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预习新知】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图解历史] 封君封臣制度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教会的经济特权
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轻巧识记] 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一大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二大变化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三大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2)强大
①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罗马法: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灭亡
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②过程:6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一度复兴→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③标志: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
(1)发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被征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3)正式建国: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4)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四)巩固训练
1.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 )
A.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 B.封建王权加强的体现
C.民族国家发展的结果 D.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2.中世纪的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的王权与教会( )
A.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共同维护封建统治 D.相互斗争权力角逐激烈
3.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个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欧洲( )
A.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B.宗教占据支配地位
C.对其他区域一无所知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11世纪中叶,意大利米兰市民掀起了反对教会领主的斗争,将大主教和封建贵族的军队逐出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11世纪末12世纪初,法国东北部40多个城市通过武装起义或赎买获得了自治权。这些斗争( )
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强化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D.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5.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据材料可知( )
A.工商业发展推动意大利的城市自治 B.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地位突出
C.封建庄园制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近代民主政体在意大利已普遍建立
6.英国人格兰维尔于1176年至1179年间任王室巡回法官,他在任期内积极推进司法改革,例如,他通过推行皇家巡回法院审判制度来简化诉讼程序,使普通法传统得以发展,并使其更加明确简便。这些司法改革的举措( )
A.使得平民大众受益 B.削弱了对地方的控制
C.体现了国王的意志 D.缺少立法原则的指导
7.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8.在西欧封建制度下,“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表明当时封君与封臣( )
A.不存在权利义务关系 B.不能越级从属
C.都不能独立行使权力 D.产生严重对立
9.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8世纪早期,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宣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这表明( )
A.国王意图加强王权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城市自治运动受挫 D.基督教会控制思想
10.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种“自由”根源于( )
A.城市人文气息浓厚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文艺复兴解放思想 D.城市不受国王管辖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可知,欧洲中世纪制度是以家庭和血缘为纽带的领主附庸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A项正确;材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未涉及封建王权加强,排除B项;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未体现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故选C项;中世纪欧洲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与民主政治和三权分立无关,排除A和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王权与教会相互斗争权力角逐激烈,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欧洲中世纪地图中宗教色彩非常浓厚,反映出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故选B项;教权凌驾于王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欧洲并不是对其他区域的一无所知,只是因基督教会控制整个欧洲,因此地图绘制充满宗教色彩,中西方很早就已有联系,排除C项;中世纪末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材料反映的是宗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1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欧洲)。据材料“意大利米兰市民掀起了反对教会领主的斗争…….法国东北部40多个城市通过武装起义或赎买获得了自治权”,可知意大利、法国的城市市民通过武装斗争、起义或者赎买等手段,取得了自治权,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摆脱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表述错误,此时并没有摆脱,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其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自治,并未提及封君封臣制,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可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封建庄园制对城市经济的阻碍,排除C项;近代民主政体在意大利已普遍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
7.答案:D
解析:材料“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体现的是拜占庭对俄罗斯的影响,D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及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的说法,ABC排除。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可知封君封臣制中的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由“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宣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可以表明,国王想要加强自身的王权,故选A项;题干体现的是国王与贵族和功臣的关系,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国王与功臣和贵族的关系,与城市自治运动无关,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国王要加强自身的权力,与基都教会无关,排除D项。
10.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