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
【预习新知】
(一)古代非洲文明
1.西非居民班图人的经济贡献
(1)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2)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北非文明: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3.东非文明
(1)东非国家产生
①时间:10—15世纪。
②产生的原因: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
(2)东非国家的经济发展
①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②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
4.西非文明
(1)兴起: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2)概况
国家 政治 经济 文化
马里 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相当繁荣 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桑海 ①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 ②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③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5.南非文明
(1)代表:津巴布韦。
(2)概况
①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②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玛雅文明
(1)地理位置: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
(2)经济: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3)阶级关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5)衰落: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2.阿兹特克文明
(1)兴起: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2)发展: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3)统治概况
①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
②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4)城市: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3.印加文明
(1)兴起:12世纪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
(2)发展: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3)统治概况
①政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
②人口管理: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③交通: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④政府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三)巩固训练
1.“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发明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立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他们”是( )
A.班图人 B.玛雅人 C.印度人 D.埃及人
2.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15世纪末印加人统治庞大帝国的措施。横线处应正确填写的是( )
(1)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 (2)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征服地区的居民移到新地区
A.发明浮动园地 B.建立大批城市国家
C.修建道路系统 D.颁布最早成文法典
3.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非洲出现了一系列国家,并创造了各自的文明。下列古代非洲国家,兴起最早的是( )
A.阿克苏姆王国 B.摩加迪沙 C.津巴布韦 D.桑海帝国
4.印加帝国为了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官员 B.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C.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D.在河渠上架设多座桥梁
5.“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西非谚语表明廷巴克图( )
A.是当时西非的文化中心 B.城市商贸发达
C.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D.黄金资源丰富
6.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C.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7.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 )
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
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
8.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 )
A.埃及文明 B.印加文明 C.希腊文明 D.玛雅文明
9.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
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10.阿兹特克人到达墨西哥谷地时是一个部落,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城邦,城邦内部分为四个区,每个区又由若干个氏族组成。每个氏族选出一位负责将氏族和整个部落联系起来的人,组成部落最高会议,行使司法和领导职能。据此可知当时阿兹特克人的城邦组织( )
A.具有直接民主特色 B.具有部落军事同盟性质
C.具有原始民主特征 D.表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化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可知,这些属于玛雅人的文明成果,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玛雅人的文明成果,A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美洲印加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通过修建道路系统来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故C正确;发明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故排除A;建立大批城市国家是古希腊人,故排除B;最早成文法典出现在两河流域,故排除D。故选:C。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苏姆王国在公元前后兴起;10—15世纪,摩加迪沙兴起;8—15世纪,桑海兴起;11世纪末,津巴布韦出现,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故选B项。按照人口设置官员、迁移征服地区的居民不是为了传递政府命令或调动军队,排除A、C两项。印加帝国在高山河渠间架设桥梁属于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盐、金子是物质财富,知识和学问是文化财富,知识和学问从廷巴克图来,说明其是西非的文化中心,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等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故C项错误;材料是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而不单单是种植玉米的需求,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玛雅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玉米当做主粮的文明,由于玛雅人对玉米十分喜爱甚至有“玉米人”的称号,这种农作物不仅产量非常高而且抗灾能力也很强,玉米的出现让玛雅人的总数曾一度达到上千万之多,玛雅文明也因此又称为“玉米文明”,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9.答案:B
解析:史书记载不是第一手史料,A不合题意;在中国出土的象牙不一定是来自非洲,C错误;伊斯兰教的传入源于阿拉伯,D错误;史学研究最有力的证据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证据更为可信,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每个氏族选出一位……行使司法和领导职能”可知,该组织实行的是间接民主,“氏族”意味着原始血缘关系,故排除A项,选择C项;材料中未涉及军事和阶级分化的信息,故排除B、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