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第二、三课时)课件(共35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第二、三课时)课件(共35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目标 P4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性质
宗旨
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1.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4 )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P4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政府
人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面有“人民”二字?
人民代表大会
1、为什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
敌人
敌人: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藏独、疆独和台独势力、邪教、极端仇视社会主义的人等)
公民
易混淆辨析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政治概念。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人民(区别于敌人)
法律概念。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总结:(通俗版区分方式)公民的范围更大,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
①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
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
VS
易混淆辨析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公权力)
1.概念:政治概念。
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多用于国家政权方面。与服从相对应。
如: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处分方式: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3.推定规则: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4.通常搭配:国家权力,人民权力。
权利(right)
权力(power)
VS
公民权利(私权利)
1.概念:法律概念。
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
如: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
2.处分方式: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
3.推定规则: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
4.通常搭配:公民权利。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一条|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重要领域由国企主导
能源
通信
交通
金融
思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否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代表人民行使
人民
人民代表
产生
国家权力
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人民行使
属于
行使
间接
直接
直接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宪法第二条|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
投票选举人大代表
通过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通过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通过参加村务公开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通过依法参与民主选举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宪法第三十四条|三十五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你还知道宪法规定的哪些公民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身自由权
文化教育权利
政治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
公民依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利益的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与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章 总 纲
第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武装力量主要为谁服务?
我国的国家安全主要靠谁去维护呢?
人民军队
人 民
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国家宪法日
知识总结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P5-6
①国家性质: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经济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政治制度: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基本权利: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武装力量: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归根结底
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目的)
要求:我们要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负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国家宪法日
知识总结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目的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7
目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观点)
要求(中学生)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心之所系,
也是行之所至。
步履不停,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访民生
问冷暖
强信心
谋发展...
国家宪法日
①总书记的足迹中,体现了公民享有的哪些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议一议
iita
1.观点:“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通过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并由国家制定相关制度、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实现的。”
2023年4月,来到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等情况;5月,习近平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11月,来到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考察上海闵行区一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社会经济方面的权利—劳动权
文化教育权
生命健康权;生存权
②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始终是总书记的挂念,据此,何为最大的人权?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 尊重和保障人权。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是否只有中国公民?
①主体广泛: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内容广泛:
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2.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权的特点)
(2)人权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人权主体广泛:
我国公民
外国人
个 人
群体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总体要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保护无人照料的被监护人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3.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思考:民法典的修改说明了什么?
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思考: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
提示:这一举措体现了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简政放权。
探究与分享P9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依法行政。
★3.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图片说明监察机关对哪些人员进行监督?
★3.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图片说明监察机关对哪些人员进行监督?
③监察方面: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某县一领导之子殴打他人触犯法律,公安机关将他拘留,并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在即将开庭审理前,该领导委托他人向法官贿赂,贿赂不成又用权势相压。法官不为所动,秉公处理了此案。
1.该领导的行为,如何评价?
2.你支持法官的做法吗?说明理由。
干预司法公正;违背公平正义;违反道德、触犯法律等。
★3.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3.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结合以上图片,要把人权理想变为现实,国家应该怎样做?
⑤宣传: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国家机关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依法行政。
③监察方面: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
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宣传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3.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3.中学生是如何珍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最大的人权是什么?
2.人权的广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课堂小结
1.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
随堂练习
1.2023年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周强指出,全国法院依法惩治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2018年至2022年,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3万件4.6万人,严惩利欲熏心的造假者、滥用职权的渎职者,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分子依法宣告从业禁止,守护百姓餐桌安全、用药安全。这说明国家在 方面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A.立法 B.执法 C.监察 D.司法
D
2.2023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这体现了( )
①公民是国家的主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基本原则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下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
②中国共产党要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行政兴国的重大职责
④中国共产党可以超越宪法治国理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执政兴国
不可以
4.“城市更新项目在哪里,临时党支部就建在哪里。”2023年4月7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将军路街城市更新项目临时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借力“红色引擎”加快完成该区域内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城市更新项目任务。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这表明( )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
②党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④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政府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