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元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元日》。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二)过程方法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喜悦与期待。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改革决心。2. 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春节的热闹与喜庆。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总把新桃换旧符”等关键诗句所蕴含的深层意义。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除旧布新的思想和改革精神。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① 播放视频,营造氛围在上课之初,我会播放一段春节庆祝活动的视频,画面上热闹非凡的鞭炮声、五彩斑斓的烟花、欢天喜地的笑脸,伴随着欢快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学习环境。② 提问互动,引导思考视频播放结束后,我会提问:“同学们,视频里展现的是哪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呀?”学生回答后,我会继续引导:“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感受那份浓浓的年味。”(2)揭示课题,介绍背景① 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接着,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元日》,并要求学生齐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② 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背景随后,我会向学生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创作背景:“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雄健著称。《元日》这首诗是他在春节期间创作的,诗中描绘了春节的热闹场景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通过这样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③ 激发朗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在揭示课题和介绍背景之后,我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充满喜庆气氛的古诗吧!注意要读出节日的热闹和喜悦。”通过学生的朗读,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初步感受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注意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错误。② 小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纠正发音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范读引导,体会韵律①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速的控制,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停顿和重音。② 学生模仿教师的范读,尝试用适当的语调和语速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抽查几位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讨论交流,整体感知①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初步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提问:“读完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觉得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春节场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②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些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深入讲解课文,体会诗意① 第一段解析:热闹的春节场景教师提问:“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春节场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爆竹声声、辞旧迎新的热闹气氛。教师进一步解释“一岁除”的含义,即又过去了一年,强调时间流转和春节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押韵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② 第二段探讨:民谷活动展风采教师继续提问:“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尝试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春风送暖”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而“入屠苏”则表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同时,教师介绍屠苏酒和换新桃符的传统民谷活动,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2)拓展内容,升华情感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过春节时的有趣经历和感受。学生积极发言,描述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等场景,课堂氛围活跃。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体会春节的欢乐和团圆。此外,教师还通过播放春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春节的热闹与喜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春节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四)问题探究,深化理解(1)提出问题,理解诗人意图① 教师抛出问题一:为何王安石会写下《元日》这首诗?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那么,他为什么要写《元日》这首诗呢?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是因为他想表达自己对新年的喜悦和期待吧。教师:很好,你提到了喜悦和期待。那么,诗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这种情感呢?学生: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我觉得这句诗就表达了新年的到来,人们很高兴。教师: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除了喜悦和期待,还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含义呢?学生:可能还有他对改革的坚定决心吧。教师:很棒!你抓住了诗中的深层含义。王安石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新年的喜悦,还表达了他对改革的坚定决心。这种决心体现在哪些词句中呢?学生:我觉得“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就表达了作者的决心,要把旧的事物换成新的。教师:没错!这就是王安石在《元日》中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他希望通过这首诗,鼓励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也要像换桃符一样,勇于改变,迎接新的生活。(2)分析词句,感受春节热闹喜庆① 教师抛出问题二:诗中有哪些词句体现了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热闹场景。那么,请大家找出诗中能够体现这种热闹与喜庆的词句。学生:我找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诗写了爆竹声声,很热闹。教师:很好,爆竹声声确实能营造出春节的热闹氛围。那么,除了爆竹声,还有哪些词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呢?学生:还有“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让我觉得春节的时候很温暖,人们的心情也很愉快。教师:你感受到了温暖和愉快,非常棒!那么,这句诗中的“屠苏”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屠苏是一种酒,人们在春节的时候会喝。教师:对,屠苏酒是春节时的一种传统饮品,寓意着驱邪避病,祈求新的一年健康平安。所以,这句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喜庆,还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通过这一环节的探讨,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元日》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五)生字生词分析(1)生字读音与书写① “屠苏”读音与意义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生字“屠苏”。这个字读作“tú sū”,是古代的酒名。在这首诗中,“屠苏”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的屠苏酒,寓意驱邪避病,迎接新的一年。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这个词。② “曈曈”字形与读音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曈曈”这个词。它的读音是“tóng tóng”,形容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这句,就是形容大年初一阳光普照,万物更新的景象。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曈曈日”呢?(2)生词意义与运用① “爆竹声”情景描绘教师:那么,“爆竹声”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吧?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都会听到阵阵爆竹声,那代表着什么意义呢?学生:代表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教师:很好!在这首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描绘了人们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的情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场景是多么的热闹和喜庆啊!② “春风送暖”情感体会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春风送暖”这个词。它不仅是描写春天温暖的气息,还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春风送暖入屠苏”表达了什么呢?学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新年到来的喜悦之情。教师:真棒!大家体会得真到位。春风不仅送来了温暖,更送来了希望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再来读一下这首诗吧!(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分享春节趣事,深化情感体验①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春节趣事师:同学们,春节是我们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有趣或难忘的事情呢?比如,收到了什么特别的礼物,或者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生:我收到了妈妈送给我的红包和新衣服,好开心!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鞭炮,声音好响,吓了我一跳!② 提炼学生分享中的春节元素师:很好,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春节趣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春节的元素呢?比如,红包、新衣服、鞭炮,这些都是春节特有的符号和氛围。生:还有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等,这些都是春节的传统习俗。(2)探寻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① 分享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春节确实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节日。那么,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或者,你们知道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和寓意吗?生:我知道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团圆。② 引导学生欣赏《元日》诗中春节文化师:很好,大家已经对春节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诗人王安石是如何描绘春节的呢?他提到了哪些春节的元素?这些元素又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寓意?生:诗人提到了爆竹、春风、屠苏酒和桃符等元素,这些都是春节特有的习俗和符号。师:非常棒!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了解了春节的传统文化,还感受到了古人对春节的热爱和期待。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春节更加丰富多彩!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元日》这首诗,深入了解了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感受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希望大家能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六、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元日》这首诗。2. 搜集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并整理成笔记。3. 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春节场景的小诗,与同学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