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中考押题模拟试卷(广东专用)押题模拟13注意事项(本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栏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生号。用2B铅笔在“考生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9分)1.小文特别喜欢古诗文,请你为他搜集的古诗文补充完整。(10分)主题 诗文 作者及出处豪情壮志 (1)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其一)》哲理之思 (2)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3) ,病树前头万木春。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高雅志趣 (5) ,贫贱不能移, (6) 。 《〈孟子〉三章》优美景色 (7) ,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8)乱花渐欲迷人眼, 。 (9)白居易《 》报国之志 (10)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2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文同学在阅读古诗文时经常见到“雁”这个意象,为此做成一张知识卡片。请结合【知识卡】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卡】雁在古诗文中的作用:①点缀秋冬景象;②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③雁”还有一重意思,就是信使。如“鸿雁传书”。3.阅读短文,完成题目。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箴言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根深蒂固的支撑,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我们吟诵着“碎首黄尘, ① ,至今热血犹yān红”的歌词,内心涌起对“两弹一星”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我们也听到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被害后,挺身而出,拍案而起,发表了 ② 的“最后一次演讲”。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xiè,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后来者只要念及此,无不心潮澎湃。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狂lán( ) yān( )红 至死不xiè(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①燕然勒功②深恶痛绝 B.①燕然勒功②气冲斗牛C.①马革裹尸②深恶痛绝 D.①马革裹尸②气冲斗牛(3)本次活动需要在会场上挂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为下联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上联:九秩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下联:三军将士,寒冬酷暑,______A.一腔热血长城铸 B.热血一腔铸长城C.一腔热血铸长城 D.热血一腔长城铸4.看图表,完成题目。(4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发布时间:2024—04—24。发布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小文读不懂图表的内容,请你总结出一条结论告诉小文。(2分)(2)小文班上的同学们对“纸质图书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哪种方式更好”展开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发表你的看法。(2分)5.阅读《简·爱》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1)梳理主要人物活动轨迹是阅读小说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简·爱》的故事情节,在表格中完善简·爱的主要经历。(3分)生活的地方 影响她的人物 离开的原因舅妈家里 里德太太 AB 谭波尔小姐、海伦 难以忍受学校的孤寂冷漠,要追求自由幸福。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 C沼泽地圣·约翰家 表兄圣·约翰 拒绝传教士的求婚,她还爱着罗切斯特。(2)“双向奔赴”是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你觉得在《简·爱》中主人公简·爱和她的恋人罗切斯特做到这一点了吗 请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理由。(3分)二、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分)【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2)但手熟尔 熟:(3)尔安敢轻吾射 安: 7.翻译句子。(4分)(1)陈康肃公善射。(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乙】艾子使于燕,燕王曰:“吾小国也,日为强秦所侵,征求无已,吾国贫,无以供之。欲革兵二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 先生其为谋之。”艾子曰:“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讯后,蛙问龙王曰:‘王之居处何如 ’王曰:‘珠宫贝阙,犟飞璇题①。’龙复问:‘汝之居处何若 ’蛙曰: “绿苔碧草,清泉白石。’复问曰:‘王之喜怒如何 ’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②,使五谷丰稔;怒则先之 以暴风,次之以雷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谓蛙曰:‘汝之喜怒何如 ’曰:‘吾之喜则清风明月, 一部鼓吹③;怒则先之以努眼④,次之以腹胀,至于胀过而休。’”于是燕王有惭色。(节选自《艾子杂说》)【注】①犟(huī)飞璇题:飞檐高峻壮丽,椽头用美玉装饰。②膏泽:及时雨。③鼓吹:乐名,用鼓、钲、箫、笳等乐器 合奏。④努眼:瞪起眼晴,眼珠突出。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字词释义先生其为谋之 成语推断法:深谋远虑。 (1)使五谷丰稔 语境推断法:如“珠宫贝阙”中的“阙”,根据前文提问“居处”,后文“翠飞璇题”可推断,“阙”是建筑物。 (2)至于胀过而休 课内迁移法: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 晓雾)》) (3)9.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欲 革 兵 一 战 又 力 弱 不 足 以 拒 敌 如 之 何 则 可10.小文阅读文章后发现本文与韩愈《马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仿照示例说说你的看法?(4分)小文:《马说》中,韩愈表面上写千里马的遭遇,实际上借千里马表达了 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这是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你:(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0分)【文本一】发力“破茧”,抗拒“信息茧房”“我们在聊什么,就会刷到与它相关的网页、视频、购买链接。”“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我们 认同的那些观点。”“短视频‘推荐’的内容,总是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和重复度。”……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裸泳”,也在被算法“投喂”。被“投喂”的信息,不光是“同质化”的,还可以被 “定制化”。“信息茧房”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压缩着我们的知识面,剥夺我们独立思考以及自我纠偏的能力。有人将其称为大数据时代的“坐井观天”,这些大数据打造的 “主题公园”里的“自嗨者”就是“井底之蛙”——他们每天只能看到“头上的一片天”,却以为看到的是“整个世界”,因而自信心一天比一天膨胀。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相信这口“井”就是“整个世界”,真实的世界再也看不到,甚至对真相充耳不闻,宁愿相信由自己想象出来的假象。 “信息茧房”,这一概念由学者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那些让人们总是忍不住想去看一看的热搜、刷一刷的短视频,绝不只是个人抑制不住的“渴望”与“好奇”,其背后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商业模式的闭环设计、各路资本的参与,有着很多聪明人在开发、拍摄、写脚本……在此过程中,商家们打响的是一场争夺“注意力”的战争,比拼的是谁家产品更能让人“上瘾”,“战利品”就是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而一些媒体、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为了追求时效或流量,不惜恶意渲染对立情绪,制造低质量、高悬念的短视频产品,甚至发布一些未加考证的内容,成为谣言发酵的“帮凶”。与其过度谴责个体自控力薄弱、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不如去关注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传播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去检视一下“信息的真实性”有没有得到必要的监管与维护。商业的本质是洞悉人性,但伟大的产品不应该建立在对人性弱点和欲望的利用上。技术是中立的,算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科技向善或向恶,说到底做选择的还是人。好比“生病”与“治疗手段”之间的关系,任何高明的治疗手段都只是辅助性的,治愈疾病的关键最终还是人体自身的调节。而精神上面临的问题也一样,对于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勇敢地去面对,真正地站起来,这个问题其实就解决大半了。“信息茧房”如果是由人的选择心理导致的,那么,是否“破茧”,根本上还是自己说了算,而非算法说了算。(摘编自《半月谈评论》)【文本二】算法以大数据思维及用户需求为中心,使网络社会成员被标签化、圈层化与茧房化。新闻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其很难达到对客观实在的完美复刻,只能通过塑造信息环境以帮助人们把握现实世界。以个性化算法推荐应用为例,其基本的技术逻辑是对信息与用户数据进行标签化,进而通 过数学模型寻找变量间的相关性,以实现所谓的精准分发。标签是一种对复杂事物的简化归类方法,必然会制造出类属与圈层。由此,个性化推荐的信息分发机制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分化,不同圈层的人眼中的世界差异将越来越大,并且在信息茧房的作用下,对信息的“执念”可能愈发坚定,可能致使不同圈层之间 的对话进一步减少,网络空间中的共识愈发难以达成,舆论争辨的声音更多是基于“三观”的不同 而形成的不可调和性冲突,而非理性的观点讨论或意见磋商。信息茧房及其相关概念(过滤气泡、选择性接触、回音室效应等)虽然并非算法传播时代的独 有现象,但无疑算法的传播加剧了这些效应。尽管不同平台的算法模型存在细节差异,但基本且 通用的规律都是迎合用户的喜好。也就是说,用户能够看到的内容大多由其过去的网络行为决 定,但“以过去决定现在,以现在决定未来”的标准忽略了人类思维与行动的复杂多变性。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茧房的高墙越筑越高,用户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逐渐窄化,与之相应的信息环境也就更为分化且偏颇。(摘编自《人民论坛》杂志)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本一第1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只看“信息茧房”内信息的人比作“坐井观天”的青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人闭塞信息、不打开视野的现状。B.“信息茧房”可能会加剧网络空间的舆论争辩,使网络空间中的共识愈发难以达成。C. 与文本二相比,文本一运用了表现时代生活的词语,如“热搜”“大数据时代”“自媒体”等,使语言更富有时代气息。D.两个文本都围绕着“信息茧房”这一话题,阐述了其成因与“破茧”的方法。12.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4分)13. 小华最近频繁使用某个固定的手机软件,并且在上面发出很偏激的言论,在平时和家人的聊天中也变得很激愤。你了解到相关的情况,想要对他进行劝导。请结合文章内容,把你想要对他说的话写下来。(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静待桂花开耿艳菊①黛瓦白墙的老院子,幽静清寂,炊烟袅袅,斜晖脉脉, 一对鬓发斑白的老人静静地坐在旧藤椅上,仰望着门前的那棵老桂树。他们旁边还有一个梳着长发的文静女孩。②女孩此刻却一点也不文静,叽叽喳喳,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隔一会儿便不放心似的站起来,跳到老桂树下巡视一番。③老人是女孩的外公外婆,女孩奔波几千里回来,除了看望两位老人外,还想看看门前的这棵老桂树,她想念桂花那甜蜜蜜的香味和桂花糯米糕的味道。④女孩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更确切地说,是在桂树下长大的,这里到处都是她快乐的记 忆。这棵老桂树比她妈妈的年龄还大,还是最初院子建好时外公亲手栽下的,这是他送给外婆的礼物。⑤平淡简静的年月,老桂树岁月静好着,成了小院里华丽而温暖的风景。在女孩的记忆里,那时日子过得辛苦拮据,但因为这棵老桂树,简朴的小院陡然间就有了一种甜蜜幸福的气息。尤其是到了秋天桂花盛开的时候,明亮的秋阳下,细碎的金黄桂花悠悠闲闲,外公就把桌椅都搬到 桂树下,边喝茶边语调悠缓地给她讲解作业。时光宛若静止了,那么慢、那么缓,甚至能听到桂花轻轻绽放的声音。⑥巧手慧心的外婆总能把艰辛的生活过得甜蜜温馨,她小心剪下几枝桂花插在屋中那个闲 置的空陶罐里,屋子里就弥漫着甜甜的气息。大家出来进去,脸上总是喜盈盈的,说说笑笑,仿佛人生中根本没有烦恼这回事。⑦外婆最拿手的吃食就是桂花糯米糕。她把新鲜的桂花和糯米一起搁在锅上蒸,如此简单的方法,却可以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桂花糯米糕。⑧长大后,女孩去了城市读大学。起初,城市里的生活让女孩十分新奇,这里车水马龙、金碧 辉煌, 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热闹多彩,与宁静的乡下简直是天壤之别。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按之前 的计划回到老家教书,而是留在了城市打拼。她希望自己能留在这个城市生活,希望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然后把外公外婆接过来,和她一起生活,由她照顾他们的晚年。⑨可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成功也没有那么容易。尽管女孩已经非常努力,事业上却一点 起色也没有。 一年又一年过去,女孩依然是城市里的一个漂泊者,她开始着急、焦虑。快节奏的生活、 一连串失败的打击,让她信心尽失、颓唐暴躁。⑩那天晚上她加完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蛋糕店还开着门,饥肠辘辘的她就走了进去。她 本来已经买好两块蛋糕,就在付钱的时候, 一个店员端着托盘从后厨走出来,她突然愣在那里,托盘里是桂花糯米糕。 一股熟悉的味道瞬间让她感到很温暖,她立即又买了一块桂花糯米糕。⑩异乡的街头,她边走边吃桂花糯米糕,觉得味道很甜,心里却很酸,竟蹲在路边哭起来。昏黄的路灯下,她的影子显得分外孤单。 第二天,女孩请了一周的假,回到宁静的乡下小院,见到了外公外婆,还有那棵老桂树。按 往年惯例,此时正是桂花开的时间,可一周过去了,女孩焦急得不行,桂花却不急, 一点讯息也没有。 外公经历过岁月就不一样了,他像老桂树一样淡定,慈祥地看着焦躁的女孩,劝她说,树木 开花的事和人生的很多事一样,焦虑急躁有什么用呢 不如静下来,换一种心情,别把时间都浪费在焦灼里。 女孩心里一动。这些话、这些道理,她不是不懂,外公也经常给她讲,可说起来容易,面对 的时候却难了。她低头沉思,过了许久,猛一抬头,迎接她的是一朵金黄的桂花。 “桂花开了!”她惊喜地高呼,像小时候那样在桂树下蹦跳。这一回,切切实实地触动了她,她开始反思自己,决定以好的心态、和缓的心绪迎接未来,静待幸福生活。 那个女孩是我的亲戚,如今她已人到中年,早已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和理想。就在我像她当年那样迷茫焦躁的时候,她把二十多年前的往事讲给我听,告诉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平静和缓地去走,就像老桂树,从来都是宁静的,在宁静里储蓄力量,静待花开。(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14.阅读文章第④~⑩段,简要概括并补充有关情节。(4分)和桂树有关的回忆 → → 女孩在异乡买桂花糯米糕 →15.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桂花开了!”她惊喜地高呼,像小时候那样在桂树下蹦跳。16.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①段中女孩吃桂花糯米糕时,觉得味道很甜,心里却很酸且蹲在路边哭起来的具体原因。(3分)17.阅读第⑧段,请你谈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三、作文(50分)18.按要求作文“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心中有光、全力奔跑的人。”我们要保持内心的阳光和希望,用美好的品质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前行,收获美好和幸福。请以“在心里种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试卷第1页,共3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中考押题模拟试卷(广东专用)押题模拟13注意事项(本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栏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生号。用2B铅笔在“考生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生号。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9分)1.小文特别喜欢古诗文,请你为他搜集的古诗文补充完整。(10分)主题 诗文 作者及出处豪情壮志 (1)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其一)》哲理之思 (2)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3) ,病树前头万木春。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高雅志趣 (5) ,贫贱不能移, (6) 。 《〈孟子〉三章》优美景色 (7) ,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8)乱花渐欲迷人眼, 。 (9)白居易《 》报国之志 (10)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答案】 便引诗情到碧霄 政入万山围子里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风烟俱净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会挽雕弓如满月【解析】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霄、围、畔、威、屈、蹄。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2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文同学在阅读古诗文时经常见到“雁”这个意象,为此做成一张知识卡片。请结合【知识卡】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卡】雁在古诗文中的作用:①点缀秋冬景象;②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③雁”还有一重意思,就是信使。如“鸿雁传书”。【答案】借“雁去衡阳”的传说,写塞外天气寒冷,与词人的家乡截然不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雁去衡阳”的传说,写塞外天气寒冷,与词人的家乡截然不同,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选项中只有"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表现了这一点。3.阅读短文,完成题目。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箴言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根深蒂固的支撑,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我们吟诵着“碎首黄尘, ① ,至今热血犹yān红”的歌词,内心涌起对“两弹一星”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我们也听到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被害后,挺身而出,拍案而起,发表了 ② 的“最后一次演讲”。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xiè,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后来者只要念及此,无不心潮澎湃。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狂lán( ) yān( )红 至死不xiè(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①燕然勒功②深恶痛绝 B.①燕然勒功②气冲斗牛C.①马革裹尸②深恶痛绝 D.①马革裹尸②气冲斗牛(3)本次活动需要在会场上挂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为下联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上联:九秩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下联:三军将士,寒冬酷暑,______A.一腔热血长城铸 B.热血一腔铸长城C.一腔热血铸长城 D.热血一腔长城铸【答案】(1)狂澜 殷红 至死不懈(2)D(3)C【解析】(1) 本题考查字形。狂澜(kuáng lán):是指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殷红(yān hó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意思是指鲜红色还带着黑。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到死都不松懈。故选C。(2)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①燕然勒功:指建立战功,名垂青史。马革裹尸: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根据上文的“碎首黄尘”和下文的“至今热血犹殷红”来看,这里应该填写描写将士们英勇作战的“马革裹尸”;②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闻一多的演讲拍案而起,当时他很生气,所以要用“气冲斗牛”。故选D。(3)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注意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根据上联“九秩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和对联的要求可知,“千里”为数量词,对“一腔(数量词)”;“征尘”为名词,对“热血(名词)”;“安”为动词,对“铸(动词)”;“社稷”为名词,对“长城(名词)”;由此可知,下联为“三军将士,寒冬酷暑,一腔热血铸长城”;故选C。4.看图表,完成题目。(4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发布时间:2024—04—24。发布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小文读不懂图表的内容,请你总结出一条结论告诉小文。(2分)(2)小文班上的同学们对“纸质图书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哪种方式更好”展开辩论。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发表你的看法。(2分)【答案】(1)①2023年我国有超过三成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且比例有上升趋势。②2023年手机阅读占比居高不下,互联网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③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④2023年纸质媒介中图书的阅读时长较2022年是有所增长。【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2)示例1:我支持“纸质图书阅读更好”的观点。数字化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而纸质图书历史悠久,使用广泛,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数字阅读载体是无法替代纸质图书,所以我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比数字化阅读更好。示例2:我支持“数字阅读”更好的观点。根据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数字化阅读时间大大超过了书面阅读,而且手机阅读携带轻松,资源丰富,查阅资料也更便捷,随时随地可读。所以我认为数字化阅读比纸质图书阅读更好。【解析】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图文转化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仔细比较图文信息的基础上,了解选择的观点,做出相应的陈述。辩词要用事实说话更加具有说服性。如根据材料二中“各类媒介接触时长”图表可得:手机、互联网等数字阅读使用时长远远高于图书报纸等纸质阅读,可见数字阅读将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这个统计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5.阅读《简·爱》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1)梳理主要人物活动轨迹是阅读小说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简·爱》的故事情节,在表格中完善简·爱的主要经历。(3分)生活的地方 影响她的人物 离开的原因舅妈家里 里德太太 AB 谭波尔小姐、海伦 难以忍受学校的孤寂冷漠,要追求自由幸福。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 C沼泽地圣·约翰家 表兄圣·约翰 拒绝传教士的求婚,她还爱着罗切斯特。(2)“双向奔赴”是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你觉得在《简·爱》中主人公简·爱和她的恋人罗切斯特做到这一点了吗 请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的理由。(3分)【答案】(1)A. 舅妈与表兄歧视和虐待(被舅妈借故送走); B.洛沃(伍)德孤儿院; C. 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2)示例一:我觉得简·爱和罗切斯特做到了这一点。简·爱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喜欢罗切斯特不是因为他的地位和财富,而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罗切斯特和简·爱两个人相互靠近,最终走到了一起。示例二:我觉得简·爱和罗切斯特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简·爱追求一份精神平等、人格独立、有尊严的爱情,而罗切斯特借与英格拉姆小姐结婚来试探简·爱,还隐瞒了自己有妻子的事情,同时在和简·爱相处的过程中又有着傲慢、固执的一面,我认为这都是不信任和不尊重简·爱的表现。虽然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但他们的爱情观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我认为他们没有完全做到“双向奔赴”。【解析】(1)本题考查顺理名著情节。A.根据提示“舅妈家里”里,可知这是发生在舅妈家的故事,舅母一家人对简·爱并不友善,她经常遭受无理的虐待(表兄约翰·里德的蛮横、她姐妹的傲慢、舅母的憎厌、佣人们的偏心)。后来她得到了出去上学(劳沃德学校——慈善学校)的机会。所以简·爱离开的真正原因还是舅妈和表兄妹对简·爱的歧视。B.《简·爱》一书中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一个原因是洛伍德学校生活条件恶劣,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爱最好的朋友海伦就是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 中去世。另外,简最好的好朋友玛丽亚·谭波儿小姐一直与简·爱相伴。但她后来结婚了,离开了洛伍德学校。所以第二空,要填写的地点是“洛伍德学校”。C.根据“桑菲尔德庄园”及“罗切斯特”提示可知,简·爱与罗彻斯特结合,但是“婚礼受阻,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简·爱外貌的自卑和无法接受婚姻身份、爱情角色和财富地位的耻笑”, 可以判断出简爱离开的原因是因为: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她没法和罗彻斯特结合。二、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7分)【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 (2)但手熟尔 熟:(3)尔安敢轻吾射 安: 7.翻译句子。(4分)(1)陈康肃公善射。(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答案】6.放下 熟练 怎么7.(1)陈尧咨擅长射箭。(2)看见他射箭时十箭能中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2)句意为: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熟:熟练。(3)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7.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善,擅长;射,射箭。(2)重点词:发,射,射箭;但,只、不过;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乙】艾子使于燕,燕王曰:“吾小国也,日为强秦所侵,征求无已,吾国贫,无以供之。欲革兵二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 先生其为谋之。”艾子曰:“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讯后,蛙问龙王曰:‘王之居处何如 ’王曰:‘珠宫贝阙,犟飞璇题①。’龙复问:‘汝之居处何若 ’蛙曰: “绿苔碧草,清泉白石。’复问曰:‘王之喜怒如何 ’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②,使五谷丰稔;怒则先之 以暴风,次之以雷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谓蛙曰:‘汝之喜怒何如 ’曰:‘吾之喜则清风明月, 一部鼓吹③;怒则先之以努眼④,次之以腹胀,至于胀过而休。’”于是燕王有惭色。(节选自《艾子杂说》)【注】①犟(huī)飞璇题:飞檐高峻壮丽,椽头用美玉装饰。②膏泽:及时雨。③鼓吹:乐名,用鼓、钲、箫、笳等乐器 合奏。④努眼:瞪起眼晴,眼珠突出。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字词释义先生其为谋之 成语推断法:深谋远虑。 (1)使五谷丰稔 语境推断法:如“珠宫贝阙”中的“阙”,根据前文提问“居处”,后文“翠飞璇题”可推断,“阙”是建筑物。 (2)至于胀过而休 课内迁移法: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 晓雾)》) (3)【答案】(1)谋划 (2)谷物成熟 (3)停止、罢休(3分)9.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欲 革 兵 一 战 又 力 弱 不 足 以 拒 敌 如 之 何 则 可【答案】欲革兵一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是“想 要振作军队(与秦国)打一仗,又(怕)力量软弱难 以对付敌人,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才可以呢”。 “又”是连词,“如之何则可”是疑问句。结合句意 及分析可断句为:欲革兵一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10.小文阅读文章后发现本文与韩愈《马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仿照示例说说你的看法?(4分)小文:《马说》中,韩愈表面上写千里马的遭遇,实际上借千里马表达了 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这是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你:【答案】 本文借助“龙王”和“蛙”的对话,旨在告诉燕王像青蛙一样安闲自如地生活,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也是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选文运用了“托物寓意”这一手法,借助龙王和青蛙的对话告诉燕王:像青蛙一样安闲自如地生活,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参考译文【乙】艾子出使燕国,燕王说:“我们是小国呀,天天被强秦侵犯,苛求掠夺没有止境,我国贫穷,没法供给他们。 想要振作军队(与泰国)打一仗,又(怕)力量软弱难以对付敌人,对于这种愤况怎么办才可以呢 请先生一定替我谋划。”艾子(回答)说:“从前有一个龙王,在海滨遇见了一只青蛙,互相问好以后,青蛙问龙王说:‘龙王您的居住地怎么样 ’龙王说:‘用珠宝海贝建筑宫殿,飞檐高峻壮丽,椽头用美玉装饰。’龙王也问道:‘你的居住地怎么样 ’青蛙说:‘绿色的苔藓, 碧绿的青草,泉水清澈,(映出)洁白的石头。’(青蛙)又问道:‘龙王您的喜怒怎么表现 ’龙王说:‘我开心时就会时常降下及时雨,使五谷丰收;发怒时就先刮狂风,然后响起惊雷,接着击起闪电,致使方圆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王问青蛙:‘你的喜怒怎么表现 ’(青蛙)说:‘我开心时就会在 清风明月下高歌一曲;发怒时就先瞪起眼睛,然后鼓起肚子,鼓胀到极点就停止啦。’”于是燕王脸上露出了斯愧的神情。(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0分)【文本一】发力“破茧”,抗拒“信息茧房”“我们在聊什么,就会刷到与它相关的网页、视频、购买链接。”“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我们 认同的那些观点。”“短视频‘推荐’的内容,总是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和重复度。”……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裸泳”,也在被算法“投喂”。被“投喂”的信息,不光是“同质化”的,还可以被 “定制化”。“信息茧房”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压缩着我们的知识面,剥夺我们独立思考以及自我纠偏的能力。有人将其称为大数据时代的“坐井观天”,这些大数据打造的 “主题公园”里的“自嗨者”就是“井底之蛙”——他们每天只能看到“头上的一片天”,却以为看到的是“整个世界”,因而自信心一天比一天膨胀。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相信这口“井”就是“整个世界”,真实的世界再也看不到,甚至对真相充耳不闻,宁愿相信由自己想象出来的假象。 “信息茧房”,这一概念由学者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那些让人们总是忍不住想去看一看的热搜、刷一刷的短视频,绝不只是个人抑制不住的“渴望”与“好奇”,其背后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商业模式的闭环设计、各路资本的参与,有着很多聪明人在开发、拍摄、写脚本……在此过程中,商家们打响的是一场争夺“注意力”的战争,比拼的是谁家产品更能让人“上瘾”,“战利品”就是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而一些媒体、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为了追求时效或流量,不惜恶意渲染对立情绪,制造低质量、高悬念的短视频产品,甚至发布一些未加考证的内容,成为谣言发酵的“帮凶”。与其过度谴责个体自控力薄弱、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不如去关注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传播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去检视一下“信息的真实性”有没有得到必要的监管与维护。商业的本质是洞悉人性,但伟大的产品不应该建立在对人性弱点和欲望的利用上。技术是中立的,算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科技向善或向恶,说到底做选择的还是人。好比“生病”与“治疗手段”之间的关系,任何高明的治疗手段都只是辅助性的,治愈疾病的关键最终还是人体自身的调节。而精神上面临的问题也一样,对于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勇敢地去面对,真正地站起来,这个问题其实就解决大半了。“信息茧房”如果是由人的选择心理导致的,那么,是否“破茧”,根本上还是自己说了算,而非算法说了算。(摘编自《半月谈评论》)【文本二】算法以大数据思维及用户需求为中心,使网络社会成员被标签化、圈层化与茧房化。新闻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其很难达到对客观实在的完美复刻,只能通过塑造信息环境以帮助人们把握现实世界。以个性化算法推荐应用为例,其基本的技术逻辑是对信息与用户数据进行标签化,进而通 过数学模型寻找变量间的相关性,以实现所谓的精准分发。标签是一种对复杂事物的简化归类方法,必然会制造出类属与圈层。由此,个性化推荐的信息分发机制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分化,不同圈层的人眼中的世界差异将越来越大,并且在信息茧房的作用下,对信息的“执念”可能愈发坚定,可能致使不同圈层之间 的对话进一步减少,网络空间中的共识愈发难以达成,舆论争辨的声音更多是基于“三观”的不同 而形成的不可调和性冲突,而非理性的观点讨论或意见磋商。信息茧房及其相关概念(过滤气泡、选择性接触、回音室效应等)虽然并非算法传播时代的独 有现象,但无疑算法的传播加剧了这些效应。尽管不同平台的算法模型存在细节差异,但基本且 通用的规律都是迎合用户的喜好。也就是说,用户能够看到的内容大多由其过去的网络行为决 定,但“以过去决定现在,以现在决定未来”的标准忽略了人类思维与行动的复杂多变性。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茧房的高墙越筑越高,用户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逐渐窄化,与之相应的信息环境也就更为分化且偏颇。(摘编自《人民论坛》杂志)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本一第1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只看“信息茧房”内信息的人比作“坐井观天”的青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人闭塞信息、不打开视野的现状。B.“信息茧房”可能会加剧网络空间的舆论争辩,使网络空间中的共识愈发难以达成。C. 与文本二相比,文本一运用了表现时代生活的词语,如“热搜”“大数据时代”“自媒体”等,使语言更富有时代气息。D.两个文本都围绕着“信息茧房”这一话题,阐述了其成因与“破茧”的方法。【答案】D(3 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 的能力。D 项表述有误,文本二没有提到“破茧”的方法。12.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分析“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4分)【答案】①计算机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能让他们喜欢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为他 们带来危害;②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传播机制不够完善,“信息的真实性”没 有得到必要的监管与维护;③商业集团的运作、资本的参与等催生低质量的 信息,造成“信息茧房”。(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先 梳理文章内容,关注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合 并内容关联紧密的语段,然后提取主要信息并逐 层概括。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提到了“算法”,并阐述了算法是如何"制造""信息茧房"的,据此可以归纳概括出:计算机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能 让他们喜欢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们带来危害。根据文本一中“与其过度谴责……不如去关注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传播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去检视一下‘信息的真实性’有没有得到必要 的监管与维护"可概括出: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 传播机制不够完善,"信息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必要的监管与维护。根据"那些让人们……其背后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商业模式的闭环设计、各路资本的参与……商家们打响的是一场争夺‘注 意力’的战争”可概括出:商业集团的运作、资本的参与等催生低质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茧房”。13. 小华最近频繁使用某个固定的手机软件,并且在上面发出很偏激的言论,在平时和家人的聊天中也变得很激愤。你了解到相关的情况,想要对他进行劝导。请结合文章内容,把你想要对他说的话写下来。(3分)【答案】小华,你好。频繁使用单一软件获取信息容易造成“信息茧房”,会导 致人的思维变得狭隘,思想变得极端;建议你上网时增加一些获取信息的途 径,取消个性化推荐,主动探索更多领域的内容。也可以积极做内容生产者,自己产出积极、丰富的内容。(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分)静待桂花开耿艳菊①黛瓦白墙的老院子,幽静清寂,炊烟袅袅,斜晖脉脉, 一对鬓发斑白的老人静静地坐在旧藤椅上,仰望着门前的那棵老桂树。他们旁边还有一个梳着长发的文静女孩。②女孩此刻却一点也不文静,叽叽喳喳,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隔一会儿便不放心似的站起来,跳到老桂树下巡视一番。③老人是女孩的外公外婆,女孩奔波几千里回来,除了看望两位老人外,还想看看门前的这棵老桂树,她想念桂花那甜蜜蜜的香味和桂花糯米糕的味道。④女孩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更确切地说,是在桂树下长大的,这里到处都是她快乐的记 忆。这棵老桂树比她妈妈的年龄还大,还是最初院子建好时外公亲手栽下的,这是他送给外婆的礼物。⑤平淡简静的年月,老桂树岁月静好着,成了小院里华丽而温暖的风景。在女孩的记忆里,那时日子过得辛苦拮据,但因为这棵老桂树,简朴的小院陡然间就有了一种甜蜜幸福的气息。尤其是到了秋天桂花盛开的时候,明亮的秋阳下,细碎的金黄桂花悠悠闲闲,外公就把桌椅都搬到 桂树下,边喝茶边语调悠缓地给她讲解作业。时光宛若静止了,那么慢、那么缓,甚至能听到桂花轻轻绽放的声音。⑥巧手慧心的外婆总能把艰辛的生活过得甜蜜温馨,她小心剪下几枝桂花插在屋中那个闲 置的空陶罐里,屋子里就弥漫着甜甜的气息。大家出来进去,脸上总是喜盈盈的,说说笑笑,仿佛人生中根本没有烦恼这回事。⑦外婆最拿手的吃食就是桂花糯米糕。她把新鲜的桂花和糯米一起搁在锅上蒸,如此简单的方法,却可以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桂花糯米糕。⑧长大后,女孩去了城市读大学。起初,城市里的生活让女孩十分新奇,这里车水马龙、金碧 辉煌, 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热闹多彩,与宁静的乡下简直是天壤之别。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按之前 的计划回到老家教书,而是留在了城市打拼。她希望自己能留在这个城市生活,希望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然后把外公外婆接过来,和她一起生活,由她照顾他们的晚年。⑨可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成功也没有那么容易。尽管女孩已经非常努力,事业上却一点 起色也没有。 一年又一年过去,女孩依然是城市里的一个漂泊者,她开始着急、焦虑。快节奏的生活、 一连串失败的打击,让她信心尽失、颓唐暴躁。⑩那天晚上她加完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蛋糕店还开着门,饥肠辘辘的她就走了进去。她 本来已经买好两块蛋糕,就在付钱的时候, 一个店员端着托盘从后厨走出来,她突然愣在那里,托盘里是桂花糯米糕。 一股熟悉的味道瞬间让她感到很温暖,她立即又买了一块桂花糯米糕。⑩异乡的街头,她边走边吃桂花糯米糕,觉得味道很甜,心里却很酸,竟蹲在路边哭起来。昏黄的路灯下,她的影子显得分外孤单。 第二天,女孩请了一周的假,回到宁静的乡下小院,见到了外公外婆,还有那棵老桂树。按 往年惯例,此时正是桂花开的时间,可一周过去了,女孩焦急得不行,桂花却不急, 一点讯息也没有。 外公经历过岁月就不一样了,他像老桂树一样淡定,慈祥地看着焦躁的女孩,劝她说,树木 开花的事和人生的很多事一样,焦虑急躁有什么用呢 不如静下来,换一种心情,别把时间都浪费在焦灼里。 女孩心里一动。这些话、这些道理,她不是不懂,外公也经常给她讲,可说起来容易,面对 的时候却难了。她低头沉思,过了许久,猛一抬头,迎接她的是一朵金黄的桂花。 “桂花开了!”她惊喜地高呼,像小时候那样在桂树下蹦跳。这一回,切切实实地触动了她,她开始反思自己,决定以好的心态、和缓的心绪迎接未来,静待幸福生活。 那个女孩是我的亲戚,如今她已人到中年,早已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和理想。就在我像她当年那样迷茫焦躁的时候,她把二十多年前的往事讲给我听,告诉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平静和缓地去走,就像老桂树,从来都是宁静的,在宁静里储蓄力量,静待花开。(选自《扬子晚报》,有删改)14.阅读文章第④~⑩段,简要概括并补充有关情节。(4分)和桂树有关的回忆 → → 女孩在异乡买桂花糯米糕 →【答案】女孩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打拼遇到挫折女孩回乡等待桂花盛开,与外公聊天得到人生感悟(4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第④~⑦段写女孩在外公外婆家和桂树有关的回忆;第⑧~⑨段写女孩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打拼遇到挫折;第⑩~ 段写女孩在异乡买桂花糯米糕;第 ~ 段写女孩回乡等待桂花盛开,与外公聊天得到人生感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5.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桂花开了!”她惊喜地高呼,像小时候那样在桂树下蹦跳。【答案】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看到桂花开放时高兴雀跃的状态,表达了女孩对桂花的喜爱之情。(4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句中“桂花开了”是语言描写;“蹦跳”是动作描写。综合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写出了女孩看到桂花开放时高兴雀跃的状态,表现了女孩对桂花的喜爱之情。16.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①段中女孩吃桂花糯米糕时,觉得味道很甜,心里却很酸且蹲在路边哭起来的具体原因。(3分)【答案】①桂花糯米糕本身的味道是甜的;②女孩大学毕业后,在城市打拼,事业没有起色,她开始着急、焦虑,快节奏的生活、一连串失败的打击,让她信心尽失、颓唐暴躁,所以心里很酸。③吃桂花糯米糕时,她触物伤怀,因孤独与悲伤而哭了起来。(6 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从第⑩段中的“她突然愣在那里,托盘里是桂花糯米糕。一股熟悉的味道瞬间让她感到很温暖,她立即又买了一块桂花糯米糕”和第四段中的“她边走边吃桂花糯米糕,觉得味道很甜”可知,桂花糯米糕本身的味道是甜的;从第⑧段中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打拼”和第⑨段中的“可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成功也没有那么容易。尽管女孩已经非常努力,事业上却一点起色也没有……她开始着急、焦虑。快节奏的生活、一连串失败的打击,让她信心尽失、颓唐暴躁”可知,女孩大学毕业后,在城市打拼,事业没有起色,她开始着急、焦虑,快节奏的生活、一连串失败的打击,让她信心尽失、颓唐暴躁,所以心里很酸。吃桂花糯米糕时,她触物伤怀,因孤独与悲伤而哭了起来。17.阅读第⑧段,请你谈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答案】示例:今后,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静下心来,沉住气。每当急躁、焦虑时,应时刻提醒自己要沉下心来,换一种心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实现心中的梦想,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耀眼夺目。(5分)【解析】本题考查拓展探究的能力。可根据第 段中的“树木开花的事和人生的很多事一样,焦虑急躁有什么用呢 不如静下来,换一种心情,别把时间都浪费在焦灼里”来谈,例如:今后,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静下心来,沉住气。每当急躁、焦虑时,应时刻提醒自己沉下心来,换一种心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实现心中的梦想,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耀眼夺目。三、作文(50分)18.按要求作文“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心中有光、全力奔跑的人。”我们要保持内心的阳光和希望,用美好的品质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前行,收获美好和幸福。请以“在心里种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在心里种花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花园。有的人,在花园里种下了荆棘与荒芜;而有的人,却种下了绚烂的花朵,让自己的心灵充满芬芳与美好。 我曾在心里种下过一朵花,那是一朵名为“勇气”的花。 还记得那次演讲比赛,我被老师选中代表班级参赛。一开始,我充满了期待和兴奋,但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我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我害怕在舞台上出丑,害怕面对众多观众的目光,害怕自己表现不佳。这些恐惧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几乎要将我淹没。 然而,我知道我不能退缩。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勇敢地面对这一切。我开始积极准备,反复练习演讲稿,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比赛的那一天,当我站在舞台上,面对台下无数双眼睛时,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开始了我的演讲。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心里那朵勇气之花在绽放,它给予了我力量,让我能够克服恐惧,顺利完成演讲。 从那以后,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在心里种下勇气的花,就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我也在心里种下过一朵名为“善良”的花。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周围的人都在围观,但却没有人上前去帮助他。我心中涌起一股怜悯之情,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将老人扶起,并询问他是否受伤。老人感激地看着我,连连道谢。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善良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心里种下善良的花,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心里种花,让我们的心灵充满芬芳与美好。无论是勇气、善良,还是其他美好的品质,都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让我们用心去浇灌这些花朵,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在心里种花,收获幸福与希望。让我们一起在心灵的花园里,种下属于自己的花朵,让生命因它们而更加精彩。【解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在心里种花”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寓意的题目。“花”可以象征美好、希望、善良、友爱等品质,“在心里种花”意味着在内心深处培养和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使得我们的生活保持生机与活力。这个题目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美好品质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可以从个人成长、心灵修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方面立意,表达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它们对自己人生的积极影响。 第二,文体思路。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熟悉内容,表达真情实感,故本题适合写作记叙文或散文。写作记叙文时,可以讲述自己或他人在生活中经历的与“在心里种花”相关的故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内心的变化和成长,表达对美好品质的感悟。散文的特点是形式自由,语言优美,能够很好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写作散文时,首先开篇引题,通过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如春天的花朵、温暖的阳光等,进而引出主题“在心里种花”;其次阐述为什么要在心里种花,即内心充满阳光和希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或者名人名言来支撑观点;接着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努力种花,即如何保持内心的积极和乐观。这部分可以详细描述一些个人经历或感悟,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讨论种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地自我调整和积极面对来克服这些困难。这可以体现出内心的力量对人生的积极影响;最后回到开篇的描述,通过对比生活中的实际变化,展现种花带来的美好和幸福。同时强调,只要我们不断在心里种花,就能让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感到人生荒芜,从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试卷第1页,共3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卷(二)-2024年中考押题模拟试卷(原卷版).docx 广东卷(二)-2024年中考押题模拟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