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学案
【预习新知】
(一)局部抗战
1.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
②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③1931年上半年,_ _政府 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过程
①九--八事变:1931年__月 18日,日本关东军借口“柳条湖事件",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②-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__ _挑起侵略战争,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③建立伪满洲国: __年3 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3)影响:民族危机深重,国民政府与民众的应对策略不同
①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兵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但国联调查团提出国际共管后,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②民众: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
2.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1935年)
(1)背景: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
(2)过程: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 _”。
(3)影响:激起一二九运动
3.西安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初步形成(1936年)
(1)背景
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____调集包括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大军围攻陕北。
②在中共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2)过程:蒋介石逼迫张学良,___全力剿共”,1936年12月12日,二人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
①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______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
②经各方努力,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影响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②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③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 外和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军遭到拒绝后,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 。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①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 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要求筑成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②随后,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为了表示 ,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分批在庐山开谈话会,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在7月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③8月下旬,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路线的形成。
④周恩来向 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
⑤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 ,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⑥9月22日,国民党 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1.对占领区
(1)南京大屠杀:1937年___月 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2)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扶植傀儡政权。
(3)经济上:实行“_____”,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4)强征苦力: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2.对敌后抗日根据地
(1)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____"”政策。
(2)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
3.对国统区: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____年 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4.政府犯罪行为
(1)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2)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
【巩固训练】
1.1940年年初,国民政府在桂林举办昆仑关大捷战利品展览会共计2万余件,展品有各类军用品、图书、文件、书信等;1941年4月,又在肇庆(广东)举办战利品展览会,展示中国军队在战役中缴获的敌军制服、勋章、文件、照片及其他军用品。这些展览( )
A.利于鼓舞民众抗战决心 B.使中国抗战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C.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同杨虎城将军发动“兵谏”,逼蒋介石抗日。同年12月18日《救亡情报》出版“西安事变号外”,发表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为当前时局紧急宣言”,宣言要求停止内战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帝国主义。这反映出该号外对西安事变的立场为( )
A.要求适应形势,实现一致抗日
B.反对张扬兵变,要求释蒋抗日
C.倡导国共合作和平解决事变
D.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这头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其意在强调( )
A.争取到全国人民对党的支持 B.回击国内“必亡论”“速胜论”
C.传播中共坚决抗战的理念 D.在国共合作基础上进行全民族抗战
4.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摧毁了沦陷区原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宣传抗日和中华民族意识的新闻媒体,禁止爱国书刊和电影传播,对文化教育事业实行统制,大肆鼓吹日本民族优秀论,竭力开展亲日、反共和卖国教育,灌输“中日满亲善”思想。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改造中华传统文化 B.扶植中国傀儡政权
C.泯灭中华民族意识 D.大肆掠夺中国财富
5.1941年,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促成了会议的成功。据此可知( )
A.民主革命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求同存异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
C.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D.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发展主旋律
6.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图2为1937年该校第二期招收的部分学员情况。据此可知,该校的主要任务是( )
红军的团、师、军干部,如陈赓、杨得志等
原东北军、西北军一部分爱国军人,如张学良弟弟张学诗,杨虎城儿子杨拯民等
参加一二 九运动的爱国青年学生
A.团结民众建设边区政权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凝聚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提升干部军事政治素养
7.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当时位于重庆的美国使馆给美国政府写了报告,认为这一事件是破坏抗战的举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居里到重庆进行交涉。此外,当时美国知名驻华记者斯诺和斯特朗也在美国媒体上对皖南事件作了详细报道。这种形势( )
A.有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促使美国中断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
C.有利于中共借助国际舆论进行斗争
D.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马尔琴科夫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威廉·瑞德 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驼峰航线”。1944年作战返航时壮烈牺牲。
宫川英男 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年,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柯棣华 1942年因病在华牺牲。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
对上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各国援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9.下图为2006-2016年《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 )
A.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B.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D.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10.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英美两国的做法( )
A.促成了东方会议的召开 B.推动国民政府对列强态度的转变
C.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D.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1941年(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举办战利品展览会,有利于鼓舞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从而激发民众抗战热情,A项正确;当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中国抗战处于比较艰苦的时期,战利品展览会不能改变某些投降派和不愿意公开反对日本侵略的国家的立场,“使中国抗战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说法夸大,排除B项;参加战利品展览会的主要是中国民众,不能直接对日本的侵略气焰造成打击,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就已经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12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该号外要求停止内战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帝国主义,反映了其立场为要求适应形势,实现一致抗日,A项正确;
该号外要求停止内战,实现一致抗日,未体现它反对张扬兵变,排除B项;
该号外要求停止内战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帝国主义,“倡导国共合作和平解决事变”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
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可知主要表达了全民族抗战的思想,其前提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故选D项。“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这个对民众的组织,既有共产党的责任,也有国民党的责任,排除A、C两项。“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着重探讨战争的力量来源问题,而不是战争的成败和速度问题,排除B项。
4.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对文化教育事业实行统制,目的就是泯灭中华民族意识,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改造文化,排除A项;B项是政治方面,排除B项;D项是经济方面,排除C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其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求同存异”,是把民主革命经验延续至新中国外交活动,其目的在于团结亚非国家,促成会议圆满成功,体现了民主革命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新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尤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革命经验延续至新中国外交活动,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民主革命经验延续至新中国,未体现时代发展主旋律,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凝聚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建设边区政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提升干部军事政治素养不是主要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C
解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初,所以A项不符合史实。中国抗战期间尤其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美国在军事上给予了中国大量援助,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皖南事变后,国际舆论谴责国民党,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以斗争求团结的方法维护抗战大业,所以C项正确。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的巩固和扩大,所以D项不正确。
8.答案:A
解析:国际援华抗日英烈表中涉及的英烈来自各个国家,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突破了中华民族的范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A正确;题干未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排除B;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在欧洲,排除C;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排除D。
9.答案:D
解析:据材料21世纪初《人民日报》“九一八”记忆高频词汇统计,人民、民族、历史居于前列,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通过集体记忆不断深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这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动机,故选D,排除ABC。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可知,九一八事变前,英美两国变相支持日本侵华行为,这种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C项正确;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由田中义一召开的会议为东方会议,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依然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解决,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之后,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