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学案
【预习新知】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因
(1)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2)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3)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概况
主要文明 扩展方式 地域范围
埃及文明 武力扩张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西亚文明 武力扩张 (1)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2)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3)亚述不仅统一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古希腊文明 移民方式 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兴起条件: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
2.波斯帝国
(1)时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末。
(2)疆域扩展: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3)巩固措施
①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4)结果:公元前4世纪晚期,波斯帝国因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而灭亡。
3.亚历山大帝国
(1)疆域扩展:灭亡波斯后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2)巩固措施
①国王: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③文化:推广希腊文化。
4.罗马帝国
时期 疆域扩展 历史影响
罗马共和国时期 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 ①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②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罗马帝国时期 ①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②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帝国
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
欧洲历史上的帝国,一般指以皇帝为君主的国家。这类国家通常领土广阔并拥有属国,且在一个文化区域内占支配地位。作为一个庞大的政治实体,帝国不仅管辖着国界以内的领土,而且能以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其他国家。
希腊化时代
(1)“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2)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三)文明的交流
1.经济交流
(1)农耕技术的传播: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2)冶铁技术的传播: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文化交流
(1)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2)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3)字母文字
①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
②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
③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④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3.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1)时间: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
(2)表现
①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四)巩固训练
1.波斯帝国规定: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这一规定旨在( )
A.强调帝国王权高于神权 B.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C.完善国家基层治理制度 D.体现权力制衡的特点
2.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大多模仿埃及
B.冶铁技术从希腊扩散到西亚和埃及
C.西亚的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D.2世纪,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3.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新教
4.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5.罗马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后,把意大利之外的地方都划为行省,派一位元老去行省当总督只负责收税、保证治安、维持司法秩序,其他方面则由各省市议会选出的官员管理各自的城市。这些举措( )
A.有利于稳固罗马帝国统治 B.旨在推动地方自治的进程
C.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分裂 D.保证了罗马帝国长期繁荣
6.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
A.宣扬君权神授 B.施行君主专制统治
C.贯彻依法治国 D.践行儒家治国理念
7.关于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任用波斯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B.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C.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建立了官方的直接往来
D.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经奥斯曼人传入欧洲
8.罗马帝国在1—2世纪盛极一时,疆域辽阔,统治稳固,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奴隶制迅速发展 B.与汉朝直接往来
C.民主制到达顶峰 D.基督教成为国教
9.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曾这样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下列关于汉朝和罗马帝国交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大强国相互之间有官方的直接往来
B.罗马垄断了与汉朝的商贸路线
C.西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D.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10.罗马帝国是将地中海、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等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人不但使这些孤立的文明在传统轨道上继续发展,还促进它们同拉丁文明的顺利嫁接,催生出具有强大活力的新文明。这主要反映了( )
A.罗马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特性 B.外来文化奠基了古代罗马文明
C.世界文明已经连为一个整体 D.帝国统一利于文明交流与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强调国王权力至上,君权神授,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波斯帝国王权与神权的高低进行比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波斯帝国的基层治理,排除C项;波斯帝国君主权力至上,不能体现权力的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可知,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冶铁技术从希腊扩散到西亚和埃及”的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目要求;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大多模仿埃及、西亚的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及2世纪,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三者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AC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1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耶稣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家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B项正确;ACD项分别是在印度、阿拉伯、中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非)。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麦吉多出土了埃及的象牙制品,且象牙制品上雕刻了小亚细亚的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埃及和赫梯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排除A项;波斯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5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地区属于亚洲,埃及属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影响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据材料可知:罗马行省制下,除了重大事宜由总督负责以外,其他事宜则由地方选出的官员负责,这说明罗马的行省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从而有利于稳固罗马帝国统治,A项正确;“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稳固统治,而不是推动地方自治,排除B项;“直接导致”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可知,波斯帝国施行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项;君权神授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依法治国不符合波斯帝国时代,排除C项;儒家主张“仁”“礼”治国,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B项正确;推广希腊文化的是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与波斯人无关,排除A项;汉朝和罗马帝国一直未能建立官方的直接往来,排除C项;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经阿拉伯人而非奥斯曼人传入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9.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相互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世纪时,先后有三批来自罗马的商人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到达洛阳,D项正确,排除A项;罗马垄断了与汉朝的商贸路线,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孤立的文明”“继续发展”“催生出……新文明”可知,罗马帝国将很多区域文明连在一起,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D项正确;材料虽涉及多地文明,但都不是罗马文明,不是罗马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特性,排除A项;“奠基”夸大了外来文化对罗马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世界文明已经连为一个整体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