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学案(共2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学习目标
1.通过解读“深圳奇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通过重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建国蓝图,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一系列人类奇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践行
改革开 放以来 党的全 部理论 和实践 的主 题 提 出 主 题 1982年,在党的①________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
产党所有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践 行 主 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④____________________同具体 ⑤__________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⑦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实际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邓小平 理论 形成 时期 党的①____________全会以后
内容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②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
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
___________,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
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④__________,制定了到二十
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
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贡献 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
经济建设
基本路线
基本问题
“三个 代表” 重要思 想 形成 时期 党的⑤____________全会以后
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⑥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⑦
____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代表⑧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⑨______________,核心是⑩
_________________,本质是 ______________
主题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认识
十三届四中
中国先进生产力
中国先进文化
中国最广大人民
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执政为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续表
“三个 代表” 重要思 想 贡献 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革
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续表
科学发 展观 形成 时期 党的 ________以后
内容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________________发展。第一要义是
______,核心是 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
根本方法是 __________
主题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
问题
续表
十六大
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 展观 贡献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________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 形成 时期 党的 ________以来
如何 形成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 ______
_________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
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贡献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先进性
十八大
优秀传统文化
续表
试一试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
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C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马克思的设计 ②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世界发展的规律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政策出发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①_________
___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______,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
__________,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______,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______。
中国共产党
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
文化
必由之 路——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 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①_____________
_______
行动指 南——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 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②__________、发展阶
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
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③__________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发展道路
新的飞跃
2.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制度保 障——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 度 (1)重要性: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
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__________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⑤_____
_____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2)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⑥____________
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
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
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
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制度优势
制度竞争
马克思主义
续表
强大精神 力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文化 (1)来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⑦__________________,熔
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⑧___________
_______,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⑨__________。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伟大实践
续表
强大精神 力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文化 (2)如何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
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⑩__________,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
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精神标识
续表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道路、理 论、制 度、文化 的关系及 要求 (1)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真正
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续表
试一试
2.党的二十大代表们一致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要坚持以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材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
B
①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理论 ②是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④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时清单
知道1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掌握1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掌握4个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道4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1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
1.邓小平理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答案] 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议题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情境分析
【材料】 2023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3周年。设立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历史阶段看,深圳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0~1992年,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后,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1980~199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7.4%。
第二阶段是1993~2012年,这是深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支柱产业较快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第三阶段,这是深圳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2022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亿元。
思维碰撞
【探究】
(1)深圳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对深圳经济特区各个发展阶段的指导作用。
[答案] ①第一阶段,深圳经济特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高速增长。②第二阶段,深圳经济特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建设支柱产业,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③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三阶段,深圳经济特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2)请你以“点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走过的辉煌历程”为主题,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 示例: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辉煌四十年,腾飞深圳;等等。
归纳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重大理论 成果 主题 核心内容
邓小平理 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
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重大理论成 果 主题 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是统筹兼顾
续表
重大理论成 果 主题 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 想 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 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等 “十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续表
典例精讲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这些重大
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 。
A
①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②都与“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密切相关 ③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④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与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理论创新,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①②正确,④表述错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1世纪,③错误。
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情境分析
【材料一】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
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思维碰撞
【探究1】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什么没能实现。
[答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情境分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国体、政体以及各方面建立起了国家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道路……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
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新时代,“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嫦娥落月”、“蟾宫挖宝”……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思维碰撞
【探究2】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今天为什么能够实现孙中山先生的设想。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领导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为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力量。②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设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归纳提升
准确把握“四个自信”
含义 内容 意义
区 别 道 路 自 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前途 和命运充满自信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全面推进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 建设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
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之路
含义 内容 意义
区 别 理 论 自 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性充满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
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
学理论
续表
含义 内容 意义
区 别 制 度 自 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体系和 治理能力充满自 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 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 和巨大优越性 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
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
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
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
续表
含义 内容 意义
区 别 文 化 自 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先进 性和前途充满自 信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 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自信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
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更
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自

内在联 系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 化是精神力量,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续表
典例精讲 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下列对“四个自信”描述正确的有( ) 。
A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国情,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体现道路自信,①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理论自信,②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④错误。
1.(2022·广东茂名·统考一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
就是党的生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向前
推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C
①为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智力支持 ②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 ③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④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唯一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但并不能为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提供智力支持,①表达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③说法错误。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唯一正确道路,②④符合题意。
2.(2022·山东·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
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
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D
A.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义的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D.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A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错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C错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正确。
3.(2022·安徽合肥·第六中学高一期末)我们应对疫情的速度和力度令世界卫生组织总
干事由衷感叹,“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制度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 ) 。
A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A正确。B、C、D只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均不选。故本题选A。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学习目标】
1.通过解读“深圳奇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通过重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建国蓝图,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一系列人类奇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践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 题 提出 主题 1982年,在党的①    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②“           ”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③          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践行 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④        同具体⑤        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⑥      ,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⑦        
  答案 ①十二大 ②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⑤中国实际 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邓小平 理论 形成 时期 党的①    全会以后
内容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②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④    ,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贡献 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续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 时期 党的⑤    全会以后
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⑥    的发展要求,代表⑦    的前进方向,代表⑧      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⑨    ,核心是⑩       ,本质是      
主题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              的认识
贡献 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        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         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科学发展观 形成 时期 党的    以后
内容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主题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           等重大问题
贡献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    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续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形成 时期 党的    以来
如何 形成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      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贡献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答案 ①十一届三中 ②经济建设 ③基本路线 ④基本问题 ⑤十三届四中 ⑥中国先进生产力 ⑦中国先进文化 ⑧中国最广大人民 ⑨坚持与时俱进 ⑩坚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执政为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 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先进性
十八大 优秀传统文化
试一试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马克思的设计 ②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世界发展的规律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政策出发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①    带领全国人民,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    。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 ②道路 ③理论体系 ④制度 ⑤文化
2.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必由之 路——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①             
行动指 南——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 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②      、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③      
制度 保障—— 中国特色 社会主 义制度 (1)重要性: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④   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⑤    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2)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⑥    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强大精神 力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文化 (1)来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⑦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⑧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⑨    。 (2)如何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⑩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及要求 (1)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                    
  答案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发展道路 ③新的飞跃 ④制度优势 ⑤制度竞争 ⑥马克思主义 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⑨伟大实践 ⑩精神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一试
2.党的二十大代表们一致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材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理论 ②是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④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课时清单】  知道1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掌握1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掌握4个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道4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1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
易错明辨
1.邓小平理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答案 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合作探究】
议题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情境分析
【材料】 2023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3周年。设立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历史阶段看,深圳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0~1992年,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后,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1980~199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7.4%。
第二阶段是1993~2012年,这是深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支柱产业较快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第三阶段,这是深圳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2022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亿元。
思维碰撞
【探究】 (1)深圳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对深圳经济特区各个发展阶段的指导作用。
(2)请你以“点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走过的辉煌历程”为主题,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 (1)①第一阶段,深圳经济特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高速增长。②第二阶段,深圳经济特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建设支柱产业,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③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三阶段,深圳经济特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2)示例: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辉煌四十年,腾飞深圳;等等。
归纳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重大理 论成果 主题 核心内容
邓小平 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个 代表” 重要 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 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思想 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 “十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典例精讲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这些重大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②都与“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密切相关 ③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④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与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理论创新,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①②正确,④表述错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1世纪,③错误。
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情境分析
【材料一】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思维碰撞
【探究1】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什么没能实现。
答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情境分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国体、政体以及各方面建立起了国家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道路……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新时代,“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嫦娥落月”、“蟾宫挖宝”……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思维碰撞
【探究2】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今天为什么能够实现孙中山先生的设想。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领导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胜利,为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力量。②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设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归纳提升
准确把握“四个自信”
含义 内容 意义
区 别 道路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途和命运充满自信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理论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充满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制度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充满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前途充满自信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自信
内在联系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典例精讲 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下列对“四个自信”描述正确的有(  )。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国情,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 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体现道路自信,①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理论自信,②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④错误。
【课堂总结】
1.(2022·广东茂名·统考一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①为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智力支持 ②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 ③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④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唯一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但并不能为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提供智力支持,①表达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③说法错误。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之路,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唯一正确道路,②④符合题意。
2.(2022·山东·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义的科学发展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D.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A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错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C错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正确。
3.(2022·安徽合肥·第六中学高一期末)我们应对疫情的速度和力度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由衷感叹,“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制度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A
解析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A正确。B、C、D只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均不选。故本题选A。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