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浙江省温州市鹿城二模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语文九年级浙江省温州市鹿城二模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鹿城区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
语文试题(2024.5)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有五大板块,19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策必须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班级举行“岁月如歌,致敬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0分)
【青春名言】
青春是一本太cng(I上促的书。(席慕容)
⊙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tu1(2)色。(雨果)
回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
ui(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塞缪尔·厄尔曼)
4166666615666666640666404415688640118814111186441111-18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3分)
(I)cang(▲)(2)tui(▲)(3)hui(▲)
【青春姿态】
2.“青”与“春”合成一词,代表了最好的人生阶段与状态。观察以下图片中的字形,参考“古籍查阅”,
阐释“青春”含义。(3分)
Y
古籍查阅
回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释名》)
青甲骨文春甲骨文
@春,推也。从艸(草)屯,从日,州春时生也。(《说文解字》)
3.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9分)
青春,是一种姿态。它是李白离乡远游时,那份“仍怜故乡水,①▲”的不含柔情:是刘禹锡被
贬之际,抬头望见“②▲,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一抹明媚:是苏轼出游遇雨时,选择“③▲,▲”
的悠然慢行。
青春,也是一场宣言。它是杜甫望岳而发的“④▲,▲”的壮志豪情与远大期许:是谭嗣同冲
破罗网而疾呼的“河流大野犹嫌束,⑤▲”的革新追求与无尽渴望。
青春,更是不忘初心的追寻。它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⑥▲”的不懈与坚持:是
“以中有足乐者,⑦▲”的知足与坚守。
【青春 话语】
4.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荧鬼。未经过大脑思考的表达是无力的,未经过思想冶炼的语言
是没有生命力的。▲一。
①青春话语应该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样子,不平不亢,字正腔圆,掷地有声,既有优雅的谈吐,又有
真挚的温情,还有灵动的智慧。
②时尚表达不应是各种梗堆在一起的语言文字游戏,不应只有耍宝炫酷、标新立异的语言外壳。
③青春话语既不应是老气横秋的故作深沉与附庸风雅,也不应是奶声奶气的哗众取宠与讨巧卖乖。
④时尚表达应是真情实感与文化素养的深度融合,并承担起创造文化、引领思想的时代重任。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2024 年鹿城区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0 分)
1.(3 分)⑴仓 ⑵褪 ⑶恢
2.(3 分)示例:“青春”代表人生中最好阶段与状态。这个阶段如同初生的草木,充满生
机与活力。青春不仅是人生的春天,更是充满梦想、追求和希望的时期。
3.(9 分)①万里送行舟②晴空一鹤排云上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④会当凌绝
顶 一览众山小⑤山入潼关不解平⑥宛在水中央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2分)B
5.(3 分)示例 1:我想赠予你一个“羽”字,“习”加“习”,成“羽”。愿你在未来的
日子里,持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让羽翼更加丰满,飞得更高、更远。示例 2:我想赠予
你一个“意”字,这个字由“立”和“日”与“心”组成,寓意着坚定的意志和内心的光明。
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立定目标,日复一日,不忘初心,创造辉煌。
评分细则:
第 1 题 3 分。 每空一分,写错不给分。
第 2 题 3 分。 从人生阶段与状态两方面作答,一点 2 分,答出两点满分,合理即可。
第 3 题 9 分。 每空 1 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第 4 题 2 分。 选对得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第 5 题 3 分。 字形构成特点 1 分,寓意符合情境 2分。
二、(10 分)
6.(3 分)C
7.(2 分)①元宝亭整体造型笨重,没有玲珑、婀娜多姿的外形。 ②元宝亭造型与周围山
水不契合,相对突兀。 ③元宝亭半封闭的造型使人在亭中无法与自然、天地联结。
8.(5 分)示例 1:主题 A可行。亭坐落于自然与园林之中,其婀娜的外形、与自然和园林
浑然一体,亭子不仅是物理空间中的一处建筑,更成为古人表情达意之所。人在亭中远眺山
水,与自然和心灵对话,体察宇宙万物。通过主题研学活动,我们能够深入感受亭子的文化
内涵,理解它如何成为古人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场所。
示例 2:主题 B可行。亭子以其独特的外形和构造展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同时亭敞开和
虚空的特质,给人们提供远眺、观察宇宙万物的空间,成为文人表情达意、诗意生活的精神
载体。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学,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体验匠心艺术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更
能深切品味到文人墨客们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评分细则:
第 6 题 3 分。 选对得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第 7 题 2 分。 联系文章内容与图片,每点 1 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第 8 题 5 分。 从亭与自然、亭与文人关系展开阐述,3 分;研学意义总结 2 分。
三、(20 分)
9.(3 分)C
10.(6 分)示例:选 B。第⑷段写那穿皮鞋的人在小卖店说“请把茶缸给我看一下”;第⑹
段写“我”在旧仓库里练过这句话,还通过写售货员听了“请放回去”后的反应,突出这个
句式在我们心理产生的巨大震撼。第⑿段当“我”顿悟并不是所有人适合穿皮鞋时在心里重
复那人说的这两句话,表达“我”对不能像那人般优雅说话的失望。这些内容与皮鞋的“咔、
咔”声相配合,体现了作者将“做一个穿皮鞋的人”的作为理想的真正用意,是想拥有穿皮
鞋那人从外表到内在的优雅风度。可见,梳理“那人说话的句式”能更好地达成探究的目的。
11.(5 分)示例:作者理想是“做个穿皮鞋的人”,并为此执着努力,终于找到了自认为
是“为我而备的皮鞋”。可当买来穿上时却觉得“脚疼得不能忍受”,这让作者顿悟“原来
皮鞋不是人人都能穿的”。再回到家属院麻黄堆前跳踉作耍时,不是之前的“雀跃而喜”,
而是“我差点成了一个穿皮鞋的人”的“怅然”。这“怅然”不只是因为理想没能在努力后
顺利实现,这一巨大落差带来的感伤;更是“我”最终回到了原本生活后,对现实生活无奈
接受的慨叹。
12.(6 分)示例 1:选 A。孙悟空为学长生不老来到灵台方寸山,七年后才从须菩提老祖处
得到机会,学到了七十二般变化等本领,这本是其他徒弟们所没有的优待,可就在他向众师
兄弟们卖弄刚学成的本领时,被老祖逐出了师门。在这一陡转情节中,我们既感受到孙悟空
天性爱炫耀、做事不计后果的性格,又会站在同情孙悟空的视角领略《西游记》中故事变幻
莫测的奇妙风格。
示例 2:选 B。简·爱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在这里遇见了雇主罗切斯特。
起初二人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也正是在交流中互生情愫,不断试探,又不断逃避。最
终二人突破了身份的限制,直面了内心的情感。就在二人即将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时,简·爱
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这是她决不能接受的。尽管痛苦煎熬,她还是果断选择了离开。在
这一陡转情节中,我们感受到了简爱对自尊自主、平等独立人格的坚守。
评分标准语细则:
第 9 题 3分。 选对得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第 10 题 6 分。 分析与梳理有关的内容 3 分;与“咔、咔”声关联理解内涵 3 分,合理即
可。若选 A,最多 4分。
第 11 题 5分。 对梳理内容的理解 2 分;对“怅然”的理解 3分,一点两分,合理即可。
第 12 题 6分。 “陡转”的内容 3分,效果 3 分,合理即可。
四、(20 分)
13.(3 分)①吃 ②于是 ③牵引
14.(4 分)示例 1:⑴刘阮作为夫婿受到热情款待。⑵渔人遇到与世人无异的桃源人,受到
热情款待 示例 2:⑴刘阮离开,现实已过七代。⑵,渔人离开,马上“诣太守”。⑶示例:
美丽的田园风光⑷示例:仙女与侍婢,存在尊卑关系。
15.(5 分)示例 1:A。借助资料(一)(二),可以看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社会与《道
德经》和《大道之行也》中的理想社会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共生的社
会愿景。然而,陶渊明并没有像《刘阮遇仙》那样进行大胆的虚构和想象,这主要是因为他
的创作目的是借桃花源这个虚构的故事来反映和批判现实。资料(三)写晋朝末年社会的动
荡和人民的苦难,这正是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的社会背景。基于三则资料,可以得出陶
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是在保持故事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虚构的桃花源
来反映和批判现实社会,这种创作手法体现了他的文学追求和悲悯情怀。
示例 2:B。借助资料(三)可知,《桃花源记》和《刘阮遇仙》都是基于当时社会动荡、
人民苦难的现实而创作出来的。《刘阮遇仙》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生活无忧的仙境,这与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社会有相似之处,都是人们心中理想社会的象征。借助资料(一)
(二)可知,两者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刘阮遇仙》作为一个奇幻故事,其社会理想是超脱
现实的,而《桃花源记》则不同,它虽然也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但这个社会是有着具
体的文化来源。基于三则资料,《桃花源记》表现的理想社会是历来人们的共同追求,作者
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更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16.(5 分)⑴示例:第一次来到西村桑树满坡,池塘深幽,人家隐藏在茂密的桑林之中,
感觉西村幽静美好。第二次来到西村,桑树凋零,池塘干涸,家家关闭门户,炊烟袅袅升起,
感觉宁静祥和。
⑵示例:诗人怀疑他们是伏羲、皇帝那样的上古之人,过着宁静的生活,又恐怕是他们是种
桃来逃避秦国。“恐”表面是对诗人对西村宁静祥和生活赞美与向往,又暗暗透露出对现实
世界的忧虑和不满。
17.(3 分)“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逃避现实苦难、
追求自然和谐、追求简单纯朴的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等。这些因素
共同作用,使得“世外桃源”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评分标准语细则:
第 13 题 3分。 每空 1 分,意对即可。
第 14 题 4分。 每空 1 分,“异”要相对应,意对即可。
第 15 题 5 分。 根据补充材料,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手法等角度阐述,各 2 分,
满 4分为止;结论 1 分;合理即可。
第 16 题 5分。 第⑴小题 2 分。写出幽静美好之意 1分;宁静祥和之意 1 分;合理即可。
第⑵小题 3 分。写出赞美、向往之意 2 分,写出忧虑和不满之意 2 分。写
出两点 3分,合理即可。
第 17 题 3分。 从现实、文化等方面概括,一点 1 分,满分 2分;结论 1 分。合理即可。
五、(50 分)
第 18 题 10 分。 本题分两方面评分。
评分一:表达 5分。
评分点 分值 细 则
字形 2分 错别字每满三个扣 1 分,未满三个不扣分,重现者不计,扣完 2 分为止。
标点 2分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满三处扣 1 分,未满三处不扣分,扣完 2 分为止。
语句 1分 语句表达错误每满两处扣 1 分,重现者不计,扣完 1 分为止。
评分二:内容 5分。
信息准确 2分,条理清晰 2 分,语言得体 1分。
示例:老人家,您好!您是不是不清楚候车的位置呢?请放心,根据站台电子屏幕的指引,
我们这趟列车需要按照蓝色地标来候车。您的车票是 3车厢,而目前这里的蓝色地标显示是
9车厢。您只需沿着我手指的方向继续前行,找到标有“3 车厢”的蓝色地标,在那里候车
就行了。
第 19 题 40 分。
作文评分标准。
分类 分数档 文 章
○紧扣材料展开思考进行选材。
○立意深刻,能紧扣所写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有感染力。
一类 40-36 分
○文学创作,形象鲜明,构思精巧,能运用个性化语言表情达意。
○发表观点,内容充实,语言真诚,有说服力。
○介绍经历,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扣住材料展开思考进行选材。
○立意较深刻,能扣住所写内容进行较深入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具体,感情较真挚,语言较有感染力。
二类 35-32 分
○文学创作,形象较鲜明,构思合理,语言生动。
○发表观点,内容具体,较有说服力。
○介绍经历,思路较清晰,语言明白。
○围绕材料展开思考进行选材。
○有一定立意,能围绕所写内容有所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较完整,语言较通顺。
三类 31-28 分
○文学创作,形象基本鲜明,构思基本合理,语言较通顺。
○发表观点,内容较具体,有一定说服力。
○介绍经历,基本有思路,语言较明白。
○选材与材料有关。
○立意不清,几无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不完整,语言不通顺。
四类 27-24 分
○文学创作,形象模糊,构思不合理,语言乏味。
○发表观点,泛泛而谈,没有说服力。
○介绍经历,顺序不明,语言不清晰。
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②文理不通,结
五类 23 分以下
构混乱;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 200。
说明:
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
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
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 0 分为止。
4.未写题目扣 2分。
5.特定文体出现格式错误,酌情扣 1-2 分。
6.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 2分。
7.错别字每 3 个扣 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 3个不扣分,扣完 2分为止。
8.字数不足,每少 50 字扣 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