搓得碎了,掌心起了好几个泡,沾满了烟灰。校长叹了口气,给我清洗,然后找出纱布给我包扎上。那一刻,心里的痛甚于手上的痛。
⑥最后校长跟我说:“我下楼的时候就看见你吸烟了,也看见你把烟攥在手里了。我没有制止你,是想看你到底能忍多久。孩子,我知道你原来的成绩很好,也知道你现在那种失落的心情,这是人之常情。可是,你连烟头烫手的疼痛都忍住了,还有什么挺不过来的呢?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斗志啊!”我的眼中忽然蓄满了泪水。
⑦正因为校长的那句“手很疼吧”,我开始改变。因为我懂得校长的苦心。那是直入心灵的暖,有着不被岁月侵蚀的力量。
⑧在这世间,能有一个问你疼不疼的人,你就是最幸福的。
20. 短文第③~⑦自然段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
21. 在第③~⑦自然段中,“我”的内心情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满怀斗志→________________→吓了一跳→____________________→心痛、感动。
22. 根据短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那一刻,心里的痛甚于手上的痛。”“手上的痛”是指________“心里的痛”是指__________。
(2)校长看到了“我”吸烟,也看到了“我”把烟攥到手里,但他没有制止,最主要的原因是(填序号)( )
A.校长想用这种方法来惩戒一下“我”,让“我”知道违规的痛苦。
B.校长想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旺盛的斗志,就没有什么挺不过去的。
C.校长不当众戳穿是给“我”保留尊严,但得有必要的惩罚。
23. 从校长神态与言行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校长?并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读读短文的开头与结尾,你发现了什么?你宽得这样与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妙笔生花。
25. “勤于学习”“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敢于挑战”是当代少年应有的好品质。请围绕上述某个关键词,通过具体事例展开叙述,完成本次习作。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事例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45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