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预习新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方面:英国“光荣革命”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经济方面: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对外方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技术方面
(1)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2)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5.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图解历史]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成果
①纺织领域:“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管理模式: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③动力方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机械制造方面: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
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果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深化拓展] 理解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
(3)推动工业文明的传播。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形式
(1)工厂: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垄断组织: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购物、休闲娱乐、体育、教育发展迅速。
5.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深化拓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四)巩固训练
1.拉法格在《美国的托拉斯》一书中写道:“在把石油生产抢到手以后,石油托拉斯又把枷锁加在零售商头上。为迫使零售商只卖该公司的石油,公司压低油价,甚至在那些商人的商店旁开设分店,把所有货都低价出售,直到把对方弄到完全破产为止。”这反映出( )
A.垄断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B.托拉斯影响美国政府部门的决策
C.石油工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D.国家干预经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下表是欧美主要国家的农业人口占全部劳动人口的比例(单位:%)。这反映了( )
国家 1820年 1850年 1870年 1910年
英国 46 22 15 6
德国 80 65 49 18
法国 75 64 49 42
美国 75 65 50 33
A.英国的农业发展速度低于他国 B.农业大规模经营条件远未成熟
C.法国社会人口的流动速度最快 D.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并行推进
3.15-18世纪,伦敦有成百上千个咖啡馆,顾客围坐在一张大桌边,啜饮咖啡(一杯只要1便士)、寒暄叙旧、交换新闻。19世纪初,掌握话语权的政治人物、文化精英渐次归隐于实行会员制的封闭型俱乐部,劳工大众再次回到简陋喧闹、对现实冷漠超然的酒吧中,咖啡馆逐渐没落。伦敦咖啡馆的衰落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 B.公共空间功能的演变
C.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D.社会层级分化的加剧
4.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 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5.关于英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传教士拉蒂默曾大声疾呼:在许多过去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如今只有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狗了。法国历史学家保尔·芒图也指出,这些小农只能无能为力地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这一历史事件( )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D.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出现
6.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改善欧洲产业工人待遇的表现 B.国际人口交流、贸易往来的需要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7.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下列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光荣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殖民扩张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C.“黑奴贸易”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电的应用推动了技术的革新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汽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垄断组织的出现
9.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演示文本。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D.“蒸汽时代”的到来
10.17世纪英国经济学者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主张在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下发展对外贸易,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同法国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规定两国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减弱了对外贸的保护。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重商主义已为西方国家所摒弃
C.英国国家综合实力不断衰落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托拉斯垄断组织发展起来,在这些垄断组织发展过程中,使用种种手段打击竞争者,以达到自身垄断整个市场的目的,这说明垄断扰乱了美国的相关市场,从长远来说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府的影响,排除B项;托拉斯是垄断组织,其排挤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或商店的行为并非“优胜劣汰”,排除C项;当时是私人垄断,并不是国家干预,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依据上述解读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并行推进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项正确;英国农业人口占比少,反映了其工业化水平较高,并不意味着其农业发展速度低于他国,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工业革命时期,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提升,农业大规模经营条件渐趋成熟,排除B项;从表格数据来看,德国社会人口的流动速度最快,排除C项。
3.答案:D
解析:
时间 材料现象 现象分析
15-18世纪 人们爱去咖啡馆畅谈 阶层区分不明确,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
19世纪 社会精英归于封闭型俱乐部;劳工大众回到简陋喧闹、对现实冷漠超然的酒吧 贫富分化、阶层分化明显
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中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加大了英国社会中的贫富分化、阶层分化现象,D项正确。19世纪的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是对民主平等精神的违背,排除A项;材料中咖啡馆的公共空间功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比咖啡馆与酒吧的消费水平,不能得出民众消费水平提高的结论,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的待遇水平提高,世界联系逐渐增强,消费品的种类也大大丰富,C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排除A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1840年左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圈地运动。选择B:根据材料“英国”“在许多过去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如今只有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狗了”“小农只能无能为力……中”可推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指英国的圈地运动,它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排除A:18世纪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C:圈地运动通过强制手段破坏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排除D:无产阶级随工场手工业的出现而诞生,其出现时间早于圈地运动的开始时间。
6.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时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为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为适应这一经济发展的趋势,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并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颁布了相关法律,这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项正确;题干中的“徒工学校”“技术教育委员会”及“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都强调的是学习技术,培养学徒,而非改善工人待遇,A项排除;题干未涉及国际人口交流、贸易往来和民主政治的信息,B、D两项排除。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英国的殖民扩张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B项正确;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黑奴贸易”中的黑奴运往美洲而非英国,排除C项;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第2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所以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故选:C。
9.答案:D
解析: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扩大,而当时欧洲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社会生产力迫切需要提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蒸汽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英国率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壮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D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且材料不足以体现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A项;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英国经济实力开始衰落,C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