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学案
【预习新知】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的迁移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表现
①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3)影响: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2.物种的交换
(1)原因: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水果等引入美洲。
②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3)影响: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3.疾病的传播
(1)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3)影响: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历史条件
(1)海路在世界贸易中,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
②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2)欧洲商人在海路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②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与美洲贸易。
2.主要表现
(1)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①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
②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2)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①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
②随着中国对白银需求的增长,葡萄牙人便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
(3)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
①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②西班牙武装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
(4)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①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
1.表现: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17 世纪,__荷兰__、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2.影响
(1)对殖民地:殖民扩张中断了__美洲__和__非洲__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__印第安人__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__三角贸易__中成为奴隶;__亚洲__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2)对欧洲: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①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__证券交易所__纷纷出现,欧洲的__商业格局__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②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__货币贬值__、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__封建领主__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3)对世界: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特别提示】“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
(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
(2)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原本相对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3)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四)巩固训练
1.从马尼拉出发的西班牙大帆船载着来自福建的瓷器、丝绸去往美洲,由于船上大多是中国货物,美洲当地人称之为“中国船”,但船上还有许多来自印度洋周边地区的货品,比如印度的棉花和梳子、波斯的地毯和挂毯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大西洋贸易的繁荣活跃 B.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兴盛
C.各地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D.西班牙的殖民方式落后
2.达·伽马离开印度时,卡里库特国王让他转交一封给葡萄牙国王的信,内容是:“贵王朝的达·伽马先生来我国,我很高兴。我国盛产肉桂、丁香、生姜、胡椒和宝石。我请求您用来交换这些东西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鲜红的布。”据此可推知,达·伽马的远洋航行( )
A.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 B.利于丰富欧洲人的生活
C.开始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D.促进了白银货币化进程
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人阶级开始寻求与各国君主合作,以使他们免受战争的侵害和封建主们任意征收苛捐杂税的压迫;广大民众也开始参与到原本只有上层阶级掌控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同质性社会”逐步形成。“同质性社会”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B.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统一
C.促使民主政治逐步确立 D.导致了王权的不断强化
4.玉米原产于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外来物种推动欧洲生产关系变革
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玉米经济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5.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6.16-18世纪,英国贩奴船游弋于本国海岸附近,伺机抢劫和买卖人口,并将其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被贩卖的白人处境常与黑奴相差无几,故有“白奴”的说法。“白奴”的出现( )
A.激化了欧洲阶级矛盾 B.改变了美洲的民族格局
C.说明了民族意识薄弱 D.深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7.16世纪后,天花等传染病开始在美洲肆虐。调查显示,仅18世纪70年代,至少有30%的西海岸印第安人死于天花;1780年,天花在密苏里河流域的印第安人中大流行,致死率极高。这一时期,传染病的肆虐( )
A.不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C.推动了“三角贸易”兴盛 D.抑制了西方殖民活动的开展
8.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西班牙更有条件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西班牙的黄金、白银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法、荷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9.16世纪中叶,玻利维亚的波托西山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银矿。当时的西班牙法律规定:殖民地任何矿区都必须把矿产品的1/5交给王室,4/5留在私人手中。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矿主征收的矿业税数额,由1/5减为1/10,甚至减为1/20。西班牙王室的做法( )
A.促进了美洲社会经济发展 B.导致美洲生产方式变革
C.加速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10.16世纪,从西班牙到安特卫普(比利时城市),人们都抱怨贵金属的严重匮乏,欧洲各国于是不得不增发铜币或开展信贷来解决,货币也不断被重铸,面值不断增大。这一做法( )
A.促使美洲金银迅速流出欧洲 B.是应对价格革命的有效手段
C.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阻碍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知识点3早期殖民扩张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大帆船来往于马尼拉与美洲间,船上载着来自福建的瓷器、丝绸,印度的棉花和梳子,波斯的地毯和挂毯等,反映出当时中国、印度、波斯等国的产品在世界贸易网络中都占有一定地位;结合所学,上述商品主要体现了各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说明新航路开辟促使各地资源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C项正确;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亚洲和美洲之间,属于太平洋贸易圈,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国商品在全球范围的流通,而不仅仅是反映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推动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不是殖民活动的体现,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盛产肉桂、丁香、生姜、胡椒和宝石”可知,卡里库特国王希望加强同葡萄牙的贸易往来,将本国特产卖给葡萄牙,这些特产的输入,将会丰富欧洲人的生活,故选B项。A项“各国人民”表述绝对,错误;C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卡里库特国王加强同葡萄牙贸易的愿望,白银货币化不能得出,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欧商人阶级开始寻求与各国君主合作,广大民众也开始参与原本只有上层阶级掌控的政治经济活动,即社会各阶级间联系更加密切,利益逐渐趋同,认同加强,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的统一,排除B项;民众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并不等同于民主政治逐步确立,排除C项;材料中内容并不只有王权,且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封建贵族阶级,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玉米传播到欧洲的途径可知,玉米种植得到扩展及玉米经济的发展先后受到了哥伦布船队、西班牙人、威尼斯共和国政府的因素的影响,故选D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地点的变化,排除A项;玉米的传播不属于生产关系变革,排除B项;物种交流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存在,新航路开辟扩大了物种交流的种类和范围,排除C项。
5.答案:C
解析:对于16世纪欧洲爆发的严重通货膨胀,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张率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但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说明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C项正确;通货膨胀反映的是价格革命,不是商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否定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首先是葡萄牙、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接着英国、法国、荷兰也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的同时,肆意屠杀和奴役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劳动力,于是种植园主开始买进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劳动,这就为欧洲奴隶贩子打开了道路。“白奴”和“黑奴”出现的原因是一样的,D项正确。“白奴”的出现是欧洲殖民活动的产物,与欧洲阶级矛盾激化、民族意识薄弱无关,排除A、C项;改变美洲的民族格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传染病的肆虐导致了美洲原住民的大量死亡,从而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这是欧洲殖民者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B项正确;传染病肆虐使美洲土著人口大量减少,缺少劳动力,欧洲殖民者转而从非洲贩来大量奴隶进行生产,可见传染病肆虐并没有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美洲殖民地经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才是“三角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逻辑关系错误,应该说传染病的肆虐促进了西方殖民活动的开展。
8.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尤其是西、葡两国,但西、葡用其来发展本国商业而非投入生产,这使得金银流入西北欧国家,推动了西北欧国家工业的发展,加快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步伐,即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D项正确。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其政府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商业革命本身不是阻碍西班牙发展的因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价格革命”,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西北欧国家的发展,而非西班牙,排除C项。
9.答案:D
解析:1545年,南美玻利维亚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由材料中“4/5留在私人手中”“矿业税数额,由1/5减为1/10,甚至减为1/20”可知,西班牙王室将矿产的大部分利润留给了矿主,这种做法鼓励了殖民者在美洲继续扩张与掠夺的行为,D项正确;材料中举措丰富了西班牙矿主的钱包,并没有促进美洲社会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开采矿产的方式,无法得出生产方式变革,排除B项;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财产并未转化为生产资本,没能加速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16世纪,欧洲各国增发铜币或开展信贷,货币也不断被重铸,面值不断增大。依据所学,这一做法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金属货币的增加有利于国内外市场的繁荣和商品的流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当时大量的贵重金属流入欧洲,A项的结论与史实相反,排除;材料中的现象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材料现象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