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识字与写字: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2. 课文内容理解: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二)能力目标1. 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感受语言的韵律美。2. 思维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三)情感目标1.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2. 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朱德同志的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朱德同志的革命精神。(2)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再现,激发兴趣① 情境导入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穿着灰色军装、戴着红星帽的战士们,他们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勇敢地走在最前线。他们就是——生:(齐声)红军!师:没错,就是红军!那你们听说过朱德同志吗?他可是红军中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领导人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朱德同志的课文,一起走进他的世界吧!(2)巧设疑问,引出课题① 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猜猜看,朱德同志在红军时期会和战士们一起做什么呢?生:(争相回答)打仗、训练、指挥战斗……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但你们知道吗?朱德同志还曾经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生:(齐声)朱德的扁担!② 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好,我们一起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声)朱德的扁担。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如何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标注生词①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懂的字词,提高预习质量提示:同学们,拿到新课文的时候,首先试着自己读读看,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这样听课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啦!② 小组讨论,互相答疑,增进学习互动引导:小组内的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告诉大家,我们一起学习!(2)范读课文,字正腔圆① 教师声情并茂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和感情讲述:老师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要注意听,尤其是老师的语气和停顿,这对你们理解课文很重要哦!② 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的把握实践: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尽量模仿老师的语调和停顿,争取读出感情来!③ 朗读比赛,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激励: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读得最好!读得好的同学,老师会有小奖励哦!(三)生字生词学习及句子分析(1)生字学习,扎实基础① 字音与字形:展示“扁、担、朱、德”等生字,带领学生朗读并正音。同时,讲解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② 字义理解: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生字在文中的意思。例如,“扁”字可以组成“扁担”,表示一种挑东西的工具;“朱”字可以组成“朱德”,表示课文中的主人公。(2)生词学习,丰富词汇① 生词释义:针对“扁担、同志、会师、山高路陡”等生词,逐一进行解释。通过举例、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生词的含义和用法。② 生词运用:设计小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生词学习。例如,可以进行“生词接龙”游戏,要求学生用生词造句或讲故事。(3)句子分析,深入理解① 挑选重点句子:从课文中挑选出如“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等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② 句子解析与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例如,可以提问:“为什么大家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四)深入探究,理解主旨(1)情境再现,感受挑粮艰辛① 展示图片:展示井冈山地形和挑粮队伍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挑粮的艰难。② 朗读示范:教师朗读描述挑粮情景的句子,如“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③ 互动体验:学生模仿挑粮动作,体验红军挑粮的辛苦,感受革命先辈的付出。(2)师生问答,探讨以身作则① 提问引导:为什么朱德同志要亲自去挑粮,他可以命令别人去做吗?②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朱德同志的行为,理解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③ 结合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在团队中如何做到以身作则。(3)字词解析,理解关键语句① 重点词汇:解释“心疼”、“同甘共苦”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② 句子分析:分析“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和敬爱。③ 情感朗读:学生再次朗读这句话,尝试用声音表达出句子中的情感。(4)角色扮演,情境再现①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朱德、战士、粮食),模拟挑粮场景。② 表演展示:各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察并分享他们从表演中感受到的朱德精神。③ 角色讨论:扮演朱德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精神。(5)联系历史,深化理解① 历史背景:简要介绍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意义。② 展思考:讨论朱德同志的行为在当时对红军队伍的影响,以及对后人的启示。③ 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革命领袖以身作则的故事,丰富对革命精神的认识。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主旨,还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加深了对朱德同志革命精神的感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五)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提问互动:探索朱德精神① 问题1:朱德同志为什么选择亲自去挑粮,而不是只指挥别人去做?答案: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这样做是为了鼓舞士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② 问题2:如果你是朱德,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答案:鼓励学生设想自己在那种情况下如何行动,理解朱德的领导风格和责任担当。③ 问题3:朱德的扁担上写的五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答案:这五个字表明这是朱德的扁担,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藏起来,同时也表达了朱德愿意接受大家监督的决心。 问题4:朱德的行为对战士们有什么影响?答案: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明白了领导人的表率作用,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⑤ 问题5:这个故事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示?答案: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担当,勇于实践,与他人共克时艰。(2)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感悟① 活动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动的细节,讨论为什么这个细节触动了你。分析: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朱德的品质。② 活动2:设计一句“假如我是朱德,我会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学习的决心。分析: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通过提问互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性。(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回顾本课重点① 以故事形式回顾:请一位学生上台,用自己话简述“朱德的扁担”故事,其他同学补充关键细节。② 强调关键点: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朱德同志的品质,如“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并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2)巩固知识① 字词复习:选取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如“挑粮”“会师”,进行听写练习,巩固字词记忆。 句子理解:选取关键句子,如“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让学生分享理解,讨论其表达的深层含义。(3)课堂互动游戏① “扁担接力”: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学生分组,模拟挑粮,通过接力形式,体验红军挑粮的艰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② “朱德问答”:设计几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大家会敬爱朱德同志?”让学生抢答,活跃课堂氛围。(4)作业布置①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通过背诵加深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② 手抄报制作:让学生以“朱德的扁担”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可以画图、写感想,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③ 生活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同甘共苦”,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想法。(5)家长参与① 家庭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习的故事,增进家庭交流。② 家长反馈:请家长在学生完成手抄报后,对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并将反馈通过微信等方式告知老师,促进家校合作。通过以上环节,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朱德同志的革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也及时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七、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其他故事或文章,与同学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