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夹江县初中化学二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K-39 Cl-35.5 Mg-24 Fe-56 S-32 Zn-65 Na-23 Ca-40一、选择题1.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 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C. 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 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酒精是生成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涉及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2.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硬水 B. 粗盐 C. 生铁 D. 纯碱【答案】D【解析】【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详解】A、硬水中含有水及含钙镁元素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粗盐中含有泥沙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生铁中含有碳、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纯碱就是碳酸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 多植树,少砍伐 B. 多走路,少开车 C. 多烧煤,少用电 D. 一水多用,少浪费【答案】C【解析】【详解】A、多植树,少砍伐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B、 多走路,少开车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C、 多烧煤,少用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不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D、 一水多用,少浪费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 C。4. 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图所示,其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A 反应沉淀池 B. 过滤池 C. 活性炭吸附池 D. 清水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详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由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图,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过滤池。故选B。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蒸发 B. 加热液体C. 测溶液的pH D. 倾倒液体【答案】A【解析】【详解】A、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无其他用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子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6. 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C. 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 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B. 反应时,B2没有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C.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故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正确;D. 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6:2=3:1,正确。故选B。7.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B.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C. 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D. 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不易腐蚀【答案】C【解析】【详解】A、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和燃烧,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故A说法正确;B、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故说法正确;C、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是因为温度不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故C说法错误;D、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不易腐蚀,故D说法正确。故选:C。8. 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一定是碳酸盐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 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D.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答案】A【解析】【详解】A.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可以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因此甲不一定是碳酸盐,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反应②是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反应③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现象明显,且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以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9. 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A. X是水,Y是氧化钙B. X是水,Y是氢氧化钠C. X是水,Y是硝酸铵D. X是水,Y是氯化钠【答案】C【解析】【详解】A、水与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广口瓶内温度升高, 瓶内气体气压增大,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广口瓶内温度降低, 瓶内气体气压减小,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升高,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广口瓶内温度几乎不变, 瓶内气体气压几乎不变,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归纳小结”是化学学习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金属铁、铜、铝、石墨等都能导电,它们都属于金属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 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至少有一种是盐D. t℃时若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液质量分数【答案】A【解析】【详解】A、金属铁、铜、铝等都能导电,它们都属于金属,但是石墨是碳单质,不属于金属,选项错误;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出现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被还原,化合价升高的是还原剂,被氧化,选项正确;C、复分解反应包括五种,分别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盐;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盐;盐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故此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盐,选项正确;D、t℃时若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因此该温度下的该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小于或等于该数,选项正确;故选:A。11. 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Ba(NO3)2、K2CO3、H2SO4、KOH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甲是( )A. KOH B. K2CO3 C. Ba(NO3)2 D. H2SO4【答案】D【解析】【详解】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Ba(NO3)2、K2CO3、H2SO4、KOH中的一种,四种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有K2CO3+Ba(NO3)2=BaCO3↓+2KNO3、K2CO3+H2SO4=K2SO4+H2O+CO2↑、Ba(NO3)2+H2SO4=BaSO4↓+2HNO3、H2SO4+KOH=K2SO4+H2O,H2SO4与其他三种物质均可反应,故选D。12. 在由CuCl2、、HCl 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滤液中含有Cu2+ B. 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C. 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 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A、铁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铁能将氯化铜中铜置换出来,又因为加入过量的铁粉,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Cu2+,故A不符合题意;B、铁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故B符合题意;C、铁能将氯化铜中铜置换出来,又因为加入过量的铁粉,所以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和铁,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质量减少;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最后溶液的质量不能够确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 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 36.3 36.6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A.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C.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D. 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将会有部分碳酸钠不能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错误;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g/(100g+30g)×100%=23.1%,故错误;C、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20℃﹣30℃之间两曲线应出现交点,故正确;D、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而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错误;故选C。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14. 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时不会生成气体,等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才开始产生气体,完全反应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C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 “稻药轮作走廊、绿色茶叶产业” 是夹江的窗口产业样板区,农业生产处处有化学。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符号表示):(1)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化肥,CO(NH2)2给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______;(2)灌溉农田离不开水,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水分子___。(3)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硫酸锌,可防止秧苗“坐兜”,锌离子的符号是___;(4)夹江的绿色茶叶远销海外,打开茶叶包装袋,闻到浓浓茶香,用分子的性质解释:_____(文字简述)【答案】(1)N (2)2H2O(3)Zn2+ (4)在分子不断运动【解析】小问1详解】CO(NH2)2含氮元素,是氮肥,故填N;【小问2详解】水分子用H2O来表示,2个水分子是在水的化学式前面加2,故填2H2O;【小问3详解】锌的元素符号为Zn,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故填Zn2+;【小问4详解】打开茶叶包装袋,能闻到茶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16. 学习化学,应用化学,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家庭中使用“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2NaClO+CO2+H2O=X+2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2)夹江瓷砖远近闻名,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鼓风机向烧砖的窑中鼓风,从燃烧的条件角度来说,是为了增加窑炉中的___。【答案】(1)Na2CO3(2)氧气 ##O2##空气【解析】【小问1详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钠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a2CO3。【小问2详解】砖块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鼓风机向烧砖的窑中鼓风,从燃烧的条件角度来说,是为了增加窑炉中的O2量。故填:氧气 ##O2##空气。17. 下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离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答案】 ① NaOH+HCl=NaCl+H2O ②. H+与OH-结合生成水或(H++OH-=H2O)【解析】【分析】【详解】(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2)、从左右两边的示意图变化中我们看出溶液中氯离子、钠离子没有变化,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结合为水分子,所以该反应的微观本质为H+与OH-结合生成水。18. 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能证明 A 中反应发生的现象 ____。(2)写出B滴入稀盐酸的现象____。(3)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4)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 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_______(写一种即可)。【答案】(1)红色变无色(2)产生气泡 (3)(4)Zn、Fe、Mg、Al【解析】【小问1详解】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随着盐酸的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说明氢氧化钠逐渐消失了,即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了反应;【小问2详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问3详解】上述实验中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即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酸的化学通性有酸可以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可以和碱反应生,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可以与某些盐反应, 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由图可知,D 试管中的固体应该是活泼金属,如镁或铝或锌或铁等。19. 二氧化碲(TeO2)是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 TeO2,还有少量 Cu、Ag)为原料制备纯净的 Te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TeO2微溶于水,能与 NaOH 发生反应。H2TeO3不稳定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将含碲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下图(写化学式)。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2)类比 CO2和 NaOH 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碱浸”后过滤,此时滤渣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4)请用类比的方法判断“沉碲”时加入硫酸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2)TeO2+2NaOH=Na2TeO3+H2O(3)Cu、Ag (4)Na2TeO3+H2SO4=Na2SO4+TeO2↓+H2O##2NaOH+H2SO4 =Na2SO4 +2H2O【解析】【小问1详解】粉碎能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小问2详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CO3和水,则二氧化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Te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铜、银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滤渣成分为Cu、Ag。【小问4详解】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Na2TeO3和过量的氢氧化钠,Na2TeO3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Te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11分)20. 实验室用到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采用E、F装置收集并测定氧气的体积,则应将导气管e和E装置的导气管____相连接;(填序号)(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写出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这种收集方法叫_____。【答案】(1)酒精灯 (2) ①. A ②. c(3) ①. ②. 向上排空气法【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酒精灯;【小问2详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采用E、F装置收集并测定氧气体积,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氧气从d端通入,水从c端排出,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氧气的体积,故应将导气管e和E装置的导气管c相连接;【小问3详解】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这种收集方法叫:向上排空气法。21. 学习碳酸盐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混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如下。师:滤液里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甲:可能含有NaOH和Na2CO3乙:应该含有NaOH 、Na2CO3 、Ca(OH)2丙: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只含有NaOH(1)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___;(2)并对你的猜想设计了如下的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 自己的猜想成立(3)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谁不合理,说明理由____(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1 取样于试管中,滴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甲的猜想不成立实验2 取样于试管中,滴几滴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混浊 甲的猜想成立请说明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设计哪个实验不合理实验_________(实验1、实验2);写出实验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答案】(1)Ca(OH)2、NaOH(或氢氧化钙、氢氧化钠)(2) ①. Na2CO3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②. 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3)乙不合理,Na2CO3、Ca(OH)2不可能同时剩余,会继续发生反应(答案合理即可)(4) ①. 实验1 ②.【解析】【小问1详解】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根据甲乙丙同学猜想可知,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是:Ca(OH)2、NaOH。故填:Ca(OH)2、NaOH(或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小问2详解】证明猜想Ca(OH)2、NaOH,即证明是否含有Ca(OH)2,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说明自己的猜想成立。故填:Na2CO3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答案合理即可);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小问3详解】乙不合理,因为Na2CO3、Ca(OH)2不可能同时剩余,会继续发生反应。故填:乙不合理,因为Na2CO3、Ca(OH)2不可能同时剩余,会继续发生反应(答案合理即可)。【小问4详解】实验1不合理,因为滴加盐酸的量较少,盐酸与氢氧化钠先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产生,不能证明是否含有Na2CO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实验1;。四.计算(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8分,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2. 在一烧杯中盛有23.8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12g水充分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Na2CO3中Na、C、O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3)在图像中表示Na2CO3 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点是_____。(4)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此时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答案】(1)23:6:24(2)NaCl 、 HCl(3)A (4)解: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73×20%=14.6g;,解得x=21.2g;,解得y=23.4g;,解得z=8.8g;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总质量为:(23.8g-21.2g)+23.4=26g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23.8g+112g+73g-8.8g=200g则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此时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解析】【小问1详解】Na2CO3中Na、C、O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是(23×2):12:(16×3)=23:6:24;【小问2详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值且不再增加,说明碳酸钠已经反应完全,再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小问3详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值且不再增加,说明碳酸钠和HCl恰好完全反应;【小问4详解】见答案。夹江县初中化学二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K-39 Cl-35.5 Mg-24 Fe-56 S-32 Zn-65 Na-23 Ca-40一、选择题1.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水垢 B. 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C. 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 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2.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硬水 B. 粗盐 C. 生铁 D. 纯碱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 多植树,少砍伐 B. 多走路,少开车 C. 多烧煤,少用电 D. 一水多用,少浪费4. 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图所示,其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A. 反应沉淀池 B. 过滤池 C. 活性炭吸附池 D. 清水池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蒸发 B. 加热液体C. 测溶液的pH D. 倾倒液体6. 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C 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 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17. 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B.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C. 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D. 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不易腐蚀8. 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一定是碳酸盐B. 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 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D.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9. 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A. X是水,Y是氧化钙B. X是水,Y是氢氧化钠C. X是水,Y是硝酸铵D. X是水,Y是氯化钠10. “归纳小结”是化学学习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金属铁、铜、铝、石墨等都能导电,它们都属于金属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 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至少有一种是盐D. t℃时若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液质量分数11. 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Ba(NO3)2、K2CO3、H2SO4、KOH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甲是( )A. KOH B. K2CO3 C. Ba(NO3)2 D. H2SO412. 在由CuCl2、、HCl 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滤液中含有Cu2+ B. 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C. 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 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13. 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 36.3 36.6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A.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C.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D. 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14. 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 “稻药轮作走廊、绿色茶叶产业” 是夹江的窗口产业样板区,农业生产处处有化学。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符号表示):(1)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化肥,CO(NH2)2给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是______;(2)灌溉农田离不开水,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水分子___。(3)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硫酸锌,可防止秧苗“坐兜”,锌离子的符号是___;(4)夹江的绿色茶叶远销海外,打开茶叶包装袋,闻到浓浓茶香,用分子的性质解释:_____(文字简述)16. 学习化学,应用化学,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家庭中使用“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2NaClO+CO2+H2O=X+2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2)夹江瓷砖远近闻名,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鼓风机向烧砖的窑中鼓风,从燃烧的条件角度来说,是为了增加窑炉中的___。17. 下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离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微观本质是______。18. 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能证明 A 中反应发生的现象 ____。(2)写出B滴入稀盐酸的现象____。(3)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4)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 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_______(写一种即可)。19. 二氧化碲(TeO2)是性能优良的声光晶体材料。用某工业废渣(主要含有 TeO2,还有少量 Cu、Ag)为原料制备纯净的 Te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TeO2微溶于水,能与 NaOH 发生反应。H2TeO3不稳定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将含碲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下图(写化学式)。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2)类比 CO2和 NaOH 反应,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碱浸”后过滤,此时滤渣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4)请用类比方法判断“沉碲”时加入硫酸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11分)20. 实验室用到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采用E、F装置收集并测定氧气的体积,则应将导气管e和E装置的导气管____相连接;(填序号)(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写出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这种收集方法叫_____。21. 学习碳酸盐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混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如下。师:滤液里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甲:可能含有NaOH和Na2CO3乙:应该含有NaOH 、Na2CO3 、Ca(OH)2丙: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只含有NaOH(1)请你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___;(2)并对你的猜想设计了如下的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 自己的猜想成立(3)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谁不合理,说明理由____(4)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1 取样于试管中,滴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甲的猜想不成立实验2 取样于试管中,滴几滴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混浊 甲猜想成立请说明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设计哪个实验不合理实验_________(实验1、实验2);写出实验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四.计算(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8分,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2. 在一烧杯中盛有23.8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12g水充分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Na2CO3中Na、C、O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3)在图像中表示Na2CO3 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点是_____。(4)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此时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