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
【预习新知】
(一)秦的统一
1.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2.秦灭六国形势图
1.背景
(1)人民渴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经济要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物质基础: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政策优势: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2.统一
(1)灭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
(2)征南方:秦朝征服南方越族,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3)击匈奴:在北方秦朝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万里长城。
3.巩固
(1)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皇权独尊: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②中央机构:设立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
③地方机构: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2)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
(3)加强对基层的控制:
①县下设乡、里和亭,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②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③整顿社会风俗。
4.意义
(1)中国版图: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国家。
(2)国家统一: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客观需求。
(3)民族交融: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秦朝的暴政
1.社会矛盾激化
(1)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秦法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2.“焚书坑儒”: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等焚毁,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还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秦二世继位,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
判断正误
(1)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
(2)秦朝的“焚书”是把全国的书籍统统烧掉。( × )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
①主要原因:秦朝的暴政
②直接原因:戍卒遇雨误期,按律将被处死。
经过
①时间:公元前209年
②领导者:陈胜、吴广。
③建立政权:“张楚”
结果: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楚汉战争
(1)刘邦胜利:“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2)项羽失败: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巩固训练】
1.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都强调官吏“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与此相应,秦政府也在制度上对官吏尽孝提出要求并提供支持。其直接目的是( )
A.加强思想控制 B.整顿社会风俗 C.提高官吏地位 D.提升儒家地位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 )
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 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C.天下共主,尽享极乐 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3.下图所示的制度变化( )
A.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 B.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体现了儒家崇德尚贤思想
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写道:秦始皇时代,秦帝国的反抗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指河南函谷关以东地区)……秦末大起义中数十家反秦武装力量也均崛起于关东;而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该学者重在说明( )
A.法家思想已不适应统治需要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
C.关中地区社会矛盾尚未激化 D.六国旧地对秦统治缺乏认同感
5.据下表所列评论,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柳宗元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张居正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梁启超. “其(秦始皇)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A.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B.时代变迁决定评价差异
C.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 D.立场不同导致褒贬不一
6.秦代百姓不得随意流动,出县境都要得到官府批准;其他郡县的人无故不得随便进入内史郡,内史郡也不可收留外来人,违者将受到处罚,典、伍也要连坐。这一做法( )
A.保证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C.有利于赋税和徭役的征发 D.推动了郡县制度的形成
7.
图1:战国长城分布图 图2:秦朝长城分布图
对比图1与图2的长城分布情况,可推知秦朝( )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B.极力消除分裂因素
C.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D.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8.秦朝初年,全国各地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保存了许多特征各异的地域文化,主要有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以及百越文化。这客观上(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促进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
C.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D.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9.秦始皇”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中国开始成为伟大的统一国家”。其中“书同文”的意义是(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文化交流
C.确保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文化专制
10.关中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图对关中地区位置标注准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孝道属于社会风俗方面的内容,材料中秦政府强调官员要尽孝,由各级官吏做出表率,其直接目的是整顿社会风俗,B项正确;官吏尽孝道是在引导社会风俗,不是加强思想控制,不是其直接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以吏为师(“以更为师”中的“吏”不是指所有的官吏,而是专指法官、法吏。“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指百姓和一般官更都向“法官、法更”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排除C项;秦朝提倡法家思想,不会提升需家地位,排除D项。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皇权专制。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题干中宫殿的设计突出了皇帝所居宫殿的中心地位,众星拱月,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理念,故B项正确;宫殿建筑群有突出皇权,服务皇帝的意图,故C项错误;建筑只能反映某种设计理念,不能看出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A.材料强调政治制度,无关经济,排除;B.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秦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正确;C.材料不涉及选官,排除;D.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排除。故选:B。
4.答案:D
解析:该学者意在强调关东地区社会各阶层对秦王朝统治的怨愤,而关东地区正是六国旧地,故选D项;法家思想有利于巩固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并不是完全不适应秦朝统治需要的,故排除A项;秦始皇时期,关中和关东都以铁犁牛耕条件下的小农经济为主,故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关中地区社会矛盾问题,且C项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A项正确;材料里三者都认可了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而不是差异,排除B项;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里三者都认可了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没有体现褒贬不一,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代的户籍管理制度。由材料可知,秦代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动,而户籍管理的本质意图在于征收赋税和徭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A选项与史实不符,秦代很快就二世而亡,没有长治久安。B选项小农经济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D选项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7.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秦统一后将原来各国的长城连接成为一体,同时拆除了内地的长城,这说明秦朝极力构建统一的国家观念,消除分裂因素,B项正确;长城修筑的变化不能体现阶级矛盾的缓和和君主权力高度集中,排除AD项;秦统一以后并没有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排除C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面对“全国各地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央政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出现在汉朝,排除。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书同文的直接意义是统一了文字与语言,促进了秦令在列国间的推行,特别是郡县制的推行,许多行政结构甚至一直沿用至今。其次书同文大大的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地之间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推行“书同文”政策不能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书同文则奠定了我国文化基础,不属于“文化专制”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地,地图上的①就是该地区,A项正确;②为河套地区,排除B项;③为华北地区,排除C项;④为江淮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