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
【预习新知】
(一)辽与西夏
1.辽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____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_____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3)宋辽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4)制度: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2.西夏
(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____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国:____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
(4)夏辽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____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二)金朝入主中原
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____族活动于 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建国:_____年,女真族首领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3.金与辽宋关系:1125 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
5.管理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___。
6.由盛转衰
(1)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_____”。
(2)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
(1)蒙古汗国建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 统一草原各部落,建
立蒙古汗国,被尊为 。
(2)领土扩张: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元朝统一
(1)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 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此后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 ,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3)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3、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1)驿道与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 ,负责传递公文。
(2)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 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的重大变革。
(3)设 ,由中央政府直属,管理吐蕃地区。
(4)设北庭都元帅府、 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还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 ,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一)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第二等
第三等
第四等
(二)元朝的灭亡
1、灭亡原因:①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 日益严重。
②14世纪中叶, ,元朝灭亡。
【巩固训练】
1.下表是辽代部分皇帝的谥号。据此可知辽代()
谥号 谥号
辽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辽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
辽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辽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
辽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 辽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
辽穆宗 孝安正敬皇帝 辽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
A.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消失 B.完成了汉化封建化历程
C.受汉族传统伦理的影响颇深 D.革新了猛安谋克的体制
2.“捺钵”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在一一年之中都要从事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即“春水”“秋山”“坐冬”“纳凉”,形成了“四时捺钵”体制。捺钵时,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辽朝实行“四时捺钵”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承契丹族尚武精神 B.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管理
C.扩大游牧文明的范围 D.增强各部族的政治认同
3.1349年,一群“南北隔数千里,同仕于闽”的官员在福州乌石山游览,至道山亭时以“文字为娱”,完成了一首联句(如图所示),此类吟诗作赋、唱和酬答在元中后期已成风气。这反映出元代( )
追陪偶上道山亭,叠峰层峦绕郡青(申屠駉,字子迪,汉人)。
万井人家铺地锦,九衢楼阁画帏屏(僧家奴,字元卿,蒙古人)
波摇海月添诗兴,坐引天风吹酒醒(赫德尔,字本初,色目人)。
久立危栏凭北望,天边秋色杳冥冥(奥鲁赤,字文卿,蒙古人)。
A.官场风气败坏 B.科举重视诗赋 C.民族交融深化 D.儒学地位复兴
4.历史上,辽统治者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分别负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事务。这种“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实质上是( )
A.安抚、笼络汉族地主阶级 B.避免契丹人与汉人发生矛盾
C.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肯定和保护先进的封建文明
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行省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6.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这个政权( )
A.实行南北面官制 B.实行猛安谋克制 C.元朝建立后被灭 D.模仿北宋的制度
7.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
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 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8.“对归附部族的首领,一律给以猛安或谋克的称号,对其部众则和女真本部族战士一样进行军事编制……在其管辖下的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应征出战。”推行这一制度的政权是( )
A.金朝 B.辽朝 C.西夏 D.元朝
9.耶律阿保机采用汉式登基仪式宣布自己为契丹皇帝,并开始使用年号,规定长子倍为继承人,正式摒弃了他弟弟们的继承权。此外,他还建立了一座孔庙。耶律阿保机推行这些措施旨在( )
A.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B.与宋王朝睦邻相处
C.开启契丹封建化进程 D.维护契丹贵族统治
10.“五德终始”为传统中国构建王朝合法性的学说。下表是金章宗时期(1189~1208年)关于金朝德运的讨论。据表中信息可知,当时的金朝( )
金朝之德运 继承关系 提出者 金章宗态度
金 无 开国女真勤贵 质疑,废弃
木 承辽水德 少数汉人官员 不认可,否决
土 承宋火德 多数汉人官员 认可,采纳
A.民族歧视突出 B.摒弃草原旧俗
C.沿袭唐宋官制 D.汉化程度加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辽代部分皇帝的谥号中几乎都有孝、仁,足见其深受汉族传统伦理的影响,C项正确;A项*“文化差异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仅从皇帝谥号不能得出封建化历程完成的结论,排除B项;猛安谋克体制是金朝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皇帝都会在营地召集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处理政事,捺钵成为整个辽朝的政治中心”可知,辽朝实行“四时捺钵”体制,是基于契丹游牧民族本身的特点形成的,可以通过不断迁徙,加强对辽阔统治疆域内各个区域的监督,其主要目的是得到各民族部众的政治认同与支持,以维护自己的统治,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南北隔数千里,同仕于闽”“吟诗作赋、唱和酬答”可知,1349年处于元朝时期,元朝官员中有蒙古人、汉人和色目人等,且他们一起吟诗作赋体现了文化的交流,这反映了元朝时期各民族交融深化,C项正确;“吟诗作赋、唱和酬答”并非腐败作风,不体现官场风气败坏,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官员,不体现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入仕,不涉及科举制,排除B项;“吟诗作赋”不一定与儒学有关,且元朝时儒学依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C。
4.答案:D
解析:A.安抚笼络汉族地主阶级只是“蕃汉分治”的表面的影响,并不是本质特征;B.实行“蕃汉分治”并不能避免契丹人和汉族人发生矛盾;C.推行民族分化政策不是材料措施的本质;D.之所以实行“蕃汉分治”是因为少数民族很难对汉族地区实施同化,所以它实际上是肯定和保护先进的汉族封建文明的政策。故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A.辽朝施行南北面官制度,与材料不相符;B.金朝建立了猛安谋克制度,排除;C.元朝建立时间是1271年,西夏灭亡时间是1227年,排除;D.根据材料“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分析可知,材料政权是西夏,它模仿北宋的制度,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对边疆和内陆的管理基本一致,这样能够推动边疆和内陆管理一体化,D项正确;相比于汉唐的册封与朝贡制度,元朝对边疆加强管理,不利于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元朝实行四等民制度,体现了民族歧视,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对归附部族的首领,一律给以猛安或谋克的称号,对其部众则和女真本部族战士一样进行军事编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猛安谋克制度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战时参战,平时务农,故选A项;辽朝实行的是南北面官制度,排除B项;西夏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排除C项;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耶律阿保机采取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汉族先进制度文化来维护契丹贵族统治,D项正确;AB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耶律阿保机推行这些措施,有利于契丹封建化进程,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五德终始”为传统中国政权构建合法性的重要理论,形成于战国时期。而从材料可见,金朝统治者已经采用该理论构建本朝合法性,并对该理论有所了解。可知,正确选项为D。A、B、C项均不能从材料得出,属于过度解读材料,故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